4月4日就是清明节,
除了能美美的放上三天假,
到郊外游玩一番,
其他关于清明的小知识可是不少呢~
你想在清明节给宝宝讲哪些有趣儿又应景的知识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关于清明,最熟悉的莫过于《清明》这首诗了。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其实,每当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雾蒙蒙”“湿漉漉”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吧?那时候,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的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前去喝一杯来驱一下春寒吧。
这首诗另外一个有趣儿的地方,可能就是“杏花村”了。因为现在市场也有杏花村的酒来卖。
但是,杏花村到底在哪呢?
有三种说法,一是山西(杏花村汾酒?)一是南京、一是安徽。
不过,现在人比较倾向于在安徽。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城西南有个杏花村,过去有酒肆,产名酒。关键是,杜牧曾经生活在这里很长一段时间。
杜牧于会昌四年(844年)9月由黄州刺史迁池州刺史,会昌六年9月再迁睦州刺史,在贵池待了整两年。
他在贵池做官时,没别的爱好,没事儿爱喝酒,也喜欢出去郊游什么的。另外,即使到现在,贵池也有古井存在,以井水酿酒,名为“杏花大曲”。
清明为什么要扫墓?
宝舅对清明的第二个印象就是:扫墓。那会儿上小学时,学校总在清明组织我们跑老远的路,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且会在前一晚交代,一定要做一朵小白花。
第二天谁没有做,谁笨蛋。然后排着队,在烈士陵园里听听老师们讲当地烈士的英勇故事。
现在想想,学校也是精明啊~一场远行,郊外踏青有了,缅怀先烈也有了。
那清明为什么要扫墓呢?
这事儿也有好几种说法。
其实呢,一开始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那么只要看看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吧?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在春秋时期,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但晋文公归国做了大王后,谁都有奖励,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而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人们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清明为什么总是4月4日或者5日?
按道理来说,清明节是传统节假日,似乎按阴历来推算其节日比较合适,比如春节什么的,然而清明节是阳历算法。清明在阳历中的日期会在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这三个日子中变动。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打个比方吧,咱俩都站地上,你站着不动(对,你是太阳啊,要有光就有光......),我绕着你转。但是呢,我比较笨,走的慢,绕着你转一圈儿差不多要一年。
你说那太慢了,我都不知道转完是啥时候了。
那好办,咱俩商量一下,我干脆绕着你走一圈需要24步得了,这样,你记下步数不就行了吗?
“好啊好啊,那我们给你的每一步起个名字吧?”
叫啥好呢?
就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呢,我绕着你走一圈的时间是固定的,而公历正好是以这种办法来计时的。
那你想,我今年这个时候走到你的左前方的那一步,叫做清明。那我明年差不多同样的时间还会来的嘛!
采写:河南商报记者吴涛宗雷 首席记者 高云
统筹:李雅静 责编:刘慧丽 校对:朱碧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