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建筑风水讲究
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
北京故宫符合风水吗?
北京故宫的建筑处处体现着堪舆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水的观点。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从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帝朱棣开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除了清朝早期未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居住。
明朝都城本在南京,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定都其封地北京,由蒯祥设计建造。作为皇家宫殿,按照当时人们的观点,十分注重风水,大到选址、方位,小到砖瓦、彩绘,都有一定的讲究和规制,这是先民较为信奉堪舆学说的缘故。
故宫建筑中蕴含的堪舆理论
在方位上,紫禁城坐北朝南,符合“面南而王”的说法。整体呈对称设计,在中轴线上前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后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座宫殿,主要宫殿对应着天上的星宿,十分讲究。在建筑用色上,与五行之五色相对应,皇帝居于国土之中,属土,而五色之黄与五行之土相对应,所以故宫的主要建筑均用黄色琉璃瓦,在五行生克关系中,火生土,宫墙多是红色;皇子集中居住的南三所位于紫禁城东部,东方属五行之木,“木曰曲直”,有生发之性,象征皇子们能茁壮成长;再如皇宫中藏书阁的天一阁,书籍最惧火烧,水克火,“天一生水”,故以“天一”命名,五色中黑与五行之水相通应,故天一阁除了阁前有河,房顶也采用黑色琉璃瓦。在数字上,皇帝为“九五之尊”,皇宫大门门钉每行九个、九龙壁、九龙椅、宫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等均蕴含着“九五”之数。
如何看待故宫的“风水理论”
风水是古代人民认识自然,并将人类生活与自然万物相联系的一种理论。最早是为了选择合适的的地址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后来较为泛化,影响着先民的衣食住行。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一种将自身发展同自然相联系的一种思想,其中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和趣味性,但是一定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所收获。而故宫作为一座历经六百年历史风霜雨雪、见证中华民族屈辱复兴进程的古老建筑,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仔细体味,深入研究。
北京故宫的风水怎么样?究竟是好是坏?求研究过北京故宫地理风水的,大师来替我解惑一下!
北京故宫的风水怎么样?究竟是好是坏?求研究过北京故宫地理风水的,大师来替我解惑一下!——回答是:皇家建筑,帝皇眼光,集全国智慧之大成,是当时建筑智慧的最高成就,不必疑猜。1、不要说帝皇,就是一般的大臣,都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精,非一般凡夫俗子可比。见诸于风水著作著述中的记述有:某人某日上梁,这一天据黄历、通书有大凶,不能用。测算人对答说:算定那一天有紫微星、文曲星经过到堂,必大吉。上梁的当天果然朱元璋、刘伯温路过,见有人修建房屋上梁,前去祝贺。后几十年中果然大吉大利,一切平安。这是风水书而不是古小说书中记载的事例。2、历朝历代都有钦定风水的作法,意思是各类风水择吉议事有争论,由皇帝钦点、钦定,意在有皇封诰命在上,一切神、圣、妖、邪、鬼、魅都必须让道,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如风水著作中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内容最全面,最著名的《象吉通书》、《鳌头通书》、《钦定协记通书》都是这方面的典范,都是钦点、钦定之作。3、为什么钦点、钦定天下人都认可,原因是:人的成功与否,归根到底最终取决于各人的心思、思维、思想是否正确,帝皇的心性不成功,特别是开基、有成就的帝皇心性不成功,难道天下还有更成功的心性吗?
心向决定成败,这就是风水。有运的人,其风水好做。有运的人,其心向到位,其行为和行事方式,往往经得起风水检验,而恰恰就是这种自发的、自然的、自我心向到位的、顺理成章的、经得起风水检验的行为,符合于风水用事的决定,其应验最好。 本人亲历最典型的事例是:某处山区有人有一房屋,地段最优,为何生意极差,用风水检验,依山水罗盘用事,认为其房屋的一头要离开公路向内移进八寸左右最合度。此人口述是:原为其定桩放线的国土人员,是一年青、没有学过任何风水的人,随意顺势确认的桩线,正是一条那样的线。是口述人自认为不好看,向外靠公路方向移动了八寸。就是移出那八寸,不合风水,年青人原向内八寸合风水。那年青人,给他放线后一个月后,由普通农民转为正始国家国土局公务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年青人正走运,行事心向极佳,其行为表现极合风水规范要求。
风水先生如何用事,是风水先生的心向。当事人如何用事,是当事人的心向。只有当事人用事,符合风水规范的要领,才是最好的风水效应。否则,风水先生用事再好,那只是风水先生的心向,对当事人效验不佳,有时甚至起反作用。这就是农村常说的,风水再好,要阳念、要能主、要能得的简单道理。风水术不能决定一切,但可以检验、透视某些成功、失败的心理因素。
故宫风水布局
我想了解故宫风水布局都有什么特点? 为了压制元朝,明紫禁城在元皇宫延春阁上堆土形成了煤山(今景山公园)。该山是全城的制高点,正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修建了护城河,形成了金水环绕的格局。人为地为紫禁城制造出了背山环水的风水格局。
就星象而言,北京处于东北方,是北斗星在大地的投影。
一、明堂开阔,生机勃勃
故宫的整体格局与各个宫殿都是按风水原理设计的,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天安门与皇帝的寝宫。们先说天安门。
朱雀方是指房屋建筑的正前方,也就是一栋建筑主大门所朝的方向称之谓“朱雀方”,朱雀方在风水中又称之为“明堂”.对于故宫来讲,天安门广场就体现了“明堂开阔、有容乃大”
的原则。原广场比现在还有开阔,今天们看到的人民大会堂、纪念碑等建筑都后加的。
二、卧房宜小
现在很多有钱人喜欢住大的住宅,他们不知道,宅大散气,人气不旺是大忌。看皇宫那么大,可是皇帝的住宅那么小,难道皇帝住不起大宅吗?
三、四方平正名金斗
《阳客撮要》指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故宫不仅整体格局外形方方正正,内部的各个宫殿建筑也遵循方正平衡的原则。
四、左右平衡、大门居中
故宫基本以中轴线左右平衡的,大门位于宫墙的中间位置。这种布局完全符合风水布局原理。平衡居中原则是阳宅风水的基本要求。
五、九龙壁聚气防直通
北京故宫内的皇极殿前,有一处几乎每个来故宫参观的游人必到的地方――九龙壁。九龙壁是影壁的一种。不论是皇宫紫禁城,还是皇家园林别宫,以至京城的大街小巷之内,都可以看到影壁的身影。
要看一个地方是不是风水宝地,简单的来讲,周围山清水秀,后有高靠,前有秀水,环境整洁优美,没有明显的形煞,采光通风良好,祥和安静,是为好的环境,就是风水宝地了。建议大家可以多多的去看多多的去了解,对们生活有好处的。
北京紫禁城风水如何布局 为了压制元朝,明紫禁城在元皇宫延春阁上堆土形成了煤山(今景山公园)。该山是全城的制高点,正好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修建了护城河,形成了金水环绕的格局。人为地为紫禁城制造出了背山环水的风水格局。
就星象而言,北京处于东北方,是北斗星在大地的投影。北斗星是天上的中心,北京自然也就是天下的中心,因而紫禁城按照中轴线严格地规划宫殿。其中奉天殿(今太和殿)处于正中,比其他宫殿高,是天子举行大典、接受朝贺的地方;而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及后寝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都处于轴线上。紫禁城内的其他宫殿则左右东西地对称排列:外为朝廷之所,文华殿居左,武英殿居右;后是安寝之宫,端本宫(即太子宫寝)居东,后宫局西
中国人讲究一脉相承,故宫的龙脉起自昆仑山,昆仑山接连天上的元气,就似气上通天,那故宫就具有了天上的元气。元气是宇宙生命之源,它是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有了元气就有生气,那么北京城即故宫就会充满生气,成为万代永固的基业。在明清时代诸多的典籍中,许多学者都在论证北京城即故宫的山脉的走向与昆仑山相连,实际上就是在论证中国人对于宇宙的认识和所形成的宇宙哲学思想:气是万物之源,亦是万物之本。
中国古代都市规划建设是以整体平面布局、建筑群巧妙联接、组合为特征著称于世的。连接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明朗、对称。其指导思想就是风水地理的阴、阳协调与对称平衡。《周礼・考工记》所提出的 “九经、九纬” 就是以中主轴为对称轴。 “弗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也是阴阳对称观念的反映。对称就意味着调合。以北京为例,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月坛,西有日坛;左有太庙,右有社稷坛。太庙为阴,祭祀祖先。社稷坛为阳,祭祀土地、谷物稷神。对称的中心点,就是风水穴。在风水观念看来,阴阳极是互相对立的一个事物的两极,它们互相依存,不可缺少,阴、阳调合在城市的平面布局上所反映出来的,就是对称、明朗。
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有永定门――箭楼――正阳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门――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鼓楼、钟楼。建筑轴线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体现出依照洛书的方位常数十五之数建造的依据。以中轴线为标准分左分右,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理念,而且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更出现了现在建筑知识里所谓的“对称美”。
故宫里的建筑风水讲究 5分 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耿,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
哪个风水师选址故宫 北京故宫由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这个时间段中间发生了一个风水学上重大的事件――明十三陵的修建。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廖均卿奉明成祖朱棣诏,在北京昌平地区修建明朝陵寝。故宫修建时间,正是廖均卿在北京进行风水活动的时间。
廖均卿是江西三僚人,是杨曾廖的风水传人,以至于明朝历代皇帝都以三僚风水师为御用风水师。
故宫是谁做的风水设计? 公元1267--1283年,历时16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元大都。设计者是伟大的水力学家郭守敬和他的老师刘秉忠,这两个人既精通天文、地利、也精通历算和水利,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精通易学。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他问刘秉忠何处可以建都?刘秉忠说元上都建都国运祚 短,燕京建都则国祚远。刘秉忠曾经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这就是元王朝由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是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如上图),其中最根本也就是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 向南缩进了五华里,同时将大内皇城(明紫禁城)也相应南移。这个改变让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上发生了改变,使城市的立即点即中心点发生了改变。
紫禁城的风水 紫禁城的风水?
这个不懂啊,但是听说是刘伯温选址建造的。
而且北京处处透露着风水的格局。
紫禁城听说原来俯瞰是八臂哪吒的造型(本人是没看出来)
颐和园和昆明湖是个寿桃的形状,有果子有叶子,这个是很容易就看出来的。
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也就是鸟巢北边,有一片水,水的形状是一条站立起来的龙。
你可以在地图的卫星图上看出来,龙嘴向左,大喷泉的位置就类似是龙嘴。
鸟巢就相当于龙爪子下面踩的珠子,还有安慧里的小区那里也是个圆形。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后面有三个佛,听说光绪皇帝在给慈禧盖颐和园的时候,在下面挖出来一个明代皇妃的古墓,准备开棺的时候,棺材上面写着八个大字“你不动我,我不动你”。吓得光绪皇帝没敢动,就又埋了回去,后来找高僧,说要在上面用东西镇压,结果就弄了三个实打实的佛像。如果去过颐和园的朋友一定知道,那三座佛像都是不见光的,而且也不让人拍照。进去之后,就算是大夏天,也会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这可真不是我胡说,因为我也去过。佛香阁左右两边有两个类似于石塔类的建筑物,听说这是给那个明代皇妃点的长明灯,为了祭祀她,怕她因为压着到时候有怨气,作孽。
还有就是佛香阁后面有一个牌坊,三个门,但是人上不去,也没路。
这个听说也是给那个皇妃留的 ,说希望她早日上天,给留的天门。
个人反正就知道这么多。纯手打,累死我了、
故宫中具有阴阳五行建筑布局的建筑? 是有的,古今多少帝王家,帝王所居之处,必有风水宝地支撑,就算没有人为布局,长期以来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就像六朝古都一样
风水上什么人不能去故宫,或天安门 是吗,都可以去吧 担心的话在网上去算卦街咨询一下也好
故宫的整体布局是什么形状 三象形,还是长方形 长方形吧,它是对称结构
阴气重的人能去故宫吗
香港有个风水大师说过,身体弱、阴气重的人最好不要去故宫,虽然故宫华丽堂皇,但是多少年没住人,那里的阴气太重。尤其是故宫里还有些没有对外开放的地方更不可瞎逛。
紫禁城后堆起的一座山,在风水上有什么讲究?
走出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神武门),迎面而来的便是 万岁山(景山)。北京城所在的小平原,原本是由永定河冲积而成的•,不应 该,也不可能有山,但是明代建都北京时却在紫禁城的北面人工 堆起了一座山,而且将其称之为“万岁山”,实在是我国古代都 城规划师独具匠心的设计。
大明殿为主体,北面以延 春阁为主体。大明殿又叫长朝殿,落成于至元十年(1273年),是元大都 京城中最大的建筑,元时的一些重大仪式,如皇帝即位、元旦、庆寿等都在这里举行。 大明殿后的楼阁便是延春阁。它比大明殿 还要高,元朝统治者常在这里举行佛事和道教的祠醮仪式,有时 也会在这里举行宴会。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营建宫殿,尽管明初将 北城南缩五里,其欲建的新宫殿的位置南移,但这里仍然是明宫 规划设计的范围之内。 按传统的风水理论,紫禁城必须“倚山 面水”。 因此,便把拆毁元明宫殿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淹土, 堆筑成一座高40多米的土山,名“万岁山”,其主峰的所在正 当延春阁的旧址。
这样,“万岁山”不仅与南面的金水河遥相呼 应,而且还有意压住前朝的“风水”。也因于此,“万岁山”又 有“镇山”的称谓。明代曾在此建有亭、殿、楼阁,又循坡植 以松柏,饲养鹤、鹿等寓意长寿的珍禽。
因此,万岁山苍松翠 柏、繁花丛草,景物清幽。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还在每年农历九月 九日重阳节时,来此登临山巅,以祈消灾延寿。
“万岁山”中峰的选择,既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在内城南 北两端的正中,成为改建以后北京全城的中心。 我们从正阳门循 着御道北上,并依次经过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 门,尔后抵达奉天殿,这中间要穿过六个大小不同,形制各异的 封闭空间,总长度1700余米,出得宫城北门——玄武门(清改 神武门),“万岁山”异峰突起,成为全城的制高点,“普天之 下,惟我独尊”的主题由是显露无遗!
因此,这个人工塑造的制高点,在整个宫阙的建筑上,虽然 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却具有非常突出的象征意义,即显示封建 帝王至高无上的尊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