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父母爱情 | 母亲的“梳头匣”
文 / 念城北
匣子,是一种收藏东西的器具。在古代,女性常用一种木制的盒子来存放一些头饰和首饰品,这种器具就叫做“梳头匣”。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此物件也十分盛兴。
而母亲的“梳头匣”,却从未存放过任何头饰品。
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没有被摆放在台面过,也没有发挥过它应有的使用价值。就这样一直被遗弃在角落里,空着、空着,一空就是四十年。这个“匣子情结”还得从父亲说起。
母亲出生在六十年代初,虽说侥幸避开了食物严重匮乏的六零年,但母亲回忆说,每天能填饱肚子就是她们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了。为了顺从父母之命,也为了承担一份被物质捆绑了的责任,母亲和父亲在七十年代末结婚了。而“梳头匣”就随着这段情感的开始诞生了。
“梳头匣”是母亲仅有的几件嫁妆中很重要的一件,是父亲领着母亲,并且当着母亲的面亲自挑选回来的一件“减价品”。是因为匣子里面缺少一块梳妆的镜子,便要便宜处理,而父亲觉得也无关紧要,能省则省,就在母亲一生中最重要的物件上省了钱。当时的母亲一声不吭,心中却是百般委屈。 我相信,世上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主动为自己付出和奉献,能够百般理解和宠爱自己,而不是用她们的牵强和恳求去赢得这种结果,母亲也不例外。 从此以后,这个被父亲亲手买回来的“梳头匣”成了母亲心中一辈子的“减价品”,也从那一刻起,这个物件的使用价值一并彻彻底底的消失了。
每次母亲不顺心的时候,或者有人顺嘴不小心提起这个老物件的时候,她的话匣子就开始了,并且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哪种。记忆里最深刻的几句是这样说的: “我又不是残次品,凭什么我结婚时候买的东西是便宜货,减价货?难道我配不上你?好好一个人就这么委屈了一辈子,然后指着我说,孩子等你以后长大结婚时,千万别将就,一点不顺心就别嫁过去,什么时候满意了什么时候嫁,妈养活你……” 这一段话陪伴着我一路成长,我知道这是母亲的心病,一块去不掉的心病。
在我小的时候与这个匣子有过几面之缘,里面偶尔会堆满各种铁器杂物,螺丝钉、铁钉帽、大头针、小扳手等,每次等到这些小零件找到固定的存放盒子时,它又会被空出来,多年来它偶尔只是起一个过渡的作用。直到现在它还是崭新的模样,油亮的红漆,带有曲折形状的铁制提手,上下隔层,外表精美,做工精细,却那么无辜地遭主人厌恶。有好多年我都特别不理解母亲,甚至也嘲笑过。为这么一个小匣子至于吗?那个年代有好多家庭是买不起的,有总比没有强,能用就用呗,没镜子自己在边上放上一块不就得了?何必那么较真儿呢!还是因为父亲不够体贴您而生闷气?那就更谈不上了。因为 您们那个年代的婚姻大多是被责任委派来的,哪里还谈什么喜欢不喜欢,爱不爱的?
多年后,随着我年龄的日渐增长,也尝试了被家人逼婚的各种轮番攻击,才慢慢地理解了母亲的心思,母亲这一代女性饱受了太多的辛酸苦楚。饥寒交迫的童年、父母之命的姻缘、为儿女生活的日夜操劳。 母亲的那个年代,婚姻多是一种形式,一份责任,没有权利谈个人意愿,也没资格对不喜欢说不。 母亲能对一件无辜的物件心生四十年的怨恨,她计较的不是物件本身的价格,而是在怨恨忽视了自己情感的父亲,怨恨被无辜的将就,怨恨被轻视了的爱。
母亲终究还是爱父亲的,不管这种爱是源于启蒙,还是被培养成为后来的习惯。 能埋怨四十年,也说明在乎了四十年。厌恶了四十年的老物件,终归还是舍不得丢掉;吵吵闹闹四十年、风风雨雨四十年,相互指责又相互离不开。
也许这就是类似母亲的爱情吧,就像这个“梳头匣”,从不会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但任何时候拿出来都亮的耀眼!
贵州侗寨梳妆盒的年代,见图片
传统样式的奁常被人视为工艺品收藏。中国古代的奁多用漆木或陶制成,战国至唐朝、宋朝年间以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常见,大多分层,后来发展成为可以开合的梳妆镜匣。由于奁在中国古代常用作女子出嫁时的嫁妆,所以“奁”和“妆奁”也常用来借代嫁妆。
梳妆箱即“官皮箱”,南方俗称“梳妆箱”。是一种体量较少制作较精美的小型庋具,是从宋代的镜箱演进出来的,它上有开盖,盖下约有10厘米深的空间,可以放镜子,古代用铜镜,里画有支架。再下有抽屉,往往是三层,抽屉前有门两扇,箱盖放下时可以和门上的子口扣合,使门不能打开。最下是底座,是古时的梳妆用具。
镜奁即“镜箱”,盛放梳妆用具的匣子。又称“镜匣”、“妆奁”,也指装着镜子的梳妆匝。见“镜籢”。
《急就篇》卷三:“镜籢疏比各异工。” 颜师古 注:“镜籢,盛镜之器,若今镜匣也。”
《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帝从席前伏御牀,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绝,瑶台倾兮镜匳空。”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镜籢屑桂,阆鷁搴蓉。”
庾信 《镜赋》:“暂设粧奁,还抽镜屉。”
白行简 《李娃传》:“帏幙帘榻,焕然夺目;粧奁衾枕,亦皆侈丽。”
刘禹锡 《泰娘歌》:“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鑪侧倾寒灰。”
徐照 《清平乐》词:“贪教玉笼鹦鹉,杨花飞满妆奁。”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寳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夫人妆匳衣服在此。”
《红楼梦》第四二回:“﹝黛玉﹞忙开了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来,对镜抿了两抿。”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妆匣凄馀粉,薰炉灭旧烟。”
《世说新语·巧艺》有“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
李商隐在《骄儿诗》中说:“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另有王易简句:“相思日暮,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
奁不仅仅见于诗歌中,在古代画卷中也不少见,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计女,身旁除有四个奁盒外,又多了一具形似蜡台的镜架,铜镜插挂在架顶上。
宋人的《半闲秋兴图》中也画有一个奁及一些梳妆用品,中间摆镜架,铜镜中映出仕女面容。
在远古时,人们就已经知道用“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穿贝壳兽牙饰以颈项。“晨起对镜奁,晓妆点绛唇”。唐朱庆馀诗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不论是古代“雪肌云鬓、明眸皓齿、面若桃花、气若幽兰”的美人,还是现代时尚风情的靓女,都会有着一些自己的驻颜之物,裙带衣裳和簪环钗佩就更不用说了。现代人有化妆盒来装各式化妆品,那么古代人用什么放梳妆用品呢?古代人放梳妆用品的器具称之为“妆奁”。
在古代,妆奁精致而款式多样,既实用性又有艺术观赏性。据史料可知,古铜奁、陶奁当时既可作梳妆用具,还可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
在西周至秦汉时,奁多为铜、陶器,呈圆筒形,直壁、并带有博山式盖子,且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风格别致,很是美观。
后来,在奁的使用和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妆奁制度”和“妆奁文化”。
镜奁经明清两代演绎派生出繁多款样,有镜台、镜架、镜箱、镜袋、官皮箱等等,其做工之精,用材之优,前所未有。雕刻镶嵌包铜缀玉,玲珑可爱,极具艺术观赏性,成为明清妇女闺房小姐的终日伴侣,有的甚至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来制作,故宫嫔妃寝室里陈列着一具长高约40×30厘米的满地浮雕象牙镜箱,可以设想它的原材料,必定是一根长达几米的巨型象牙,令人叹为观止。
梳妆盒,亦称“梳妆匣”,老百姓俗称“梳头匣子”;因梳妆首先要用镜子,梳妆匣又称“镜匣”,古时亦称“镜奁”,《说文解字》中写作“镜籢”;又因梳妆时需将镜子支起,故北方人也惯称为“镜支儿”。我国早期的梳妆匣,所用材质多为木胎髹漆,也有藤编或竹苇制者;唐代发现有瓷制品,宋代已有纯木制品;至明便有了用贵重木材如黄花梨、紫檀、红木等制作的梳妆匣;清代以降,所用材质基本与明代无异。明清时期的梳妆匣多为硬木所制,间或也有樟木、楠木制品。“便携”是这类梳妆匣的基本特性,由此又构成了其形体小巧的特征。这种梳妆匣现在存世量尚大,从大量实物看,无不精致美观。结构上也可谓争奇斗巧,各运匠心:有的多屉多镜,上盖打开,支起一镜,面板抽出,板背又是一镜,可双镜前后对照;有的屉形各异,多者有四五具之多;有的前脸不是面板,而是两扇10厘米左右的厚门,打开,每扇门体上各置小屉二只;有的匣体开窗,镶理石、玉石;有的所用铜活饰件造型生动,铜合页或蝶状、或蝠状,錾出花纹;铜包角镂空;屉钮多缀铜花篮、果什等。这里附带要讲的是,镜匣之“镜”,历史上曾经历了巨大变革,即从几千年一直沿用的铜镜,到二三百年前开始使用的水银玻璃镜。这一变革,对梳妆匣的演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首先玻璃镜清晰度的大幅度提高,使人对化妆的完美性有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这就使化妆程序、手段更呈多样,化妆品、化妆用具的专用性不断增强,由此导致了梳妆匣功能的扩大和结构的日趋复杂。同时,因铜镜几千年来多为圆形,这不能不对梳妆匣制做匠人的思维产生影响,故早期的梳妆匣有相当数量为圆形。而自从有了玻璃镜,梳妆匣则逐渐改成方形。
木制彩绘工艺品属于观赏性木制工艺品,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或半圆雕的工艺技术雕制,产品形象逼真、生动可爱、色泽鲜艳,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
典型图案是古代流传下来而有典范性的图案。中国古典图案的遗产很多,按历史时期划分,主要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图案,战国时期漆器、金银错器、刺绣等图案,秦汉时期瓦当、画像砖、石刻、织锦等图案,南北朝时期石窟装饰图案,唐代唐三彩陶器、铜镜、碑刻、金银脱漆器、织锦、印染等图案,宋代瓷器、织锦、刺绣、缂丝等图案,元代雕漆、织金锦、釉里红瓷器等图案,明清时期青花瓷器、景泰蓝、织锦、刺绣、玉器、雕刻等图案。它们在艺术上都各具特色。
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裕,种族繁衍。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奴隶主阶级的权威。在形式上,采取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法,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采桑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秦汉时期,建立了封建统一的帝国,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在瓦当、铜镜、漆器、织锦等图案中还应用“延年益寿”、“子孙无极”、“长乐明光”等吉祥文字,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南北朝时期,人们在长期战乱流徙的痛苦中追求安定的天国世界,宣扬修生可以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隋唐政治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象征人间温暖幸福的图案题材,如繁花茂叶的卷草,安详温驯的瑞兽,嘴衔花枝瑞草、缨珞珠宝、同心结带的珍禽,综合各种花卉特征的宝相花以及象征丰收的瑞花等,造型丰满,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宋代,封建主追求靡丽的生活享受,图案以工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元代,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图案的柔丽之风。明清时期,不少图案在吸收前代装饰传统的基础上,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内容方面则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吉祥图案通过以下各种手法来表达它的思想内容。①象征:根据某些花草果木的生态形状、色彩、功用等自然属性表现某一特定的思想内容,如石榴果内多子,象征多子;牡丹花大色艳,象征富贵;瓜瓞藤蔓不断生长,不断开花结果,象征子孙繁衍;灵芝配制补药,服之延年益寿,象征长寿等。②寓意:用某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文学典故等题材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例如《汉武内传》记载东方朔偷食王母仙桃而长生不死的神话,故以桃子象征长寿。③比拟:赋予某种题材以拟人化的性格。例如梅花在一年中花期最早,被比拟为花中之魁;《孔子家语·在厄》谓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而被比拟为君子。④表号:将某些题材当作代表某种特写意义的记号。例如“暗八仙”的八种器物图案分别为八仙所执的器物,其中葫芦代表八仙中的李铁拐。萱草也称宜男草,表达了妇女祈求生育男孩的愿望,也作为母亲的象征。⑤谐音:借用题材名称的同音字拼成某种吉祥语。例如,蝙蝠、佛手象征福,鹿象征禄,金鱼象征金玉等。⑥文字直接表意:如直接用“福”、“寿”、“喜”等字。
河南结婚用的四干四湿是什么 结婚男方抬盒子装什么
结婚,这其实是很有地域性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着不同的婚俗的,就来看看河南结婚的四干四湿究竟是什么?结婚的时候男方抬盒子装什么?
一、河南结婚用的四干四湿是什么
四干:粉条、海带、粉丝、腐竹。
四湿:葱、芹菜、香菜、黄花菜。也可以选择韭菜,但是不能用萝卜,萝卜是有把事情干砸的意思,蒜是有算完的意思,寓意不好。
在河南地区,嫂子是要给即将出嫁的妹妹梳头,这里就有两种情况了,一种是梳成髻,也叫做媳妇头,意味着妹妹将要成为人家的媳妇。还有一种是按照闺女的法式梳,意思就是妹妹是的待出阁的闺女,到婆家了,再由婆家嫂子或者是婶子大娘挽成髻。给姑娘梳头还有歌。在豫北长坦县,其歌词为:“前拢七,后拢八,婆家娘家一齐发。婆家发了二顷半,娘家发了二顷八,走到半路发庄嫁。”
二、结婚男方抬盒子装什么
这盒子里面装的是女人的嫁妆,有四干四湿。男人娶亲这天,要带着一批的帮忙的青年去新娘家抬盒子,就是将这些嫁妆都搬到男方家里来。
在办喜事的前几天,男方要根据女方提供的数据落实好帮忙抬抬盒的人,一般是请亲戚和近邻关系比较好的男子来帮忙。被请到的人感到很荣耀,无特殊情况即使自己再忙也要答应下这份邀请,既成人之美帮了他人的忙,又有利是(指红包)可得,还能分享喜烟喜糖,坐席吃油大解嘴馋,何乐而不为呢?
婚嫁两家如果离得较远,男方娶亲的人(包括抬抬盒的)头天下午就要去女方家歇脚,称为歇人拱。如果路程不是很远,就当天去当天回,一般赶在中午男方婚宴开席前拢屋,因此早上都起得早、走得早。要去的人先在男方家聚齐,简单吃点点心,接过新郎奉上的喜烟,然后就由媒婆带路,一路喜笑颜开、浩浩荡荡地向着女方家进发。
抬抬盒需准备好架子和抬竿等工具。抬盒架子系木头做的,大都用红油漆漆过,专门用于婚嫁。有的人家平时就准备得有,没有的人可找他们借。盒子呈长方体,长约三尺,宽约二尺许,深约四五寸。盒梁上有孔,以便抬竿从中穿过,前后各一人抬着向前行进。有的盒梁上还雕刻有“鸳鸯戏水”或“囍”或“富贵”等图文,很是喜庆。一队娶亲的至少备有一个抬盒架子,也有备两三个的。去时,男方在抬盒架子上绑束有大红花或红丝带,挂有新郎给岳父岳母的厚礼如大红公鸡、猪肘子或宝肋肉以及聘礼(礼金)等,盒子里装有新郎给新娘准备的结婚礼服和鞋袜等。抬抬盒架子的,去时要抬,回来时也要抬。准备抬其它物件的,去时放空,只需把抬竿带上跟着走就是了。抬抬盒的竹竿两头都缠有红丝带或红纸条,以示喜庆。男方家还要请锣鼓、唢呐,接到新娘后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抬盒的抬数以双数为宜,好事都要成双成对嘛!一般人家有个十来八抬也就过得去了,殷实人户筹办个十几二十抬也不算什么。
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2020年即墨结婚拉的嫁妆女方都准备什么?
新娘出嫁前,娘家都会准备好很多嫁妆,这其中有必备的喜被、陪嫁箱等等,也有寓意吉祥的子孙桶、喜蛋等传统物件,这份新娘出嫁前女方需要准备的嫁妆清单,你可以照着准备起来啦。
一、新娘必备嫁妆
1、喜被
被子在婚嫁习俗中有着良好的寓意,“被子”谐音“一辈子,娘家人希望女儿的婚姻幸福美满。在准备喜被的过程中,被子还有缝得厚实一点才好,暗含着寓意着家底的厚实和人的厚道。
2、陪嫁箱
结婚的时候一般要准备2个红色的陪嫁箱,中国传统说法叫龙凤箱,祝福新人的婚姻永远和谐美满幸福。在婚礼当天,由新娘的兄弟帮忙把嫁妆箱子送到新房,代表女方家很重视女儿。
3、珠宝首饰
女方出嫁前,男方家都会给女方买三金或者五金,这些东西新娘是需要在大婚当天佩戴在身或者携带到夫家去的。
4、家电物件
一般陪嫁的家电都是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音响等,记得提前商量,免得买重复了。还有的地方习俗是如果房子是男生买的,女方就要负责装修或负责车子。
二、传统嫁妆物品
1、生活用品
牙刷、牙膏、沐浴乳、洗发水、毛巾、拖鞋、衣物等,意思是女方出嫁了要带上这些日常用品搬到男方家住了,并且这些东西最好都准备双份的,寓意和谐。
2、喜蛋
喜蛋寓意早生贵子,图个吉利,希望婚后能够顺利生儿育女。早生贵子一般是中国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也是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期待。
3、子孙桶
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里面放: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柏树枝、筷子......寓意吉利。还会准备一对糖罐子,寓意甜甜蜜蜜。
三、厨房用品
1、厨具
在很多小仙女陪嫁物品中,妈妈通常会准备整套的碗盘、锅具、茶具等,大件的微波炉、烤箱、榨汁机、洗碗机等,希望女儿能“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茶杯数量皆为双数。
2、盐、酱油、醋等
中国的习俗非常有意思,女儿出嫁带上厨房调料,想说明女儿很贤惠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宜家宜室。
以上就是新娘出嫁前需要准备好的一系列物件,正在备婚的准新娘们,可以对照着检查你还有那些东西没买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