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当战乱年代,对家里人的安危更加牵挂。一封家书连接着彼此最深的思念。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里,家书的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更是支撑彼此努力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在曾国藩的家信中,深深的章示着对家国的热爱,充满了对家里人的思念,对子弟教育的严格要求,对人生路上的问题耐心的解答,对他们的个性深刻的剖析,对存在的问题细心的指导。并能针对不同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明晰的建议。
年少不识曾国藩,老年已是真中堂。曾国藩的一生都在自我成长。无论多忙,坚持每日临摹两贴,坚持热水洗脚,坚持给家里写信。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自己今天的成就是上天的恩赐,祖宗的积德。无论身居要职,还是落魄时间,都能始终如一的戒骄戒躁,勤学自省。书中有几个观点我认为值得认真学习:
谈做人:
做人最忌一个傲字,世家子弟,富贵人家更容易狂傲,更应该时刻内省,平易近人。
人的一生应该重视自己内心的修炼,要勤,要俭,要恒,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能勤能恒,必有所成。
时时刻刻不断自省,并能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以后的工作中去认真实践,再次进行复盘。
不要过于显露自己,不过分争名夺利,适当掩饰自己的锋芒,免遭他人记恨,往往可以善终。
学会隐忍,好汉打掉牙和血吞。有福之人善退财。
谈做事:
做事要稳扎稳打,不要图一时之功而铤而走险,不要急功好利,要找到其软肋,拼尽全力重挫其锐气。
谈养生:
不过分迷信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僧巫,药物,注重自身的保养。
谈读书:
要多读书,读书少就容易孤陋寡闻,但是第一遍一定要快,温习功课时要能背诵,以免容易忘记。
读书时一定要选一个种类,然后深入研究,已使自己可以取得一些所长和感悟。最后再触类旁通,一通百通。
曾国藩力诫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多读书,把字练好,把文章写好。这是人生要不断坚持做的事。回想自己的拜读,给予了心灵强烈的震撼,可以说是真香。一定值得你反复阅读!
风水十大古籍
一、中国风水第一风水书:《宅经》
本书主要讲述了家居住宅的风水知识,将传统风水和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对众多杂乱的 住宅风水 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主要包括旺宅选址、宅亦有灵、室内布局、家居装修等知识。本书图文并茂,配图200多张,直观性强,通俗易懂,尤为强调实用性。此外,本书最后附录了“办公室风水”,拥有健康完美的居住环境,得风水宝地,提升您和全家人的运势。
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
《大藏经》为 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原是收藏经典,如寺院、道观专设藏经楼,储藏经文典籍。引申为书籍名称,如《大藏经》、《中藏经》。中华佛教宝库网专设“佛教藏经”。
三、形势派风水权威圣典:《撼龙经》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的代表作之一,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是了解与运用龙脉风水、快速振兴家业的最佳典籍,也是历代研究风水学者必读之书。
四、理气派风水创世代表:《催官篇》
《催官篇》·二卷〔通行本〕 是书 分龙、穴、砂、水四篇,各为之歌。砂、水二篇亦以方位为断,其说颇具悬解。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
五、唐代形法派风水代表作:《雪心赋》
《雪心赋》是唐朝卜应天所著。是中国堪舆学中的名篇名著《雪心赋》词理明快,便后学之观览,引人渐入佳境。是形势法(峦头法)风水的经典作品。
六、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博山篇》
《博山篇》是唐末五代 风水 大师黄 妙应 集毕生之所学所著的风水宝典。该书是形法派专论山龙的代表作,深入辨析龙、砂、穴、水、明堂等风水要素的向背对人福禄造成重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风水勘舆书籍中很具权威性的名著。
七、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葬经翼》
《葬经翼》是明代由缪希雍编著而成。该书是明代形法派的代表作。该书将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医学诊断流程四步骤收纳和移植到传统风水理论中,进一步地提升和完善了我国的风水理论体系。
八、明代专论水法的代表作:《水龙经》
《水龙经》为明末清初蒋大鸿所著。古人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看一个地方的风水好不好,'水'的优劣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水龙经》专论水龙各种形态以及吉凶取舍,详细论述了阴阳二宅认水立局的各
推荐关于曾国藩的书籍?
1.《曾国藩》唐浩明 著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通俗,可读性强,艺术地再现了曾国藩平凡且辉煌的一生。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2.《冰鉴》曾国藩 著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本书其实就是一本他个人对“面相学”的体会和研究报告。
3.《挺经》曾国藩 著
《挺经》讲的是如何做事,做人,不像现在的那些励志书籍讲的明明白白,书中给的故事和道理都需要自己的思考,自己领悟。
由于曾国藩没能完成他的这部《挺经》就告别了人世。该书的部分内容、篇章散见在《曾国藩杂著》及其弟子、幕僚的著述中。现在读者手中的《挺经》,是经资深研究员吴樵子历时数载,从《经史百家杂钞》、《湘乡曾氏文献》、《曾国藩年谱》、《曾国藩全集》,以及曾国藩的僚属、弟子的文集、笔记等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中辑佚、整理出来的。
全书按李鸿章口述的“挺经十八法”,共分十八卷,每卷分上、中、下三篇。每篇以经为纲,以事为纬,包括经文、经文注译、事典、点评四个部分,事典是从“事”的角度对经文的阐释,绝大多数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点评也从经文出发,对经文中出现的以及历史上相类的人物、事件的总结、概括和评析。
4.《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著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为官鼎盛时期写给家里人的信的辑录,从中可看出曾国藩功高而不震主的秘密。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5.《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清] 曾国藩 原著,唐浩明 评点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介绍了曾国藩的家世、学养和人脉关系。举凡曾氏大家庭、小家庭的每位成员,与曾氏有较密切交往的亲戚朋友,《评点》中都将眉目清晰的予以介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来考察曾氏的思想,分析曾氏有哪些方面对今人仍有启益价值和借鉴价值,是《评点》作者用力最多的部分。比如作者将会细致地分析曾氏有关求缺的思想、惜福的思想、不留钱财给子孙的思想等等。
探索曾氏的内心世界,发表作者的读史领悟,是《评点》的最大特色。比如推动曾氏将湘军做大做强的第一动力究竟是什么?又如曾氏官越大、权越重、心里越恐惧、行动越谨慎。他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在评点曾氏为母亲办丧事时,提出了“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的观点;在评点曾氏教子时,提出聪明并不是人的重要美质等等。
6.《曾文正公嘉言钞》[清] 曾国藩 著,梁启超 辑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曾文正公的文集非常之多,不适合一般人阅读,梁启超先生对他认为的精华部分做了摘录,非常方便阅读,白话文翻译也挺不错,此书适合经常翻阅。
7.《经史百家杂钞》[清] 曾国藩 著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上下)》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着、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拓展资料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传里的存心不善风水不益是第几章
曾国藩传里的存心不善风水不益是第三章。《曾国藩传》是一部由张宏杰所著的书籍,翻开本书,看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全身而退。他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曾国藩家书》(一)
这本书应该是2015年前后买的,当时翻看了几页,因为此书出自两百年前的清朝,文字带有古文风格,与一般书籍相比读起来甚是晦涩难懂,及其拗口,更是须逐字逐句去读。这些年反复两三次拿起过此书,读不到几页便又放弃。今再次打算静下心,用有声朗读的方式把他“啃完”。如北大校长说:读书是让人变得高贵最低的门槛。本人出生平平,已过而立之年仍为打工人,喂愿通过读书能变得更高贵些许。
说读就读,今晚用60分钟读了共14封家书。其中有写给其祖父、父母、叔婶、几位弟弟的书信。内容涉及家事、仕途、劝学等。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为人
关于孝心:
其家书保持一周或者十天一封,同时对祖父和父辈甚是关心。还有关于祖母的坟墓是否移迁,他劝几位弟弟要听从祖父的意愿。因为祖父大人顺心如意便是最好的风水,同时祖宗的风水早已天定不必太过纠结,这是其孝心之一。考虑到是否回老家省亲他很纠结,一是费用颇高舍不得、二是来回要耽搁半年会影响仕途……因此他说一切听父母及祖父的意思,这是孝心之二。孝心之三实在大女儿二女儿的婚姻大事上,他写信告知男方两家概况,他与内人六成赞同,但仍需祖父父母决定。可见无论他在外官做得多大,始终是个大孝子。
关于谦虚:
光绪二十年,他被升为内阁学士,官至二品。在整个湖南省,朝廷也仅此他一人。他写信报喜同时表明,说是祖宗积累之福,更恐所有福气都被自己想尽,深感惭愧。他写给叔婶和几位弟弟的写都如此提到,可见他为人谦虚低调。不像现在有些人,事业学业获得些许成绩便大势炫耀自己的实力与成绩。为人确实应该低调,因为在你炫耀的时候,别人会心生嫉妒。
关于清廉和慷慨:
他在京为官七八年,虽有升官但却没有发财,因为家书中说现还欠别人500+两银子。同时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别人施他一,他还之十,不怕吃亏,最怕占人便宜。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在借给别人银两,人家还债时给十两利息,他却坚决退回。给老家叔婶寄五十两银子,让挪出十两给生活窘迫的亲友。其实他亦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在想着别人,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一定是他内心本就富足,才会有此善举。
关于家风
他们大家族由他四弟料理,来信说妯娌之间缺乏和睦。他劝四弟三要:一要勤劳,二要早起,三要读《五中遗规》。然后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去不听从,家族兴衰功过都归于他。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六书
这一封信,是最近这段时间所读最长的一封信,总共十个小节,初读感觉到甚为不耐烦,忽然想到,曾国藩事业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湖南人特有的性格,也就是 霸得蛮,耐得烦。尤其是做事上要 耐得烦,因此下定决心,潜下心来仔细研读。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都是些书信往来,但第一小节侧重于发出的信件,第二小节侧重在所收到的新件,事无巨细,条分缕析。
第三小节侧重介绍彭山屺,这个人对于所交代的事情完成的细致又认真,真可谓值得可堪大任,值得托付,因此曾国藩在将来与之能够精诚合作,彭也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干将。
第四小节介绍家中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对待家中仆人的态度,一个是蠢且负恩,一个是老成持重,曾国藩以善于识人著称,在结合上文对于彭山屺的态度,可以看出,曾国藩识人,看出他怎样用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五小节,言自己经济的窘况,在北京城仍需借钱度日,只不过与家乡不同的是,不会有人强迫还债。而此时的湖南乡下,就会有人强迫还债,就当然有楚善八叔的事情发生。文中提到的炭资,是在清朝合法的灰色收入,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不必苛求古人。
第六节,里面提到了搬家风水之事。风水之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所谓风水之地,就是适宜人所居住的地方。
第七节,总体介绍天下的大事。广东之事,黄河之事,知当时天下之动荡。
第八节,关于楚善八叔的事情,曾国藩反复地强调事情的来龙去脉,自己所想,可见其办事之谨慎。又强调,家以和为贵,总是替人着想,最后,托付师友尧阶,可见其识人之准,能把握住这个人确定能帮自己的忙。
第九节,从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此人有所风闻,所以,让家人打听此人,可见其关心故乡政治清明。
第十节文中所说,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这句话是讲学习的心态~看历史应该天天看,这句话是讲学习在于平时的积累,温习经书须先穷一经,这是讲学习的方法,先学一书,必须先通畅,然后再兼收并蓄才能转化。
这一节对于我的学习有着深刻的启发,需要深自体会,我总是一本书没有看完就着急看其他的书,所以对于读书的体会总是不够深刻,看过就忘,不能深入,以后应身自戒之。
当然,只读一本书,自然感觉到枯燥,我觉得可以同时读几本书,但是要反复研读,直到融会贯通。并且总以一本为根本才对。
反思 总是着急看其它书的原因,我觉得是选书之时不够慎重,经过反复选择买下的书,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发家信第八号,知家中已经收到。六月初七发第九号,内有男呈祖父禀一件,国荃寄四弟信一件。七月初二发第十号,内有黄芽白菜子,不知俱已收到否?
男等接得父亲归途三次信:一系河间廿里铺发,一汴梁城发,一武昌发;又长沙发信亦收到。六月廿九接丹阁叔信。七月初九彭山屺到京,接到四弟在省所寄《经世文编》一部,慎诒堂“四书”、《周易》各一部,小皮箱三口有布套,龙须草席一床,信一件,又叔父手书。得悉一切:谱已修好,楚善叔事已有成局,彭山屺处兑钱四十千文。外楚善叔信一件,岳父信一件。七月廿七日接到家信二件:一系五月十五在家写,一系六月廿七在省写。外欧阳牧云信一,曾香海信一,心斋家信二,荆七信一,俱收到。
彭山屺进京,道上为雨泥所苦,又值黄河水涨,渡河时大费力,行李衣服皆湿。惟男所寄书,渠收贮箱内,全无潮损,真可感也!到京又以腊肉、莲、茶送男。渠于初九晚到,男于十三日请酒,十六日将四十千钱交楚。渠于十八日赁住黑市,离城十八里,系武会试进场之地,男必去送考。
男在京身体平安。国荃亦如常。男妇于六月廿三、四感冒,服药数帖,痊愈,又服安胎药数帖。孙纪泽自病痊愈后,又服补剂十馀帖,辰下体已复元。每日行走欢呼,虽不能言,已无所不知,食粥一大碗,不食零物。仆婢皆如常,周贵已荐随陈云心回南,其人蠢而负恩。萧祥已跟别人,男见其老成,加钱呼之复来。
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借钱之难,京城与家乡相仿,但不勒追强逼耳。前次寄信回家,言添梓坪借项内,松轩叔兄弟实代出钱四十千,男可寄银回家完清此项。近因完彭山屺项,又移徙房屋,用钱日多,恐难再付银回家。
男现看定屋在绳匠胡同北头路东,准于八月初六日迁居。初二日已搬一香案去,取吉日也。棉花六条胡同之屋,王翰城言冬间极不吉,且言重庆下者不宜住三面悬空之屋,故遂迁移绳匠胡同房,每月大钱十千,收拾又须十馀千。心斋借男银已全楚,渠家中付来银五百五十两,又有各项出息。渠言尚须借银出京,不知信否。
广东事前已平息,近又传闻异辞,参赞大臣隆文已病死,杨芳已告病回湖南。七月间又奉旨派参赞大臣特依顺往广东查办,八月初一日又奉旨派玉明往天津,哈哴阿往山海关。黄河于六月十四日开口,汴梁四面水围,幸不淹城。七月十六奉旨派王鼎、慧成往河南查办。现闻泛溢千里,恐其直注洪泽湖。又闻将开捐名“豫工”,例办河南工程也。
男已于七月留须。楚善叔有信寄男,系四月写,备言其苦。近闻衡阳田已卖,应可勉强度日。戊戌冬所借十千二百,男曾言帮他,曾禀告叔父,未禀祖父大人,是男之罪,非渠之过。其馀细微曲折,时成时否,时朋买,时独买,叔父信不甚详明,楚善叔信甚详,男不敢尽信。总之,渠但免债主追逼,即是好处,第目前无屋可住,不知何处安身?若万一老亲幼子栖托无所,则流离四徙,尤可怜悯。以男愚见,可仍使渠住近处,断不可住衡阳,求祖父大人代渠谋一安居。若有馀赀,则佃田耕作。又求父亲寄信问朱尧阶,备言楚善光景之苦与男关注之切,问渠所管产业可佃与楚善耕否。渠若允从,则男另有信求尧阶,租谷须格外从轻。但路太远,至少亦须耕六十亩,方可了吃。尧阶寿屏托心斋带回。
严丽生在湘乡不理公事,簠簋不饬,声名狼籍。如查有真实劣迹,或有上案,不妨抄录付京,因有御史在男处查访也,但须机密。
四弟、六弟考试不知如何?得不足喜,失不足忧,总以发愤读书为主。史宜日日看,不可间断。九弟阅《易知录》,现已看至隋朝。温经须先穷一经,一经通后,再治他经,切不可兼营并骛,一无所得。厚二总以书熟为主,每日读诗一首。
右谨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