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嫁人时的嫁妆都有哪些
西汉时期,陪送钱财已成当时男女结婚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男方家要准备财礼,女方家要准备嫁妆,即便皇帝娶老婆(皇后),都得给老丈人家一笔丰厚的财礼。
财礼本为“采礼”,即古代男女结婚程序之一、纳采环节要准备的一份大礼。因为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民间干脆俗称之为“财礼”。据《晋书·礼志下》记载,西汉初年的刘姓皇家有这么一个规矩:“聘后黄金二百金斤,马十二匹;夫人金五十斤,马四匹。”汉代200斤黄金(有学者认为是铜),相当于现代49600克,以目前每克330元的国际交易价格来算,这笔聘礼近16368000元人民币。
这已很多了,但实际开支多大大超过此标准。如汉惠帝刘盈娶鲁元公主时,“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
黄金白银,是古代皇帝时代必备的娶老婆财礼之一,到清代也这样。《大清会典》记载,满清的标准是:黄金二百两、白银万两,另有金茶筒一、银茶筒二、银盆二、缎千匹、文马二十匹、闲马四十匹、驮甲二十副等。皇帝还会给老丈人、丈母娘一笔丰厚的赏赐:黄金百两、银五千两、金茶筒一具、银茶筒一具、银盆一具等。
皇帝的老婆,即皇后,古代阴阳平衡,皇帝是阳极,为天;皇后是阴极,为地。皇帝皇后才是真正的“天造地设”的一对儿。虽然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老婆只能有一个——中国封建时代也实施一夫一妻,不过的是,还可以“多妾”,允许娶小包二奶罢儿。皇帝的老婆是礼仪天下的“国母”,皇帝财礼惊人,皇后的嫁妆也非同一般地多。
皇帝娶老婆有财礼,那女子嫁给皇帝当老婆要陪嫁妆吗?这是肯定的,当皇后也会要置办一套嫁妆。但皇帝老公家什么没有啊,随便陪来的嫁妆可能不适合摆进皇宫,为此皇家会参与嫁妆的置办,花费全由皇帝家来“埋单”。
如清朝同治皇帝载淳,娶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忒氏时,阿鲁忒氏的嫁妆便是宫里置办的,当时由慈安、慈禧这两宫皇太后主持,安排内务府、礼部大臣集体具体商议拟定。这套嫁妆多达572项,各项都是复数,如冠帽多达28顶,其中朝冠8顶、其他冠12顶、帽8顶,每顶冠帽上都镶嵌了宝石。这在《清同治大婚红档》中,均有详细的记载。
古代皇帝的婚礼是什么样的
具体的仪式尚未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是大致的婚礼习俗还是有一些零碎的记录的。
首先是结婚前夕(仅限正室如皇后,太子妃),夫妻双方要斋戒三日、七日(不同朝代不同讲究)。
国师在婚礼前一天宰乌牛白马设坛焚香祭天。
婚礼当天,京城内所有人包括百姓的服装同样有讲究,不得穿一身白(白衣、白裤、白鞋、白帽、白腰带同时)
由宣旨太监率领仪仗队按照指定路线抬花轿进王宫。
花轿在祭天台停下,新郎用弓及雕翎箭对天射一箭,寓意是向天传信,因为皇帝是天子,意思就是上苍的儿子(上苍才是最大的神,玉皇大帝只是天界的头,上苍同时掌管天地人三界,具体人物乃鸿钧道祖。后来民间逐渐衍变为射三箭)
之后新人拜完天地,要移驾到皇帝的起居所(电影中或者婚礼行业所谓的汉唐婚礼,在王宫宣政殿举行仪式是不对的),跨马鞍和过火盆主要是明朝时期兴起的,之前并没有提及。
之后新人入门前要先共品龙凤饼,这个在唐朝和宋朝最为盛行。
之后入皇帝寝宫,皇帝和皇后高坐,如果是年轻皇帝结婚,那么就是皇帝的母亲高坐,之后给皇帝先行君臣大礼,之后再行父子之礼。同时皇帝也要赠与新娘一件如意。
之后鼓乐齐鸣,仪式完成。
因为你的问题比较笼统,在汉代,唐代,宋代都有自己独有的风格。明代基本是沿袭了汉,唐,宋的许多内容,包括借鉴了元朝的迈火盆和跨马鞍,同时把皇室的婚礼逐渐开始百姓化。
有木有描写古代皇帝结婚的场景 和皇后的!
《皇帝大婚》:看皇帝结婚能多复杂。
故宫收藏有《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共分为八册,由清代宫廷画家庆宽等人绘制,它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光绪皇帝迎娶皇后的全过程。
这八册画作包括第一册《皇后出宫至邸图》,第二册《纳采礼筵席图》,第三册《大征礼图》,第四册和第五册均为《皇后妆奁图》,第六册《册立奉迎图》,第七册《皇后凤舆入宫图》,第八册《礼节图》。
描绘的场景包括纳采礼、大征礼、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庆贺礼和赐宴。《皇帝大婚》画册以《载湉大婚典礼全图册》为线索,配合史料与部分文物图片,从“婚前准备”“成婚当日”“婚后礼节”三个部分梳理光绪的大婚庆典。
《皇帝大婚》从“纳采礼”讲起,纳采礼即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求婚,女方同意以后男方行纳采礼,即订婚。清朝的“纳采”礼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征,内务府筹办的的纳采礼礼物中,甲胄、马匹占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朝是以骑射作为国家的根本。
纳采礼中的多穆壶也很有特点,这种用金、银、珐琅、陶瓷等制作、在清宫中收藏很多的壶,是青海、西藏地区用于盛放奶茶的器具。
之后的“大征礼”中,皇帝派人到女方家中送聘礼,清朝皇帝的“大征礼”以多为实,如顺治帝大婚之时的大征礼物为黄金二百两,白银万辆,金茶筒一具,银茶筒二具,金银盆各一具,缎千疋,布二千疋,马二十匹,鞍辔具,驮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
另一边,皇后也要送妆奁入宫,皇后妆奁的特点在于皇后的妆奁并不由其娘家备办,而是由朝廷统一筹办。由于皇后的妆奁规模宏大,不仅其娘家不可承受,即使内务府乃至整个紫禁城都难以完成这项任务。
《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记载,皇后妆奁分为“内办”与“外办”两种方式。“内办”即由京城的机构筹办,“内办”的物品主要为冠帽鞋袜、 珠宝首饰类,这些物品内务府向有储备。“外办”则需要京城之外的机构承办,主要包括衣物等纺织品和木器、铺垫、门帘帐幔、皮张、钟表等。
这些要交粤海关监督,及江南,苏州、杭州织造等地方承办。
皇帝成婚当日是重头戏。
首先要行“册立奉迎礼”。
册立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
乐部将乐悬于太和殿外;
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
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以上均南向),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皇后拜位于香案之南。
册立礼之后,皇后御吉服,乘坐凤舆出府邸,由大清门过金水桥、午门外,由午门的中门进入宫内,皇后的凤舆由乾清门的中门进入乾清宫,降舆。之后有命妇将皇后引入到洞房,即坤宁宫东暖阁。
坤宁宫之内部,东曰东暖阁,为皇帝皇后大婚之洞房。东暖阁内装备帐幕,陈设皆为喜房之形式。帘帐皆用红缎绣五彩加金之百子图,余则均为皇后之嫁妆箱柜等用品。皇帝大婚,同皇后住此三天,之后皇帝另在东西六宫中择一宫殿给皇后住。在洞房里也有一系列的礼仪,如坐帐礼、合卺礼,要吃合卺宴。
扩展资料:
老太监回忆:皇帝大婚当晚,皇后必须得先吃一样东西。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发展至今,在历史舞台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古典理智也随着时代而慢慢改变。从前我们是父系氏族,男人为尊,女人为卑,男人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独守空房。
尤其是皇宫贵族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每个都是世间绝色。而后人为了回顾当时的历史,就会通过拍摄电视剧来给我们展现以前人们生活的景象。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都会有定期选修后宫妃嫔的日子。其实皇帝在当时结婚只会结一次,和那一个人举行婚礼,那就是他的正室。除此以外,其他被选上的测试妃嫔都不会再次举行婚礼。这些被皇帝看上的女性,但凡被选中就直接被送入了宫中。
也许这样算起来,古代时候并不是一夫多妻制。每个男人都只有一位正妻,其余的都是妾。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后,所以皇帝虽然拥有那么多妃嫔,终归也只是结过一次婚罢了。而且在那个地位分层明显的时代,很多事情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一切盛大的节日宴会。是传统习俗,就连家宴或者是结婚这种重要的日子都要挑一个吉时,这是为了给未来讨个好彩头。
从古代时在结婚方面就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这些活动无疑就是图个吉利。从古代婚礼来说,结婚时需要经历闹洞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还要吃花生和枣子。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崇尚西式婚礼,但是在准备婚礼时也还会沿袭这个风俗。
其实皇帝结婚也有这样的风俗,但是皇帝是一国之君,是不可能经历闹洞房这一环节的。皇帝和皇后的婚礼非常盛大,几乎是举国欢庆。在举行完一切仪式之后,皇帝就会携手皇后一起回皇宫之中,之后就是洞房环节。
据一位太监晚年陈述,皇帝大婚当晚,在洞房之前皇后必须吃一种没有煮熟的饺子,这种饺子叫做子孙饽饽。这也是为了讨一个吉利,在饺子煮到半生半熟的时候,送去给皇后吃,在吃的时候还要问皇后生不生,皇后就会回答生。
在古人看来,这就是意味着皇室儿孙满堂的好彩头。皇帝结婚和皇后一起喝的酒,不叫交杯酒,比民间叫法高级一点合卺([jǐn])礼,这意味着以后皇帝和皇后生活幸福美满。
参考资料:凤凰网-《皇帝大婚》《如意琳琅图籍》:从书中看故宫的浪漫与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