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之阴阳开合识人术
文/牧羊
阳为捭,为开,为动,为高,为大,为好,为开始;
阴为阖,为闭,为净,为低,为小,为坏,为结束;
阴阳之间为门,为枢,为关口,为这件事或物或者事物的关注节点。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对积极进取的人,应该谈论崇高奋进之事;
对消极保守的人,应该讲述求全保身的生存之道。
如果鬼谷子不是对人际关系细心观察之人,岂能总结出如此深刻到位的言辞?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不懂这些,实在太危险!
鬼谷子的捭阖之术,其基础就是阴阳变化之道。每个人都是阴阳对应的,有优点就有弱点,有崇高就有卑下,有阳光也有阴暗。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你会发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他所体现出来的“阴”或“阳”也不一样。
“与阳言者依崇高”,当我们与内心宽广、积极上进之人在一起时,应该尽量体现自己同样拥有高远的理想和宽阔的气魄。
“与阴言者依卑小”当我们站在沉默寡言、心胸狭窄的人面前,则应该拿出谦虚谨慎的态度,以体现我们与他一样有着相似的性情和观点!
也就是说,在君子面前你要像个君子,在小人面前你也要体现出小人的一面。君子讨厌小人,而小人最喜欢算计君子!所以对君子可以展现出一种同样正直高远的情怀,甚至畅谈理想,但在小人面前,就要小心再小心,给嘴巴多上几把锁,稍有不慎,就不知哪块地方惹他不高兴,然后找机会阴你!
这是在洞察对方的本性之后,我们需要摆出的一种恰当姿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存就是不断地寻找盟友,壮大自己阵营,然后一起去开拓资源。而交际作为生存的一种基本手段,尽可能多地取得他人的认可,是我们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消除敌意,找到共同话题,从而打造共同利益,是我们所依据的方式和最终目的。所以,最大程度地了解对方十分重要。无论他是阴阳,还是刚柔,乃至他是“圣人”,掌握其虚实,察清其志向,最好是如庖丁解牛,了解他的一切优点与弱点。
那时,“阴阳试之”才变得可行,“阴阳操纵”的目标实现起来就易如反掌。
战国中期,秦国老被东方六国欺负,秦孝公就想找几个能人帮他治理国家,让秦国强大起来。卫鞅听说后便赶到秦国,通过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他当时尚不知孝公的脾味如何,需求点在哪里,有什么具体的目标。于是,他三见孝公,三次试探。一言帝道,孝公冷落;二言王道,孝公打起了瞌睡;三言霸道,孝公大喜,听得津津有味,甚至饭都忘了吃,坐到他跟前聚精会神。
卫鞅见此情形,立刻把准了秦孝公的脉络,献上了自己准备已久的强秦九论,以法家思想来对秦国进行根本性变革。秦孝公很满意,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卫鞅在秦国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变法改革,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雄厚的根基。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阴阳试之”的基础和目的,都是去了解游说对象的真实内心和最根本的需求,探察真相,以便量体裁衣,推行我们的方略或目标,从而达到“阴阳操纵”的效果。
“了解”二字并不容易,许多人在一起几十年,或许也不知对方五分之二。但若就事论事,通过适当的方法,探知对方某些特定的意图,也并不算难!
方法就是鬼谷子所言:“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捭阖之术,遵阴阳,站全局,重细微,只要牢牢掌控“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做人做事就不会太差!
总而言之,一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体察对方,游刃有余。别给自己找不痛快,让别人痛快,你就处处痛快。
(未完待续)
鬼谷子故事简介
1、鬼谷子是春秋末战国初人,他原名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是先秦诸子之一,后人尊称他为“王禅老祖”。鬼谷子被道教列为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号玄微子,被尊为玄微真人。
2、鬼谷子其人,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一说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与庞涓,纵横家:张仪和苏秦。
3、传说鬼谷子出身不凡,他是东海龙女和村夫庆隆生的儿子。这件事惹来东海龙王的勃然大怒,亲自将庆隆和龙女压死在云梦山中。两人死了之后,化作一道山岭和一眼龙泉,他们的阴魂不散,想要为后人造福,于是将法术传给儿子鬼谷子。
4、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据说他一共收了四个徒弟,弟子苏秦和张仪成为赫赫有名的纵横家;弟子孙膑和庞涓成为兵家翘楚。
5、鬼谷子学识渊博,他本领通天彻地,通晓奇门遁甲之术,掌握隐形藏体、混天移地之法。据说还会脱胎换骨,撒豆为兵,折草为马。鬼谷子虽然无所不能,却不愿意出山辅佐帝王将相。
6、他晚年的时候归隐云梦山,一边聚徒讲学,一边孝敬他的养母。有一天,他的养母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在世的时日不多了,娘死了以后,希望你把娘葬在九龙聚集地。你若是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从井水中可以看到娘的身影。”话说完之后,就与世长辞了。
7、鬼谷子悲痛不已,含泪在九龙聚集地安葬了养母。为了能够每天见到慈母的尊容,他便率弟子在母亲墓旁挖井。众人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日,才把一口井凿成,果然在井水中映出了母亲的容颜。
8、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瞻仰母亲的遗容,奇怪的是,早上看母亲的容貌如同十八九岁,晚上看母亲的容貌却是非常苍老。时间一久,鬼谷子便发现了此井的一个奥秘,可以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洞察到天气的阴晴变化。当井水上升,便天阴有雨,井水下降,则无雨天晴。因此,这口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因为此井是鬼谷子怀念养母而凿,故又曰“鬼谷井”。
谁能跟我介绍一下鬼谷子的故事?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自称鬼谷先生。
他是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
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谁帮偶介绍下鬼谷子,及其事迹
鬼谷子,姓王名诩,一说为春秋时代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一说为战国时代卫国(今江西省贵溪市)人;但具体生卒日不详,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同时也有同名著作《鬼谷子》,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谋略权术的书。 鬼谷子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中国春秋战国史上一代显赫人物,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鬼谷,所以称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招收徒弟从不挑剔。他的学问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只要学会一门便可纵横天下!!“鬼谷”之名,由其出生地或隐居地(今河南登封县内的归谷山)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 最早记载鬼谷子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苏秦列传》中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道教认为鬼谷先生为“古之真仙”,曾在人间活了百余岁,而后不知去向。《鬼谷子》一书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 鬼谷子先师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苏秦与张仪两个叱咤战国时代的杰出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先师既有政治家的六韬三略,又擅长于外交家的纵横之术,更兼有阴阳家的祖宗衣钵,预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称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他著有《鬼谷子》一书,又叫做《捭阖策》。民间亦有传说鬼谷子是命理师的祖师爷。 鬼谷子先师从衣、食、住、行、医等、了家理财、治国方案、外政外交、兵书战策、兵器发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养生教子等等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鬼谷子先师据传说是为个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说是个难驾驭之人。他的书籍流传甚少,多为抄译。冶铜炼铁、钨铁铸剑、过目不忘、贫富均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空气动力的人,热气球等! 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鬼谷位于江西省贵溪境内,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为名。 有关鬼谷子的文学刻画甚多,主要有文学刻画与民间传奇两类。文学刻画主要有下述作品: 1.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2. 杨景淐的《鬼谷四友志》 3. 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4、《本经阴符七术》 其中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个性描写,尤以《战国纵横》最为成功。 此书主要描述周朝末年,周室衰微,诸侯争强,七雄并立,中原逐鹿,弱肉强食,民不聊生。《战国纵横》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力图从纵横家的视角去解读战国中期这段波澜壮阔的宏大进程,形象地刻画了一代宗师鬼谷子的仙风道骨,再现了历史的精神真实。 此书分为四部,第一部《四子归山》,主要铺叙青年士子苏秦、张仪、庞涓、孙膑四人为实现平生抱负,各自历尽磨难,进山求拜道家神秘人物鬼谷子为师的故事。四子进山之前的不同经历、列国情势、情感生活、学艺过程及彼此间的相知相争是这二十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飞龙在天》,主要铺叙鬼谷四子各自出山的过程、出山之后的不同经历及列国情势因之发生的改变。其中的庞涓争宠、孙膑装疯、越王论剑、苏秦刺股、列国合纵等是这一部的亮点。第三部《不战之战》,主要铺叙鬼谷四子围绕合纵、连横展开的场面宏大的搏弈,孙膑逃亡至齐、张仪连横魏国、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燕国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均有演绎。第四部《夕阳远山》,主要铺叙张仪最终成功连横六国、挫败苏秦合纵大业的始末,其中精彩的是张仪斗法欺楚、屈原蒙冤被黜、苏秦奔波救难、秦楚蓝田大战等。 《本经阴符七术》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化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而知之者,内修链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术必有不通。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心有所欲,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实意法螣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计谋者,存亡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思之,大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 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 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 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珠。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 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 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 用之必循间而动。 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夫散势者,心虚志溢。 意失威势,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 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长短。 无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 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 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 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 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 故圣人怀此之用,转圆而求其合。 故兴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 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 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 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损兑法灵蓍〗 损兑者,几危之决也。 事有适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 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 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 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 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 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 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溪。 〖持枢〗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 亦复不别,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中经〗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物执穷者,不忘恩也。 能言者,俦善博惠。 施德者依道。 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 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罪,或当戚戚自善,或当败败自立。 故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是以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闻声和音,解仇斗隙,缀去却语,摄心守义。 本经记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枢、中经。 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 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 有守之人,目不视非,耳不听邪,言必诗书,行不僻淫,以道为形,以听为容,貌庄色温,不可象貌而得也。如是隐情塞隙而去之。 闻声和音,谓声气不同,则恩受不接,故商角不二合,征羽不相配。 能为四声主者,其唯宫乎! 故音不和,则不悲不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虽有美行盛誉,不可比目合翼相须也。此乃气不合,音不调者也。 解仇斗隙,谓解羸微之仇。斗隙者,斗强也。 强隙既斗,称胜者高其功、盛其势; 弱者衰其负、伤其卑、行其名、耻其宗。 故胜者,斗其功势,苟进而不知退。 弱者闻哀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 隙无极大,御无强大,则皆可胁而并。 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可为可复,会之期喜。 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疑疑而去之。 却语者,察伺短也。 故多必有数短之处,识其短验之。 动以忌讳,示以时禁。 然后结以安其心,收语盖藏而却之。 无见己之所不能于多方之人。 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 方验之,惊以奇怪,人系其心于己。 效之于验,验去乱其前,吾归诚于己。 遭淫色酒者,为之术音乐,动之以为必死,生日少之忧。 喜以自所不见之事,终可以观漫澜之命,使有后会。 守义者,谓守以人义,探心在内以合也。 探心深得其主也。从外制内,事有系由而随也。 故小人比人,则左道而用之,至能败家夺国。 非贤智,不能守家以义,不能守国以道。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