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冈石窟的历史传说,你了解多少?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是古代艺术的宝库,也凝聚着我国古老的智慧结晶,所以是云冈石窟旅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云冈石窟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北魏文成帝年间就已经建立了,所以云冈石窟的历史传说也有很多,比如说礼贺母胎的故事。
一、礼贺母胎
在云冈石窟的某一个石窟雕塑上,代表着宫殿下方是由两个部分组成,有一部分是四位女性身着长裙,双手合十,低头敬礼,而另外一部分的实像雕刻的是净饭王夫妇,前后并作于踏上两个人的头上都戴着花冠,而且这个花花还雕有圆形的光头,不过净饭王的右手拿着手持杖在胸前,左手是前伸的样子,而净饭王的夫人左手托着自己的腮帮,右手拿着物品放在腰际。据说是夫人在怀孕后这个国家的男女老少都非常的欢喜开心,而且夫人在怀孕后有了很强的神力,只要能够抚摸别人,就可以去除别人身上的病痛。所以这个夫人会经常将自己的手拿着物品放在自己的腰际,等有人求助自己的时候,就会将手伸出去抚摸别人,为这个国家带来幸运。
二、关于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足以可见,云冈石窟的价值所在。在1961年的时候,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2年,云冈石窟设置了专门的保护机构,石窟文物也得以妥善的保护,并且现在是对公众开放的状态,所以对云冈石窟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去云冈石窟旅游。云冈石窟大概有20窟,不同窟的雕像都不一样,并且每一窟都有相关的历史传说。
最后,如果要去云冈石窟游玩的话,小编建议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女生多带一些换洗的衣服,尤其是夏天,太阳是比较毒的,还要做好防晒工作。
云冈石窟最全攻略,后悔没有早点看到
今生有幸 游走 历史 之间 不虚此行
石窟群(建议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好)
公元471-494年
第一、二窟为一组塔庙双窟,窟外两侧各残存一座单层方塔。窟内平面呈长方形,平顶,中央方塔上下两层,仿木构屋顶塔檐。塔顶处蛟龙盘绕,须弥山逶迤。北壁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东壁下层浮雕“睒(shǎn)子本生”故事。
公元471-494年
窟外壁明窗上方及西侧题刻“山水有清音”、“云深处”。窟内三级方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chuán)、斗拱等仿木建筑构件,上层四角镂刻八角柱。窟内四壁分层分段布局,最上层雕刻天宫伎乐列龛,下面依次为锯齿纹垂幔带、禅定坐佛带、大型列龛、长卷式浮雕故事,最下层为供养人列像。北壁主像为释迦坐佛,风化严重。东壁下层浮雕太子“箭射铁鼓”佛传故事。该窟地下有泉水涌出,旧名“寒泉洞”。
公元471-494年
云冈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但终北魏一代未能完成。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今仅存上方一排12个梁孔,说明当年的佛阁为面阔十一开间巨制。上层台面两端各一座三级方塔,两塔间凿二明窗,明窗之间为一庑殿形窟室,主像雕交脚弥勒。窟面东西各开一门,窟内北壁雕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三尊像,即“西方三圣”。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两侧菩萨头戴宝冠,精美庄严。其雕凿年代,目前有北魏、隋、唐及辽四说,多依据造像艺术风格而推论。
公元494-525年
塔庙窟,一门两窗。该窟未按计划完工。中心塔柱四面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窟内四壁风化严重,南壁有正光年间(520~525年)“为亡夫侍中造像记”题铭,是云冈石窟目前所知时间最晚的北魏造像铭记,现已风化不清。
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雕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公元471-494年
第七、八窟是云冈最早的双窟。窟具前后室,主室平面呈横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第七窟明窗两壁为比丘树下参禅思惟像。北壁上层大龛正中为交脚弥勒菩萨,两侧为倚坐佛像,下层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南壁长方形帷幕龛内,六身高发髻供仰天半跪相对,端静秀丽,风姿绰约,素有“云冈六美人”之誉,是西域造像融入东方元素的上乘之作。窟顶摹仿木构建筑中的平底藻井,24对飞天围绕盛开的莲花飘然曼舞。
窟门西侧雕骑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五头六臂,颜若童子,怒发喜笑,手中或托举日月,或执弓箭,左下手当胸持斑鸠。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东侧骑神牛的摩醯(xī)首罗天,三头八臂,面型浑圆,两侧小头戴尖顶帽,主臂一手叉腰,一手持谷穗,其余支臂或托日月,或执弓箭,或提如意。多首多臂天神像造型来源于古印度,原为婆罗门教神祇。该组雕像为云冈石窟所独有,反映了早期佛教杂密兼容的特征。
第九窟与第十窟是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中殿堂风味最浓的两个窟。而且这两窟以其前殿有列柱开门,是为云冈一大特点。两窟的前殿各有两根露明通顶石柱,柱呈八角形,柱面各刻十层佛直,柱下刻须弥座,座置于柱础上,柱础为大象。可惜柱身外面雕刻及柱础象头部分皆己风化殆尽,己不能显示当年的富丽景象。两窟的外殿各有两柱分间,形成三开间的布局,外殿的雕刻极尽细腻与豪华。前室内部空间的安排,直接体现了双窟的布局原则。平面呈长方形。后室与第7、8窟相似。前室东、北、西三壁高约十米,规划整然。水平的莲瓣纹带将三壁统一划为上下两层,与后室的层序相呼应。东、西、北三壁佛宝的配置更明确地反映出双窟的意义。
公元471-494年
前室北壁明窗与拱门之间,须弥山层峦叠嶂,山腰二龙交缠,山间有茂密的林木和竞奔的动物。外侧,阿修罗天单腿盘坐,多头多臂,手托日月。东西两壁各雕三间式屋形龛,龛内佛像面相慈和,菩萨神情恬静。阎浮树下,半偈坐思惟菩萨,一手支颐,沉于四谛。窟门东西两侧金刚力士,头戴鸟羽冠,手持金刚杵,表情和善。后室主像为弥勒菩萨,东西两壁各一胁侍菩萨。南壁为表现释迦因施善教、降服外道的因缘故事龛。
公元471-494年
第十一、十二、十三窟为一组。第十一窟内中心塔柱上下两层,样式朴拙简约。下层四面均一立佛,正面立佛两侧另有二胁侍菩萨,细颈瘦腰,神态温雅,为辽代补凿。西壁屋形大龛内七立佛,波状发式,面型丰润,形体高大,华衣飘逸。东壁上层太和七年(483)造像题铭,全文共337字,是云冈石窟现存时间最早、文字最多的题记,书体端朴高古,寄巧于拙,是平城魏碑书法的精品。窟内四壁龛制纷杂,无统一规制,约系北魏民间集资续凿。
公元471-494年
俗称“音乐窟”。前后室窟,前室外壁上方凿窟檐,窟口列楹柱。前室北壁最上层天宫伎乐十四身,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琴、五弦、咏矛、UU、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是人间舞姿的艺术再现。窟顶逆发形伎乐天,体格壮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该窟内乐器雕刻的形制、演奏方式以及乐队的组合形式,集中体现了北魏宫廷乐队风貌和 社会 音乐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公元471-494年
穹窿窟顶,主像为交脚弥勒菩萨,高13米,头戴宝冠,颈部戴悬铃项圈及璎珞,胸佩蛇饰,双首噬珠。右手臂肘下,一力士四臂奋力托举,势若拔山。该像经后代包泥彩绘,原雕仅见双足踏莲。东壁龛像,殿堂飞阁,流苏帷帐,神龙跃动,尽显汉风。南壁明窗与窟门之间屋形大龛内,七立佛造像气韵高雅。
公元494-525年
窟分前后室,历经渗水侵蚀,雕像风化剥蚀严重,南壁及部分窟顶旧已坍塌,仅东千佛柱残存。窟口两立柱为1994年依旧恢复。西壁下层方形龛内,左维摩,右文殊,正中一立菩萨右手托钵、左手执莲,表现的是《维摩诘经》中的故事内容。
公元494-525年
方形单窟室,以表现千佛题材为主,旧称“千佛洞”。窟内现存造像逾万,故又称“万佛洞”。这些象征释迦分身的十方化佛,排列有序,构图严谨。西壁盝(lù)形帷幕龛基博山炉两侧,雕刻鱼鸟水藻,呈现出沙鸥翔集、鱼跃于渊的自然景致。下方龛楣伎乐飞天,天衣灵动,缥缈若仙,飞翔的态势与上方波动的水草,韵律谐合。
公元460-470年
第十六~二十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窟制相同,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像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
第十六、十七窟是一组。第十六窟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 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
公元460-470年
主像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狮子座,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西壁立佛面庞浑圆,造型古朴壮美。东壁坐佛双肩齐挺,服饰线条流畅,刀法娴熟。窟内四壁以千佛雕刻为主,雕像清简劲直,纯真朴质,反映了云冈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西壁佛像背光外缘供养天,单腿半跪,双手捧莲,神情恬静,造型优美。明清东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龛,是云冈石窟分期断代的重要标尺。
公元460-470年
第十八、十九、二十窟为一组,第十九窟是中心窟,开凿时间最早。第十八窟设计严谨,布局完整,北壁主佛像高15.5米,高肉髻,面颊丰圆,鼻梁高挺,浑厚质朴,身披千佛袈裟,两侧分别配置胁侍佛、胁侍菩萨及十大弟子像。左胁佛头顶华盖,面庞浑圆,体魄伟岸。左胁菩萨头戴花冠,秀丽典雅。上端五弟子雕刻,俱为西域人特征,或提瓶静立,或拈花微笑,或闭目倾听,或若有所悟,或喜从心生,鬼斧神工,令人叹绝。
公元460-470年
主佛像结块(jiā)趺(fū)坐,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举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撑。衣纹简洁明快,轻薄贴体,袈裟边饰折带纹。南壁罗陀(hóu)罗因缘是云冈最早的佛教故事图像。窟外东西各开一耳洞,内一倚坐佛像。这种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设计,既有变化,又显庄严,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创举。
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即第21~45窟,分布于第20窟以西的诸窟,是孝文帝迁洛后,一些达官贵人开凿的中、小型窟。出现一种面相清晰的“秀骨清像”新样式,这也是北魏晚期当时雕刻艺术特点的时代风尚。
除了壮观瑰丽的石窟群,还有北魏风格的景观区 。
(建议手机横屏观看,效果更好)
云冈阙门
云冈阙门为石造型的重檐结构,上题有“云冈石窟”匾额(黄庭坚书体)。雕刻精美,构思新颖。这种具有庄严、威仪性作用的石阙山门,富有生机的云冈造像元素雕刻于石阙上,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北魏时代气息。
礼佛大道
所谓礼佛大道:“恩泽普武周,慈航通法岸”。向西走去,十三对“骑象四棱神柱”依次列于礼佛大道两侧。神柱高8.73米,在两侧浓密的松林掩映下,矗立的神柱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摩崖石刻
在云冈石窟群东侧的石壁上刻有“世法所希”、“真容巨状”、“天下第一”、“高视千古”红色大字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是后代作品。
石兵美术馆
2014年8月,石兵美术馆在云冈石窟景区正式对外开放。美术馆位于景区东侧,是一座独立的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是目前国内收藏和陈列石兵先生珍贵艺术作品、遗物及 历史 资料的唯一重要场所,也是全方位展现石兵先生艺术生涯和成就的文化研究平台。石兵美术馆牌匾由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题写。
石佛古寺
即现存第5、6窟前的云冈寺院,为清顺治八年总督佟养量所修石佛寺,后世修葺。现遗存有山门、天王殿、厢房、石狮及钟鼓楼。山门上旧题曰:“石佛古寺”,墙壁各嵌二字,左曰“薹头”,右曰“念佛”。天王殿现左侧门洞上题“大佛寺”、右侧门洞上题“石佛寺”。
云冈陈列馆
陈列馆由一个单元的拱形建筑物交错排列而成,构成一个单层大跨度空间。馆内主要展示北魏王朝的辉煌 历史 ,诠释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展陈北魏时期的一些珍贵文物,全面介绍云冈石窟开凿的 历史 背景,借此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北魏鲜卑族的发展史和云冈石窟的相关介绍。
云冈上堡
《重修云冈堡碑记》记载,明代中后期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武周川不断进犯中原,给明王朝的边防造成很大压力,为了保证边疆的安全,加强边防的防范能力,明王朝于嘉靖三十七年修筑云冈堡,其位置在今天云冈石窟西部石窟前,即下堡。后由于御敌需要于万历年间上移,即为上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确定不亲自来品尝一下千年时光的醇香吗?
如何到达?
自驾:
1、北京出发:
从清河收费站进入京藏高速(G6),沿京张高速(G110)----宣大高速(G109)----京大高速至大同市区,沿御河西路向北至迎宾街-----西环路-----云冈路,沿云冈路向西直达景区。
2、太原出发:
从大东关入口进入二广高速大运段(G55)北行至大同绕城高速,在云冈口出高速公路,沿云冈路向西直达云冈景区。
3、呼和浩特出发:
向东沿京新高速(G110)至集宁,沿二广高速(集丰高速段)南行至大同环城高速云冈口出高速,沿云冈路西行到达景区。
市内换乘
火车站:
坐快速 旅游 603直达或者4路公交至新开里,再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长途客运站:
在魏都大道儿童公园旁边向南步行至三医院坐17路公交至新开里,再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新南长途客运站:
坐28路公交至新开里,再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大同机场:
乘坐机场大巴至大同宾馆后换乘17路至新开里,再换乘3路公交直达云冈石窟景区。
大同南站:
大同南站坐31路公交车到北馨花园小区站下车,步行到惠民里站坐20路公交车到云冈路同泉路口站下车,步行到五里店机电城站坐快速 旅游 603到云冈站下车。
票务信息
售票处位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内,二层北侧设散客购票处;二层南侧设团体购票处,及票务服务处(办理兑票单专用窗口)。如门票价格有所调整,云冈石窟官方网站将进行及时公告。 云冈石窟景区目前仅与携程网、同程网合作进行网上售票,其他网络渠道购票,票务中心不予办理换票事宜。
1.开放时间:
景区开放时间:
8:30——17:30(4月1日至10月15日)
8:30——17:00(10月16日至次年3月31日)
云冈博物馆开放时间:
9:30——16:20(10月16日至次年4月30日) 9:30——16:50 (5月1日至10月15日)
2.票价:
依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晋发改市场发[2018]635号文件规定,从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全价票:120元,半价票:60元。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底):全价票:100 元,半价票:50元。
尊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请不要处处留名哟!
去云冈石窟应该注意什么
1 注意车的安全
2 注意买正规的票
3 人少最好别叫导游,白花钱
4 晚上不在景点住就早点走哇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注重口语化、精简凝练、重点突出的特点。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1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岗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大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公元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 杀崔浩。
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云岗石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当时一位著名和尚奉文成帝之命,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的。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2
欢迎来到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至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号称“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它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它是那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
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中雕刻的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它们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同学们,由于云冈石窟的洞窟比较多,一共有53个,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们知道它是哪一窟吗?让我告诉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间的坐像高达17米,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怎么样,够大的吧!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3
你好,所有的游客。成为你们的导游是我的荣幸。我叫詹。你可以叫我詹导游。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外蒙古古都、煤海镇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现在,你跟着我走进了云冈石窟的大门。云冈石窟是依山而建的。现有主要石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在云冈的几十个石窟中,新新的五个石窟是最早、最壮观的。五、六洞、五花洞内容丰富多彩,气势磅礴,是云冈艺术的精髓。今天,我们主要参观了石窟5号和6号,五华洞和坦坦洞5号。
第五石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央,云冈石窟是一组双石窟与第六石窟。这个洞被分成前后两间。后屋北墙上的主像是佛三世。中央的坐像有17米高。它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洞穴的墙壁上覆盖着壁龛和佛像。在拱门的两侧,菩提树顶上刻着两尊佛像。线条很美。这两个洞窟是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的,洞窟前有五个四层高的亭子。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4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武州川的北岸。因其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云冈石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另两个是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好象布满蜂洞的超级蜂巢,非常壮观。岁月风蚀造成的斑驳使它更显得苍古。它就像一座巨型的古建筑物,那里面无数的佛正透过门窗似的洞窟在窥视人间。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即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参加开凿人数,多达4万余人。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现存洞窟53个,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
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明的艺术宝库。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5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姓詹,大家可以叫我詹导游。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现在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云冈石窟依山开凿,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魄力最为雄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厚多采, 华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髓。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第五窟 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美好。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修建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 窟平面近方形,中心是一个衔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划雄伟,雕饰华丽,技法精辟,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被人称为五华洞.五华洞分为两组,分别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各位,大家面前就是西区第16、17、18、19、20号洞窟,这5个洞窟宏伟壮观,场面开阔,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昙曜负责开凿,习惯称:昙曜五窟.
各位,云冈石窟的导游暂时告一段落。通过游览云冈石窟,大家或许对石窟寺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一点兴趣。愿这次游玩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谢谢大家!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6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等一下到了云冈石窟至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哦,差点忘了,大家叫我周导就好了。到了目的地之后要注意:
一、不要乱扔垃圾。
二、不要乱涂乱画刻字啊!
这里就是今天的观光目的地至云冈石窟了。大家看,一个小的石窟有9米高,就像四个半的篮球架那么高。大的石窟有15米高,大约有5层楼那么高。石窟里面一进去就可以看见一缕缕阳光从一个看似坍落的大洞外射进来,给整个石窟添得几分神秘感。墙上的壁画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破烂不堪。但大家看,从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壁画上来看,可以看出古代的人们对神以及佛之类的信仰。
出了石窟以后大家就可以看见一个类似如来的佛祖形石像,可不要小看了它。古时候有多少人能雕刻出大又精致的石像呢?一个石像就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了……
好了,现在,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可以去自由活动了。记住,我叫周导,但愿下次我还能做你们的导游,祝旅途愉快!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7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号称“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它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20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它们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同学们,由于云冈石窟的洞窟比较多,一共有53个,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们知道它是哪一窟吗?让我告诉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间的坐像高达17米,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怎么样,够大的吧!
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8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暂短的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时间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时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历史。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较龙门石窟早35年的时间。它以建筑规模之大、塑像形体之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天下。又因对研究中国古代史、佛教史和艺术史有极高的价值,享誉国内外。1961年,国务院将云冈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指名要求参观云冈石窟,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蓬皮杜总统参观了云冈石窟。 我们乘坐的汽车已驶入停车场,大家请按顺序下车,在云冈石窟门前集合。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像蜂窝一样排列的许多洞窟,就是云冈石窟。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亦称石佛寺。云冈石窟为什么开凿在武周山?这与武周山这块风水宝地密切相关。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内山清水秀,可以说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又称武周塞,从北魏的旧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到达新都平城(大同市)均要经过这里。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当时人马商队来往频繁,还驻扎了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武周山成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们在这里遥拜北方,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传人,大约在3世纪。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大致告诉我们参观路线。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东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此外还有许多小型洞窟。共计1100多龛,大小造像51000多躯。从云冈石窟西行约3公里,武周川北有吴官苍石窟。再溯河西行,距云冈15公里的高山镇,还有焦山石窟。这么多洞窟如果要细看的话,也许你一个星期的时间也看不完,目前开放有40多个洞窟,仔细观看需要2天的时间。按传统参观路线,如果大家时间充足,先从东部第1窟开始,直到第45窟结束。如果仅参观2个小时左右,则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首先我们从东部的第1、2窟开始参观。北魏开凿石窟从公元460年开始,至524年结束,约有70年的开凿历史。从洞窟的形制和雕刻艺术,有关专家将云冈石窟的开凿年代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第1、2窟至第13窟大致以云冈石窟中期为主,成窟的年代约公元465年至494年之间。由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夕开凿,人们习惯将这些石窟称为“孝文石窟”。大家看到的第1、2窟是一组塔庙式双窟,开凿洞窟时在中央留下一个方柱,在柱子的四面开龛,龛内塑像。第1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迎、多宝佛,上层雕释伽;石窟后壁的主像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据佛教经典讲,弥勒菩萨将继释迎佛后成佛,广说佛法,教化众生。据说当弥勒降生人世时,世界将充满光明幸福,所以古代有些农民起义常常打着弥勒降生的旗号来组织和号召群众。释迎、多宝佛并列,佛经有这样的传说,当释迦牟尼佛说《法华经》时,忽然地下涌出安置多宝佛全身的舍利塔,现于空中。释迎听到塔中的声音,告诉听经的大众说,这是过去东方世界宝净国土的佛,号为多宝。当释迦佛开启塔门,示现多宝佛身时,宝塔内的多宝佛让出半座给释迦佛。
于是,释迦人塔,与多宝同结跏趺坐,宣讲经义。第2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上层雕三世佛;石窟的后壁主像是释迦佛。两窟的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对坐问法像。有关维摩、文殊对坐问法是南北朝、隋唐时期流行的题材,敦煌石窟的壁画就有“维摩诘图像”。佛经中有“文殊问疾”的故事,据说有一次维摩居士“示现”病相,众人前去探访。释迦牟尼知道后,派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带领弟子前去维摩居住处。在维摩居士的丈室里,文殊菩萨和能言善辩的维摩展开大乘佛教义的讨论,使从者心服口服,也令文殊菩萨十分赞叹。第2窟前有一泉
水长年涌出,泉水清凉可口,被称为 石窟寒泉 。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面前是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 第3窟。它被称为云冈石窟之最。洞窟崖面高25米,开窟面宽50米,规模最大。原为大型塔庙窟设计,开凿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因工程浩大,北魏一代未能完工,后室的三尊大像为初唐时期补雕而成。第3窟的前室分两层,上层左右两侧各雕一塔,中部凿方形窑室,主像为弥勒菩萨,壁面满雕干佛。后室的中部塔柱壁面属北魏时期雕凿,高约10米左右的3尊大佛,属唐代作品,分别为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据专家考证,第3窟是文献记载的 通乐寺 、 灵岩寺 ,当时可居僧人达3000人。
第4窟是塔庙窟,中央雕凿方形立柱,东壁交脚弥勒像保存比较完整,据考证是云冈现存纪年最晚的造像,由北魏晚期正光年间(公元520年 524年)开凿,是第1至第13窟之间仅有的晚期大窟。
现在,大家看到几座宏伟高耸的楼阁,它们建筑在洞窟的前檐,被称为窟檐建筑。据专家考证,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1651年),这组建筑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第7、8窟同样是一组双窟,辽代这里被称为护国大寺,现在的窟檐是1994年由国家拨款重新建造,对保护石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窟分前后两室,洞窟形状为椭圆形的草庐式。后室佛像布局为三世佛,中间的释迦牟尼佛为结跏趺坐像,高达17米,为云冈石窟中的第一大佛像,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释迎佛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鼻准方直,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给人端庄、肃穆、慈祥之感觉。主佛的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为过去世迦叶佛。主佛的对面是两层高约1米的8尊佛教造像,衬托着主佛更加高大、雄伟。拱门东侧雕凿着菩提树和树下二佛对坐的造像,属北魏石窟内常见的题材。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有一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精巧著称的一窟,称 第一伟窟 。第6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请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立体感很强。四方塔柱上层的立佛是具有极高水平的楼空雕刻法,这种立佛被称为 接引佛 。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第6窟更具有佛教和艺术感染力的是在中心塔柱的塔腰和四壁上的释迦佛陀本生故事图,艺术家以浅浮雕和高浮雕结合的手法,用连续排列的形式,运用近40幅的雕刻,表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前后到降魔成道、初转轮的佛传故事。请大家随我的手势来观赏这动人的画面。
(1)迦毗罗卫国是古印度的一个国家,国王是净饭王。他和摩耶夫人,年近40岁未曾生育。膝下无子的国王非常寂寞,一天夜里,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来,后来怀了身孕山西恒山_临汾卢崖瀑布_云冈石窟导游词3篇演讲稿。王纪有喜的消息传开,各国使臣纷纷前来祝贺。
(2)按当地习俗,妇女应回娘家分娩。公元前454年,摩耶夫人带众人回娘家,在途径毗尼公园时休息。当夫人手攀无忧树时,太子从夫人右腋下降生,取名乔达摩 悉达多。太子出生,天空出现五彩样云。
(3)太子降生时,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行七步,出现步步生莲花的场面。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狮子般怒吼道: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4)天上九龙口吐圣水为太子洗澡,这天称为 浴佛节 。汉传佛教将农历四月初八定为释迦的生日
(5)天人舞乐,大象眉飞色舞,大家迎接净饭王和太子还宫。
(6)国王请仙人为太子看相,太子相貌出众,不同常人。仙人回票国王说: 太子乃大圣人降世,若留家中将继承王位,若离家则必成佛道 。
(7)国王为太子建造豪华的三时殿,选来美女让太子享乐,欲使太子消除学佛之心。大家看太子却表现深思熟虑和感触人间烦恼的神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