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是谁发明的,又是于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全世界公认摄影是法国L·达盖尔发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国向全世界宣布。L·达盖尔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照相在清朝时传入中国。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1846年带进中国的。
扩展资料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要追溯到 193 年前。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增进了对感光物质和物影成像的理解。1826年,从小对发明很感兴趣的法国人尼埃普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日光蚀刻法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存世照片:《窗外风景》。
尼埃普斯曝光了足足 8 个小时才获得了这张照片。为了改进曝光成像时间,他找到了舞美设计师达盖尔。两人一起合作改进技术,最终于 1839 年发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是人类历史上摄影技术真正的开端。
在随后 50 年间,尽管摄影技术一直在缩短曝光时间上演进,诞生了湿版摄影工艺和干版摄影工艺,但整套摄影设备依然非常笨重、且不易携带。
《中国摄影》一篇文章这样描述 19 世纪中期流行的湿版摄影法,“摄影师外出拍摄时必须携带着遮光的帐篷、化学药品、玻璃片、笨重的支架以及一壶水,全套装备通常是整整一马车”。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照相机
照相术是怎么发明的?
达盖尔1787年生于法国北部的康布雷城,青年时代他是个艺术家。在30多岁时,他设计了“西洋镜”,这是用特殊的灯光效果展示的全景图画。当他从事这项工作时,他开始产生兴趣想发展一种不用刷子和油漆就能自动重现世界上的景象的机器。从此,他开始了研制照相机的尝试。
最初,他设计一架有实用价值的照相机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1827年时他遇见了尼埃普斯,有可能那时尼埃普斯也在努力发明一架照相机(到那时多少已经取得了一点成功)。两年后他们变成了合作伙伴。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达盖尔独自继续坚持这一努力。到1837年时,他成功地发明出一种可以实用的照相系统,这被称为达盖尔照相术。
1839年,达盖尔将他的照相过程向公众公布,但没有申请专利。作为回报,法国政府授予尼埃普斯的儿子和达盖尔终身年金。达盖尔发明的公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成了当时的英雄人物,并接受了众多的荣誉。与此同时,达盖尔照相术也迅速得到普遍的应用。达盖尔很快就退休了,于1851年在距巴黎不远的乡村住宅中去世。
没有什么发明是完全归功于一个人的工作的。确实,在达盖尔之前,许多其他的工作为达盖尔的成功做了准备。暗箱(一种类似于小孔成像相机的装置,但没有底片)至少比达盖尔早800年就发明出来了。16世纪时,卡尔达诺在怎样将透镜安装在暗箱的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拉开了现代照相机的令人兴奋的序幕。但是由于它产生的图像根本不能保存,几乎不能认为它就是照相机。另一项重要的准备性发现是1727年由舒尔茨完成的,他发现银盐对光敏感。尽管他用这个发现制造出一些暂时存在的图像,但舒尔茨没有真正对这一现象深入研究。
最接近于达盖尔成就的先行者是尼埃普斯,他后来成了这盖尔的合伙人。大约在1820年时,尼埃普斯发现产于朱迪亚(古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的沥青对光敏感。通过这种光敏材料与暗箱结合,尼埃普斯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机(他于1826年制造的一架照相机现仍被保存着)。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一些人认为尼埃普斯才是照相机的发明者,但是尼埃普斯的照相方法完全不实用,它要求有8个小时的曝光时间,即使是这样,得到的仍然是一幅相当模糊的图像。
用达盖尔的方法,图像被记录在一张涂有碘化银的平板上,15到20分钟的曝光时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这一方法尽管还很麻烦,但却可供实用了。在达盖尔将他的方法公之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他人对这一方法提出了一些小改进:在用做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于大大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得用照相术产生图像变得实用。
照相术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839年,法国政府任命达盖尔为功勋局的官员,年薪6000法郎。达盖尔能获如此荣誉和高薪,是因为他发明了照相术。
谈起照相术的发明,可要先讲一个小故事。这是二千多年前,我国学者韩非在他的著作里记载的。
有一个人请画匠为他画一张画。3年以后,画匠告诉他:“画成了。”他一看,哪来的什么画呀,明明是一块大木板嘛。还没等他发脾气,画匠告诉他:“请你修一座密不透光的房子,在房子一侧的墙上开一扇大窗户。用木板堵住窗户,太阳一出来,你在对面的墙上就可看到一幅图画了。”这个人半信半疑地照画匠说的办了。果然,在屋子的墙壁上出现了亭台楼阁和往来车马的图像,好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尤其奇怪的是,画上的人和车还在动,不过都是倒着的。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画匠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对面墙上的画就是外面的景物通过小孔所成的像,这在物理学上叫“小孔成像”。照相机就是在这个现象的基础上发明的。
1500年,意大利人发现了用暗室能观察到小孔成像。一些机灵的画家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了针孔绘图暗箱,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暗箱的毛玻璃屏上映出实像,然后贴上半透明的纸在上边描图,这样可以迅速地获取所需的景物。
许多年过去了,人类的光学理论和工艺制作水平都向前迈了一大步。1812年,英国人渥拉斯顿对这种针孔绘图暗箱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他将针孔扩大为圆洞,装上透镜,这样,经过透镜的折射,镜头所取的景物能在毛玻璃屏上映出很清晰的像,这实际上就是后来照相机的雏形。
最后的突破性工作,是法国画家达盖尔完成的。达盖尔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利用了渥拉斯顿式的暗箱,装上了反射镜,这样可以将一张画成的风景画映射到幕布上去。一天,达盖尔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幕布上的图像永远固定在幕布上呢?于是,他放下画笔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达盖尔的研究有着前人的基础。早在1727年,德国的舒列茨博士就发现了硝酸银和石灰粉的混合物具有感光性。他曾将这种混合物装在无色玻璃瓶里,在瓶的外面帖上刻有镂空图案的黑纸,然后把瓶放在阳光下照射一会儿。把黑纸剥去时,瓶内的白色混合物变成了花的:黑纸遮盖的地方仍是白的,镂空处却变成了黑色。不过,剥去黑纸后的瓶子见光后会很快继续变色,最后整个瓶子全变成了黑色的。用舒列茨的办法当然不能将图像永远保留下来。
1802年,英国的韦奇伍德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片树叶放在涂了硝酸银的硝化过的羊皮上,经过太阳光曝晒后,阳光把羊皮晒成了黑色,而叶子遮住的地方仍然是白色,树叶留下了它的影像。不过,树叶的影像仍无法长期保存下来。
比较成功的是尼布斯的发明。1820年,法国人民布斯在锡板或玻璃板上撒上沥青粉末,上面再敷上一层油或蜡,使之成为半透明体。在阳光下,经过长时间照射,可以留下实物的白色影子,制成永不消逝的照片。1827年,尼布斯将他拍的一张长8英寸(约20厘米)、宽6英寸(约15厘米)的风景大照片赠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一直保存至今。这是他留下的惟一的一张照片,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
不过,用尼布斯的方法每拍一张照片,就要在阳光下曝晒8个小时,不要说拍摄活动的物体根本不可能,即使拍风景照片也很成问题。尼布斯决心继续研究。这时他听说达盖尔也在研究照相,便找上门去要求合作。正有志于此的达盖尔欣然同意。1832年,67岁的尼布斯和45岁的达盖尔携手研究仅2年,尼布斯就去世了。告别了他怀有父亲般感情的尼布斯后,达盖尔毅然重新跨进实验室,孤独地继续那看似容易成却难的发明研究,一直到7年后那两桩偶然的事件发生。
1839年,达盖尔无意中将一把银匙放在用碘处理过的金属板上,过一会儿发现这银匙的影子居然印到了板上。这一偶然发现使他大为惊奇,他设法重现这一现象获得了成功,果然拍下了淡淡的影子,这使他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又是一个偶然的发现使达盖尔解决了显影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一天,达盖尔打开药品箱找药品,突然发现过去曾经曝过光的底片上,影像已变得十分清晰。细心的达盖尔是不会放过任何偶然现象的,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他进行了探讨:“也许,是药品箱中的某一种药品起了作用。”为验证这一点,每天晚上,达盖尔将一张曝过光的底片放在药品箱里,第二天早晨在取出底片的同时取出一瓶药,然后再放进一张底片。
使达盖尔大感意外的是,当他连续试验了10多天,将箱子里的药品全部取完后,底片仍然显像清晰!达盖尔并未轻易放弃试验,他坐下来冷静地回顾了整个过程,认为最初的判断还是有道理的。于是他把箱子翻来覆去反复检查,终于发现了箱子角落里有一些小小的水银珠,立刻意识到,奇迹一定是水银造成的,是水银蒸气起的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断,达盖尔把曝过光的底片放到暗室里用水银蒸气进行处理,果然底片显像异常清晰。以后,他又解决了定影技术,从而彻底解决了照相技术问题。
1839年8月15日,法国科学院大厅展出了达盖尔拍的照片,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绅士淑女在如画的照片前流连忘返,他们纷纷找到达盖尔,要求拍摄自己的肖像照,尽管为此他们要被绑在椅子上,脸上涂上白粉,在太阳光下曝晒也心甘情愿——达盖尔的照片曝光时间虽然仅是尼布斯的十六分之一,可仍要半小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