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讲述的古城是怀仁,这是一个让我兴奋的秘密。怀仁虽然位于雁北半干旱地带,但怀仁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干燥,风和日丽的时候,甚至都能感觉置身于达芬奇的油画中,就像所有位于塞北的城市一样,草木白云碧连天理所当然地成为在在可见的塞北自然景观。怀仁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是元朝中书省平章政事赵璧眼中的风水宝地,而这个在元廷显赫一时的赵璧正是怀仁人。
赵璧是一位非常博学的才子,不但精通蒙汉两种语言,而且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在当时就名噪漠北,尤其在蒙古人眼里他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当时大名鼎鼎的元好问就去怀仁拜访过他,还有姚枢、杨奂、张文谦、李俊民、徐世隆、张德辉这些才子名流都曾造访过怀仁,与赵璧煮酒高歌,纵论天下。
就这样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被史学界称之为“四帝之母”的唆鲁禾贴尼的眼帘,尊称他为先生。赵璧是唆鲁禾帖尼专门为忽必烈推荐的汉学老师,得到忽必烈的器重,据史料记载,忽必烈召见他之前,命王妃贴古伦亲手为他缝制了一套衣服作为见面礼,忽必烈见赵璧后直呼他为“秀才”,可见对他无比尊敬。赵璧时刻不忘推荐自己的家乡怀仁,在为忽必烈皇帝讲述他心中这个独一无二的家乡的时候,虽然这位独行其道鞑靼皇帝对他的描述的情况并不全信,但是他还是耐心地聆听着这位年轻才俊的侃侃而谈,他时不时地捏着下颌,表现出饶有兴趣的样子。他们很快便成了形影相随的好友,忽必烈将他推荐给蒙哥汗为臣,行走在皇廷中。赵璧曾奉忽必烈的命令广招贤士,后来的辅政大臣如姚枢、王鹗、郝经、李冶、杨奂、张文谦、刘秉忠、商挺、窦默、李俊民、徐世隆、张德辉等人就是由他推荐的,忽必烈即位后,赵璧奉命参与设计国家典章制度,我认为如果没有怀仁赵璧,也就没有忽必烈的大元江山,元朝的建立和治理在历史上与怀仁人赵璧是分不开的。
1242年9月,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召见了赵璧,向他请教关于自己的封地的事。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也是蒙哥和忽必烈的父亲,他在金正大九年(1232)农历九月征金回军途中染“肺鼠疫”而不治,《金史.哀宗纪》:“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拖雷就是死于这场瘟疫。窝阔台汗为了补偿拖雷,就将谦河(主要区域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赐给他的妻子唆鲁禾帖尼作为她的封地,元初称为谦州。对于这个地广人稀的封地,唆鲁禾帖尼并不重视,原因是这块封地并没有给她带来实惠。1251年7月1日,蒙哥即位,下旨为他的母亲划分封地,唆鲁禾帖尼想起了赵璧。
奉召而来的赵璧为唆鲁禾帖尼划了一块理想的封地,按赵璧的说法,太行山是龙脉,而怀仁正是火龙所在,他根据星象推算出地点:以太行山南北为界,北有怀柔、怀来、怀安、怀仁;南有保定、正定、平定,并以黄道为据在地图上划分区域。以这七个地方作为封地,寓意着“北斗之尊”,当听赵璧说这块封地能使其子孙江山稳固,唆鲁禾帖尼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蒙哥汗就将这片区域划分给她作为封地,并赐名为“谦谦州”,史学界有人认为谦州就是谦谦州,我认为这前后两个封地的名称不能混为一谈,先有谦州,后有谦谦州,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谦谦州”这个封地也是唆鲁禾帖尼有意争取的,她为使忽必烈了解汉文化,深入汉人心打下了基础,事实证明忽必烈后来取得南宋,“谦谦州”这块封地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心系天下人的赵璧尽管一身才华也未能使自己善终。至元十一年(1274),元廷大举伐南宋,意欲灭之,作为汉臣的赵璧在某个晚上与时任统帅史天泽促膝谈心,最后谈到兵伐南宋的事,同为汉人的史天泽陷入短暂的沉默,赵璧趁机劝他不要同族相残,最好是辞去这个统帅,否则将会遗臭万年。史天泽并没有当面应允,赵璧知道他身不由己,只好含泪离去。史天泽似乎没有听进赵璧的忠言,同年十一月便与伯颜统帅20万大军自襄阳发兵,征战过程中见伯颜残暴不仁,攻城略地杀人如麻,史天泽这才对赵璧的忠告恍然大悟,于是,他中途诈病,急忙返回河北真定。忽必烈闻报很是惊讶,让他始料不及,史天泽打了一辈子的仗从没退缩过,却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撂挑子,自然就察觉到他的意图。
权力是一种神奇的精神现象,有权的人大多都很在意自己的权威是否收到侵犯,很在意等级秩序中的尊卑高下,权力也容易让人产生高高在上的幻觉,陷入可怕的个人崇拜主义,膨胀自己对各种特权享受的欲望。
1275年春,忽必烈派太医驰往探视,并赐给药物,看到御赐的毒药,史天泽明白了这位他忠心耿耿跟随了一辈子的皇帝的意思,临终前他还不忘上奏劝说:“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江,慎勿杀掠。”这就是史天泽最后的遗言。
言于密室,止于二人,至于是非真假,实难知晓,死者无语,故难以为己辩白了。而接任伐宋大军统帅的伯颜一路大开杀戒,肆意屠城,杀戮汉民不计其数。其间,悲愤交加的赵璧多次上书忽必烈劝他制止伯颜暴行,但眼看就要拿下南宋的忽必烈根本就不理会他的劝说。最终元军于1276年2月4日进入临安,俘虏宋恭帝和谢太后以及很多南宋宗室和大臣,南宋亡国。
至元十三年(1276年)7月3日,赵璧在燕京暴卒,享年57岁。说实话57岁算不上年老,但是眼看南宋汉人惨遭杀戮,同为汉人的他也不能无动于衷,如果孱弱无力的南宋汉民族在这种突如其来的苦难中得不到怜悯和宽恕,就等于将他们置之死地,绝无半点活路,作为“汉人的敌人”的赵璧,在他自己看来,他活着有罪,倒不如一死了之,至于赵璧究竟是如何死的,这里尚需存疑,史料上没有记载,我们实在无法知道更多。
赵璧一生光明磊落,秉性朴实、言语谨慎、性格果决、意志刚强,从关于记载他的一些历史文献上看,他的道德理想是做一个谦光自抑、忠肝义胆和于人有益、心性温厚的贤仁者。然而,他不幸生活在一个征战连年、内忧外患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无情而残酷的时代,忧愤交加和客死他乡也最终成为他难以逃脱的悲惨命运。
(节选自殷谦《怀仁城的记忆》)
继续阅读: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宋朝 史天泽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忽必烈毒杀了开国功臣史天泽和赵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