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话:“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对政界的影响之大,然而,曾国藩不仅在从政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与理学也颇有渊源。
曾国藩走上治理学的道路,主要是受到唐鉴的影响。唐鉴是翰林出身,道光二十年内召为太常寺卿,号称理学大师。曾国藩为了弄清做学问的门径,曾登门求教。唐鉴告诉他,“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为了突出理学的指导地位和关键作用,唐鉴特别强调,“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之中”。还说,“经济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迹,法戒昭然,历代典章制度不外乎此”。“诗文词曲皆可不必用功,诚能用力于义理之学,彼小技,亦非所难”。曾国藩听后顿开茅塞。他在给贺长龄的信中说:“国藩本以无本之学寻声逐响,自从镜海先生游,稍乃粗识指规。”可见,唐鉴对曾国藩之研究理学,的确起了指路人的作用。
曾国藩按照理学家的模式修身养性,则主要是由于倭仁的影响。曾国藩曾向倭仁请教修身之道,倭仁告诉他“研幾功夫最要紧”。还说,“心之善恶之幾与国家治乱之幾相通”。最后,倭仁要求他必须“写日课”。倭仁的所谓“幾”,就是思想或事物发展过程中刚刚露出的某种迹象,所谓“研幾”,就是抓住这些迹象加以认真研究,从而把握其发展趋势,权衡利害,加以解决。其解决办法就是通过静坐、札记等自省功夫和相互讨论,将一切不合圣道的杂念消灭于刚一“闪念”之时,以使自己的思想沿着“圣人贤人”要求的方向向前发展,并将学术、心术、治术联通一气,通过学问的增长和道德修养的提高,逐步体验和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这就是理学家一套完整的修、齐、治、平理论。
此后,曾国藩开始按照倭仁的要求进行修身养性。他每天阅读《朱子全集》后,静坐自省,对照检查,写出心得体会,并与吴廷栋、冯卓怀、陈源兖等人交流。曾国藩还经常把自己的日记送请倭仁批阅。这一时期的日记上留下不少倭仁的眉批,多是一些批评、鼓励之语。曾国藩通过同唐鉴等人的交往,大大提高了声望,不少人慕名拜访,切磋学问,理学家之名传遍京师。
文章来源于北京晚报,若有侵权请告知
江西·汉唐·品阁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汉唐品阁以文化酒店为支撑,以园林建筑为承载,开展书院文化传播、中式生活推广、艺术交流策展、园林艺术设计等文化活动,打造集文化博览、旅游、书院、餐饮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汉唐品阁文化综合体。
江西五套新闻晚高峰将每天与您分享【汉唐品阁】微信栏目——传承弘扬·书院文化、国学·易经、艺术品展陈·三大版块。本栏目内容全部由“江西汉唐品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想要了解更多古今文化,请关注公众订阅号“汉唐品阁”。
江西·汉唐·品阁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微信号:HTWH001
阅读是一种智慧 分享是一种美德
汪春翔13907910715
王继军13970815269
公司地址:江西·南昌市象湖东岸施尧路888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