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大寒节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大寒三候
▲ 一候鸡乳,大寒以后阳气上升明显,母鸡就可以开始孵小鸡了;
▲ 二候征鸟厉疾,大寒时节鹰隼之类的征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寻捕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 三候水泽腹坚,大寒地面气温降至最低点,河内冰层也达到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习俗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蒸糯米饭
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买芝麻秸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大寒养生
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
【食疗方三则】
参归鸽肉汤原料:乳鸽一只,加党参30克(或人参15克),当归15克,作料适量。
做法:先把乳鸽洗净,去内脏切块,加水及调料煲汤,或蒸熟服。
功效:气血双补,易于消化,适于气血双亏或年老体弱者。
当归生姜羊肉汤原料: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先武火,后文火,炖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枸杞三七鸡原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鸡1只、姜20克、葱30克、绍酒30克。
做法:少量胡椒,炖至熟烂为止食用。
功效:补虚益血。其性温和,老年人及久病体虚,月经、产后血虚者食用更佳。
晨起冷水搓鼻子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睡前以热水泡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多喝红茶、黑茶
大寒时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各项生理活动都不是很活跃。这时多喝红茶或黑茶,可以起到扶阳益气的功效。红茶性味甘温,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蓄阳暖腹的作用。此外,还可去油、清理肠胃;黑茶则具有补气升阳、益肾降浊的作用,并能帮助肠胃消化肉食和脂肪,调整糖、脂肪和水的代谢,因此非常适合在此期间饮用。
有节制地饮食
寒冷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调,出现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发炎、消化不良、胃胀等现象,尤其是冬天人们贪吃火锅,以为这样能祛除寒气,却不知这样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间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多晒太阳防抑郁
天气寒冷,人体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况,可以通过勤晒太阳抵抗抑郁情绪,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间的阳光最好,每次可以晒20—30分钟。坚持下去,可以有效缓解情绪上的负能量。
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
“大寒”节气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适当多吃点温散风寒的食物,可防御风寒的侵扰。比如:在日常饮食中常用的生姜、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风寒轻度感冒时,还可选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适宜早睡晚起
大寒前后是一年间最冷的时节,从中医观点看,秋冬就得养阴收纳阳气,到了寒冬季,更得重视阳气的收藏。中医说到的“养阴”指的是阳气收藏。就是说,从秋天起最好早睡早起,到了寒冬则应该早睡晚起。此外,还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的特点。
现代金报新媒体中心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