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叶照相术传入中国,使用的照相机多是德国产的“禄莱”。
1935年,一个精明的上海人来焦作开拓照相事业,在中山街(今天的新华街中街)开办了焦作第一家照相馆,取名上海照相馆。所使用的机器是上海仿制的“禄莱”座机,木制的机身,铁制的机架,配有手动摇柄,能自动升降,下面有来回移动的滑轮,上海师傅站着手拿气动快门皮囊,那是那个年代的“国家记忆”。
那年月到照相馆照相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到照相馆照相多半都是全家福和结婚照,人们正襟危坐,两手放在膝盖上是那个时期的标准坐姿,很有年代感。照全家福也往往会在春节期间去拍照,这些全家福可能依旧珍藏在你的老相册中。
▲曾经的国营照相馆相片包装袋(资料图片)
精明的上海师傅给焦作带来了现代文明的照相业,使焦作这座小镇较早的进入文明社会。
学生照、结婚照、同学毕业留念照、满月照、拜师照、戏剧服装照等等,是那个年代的主要题选。上海照相馆内的背景就是从上海的外滩风光为背景墙,手工绘制的上海风光也很逼真成像。前边的应景片也是罗马柱,欧式窗饰为中景,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很有点“洋味”。极大满足了人们对上海的向往,生意做得很火。
之后,焦作又相继出现了宝光、中州、豫新等照相馆,几乎使用的都是外国摄影器材,洗印设备也相对先进了许多,照片洗印质量也出现了许多品种。当时最受欢迎的当属“虚光艺术照”,也就是在暗房中将照片的背景做弱化处理,仅保留头像部分,给人一种很有艺术含量的照片。同时开展人工上色的彩色照片业务,受到顾客的喜爱。
1956年公私合营后成立了为民照相馆(现民主路中路西端),1959年成立了国营星光照相馆,后改名为人民照相馆(市百货大楼北邻处),1964年成立了东方红照相馆(现塔南路新华书店处),所使用的大座机都是天津制造的“七一牌”相机。服务简单化,影调一般化,花样单一化,橱窗陈列也过呆板,渐渐地被个体照相馆逼进低谷。1985年个体照相馆大量出现,16家私营照相馆相继开业,同时也推出了“富士、樱花、柯达”等彩色胶片照相业务,至此国营照相馆退出市场,照相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个体经营时代。
来源:印象焦作
主编:王晨光 责编:赵晓晓
编辑:唐麦稻 校对:杨 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