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活读不进《红楼梦》”,这句话的背后,是对经典阅读的畏惧。现在,读经典书籍的人多吗?
今天
咱们来看看焦作人的阅读报告
核心提示
“不翻书,生活就会跟你翻脸。”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
“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4月23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读书日,阅读话题成为近日热点。那么问题来了,焦作有多少人在读书?哪些人在读书?读些什么书?怎么读书?日前,小编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在焦作
多少人在读书?
有人说,读书是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那么,焦作有多少人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呢?
具体到焦作,我们缺乏相关的精确报告,只能根据市图书馆和市新华书店提供的一些数据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焦作的阅读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2016年,市图书馆的流通人次为45万人次,其中法定节假日人数最多,一般保持在3000人次左右;全年借出图书23万册,全年新办理借阅证7000个。新馆开馆至今,总计办证4.4万个。
市新华书店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书店会员有3万多人,去年一年卖出26万册书,均比2015年有所增加。
在焦作
哪些人在读书?
小编从市图书馆了解到,该馆年龄最小的读者为3岁,最长的读者为83岁。其中,中青年读者是主力军,占50%;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各占25%。可喜的是,青少年读者呈上升趋势。
市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说,该书店是综合型书店,来这里买书的人群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年龄段,但以中小学生和退休人员为多。
▲市民在选购图书
焦作人
都读些什么书?
“死活读不进《红楼梦》”,这句话的背后,是对经典阅读的畏惧。现在,读经典书籍的人多吗?调查显示,焦作人读书蛮有品位的。
市图书馆2016年度文献借阅排行榜第一名是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檀香刑》。在该排行榜前10名中,还有莫言的《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莫言中短篇小说精选》。
在该排行榜中,小编还发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以及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也榜上有名。
该排行榜显示,我市读者的“口味”很杂,既能品味世界名著,又能大啖通俗读物。
市新华书店给出的2016年度销售排行榜以及2017年前3个月的销售排行榜显示,我市读者爱买的书有《我们仨》《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四世同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人民的名义》等。读者喜爱的作家既有老舍、杨绛,也有当红作家东野圭吾、张嘉佳、周梅森等。
该店负责人说,来买书的不少读者总是紧跟潮流。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卖得很火。现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这部剧也带火了同名小说,可谓供不应求。
探讨
我们如何读书?
对于传统的读书人来说,很多人会选择读纸质书,以上数据也都出自纸质书的阅读。但人们会有一种感觉,身边用手机、电脑阅读电子书的人比看纸质书的要多。
和全国情况大致相同,我市不少读书者也会选择数字阅读。毋庸讳言,很多人的数字阅读还停留在刷刷微信朋友圈等浅阅读上。不少市民表示,不管是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主要看内涵,不要一说纸质阅读就是深阅读,一说数据阅读就是浅阅读。
市民李敏既爱读纸质书,也不排斥微信阅读。在她看来,微信上同样有阅读宝库。比如,她花费120元成为中华书局经典古籍库的年度会员。该库涵盖经史子集869种书,提供检索全文、在线阅读、纪年转换、联机字典等工具和服务。她加的微信公众号“植物星球”,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对此,市民史先生则另有看法。他说,他年轻时,很多人即便兜里只有5元钱,有时肚子饿得咕咕叫,也要买书。因为在他们看来,精神食粮高于物质食粮。让史先生忧心的是,如今身边很多人根本不看书,总是拿着手机玩。“在这个伸手即可阅读、唾手可得知识的时代,读书的人却很少,让人觉得很可惜。”史先生说。
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读书日;一年春夏秋冬季,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与阅读亲近,进入阅读的美好境界吧!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我们身边不乏阅读达人,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我市阅读达人的故事
▲市民在选购图书
读书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作家无疑都是爱读书的,他们如何做到开卷有益?来听听市文联工作人员张艳庭的故事。
张艳庭是中国作协会员,如今在上海同济大学读研究生。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这是他大学期间读的一部小说。这本书给张艳庭异乎寻常的文学震撼,让他认识到文字的悲壮之美,也让他有了进行文学创作的野心。多年来,它像高山上的一座里程碑,让他朝着它努力。
如今,张艳庭读的书多是文化研究类书籍。
这些书让我更多地认识文化现象,也认识了更多理解文化的角度,甚至影响到我思考问题的方式。
张艳庭
“馆霸”一年能读200多册书
市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每年都会评出优秀读者。排名第一的读者一年能借阅多少本书?答案是:一年借阅的图书在200册以上。
市图书馆的这些“馆霸”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喜欢看电视和玩手机,只爱纸质阅读。阅读,串起了他们美好的时光。
今年69岁的孙炳喜去年借了213册图书,在市图书馆2016年度读者借阅册数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据孙炳喜介绍,他是铁路系统退休工人,阅读成了他退休后的最大爱好。孙炳喜说:“我几乎不看电视,把读书当成生活的全部。读书,是我消磨时间的最好方式。”孙炳喜基本上5天去市图书馆一趟,每次借3本书,文学类书籍是他的最爱。
该馆读者李卡嘉是市歌舞团的一名音响师,今年42岁,以201册的借阅量在市图书馆2016年度读者借阅册数排行榜上排名第四。李卡嘉说,他从小就喜欢读书,更喜欢借书看,因为他信奉“书非借不能读也”。2015年,他在市图书馆借阅了100多册图书,在年度读者借阅册数排行榜上排名第九。
我希望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像我一样,少看电视、少玩手机,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让人生变得更美好。
李卡嘉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从今天起,一起读书吧~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文 宋崇飞/图
精彩推荐
想看精彩的歌舞、戏剧和文化培训?
一个数字就搞定啦~
进入公众号首页,
回复数字1,欣赏舞蹈《向着太阳歌唱》
回复数字2,欣赏豫剧《珍珠塔》
回复数字3,欣赏电影《守护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