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当代水产》杂志社报道:
很多人养了一辈子的蟹,看见别人挖塘我也挖塘,别人挖什么样子我也挖什么样子,从来不去想为什么要这么挖?这蟹塘该怎么挖?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是因为我们每年都有人在新挖塘,但又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很少有人知道一个高产的塘该如何来挖?往往塘口开挖的好坏决定了你的产量与规格,因为你的产量与规格都是在这个池塘进行,塘口的条件就限制了你的产量与规格。对于水源、土质这些问题本文不做讨论,仅仅就从最简单的塘口开挖与大家做一次交流。
进入这个行业十年了,几乎走遍全国的所有河蟹养殖区域,每次听技术员与客户交流,经常会问到的一个问题:你一亩地放多少密度?有人说八百,有人说一千,也有两千甚至更高的,但是全国哪里的密度最高呢?这里我们选取四个个河蟹养殖集中区来看看放养密度的区别。
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密度最高的区域应该算泗洪和常州的,这两片区域最高有塘口放到过3000/亩,但是这个密度真的就能代表我们养殖的真实密度吗?是兴化放1000只/亩的塘密度高呢?我们先从河蟹的生活习性来与大家做一个分析,河蟹天然状态下在长江口繁殖,在长江和湖泊里生长,其特性喜深水,怕高温,耐低温。兴化塘口基本都是环沟塘,常州泗洪九成以上属于平底塘。我们先来看一下兴化环沟塘的一年养殖情况。以一个放养量为1000只/亩的10亩池塘计算,环沟面积按整个池塘25%计算,总放苗量为10000只。
■图1:典型的兴化塘口——环沟塘
■图2:泗洪临淮的平底塘
■图3:常州的平底塘
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兴化地区虽然说放苗是在1000只/亩,但实际养殖过程中,由于环沟的问题,河蟹真正生活的区域在早期密度是4000/亩,即使在后期也基本在2000只/亩,常州泗洪区域虽然很多塘口都在2000的放养量,但是这边塘口基本以平底塘为主,河蟹全年平均分布在整个池塘空间,也就是实实在在2000只/亩,表面上看兴化区域以及高淳地区的环沟池塘放养密度只有1000左右,其实真实的养殖密度是远高于1000的,所以说真正高密度的养殖区域应该是兴化和高淳,而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常州、泗洪这些区域。或者说真正高密度的塘口是环沟塘。从密度上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平底塘明显优于环沟塘。尤其是现在既要高产又要大规格的养殖形势下,平底塘是不二的选择。我们不仅要养蟹还要知道蟹塘如何来挖?今天就密度与蟹塘开挖的关系与大家做了分享,下一期蟹塘开挖之水位篇,虾蟹六点半将进一步为大家揭开高产大规格塘口的面纱。
感谢苏州的杨超、常州的孟齐婷、泗洪的谭梦明为本文提供的图片与数据!
来源: 虾蟹六点半
作者: 北京水世纪:刘格
广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