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内回复“领取资料01”领取中医教程
? 公众号内回复“我爱中医”领取中医专业丛书
?公众号内回复“ 穴位”即可进行穴位查询
中医自古就有把脉验孕的方法,王叔和的《脉经》说:“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又说:“三部脉浮沉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现在一般以滑脉为孕脉。中医古籍中不仅记载了验孕的方法,还记载了很多辨别胎儿男女的方法,下面笔者将古医书中所记载的辨男女之法汇总如下。
1 以脉断胎儿男女
以左右脉之不同断胎儿之男女早在王叔和的《脉经》就记载了以脉象辨别胎儿的方法:“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这是以左右脉疾与否来辨别。
《女科切要》有歌诀说:“左手滑大而疾男,右手滑大而疾女。”则是认为左脉滑大疾为男,右脉滑大疾则为女,与《脉经》所载略有差异。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左右尺脉的脉象辨别胎儿之男女。如果孕妇左尺脉浮大,则胎儿为男;若孕妇右尺脉浮大,则胎儿为女。如《订正太素脉秘诀》中所云:“左手尺脉浮大。断曰男。右手尺脉浮大。断曰女。”《脉经》也说:“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
不过《太平圣惠方》记载另外一种通过尺脉辨男女的方法,其记载:“左右尺中浮大者为男。尺中沉细者为女。”认为尺脉浮大,则怀胎为男;尺脉沉细,则胎儿为女。
以沉浮辨胎儿男女。还有一种说法是:“得太阴脉为男,太阳脉为女。”而太阴脉是指脉沉实的意思,太阳脉是指脉浮大的意思。如《脉义简摩》就说:“此太阴太阳,别是浮沉之专名,非十二经者也。”也就是说,若脉沉实,则胎儿为男;若脉浮大,则胎儿为女。
周学海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 大抵左寸沉滑为男,历验不爽也。”
《医存》认为以浮沉辨胎儿男女,此浮沉并不是脉象之浮沉:“谓浮男沉女者,盖非谓脉象之见于浮、见于沉也,谓脉之鼓力能及于浮、不能及于浮也。”
综合上述以脉辨胎儿男的方法,可知凡是阳脉则为男,阴脉则为女。以左右分阴阳,则左为阳,右为阴。所以左脉沉实、左脉疾、左脉偏大、左脉偏浮则为男;右脉浮大、右滑疾则为女。
为何胎儿性别不同,会导致脉象有差异呢?楼全善认为,胎儿在脐腹之下,孕妇的血气汇集于下腹保护、滋养胎儿,所以代表下焦的尺脉会鼓搏有力。若胎儿为男,则血气为了保护胎儿,而聚集于左,导致左脉滑、大、疾;若胎儿为女,则血气为了保护、滋养胎儿,而汇集于右,导致右脉滑、大、疾。正如痈疽发于上焦,血气趋于上,则寸脉盛;痈疽发于下焦,则尺脉盛。与怀孕之理同。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如《脉义简摩》里记载:“旧云:胎在右是女,胎在左是男,及左脉大是男,右脉大是女,皆不准。常见右脉大,胎在右者,多生男。况二三月之孕,多是右尺沉滑,而左尺不及也。”《评注产科心法》也记载:“予常诊大而旺者多女,沉静而两手和匀,定生男儿。”
所以,以脉象辨胎儿男女,也不可执着于阳脉为男,阴脉为女,需要结合孕妇的其他情况判定。
2 从胸部辨胎儿男女
古医书中还记载了通过孕妇的乳房来辨别胎儿男女的方法,如果孕妇的左乳房有核为男,右乳房有核为女。也有人认为,如果胎儿是男,则左侧乳房,必先高硬;如右侧乳房先高硬,则胎儿为女。以上方法也是以男左女右来辨别。
《胎产心法》还记载了一种望乳晕颜色的方法,如果孕妇双侧乳晕甚黑,则胎儿为男;如果乳晕虽黑不甚,则胎儿为女。
3 从腹部辨胎儿男女
4 其他方法
如果怀孕后,身更轻快,更健壮,其性常喜,面色加红,是男胎。因为男性热倍于女,所以能使其母面发红色,更喜美食。若是女胎则相反,因为女之性冷。
若胎儿是男,怀孕四十日后,胎儿即会动;若胎儿是女,则在三月后才会运动。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若胎儿是男,则动在三月,女则动在五月。因为阳性早,阴性迟。
若胎儿是男,怀孕后,孕妇的左侧肢体行动更为轻便;若胎儿为女,则右侧较为轻便。
《绛雪丹书》记载,令孕妇抱来生齿幼儿,若是男胎,则所抱女儿泄青粪,女胎所抱男儿泄青粪。若男胎抱男儿,女胎抱女儿,俱无恙。
《脉经》记载,让孕妇往南方走,然后呼叫孕妇的名字,如果孕妇从左回头,则胎儿是男;如果从右回头,则胎儿是女。《脉经》还记载,孕妇上厕所时,其丈夫从后急呼其名,从左回头的是男,从右回头的是女。楼全善解释道:“男胎在左则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则右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右也。”
按:以上所举古代辨胎儿男女之法,大多是遵循古代阴阳学说和“男左女右”之习俗。有的方法其实并不靠谱,也见过能够通过脉诊正确辨别胎儿男女的妇科医生。所以以上方法是否可靠还待临床验证。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爆文
【回复“101】重读《中医将亡于中药》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
【回复“102】刘渡舟:写给初学者的信,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回复“103】一个铁杆中医:强烈地请求,请“取缔”中医吧!
【回复“104】黑幕!好药材都出口了,药渣才制药!中药行业危机重重
【回复“105】可怜的中国人,日本已获得《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进行病症查询
崩漏、鼻出血、闭经、痹症、便秘、便血、齿衄、喘证、痤疮、带下过多、带状孢疹、胆囊炎、癫痫、肥胖、肺结核、肺痨、肺心病、肺炎喘嗽、粉刺、腹痛、感冒、高血压、更年期综合症、过敏性鼻炎、黄疸、急性阑尾炎、健忘、颈椎病、痉证、咳嗽、咳血、口臭、口腔溃糜、口腔糜烂、痢疾、淋证、麻木、慢性咽炎、面瘫、内伤发热、尿血、牛皮癣、呕吐、乳癖/乳腺增生、疝气、蛇串疮、肾结石、肾虚、肾炎、生殖器发育不良、失眠、水肿、胎漏、胎动不安、痛风、痛经、头痛、吐血、脱发、痿证、胃溃疡、胃痛、胃下垂、胃炎、胃胀、消渴(糖尿病)、小儿泄泻、哮病、胁痛、泄泻、心悸、心绞痛、虚劳、眩晕、荨麻疹、牙痛、阳痿、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遗精、郁证、早泄、痄腮、脂肪瘤、中风、紫斑、自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