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便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的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青花最高的拍卖价格是多少元青花瓷在海外的拍卖行情一直很好,回顾元青花瓷拍卖情景,可以总结元青花拍卖所有的天价都是由外国人创下的。2003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1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交易的新纪录。 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合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中国瓷器拍卖价最高纪录。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罐上画的是战国著名学者鬼谷子一行下山的情景,画风细腻,构图取材自同时期的木刻版画。元代青花瓷罐“鬼谷子下山”据说,绘此图案的元代青花罐只有七件,此罐是此前没有任何纪录的第八件。
历来古董商非常重视“流传有绪”,此罐来源明确,是荷兰人范·赫默特男爵于20世纪初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时,在北京买下的。由于元青花瓷尚未得到陶瓷界承认,范·赫默特一直认为此件青花罐是明瓷。20世纪60年代,范·赫默特的第一代后人曾拿此青花罐去估价,专家仍认为是明代青花瓷。此罐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范·赫默特家中收藏,此前未被世人所识,所以一经披露,市场兴趣很高。另外,从2005年3月开始,这件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相继在纽约、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湾、荷兰、法国等地进行巡回展览,使得人们对藏品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加,估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拍卖当天从100万英镑的底价开拍,有七八人参与竞标。有几位中国著名收藏家也专程前来,希望投标收购这件元代青花瓷。此外还有私人收藏家通过电话竞拍。竞价达到1000万英镑时,还有六七个人在出价。台湾收藏家王定乾估价在800万英镑左右,把最高支撑点定在1000万英镑。经过多轮电话及现场竞拍后,最终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以1568.8万英镑,将这个700年前的青花瓷罐拍入囊中。埃斯凯纳齐是目前世界上经营中国早期艺术品的主要古董商。据《重庆时报》2006年10月15日报道,在首届中安翡翠湖杯巴渝“赛宝会”第二场免费鉴宝会上,重庆市民杨先生花3000多元淘到一件“鬼谷子下山”纹青花罐,被国家权威专家鉴定为明代真品。据《经济参考报》2006年7月19日报道,自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伦敦克里斯蒂创下2.4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艺术品拍卖最高价后,元青花在拍卖场上的价格扶摇直上,成为鉴藏界瞩目的焦点。
微信账号:1881699723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