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5日13时49分迎来“芒种”节气,标志盛夏时节即将到来。专家提示说,此时节,天气渐热,“暑易入心”,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尤其是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更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上的“中暑”,调整好状态。
与此同时,6月5日是猴年农历五月的第一天,而农历五月则被称为“马月”,因此今天也是“猴年马月”的第一天,到7月3日即农历五月廿九结束,共计29天,下一次则将出现在2028年。
天气炎热 高考考生注意防暑
气象资料显示,芒种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尤其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
芒种时节正巧遇上一年一度的高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示说,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遇到高温天气,最好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及时补水,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桃、草莓、西红柿、黄瓜、荷叶等。如果考生没有食欲,可吃健脾开胃的山药粥。
由于天气炎热,高考考生还应做好身体和情绪上的调整,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考试,用清爽的心态参加高考。“充足的睡眠、轻快的音乐和适度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考生负性心理的释放。”李艳玲说。
每过12年 就有一次猴年马月
“猴年马月”才做的事,不用再等了,因为“猴年马月”真的来了。天文专家指出,6月5日至7月3日为“猴年马月”,共计29天。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干支纪事”的方法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即,使用十二个地支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与十个天干符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互配合。
“为了把‘干支纪事’的方法普及到民间,我们的老祖宗又发明了12生肖纪年法。”赵之珩说,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我国,十二生肖不仅被用来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赵之珩说,每年都有一个马月,而且固定在农历五月。“今年是农历猴年,阳历的6月5日至7月3日,为农历五月,也就是‘猴年马月’。”
天文专家表示,每过12年的“猴年”就会遇到一个“马月”,因此,“猴年马月”每过12年就会轮回一次。下一个“猴年马月”将会出现在2028年。
猴年马月是怎么来的
说法一
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猴年马月是天津“何年嘛月”的谐音变体。
说法二
由“驴年马月”衍化而来,农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纪年,其中没有率年,遂也称“猴年马月”
要等多久才能遇到猴年马月?
根据干支历法: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12个月一个轮回,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
科普辞典
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为“芒种”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进入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种,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即,芒种节气时最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这是一个收获与种植的大忙季节。
驴年马月或为正宗 猴年牛年皆是冒牌
人们常用“猴年马月”来形容遥遥无期的未来。然而,提起这个成语的由来,大多数人难以说清。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有两个“近亲”:驴年马月和牛年马月。大部分学者认为,俗语“猴年马月”系由“驴年马月”衍化而来,二者常被视作同义词。不过,若考究其来源,两个词语还是有所不同的。
“猴年马月”和“牛年马月”的出处均不可考,而驴年马月的“驴年”则出自佛教典籍,与“何日”是一个意思。
至于“马月”则是按中国十二生肖纪月推算而来,马月即农历五月。
根据《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国古代是用十二个地支同十二种动物的生肖匹配来记录人的出生年代,但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驴”,因此“驴年”成为不可知的年岁,最终才有了泛指遥遥无期、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之语义。
猴年马月生小孩 长大后衣食无忧
“猴年马月”一说在民间多作为成语传播,但传统民俗对此也有说法,那就是猴年出生的孩子比较聪明、活泼,手脚灵敏,性格温和、善解人意。有专家认为,这些特点可能与猴子是灵长类动物有关系,也有很多知名的科学家、作家等是属猴的。与此同时,传统上认为马年出生的孩子,最为突出,特点包括身材高大、身体强壮,但个性上会稍显暴躁。因此,民间认为,孩子在猴年的农历四月到十月出生是最好的,因为这几个月份粮食瓜果接连成熟丰收,也寓意着孩子长大后不愁吃穿,而猴年马月刚好处在其中较好的月份,在这个月出生的孩子,又讨到了好彩头。
深圳晚报综合新华社、新华网、海峡都市报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