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要准备些什么?湖南都有那些风俗
一、湖南结婚风俗有哪些
1、新人的婚床上一定要放有红枣、花生、莲子、桂圆,并由这是种物品摆出早生贵子四个字,这也是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2、新郎去接亲是要吃红枣桂圆蛋,所有的亲戚朋友也是要吃的。
3、出发前新人要给父母敬茶,听从父母的嘱咐。
4、新郎接亲的队伍以及婚车一定都要是双数,不能是单数。
5、新娘出门时,新郎要将新娘直接从闺房抱到车上的,中途不可以让新娘落地,这样寓意着两位新人能够白头偕老。
6、新人的婚床要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来压床,其他人是不可以坐在婚床上的,新郎在接亲时,要带一对鲤鱼,还要将红纸包的花生、芝麻、红枣、茶叶等等带着。
7、结婚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是不可以见面的
8、在婚礼当天,新人是要给双方父母敬改口茶,然后父母要给新人改口红包。
二、湖南结婚接亲有什么讲究
1、结婚前两位新人的八字要先接触一下,看看两位新人有没有哪里不合适,或是两个人在一起会不会缺少什么东西,看看是否有可以化解的办法。
2、新娘出门和进门的时间都是要看吉时的;新娘出嫁当天的礼服是不可以有口袋的,是为了避免带走娘家的财运;婚礼当天新娘穿的所有鞋子都必须是新的,不能穿旧鞋;新娘再进新郎家门时,不能脚踏门槛,要直接跨过去或者让新郎背着进去。
3、在湖南婚车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说越贵的越好,而是根据新郎和新娘的命格五行来选择适合他们颜色的婚车。不同命里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五行颜色的婚车。
4、在迎娶新娘的途中,如果遇到别人的婚车,这被称为喜冲喜,是不吉利的,这时候可以用双方媒人预备好的花作为交换,这样可以避免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同时婚车的路线要避免医院、寺庙、法院以及婚车不能走回头路。
5、新人上下车也是有规矩的,一般新人是坐在头车的后排,伴郎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到达婚宴场地的时候,由伴郎先下车为新郎开车门,然后新郎再绕到另一边为新娘开车门,并且搀扶新娘下车。
湖南女子要准备什么嫁妆有哪些礼仪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那么湖南女子嫁出去需要准备什么嫁妆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湖南女子的嫁妆及礼仪吧!
湖南女子的嫁妆
一、子孙包
子孙包是事关生养的,其实就是一条被子,打成行军包状,不过里边放着一件绣着百子,就是100个小孩的缎面和一条新床单,一对枕头,还有5个红蛋用青布扎起来,还有一个小红包。打子孙包这么重要的工作,是在婚礼前一个晚上进行,是由父母公婆健全、儿女双全这样的“全福婆”才有资格打的。结婚这天,也只有新娘或新郎的父母健在、生有儿子的舅舅才有资格去背子孙包,带着新娘进入婆家。
二、官箱
嫁妆中另外一个重要之物就是官箱,也就是一个小木箱,上边再摆一棵万年青,里头装有几根稻草,叫“剩头”,预兆发财之类;两条新围裙、新娘的两件衣服;最重要的是一叠现金和一张存折,就是俗称的压箱底的钱。
三、鸳鸯枕
鸳鸯从古至今都是爱情的永恒象征,是一夫一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甚至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便陪伴终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因此也多用来形容相互扶持的,相亲相爱的夫妻。“鸳鸯枕”陪嫁则更是表达了对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
四、房子
不少年轻人因为没有房子而止步于婚姻,假如女方可以陪嫁一套楼房的话,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其实在买房子的问题上还是众人一起出力才好,因为很少有家庭可以单独供起一套房,如果男女双方感情够好的话那就联合“准亲家”的力量,至少在家电、装修方面可以分担一部分责任。
五、存折
父母们如果在为嫁妆发愁,还不如直接给他们一个存折,让新人们自己去投资,至于存折需要存多少钱,可以根据父母们的意愿。
六、其他
1.客厅: 水果盘,花瓶,鸡毛单走,扫把,畚箕,防尘罩,烟灰缸,假花,盆景,针线,剪刀,鞋架,地毯。
2.书房: 电脑,电脑桌,电话机。
3.陪嫁衣: 西装,衬衫,皮带,鞋子。
4.卧室: 首饰盒,压床娃娃,电熨斗,熨衣板。
湖南婚嫁礼仪
1.父母送亲、不同屋、不同桌
湖南农村办婚礼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不像现在城里人,可以男女双方将婚礼合并一起办。
湖南农村结婚是以男方为主,婚礼日期一般是两天,两家各自同时办。而这两天婚期中,女方在第一天宴请所有宾客,第二天黎明时,男方的接亲队伍,就将新娘接走了,女方的婚宴就结束了。女方的送亲人就会跟随新娘一同到男方家在吃一天饭。
如果你是女方的亲戚朋友,是远客、年长的、辈份高的亲戚,都是提前一天到达。送亲的人选是相当严格的,表哥表弟主要挑嫁妆。至少要有八个人以上,如果表哥表弟少嘛,也可请自己的好朋友来挑,一路挑着嫁妆浩浩荡荡,很是有面子。
细究为什么要表哥表弟挑嫁妆,原来是男方家要给红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送亲的人还有父母、哥哥妹妹、叔叔等,以前是母亲不送亲的,有“只是嫁女,不是嫁母亲”之嫌。
到如今,习惯改了些,母亲可一并送亲,但父亲与母亲用餐时,不得同坐一屋,更不得同座。爷爷辈的,就不参与送亲了,外婆就更不可能了,隔得太远了。
2.出嫁必哭
女方宴请宾客之后,第二天的凌晨,大家吃过早餐后,新娘要梳妆打扮。女方家要摆香案,鞭炮、蜡烛钱纸、香,芝麻,一样都不能少,鱼(一定得是鲤鱼)猪肉、酒水及水果等供品一应俱全。新娘面对列祖列宗牌位下跪叩三个响头,向列祖列宗告别,从此后就不是这个家的了。
这就是所谓“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随即得大声哭出来,以表孝心与感恩。
如果远嫁他乡,有些新娘,很多年都不能回家一次,想想生育、养育她的父母,此时不哭的很难,所以哭并不是代表悲伤,只是一种感恩。
湖南结婚彩礼多少钱
虽说湖南常德有着很多少数民族,但总的来说,还是汉族居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区的结婚习俗已经和大多数城市差不多了。现如今,湖南常德市区结婚一般没有订婚之说,男女双方决定结婚,父母见面协商一下彩礼和婚期。在常德市区,人们也不是很注重彩礼的多少,一般都是看双方的情况协商,有只给几千的,也有给几万的。要嫁常德的妹子要理解一下哦,实在不行可以双方好好商量。
首先,要看个人能力以及家庭条件来给,其实也只是个形式,给多给少都是心意,不需要碍于面子而强迫自己,是没有那个必要的。
其次,湖南结婚彩礼一般多少钱,其实各地在给彩礼的数字上,给的都是个吉利数,比如666,、888等讨喜的数字,比较都忌讳带4的数字,或者有的还给很有意义的彩礼数,根据每个人当地的习俗来给。
然后,湖南地区对给结婚彩礼的方式和其他地方给的方式都差不多,一般的家庭选择直接给现金,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是很好的会选择给支票,但是也有的家庭会选择购置结婚家具送给对方,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家庭了。
猜你喜欢:
1. 全国各省彩礼排行榜2017
2.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哪些
3. 中国茶与婚礼的礼仪
4. 中国传统结婚的礼仪
湖南的结婚的传统习俗?
湖南婚嫁习俗之汉族:
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扩展资料:
关于回门:
在湖南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门,称为“归宁”、“三朝回门”、“头转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见岳父母,则有向他们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亲之谊。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请新郎新娘相偕回娘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请,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为宜。北部习俗,女方于订婚日宴客;南部习俗,女方于归宁日宴客。
归宁时,新郎要带礼品,如橘子、苹果(甜蜜)、香蕉(招呼)、饼或柑、酒等礼品,赠予岳家。女方应准备回礼:米香、糯米糕、桃饼、六件蜜饯、两枝有根叶的甘蔗、种子鸡一或二对(约二、三个月大的公鸡、母鸡各一只,准备新娘生产时进补用)、橘子、香蕉,供新人带回男方。
新婚后第三天回娘家,称“头转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娘家,称“二转客”;满月回娘家,称“三转客”;满四个月也有再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新人均需携礼品致赠女方,而女方亦需备礼品回赠。新人带水果,女方回赠礼品:“满月”备红圆、米糕等,“四个月”备红色面桃及其他糕类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