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结婚,父母拒绝给嫁妆,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
女儿结婚,父母拒绝给嫁妆,三个月后,女儿哭着说感谢父母。
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一天,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另一半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艾琳自然也不例外,艾琳今年27岁,从小的家庭环境就很好,父母对她也是非常的宠爱,所以她身边很多人都很羡慕她。
三个月前,艾琳结婚了,结婚对象是她的大学同学陈磊。对于女儿的选择,艾琳的父母都是很反对的,而且父母也劝过女儿很多次,但是女儿一直都不听。
在艾琳心里,她一直觉得父母之所以会反对她和陈磊的婚事,主要是因为陈磊家里是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太好。但是那个时候她心里很坚持自己的决定,而且平时陈磊真的对她特别好,所以她宁可让父母伤心,也一定要和陈磊结婚。
但是艾琳的父母反对女儿婚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了解到,陈磊之前是有过一个女朋友的,但是后来因为女朋友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陈磊提出了分手。艾琳的父母认为,这样的女婿,他们是无法接受的。不过不管他们怎么反对,女儿都很坚定,所以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女儿。
不过在女儿艾琳结婚的时候,父母拒绝给嫁妆,没有给女儿一分钱。艾琳结婚的时候,陈磊说自己家里没什么钱,所以就没有买房,而是租房结婚的。
不过这些,艾琳都不介意,她觉得只要她和陈磊之间有爱情,相互关心,那就是最重要的。不过结婚之后,陈磊总是和她提起,她结婚的时候父母一点嫁妆都没给,说原以为她家里很有钱,没想到也就不过如此吧。
除此之外,艾琳和婆婆的婆媳关系也很一般,婆婆也总是说,自己儿子很优秀,原本可以找有钱人家的女儿,没想到和艾琳结婚了,艾琳父母一点嫁妆都不给。
这个时候,艾琳才明白,父母当初那么反对自己的婚事,是真的为了自己好。如今艾琳已经结婚三个月了,陈磊对她的感情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她也很后悔没有听父母的话。
上周,艾琳哭着说感谢父母,是父母让自己认清了陈磊的真实想法。父母也很心疼女儿,也是跟着艾琳一起留下了眼泪。艾琳也想过离婚,不过她对陈磊还是有感情的,现在她也很纠结,不知道以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了。
爸妈说不给嫁妆,我应该给他们彩礼钱吗?
彩礼钱该不该给父母呢
女儿的聘礼经过时代变迁能够流传下来,那么,就有它的存在价值和必要性。多与少、留与不留,只能看双方家庭所处的环境、人文氛围、经济条件,以及家长和孩子们的意见和协商结果了。把女儿养大不容易,留有留的风俗、理由,于情于理都应当应分,没有理由去评说或议论。不留也有不留的原因,毕竟,聘女儿不是卖女儿。
要不要女儿的聘礼钱,一个地方一个说法,有的地方要,而且会要很多,有的地方可能就会不要或者要的也不是很多的,落实到每个女儿的父母身上,有的父母可能就会多要些,有的父母可能就会少要点,而有的父母可能就会一分也不要。这些情况都是有的。而有钱的土豪们给儿子娶媳妇,还没等到人家女孩的父母提出聘礼的事的时候,就会给女方的父母先送过来百八十万的,甚至送的还会更多的,也就是说,要不要女儿的聘礼钱,或给不给给多少那都是不同的。
再说女儿的聘礼钱父母该不该留,也是一个地方一种风俗,可能有的地方就都是女儿的父母留下了,有的地方可能就是女儿的父母留一部分,再给女儿带走一部分,也有的地方可能就都给女儿带回婆家的。
落实到每个女儿的父母身上,情况也就会不一样了,女儿嫁出去了,家里就没有人能赚钱了,就断了经济来源了,因为原来家里的生活来源都是女儿工作赚钱养爹养妈了,这样的话女儿的聘礼钱就会都留给父母了。也有的父母自己能赚钱养活自己,所以也就不会留下女儿的聘礼钱了,也有的父母会自己留一部分,其余的也让女儿带走的。所以情况不同,这个聘礼钱的去或留也就不一样了。
举例说明
我的大女儿结婚时,男方父母经过介绍人,事先和我们商量彩礼钱的多少?数量。我和爱人很明确地告诉介绍人:多与少男方看着办,我们没有特殊的要求和说法,多与少不但我们不计较,你们拿过来后,我们会原封不动地都让女儿结婚时带回去,只要女儿、女婿结婚后好好过日子,幸福地生活,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是三个女儿,大女儿聘了,还有二女儿和三女儿在上学,我的经济条件有限,我能给女儿多少钱,那是我的事情。因此,大女儿结婚时,我们把男方给的聘礼钱不但一分没留,我们又给她了一万元。
二女儿结婚前,男方父母和女婿送聘礼的时候,封了三个红包,一个红包是聘礼、一个红包是等给外孙女(我大女儿的孩子)的、一个红包是封给我和爱人买衣服的。我接过来三个红包后,聘礼红包直接给了二女儿和女婿,外孙女的红包直接给了外孙女,把给我和爱人买衣服的红包退给了亲家,我说:亲家的心意我们领了,这个红包就免了。二女儿她们结婚时,我给了她们2万元。三女儿结婚时,聘礼钱和她两个姐姐一样,一分没留,条件好点的原因,我们又给了五万元。不但三个女儿的聘礼钱我们没留,就连我们操办酒席,亲戚朋友的搭礼钱,我们都给了三个孩子,人情我和爱人慢慢地还。目前,三个女儿都过得很幸福,两个在北京生活,一个留在包头我们的身边。她们都有车有房,和三个亲家的关系处的也非常融洽。
所以,女儿的聘礼钱该不该要,要了该不该留的事,怎么做好象都能说出道理来的,不管要不要或者留不留,都不是关键的事,那什么是关键的事?女儿嫁个好人,嫁个好人家才是关键的事!
我爸妈说我结婚的时候不给陪嫁也不要彩礼,说女的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要我自己出钱置办陪嫁?
我爸妈说我结婚的时候不给陪嫁也不要彩礼,说女的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要我自己出钱置办陪嫁?
你爸妈这做派想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但你问问他们,他们老了,要人赡养时是否也向西方文化看齐?何况中国的习俗,很多婆婆会觉得女方不要彩礼,就是廉价,这也是现实存在的
彩礼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男方听了会流泪女方听了会抓狂!而彩礼风俗虽然只盛行于我国,但却源远流长。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纳征就是指彩礼的意思。
因为在古代尤其是西周的奴隶社会,人口是可以自由买卖的,甚至是后来的封建社会女性也是可以用来买卖的。有人认为彩礼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人口买卖,它违背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并且也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不论是在古代和现代,结婚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在古代尊重礼法,一般由媒婆接引男方到女方家,男方必须准备一份精美的礼物送给女方,如果女方受下了。那么男方才可以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然后男方会把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家中请示如果合适,男方就需要准备彩礼到女方家请求女方嫁给男方。
在古代中国结婚送彩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寓意喜庆的物品构成的“彩礼”。女方家庭收受彩礼后,也会赠送男方价值相当的财物,称作“回礼”。
到了现在社会开放已经不需要什么媒妁之言和生辰八字了,但是送彩礼的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因为送彩礼代表着男方的真心和诚心,女方父母养大一个女儿不容易,彩礼算是给女方父母的安慰,也是向他们展现自己能够给女方幸福,让他们不要担心。
原本是代表着喜庆的彩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越演越烈 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到现在很多地方男方必需要有房有车才能结婚, 失去了本意。
女朋友的母亲说可以不要彩礼,你觉得这合适吗?
以前彩礼是给女方父母,一次性买断钱,如今的彩礼是给到女方手上,是对女性的生育补偿,而且女方父母给一笔钱当小家庭的启动资金,这叫嫁妆。
这两笔钱能够用作以后小家庭的日常支出,但千万别拿来买车或者装修?这不是挺好的嘛!我身边很多单身子女的,女方要么没彩礼要么就是1-2w意义下。父母开通 晓得就一个女儿,要那么多以后还是他们的,索性意义下,双方结婚开开心心不挺好。
彩礼看起来十几万,在往常社会基本不是一个大钱。但是躲藏在彩礼之后的房子,装修,车子,一系列的东西。
普通人给儿子买房子都是垫着脚买的,基本不会有100万买80万的房子,留下20万办事,都是尽可能的一步到位的好地段大面积的购置房子,以至借钱都有可能。
在家庭全部付出买房子以后得十几万那就是巨款了,土豪除外哈,这就跟跑完马拉松后让他俯卧撑一样,平常三十个的俯卧撑如今5个都费力。
我会很开心。开心的是我选择的结婚对象有和我一样的三观,开心的是我的结婚对象既懂得自尊,同时又懂得尊重我和我的原生家庭。开心的是我选择的结婚对象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现代女性。
同时我也会有一点压力。压力在于我晓得她既然能够为了感情,不为了钱就和我在一同,那我也必需极度战战兢兢的维护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我要不断对她好,随时哄她开心,任何时分都要思索她的感受,除非准绳性问题否则就要尊重支持她的各种选择,要视对方父母如自家父母。由于假如一旦感情变淡,她会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和我分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