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来看看结婚嫁妆变化
结婚嫁妆变化,从最经典的结婚三大件,到如今车子房子成为关注的焦点,让人不禁好奇,在四十年的时间里,结婚嫁妆变化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结婚嫁妆变化1.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的经济状况并不景气,那时候的爱情却显得更为忠贞,夫妻之间相濡以沫,见证着点滴平凡的幸福。那时候,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件,就是最让人羡慕的结婚嫁妆了。这经典的三件套,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嫁妆,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最纯真美好的回忆。
结婚嫁妆变化2.八十年代
说起八十年代的嫁妆,那就是“三大件”,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对那段逝去的岁月记忆犹新。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七十年代让人引以为傲的三件套已经变得很普通,“三大件”即冰箱、彩电、洗衣机,才是八十年代最豪华的嫁妆。
结婚嫁妆变化3.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嫁妆也在升级。结婚嫁妆已经告别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最基础的家用电器,影碟机、音响等丰富生活的家电也逐渐加入了九十年代结婚嫁妆的队伍。
结婚嫁妆变化4.二十一世纪
当时光迈入二十一世纪,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向科技化和高消费埋进。被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房子、车子、票子”,房子尤为看重。但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们是否也该转变一下消费观念呢?其实,一些生活小家电或者必需品也能成为不错的嫁妆,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也不会给生活造成太大的压力,例如全智能洗衣机、挂烫机、智能吸尘器等等能辅助妻子打扫家务的电器,就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结婚典礼有哪些变化?
回头梳理一下从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的结婚典礼,惊愕的发现,其中的变化还是相当之大的。甚至这种变化让我有些吃惊,现在简单分析一下:
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是一个从物质相对匮乏到生产力逐渐恢复的时代,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婚典礼的。我姥爷和姥姥结婚就是在五十年代,记得小时候,常听姥姥说她当时就是被姥爷用自行车接回家,然后请了亲戚朋友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就算完成了婚礼。而七十年代我爸妈结婚时,则已经可以用小轿车接亲,然后在单位食堂摆十来桌宴席款待亲朋宾客了。
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在结婚典礼上有所体现。传统与外来结合、古代与现代结合的婚礼比比皆是。比如从八十年代最开始兴起的交换戒指到九十年代交换戒指后还要拥吻的环节,不得不说变化还是蛮大的。至少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甚至不被允许的。
三、新世纪开始到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结婚典礼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五花八门的程度。各种新科技、新创意被应用到典礼中。比如我结婚时,先生就把戒指放在航拍飞行器吊起的小花篮中,然后飞上舞台,这让前来观礼的宾客们啧啧称奇。而最近更是流行新郎手捧面纱,然后直接飞到新娘头上的新颖形式。
但是不管结婚典礼的变化有多大,我还是比较羡慕老一辈的简朴婚礼。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感情却格外深厚。说到底结婚典礼只是一种风俗形式,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是美满的婚姻。
结婚三大件 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一、结婚三大件
1、结婚三大件是整个婚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代表着对婚姻的诚意与父母对新人美好生活的期许。一般是指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也是所有彩礼和嫁妆中最值钱的三件物品。
2、对于结婚三大件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统一标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的经济条件也开始好转,结婚三大件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并且每个城市的习俗不同、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结婚三大件的内容也就各不相同了。
3、如今最常见的结婚三大件是指房子、车子、票子、在当今生活,房子、车子、票子成了大家衡量一个家庭的重要标准,有了这三样,娶老婆自然简单得多。特别是房子,如果连一套婚房都没有,那结婚的事宜就只能再商议了。
二、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1、50年代三大件:吹喇叭、坐回轿、撒把糖
50年代的婚姻大多是大家介绍而成,两个素未谋面的人结婚,亲朋好友凑到一起,吹响喇叭,看新娘坐着轿子过门,再撒点喜糖,也就完成了结婚三大件。
2、60年代三大件:36条腿或72条腿
60年代结婚要凑够“36条腿”或“72条腿”,大多以“36条腿”为主,大概是指床、大厨、五斗橱、床头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根据自家需求,凑够“36条腿”的家具就行了。
3、70年代三大件:三转一响
70年代刚好改革开放,很多家庭的条件也渐好,当时最流行的结婚必备物品为“三转一响”,分别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更为讲究的是要“上海”牌的手表、“蜜蜂”牌的缝纫机、“永久”牌的自行车,这样的婚礼才是上档次。
4、80年代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三转一响,开始向电器迈进,结婚三大件也随之变成了冰箱、电视、洗衣机。拥有这三件物品的家庭也是挺有面子的。
5、90年代三大件:电脑、空调、摩托车
到了90年代,结婚三大件变成了电脑、空调、摩托车,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会购买录像机。
6、21世纪三大件:房子、车子、票子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衡量家庭条件的三大件逐渐变为房子、车子、票子,这三件物品似乎已经成了结婚必备。
结婚五金四大件是什么 结婚五金是指哪五金
导读:结婚的时候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家都在看结婚日子,看结婚需要准备的东西,其实在准备时,男方女方都各有讲究,男方女方准备的东西也是各有不同,五金四大件是结婚必须有的,那么结婚五金四大件是什么?结婚五金是指哪五金呢?和我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结婚五金四大件
结婚五金
1、戒指
戒指是结婚五金中的必需品,在挑选结婚戒指的时候,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手指比较修长的新娘挑选戒指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这样的手带什么款式的戒指都非常的好看,如果新娘的手比较有肉、圆润的,尽量选择戒面设计比较宽的戒指比较好。
2、金项链
金项链是结婚五金中必不可少的,可以选择中长款的项链,因为这种长度的项链非常适合结婚当天的婚纱和礼服,可以选择一字肩的婚纱,这样搭配起来会显得更加的大气、有气质。
3、耳环
耳环是结婚五金中的其中一金,现如今耳环的款式有很多,新娘可根据结婚当天的礼服和发型来选择耳环的款式,短发的新娘适合佩戴简约型的按扣式耳环,长发的新娘为了突出高雅的气质,可以选择一款华丽的垂链式耳环,来彰显新娘额气质所在。
4、手链、手镯
手链或是手镯是结婚五金中的必需品,目前市面上的手镯手链款式及其的多,新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手镯。
5、吊坠
项链自然少不了吊坠了,选择吊坠也是有技巧的,脸型比较圆的新娘,可以选择水滴形和长方形或者弧形款式的吊坠,这样能够修饰出脸部的线条,如果新娘的脸型比较长的话,建议信新娘选择比较大简约大气的吊坠,这样不会显得浮夸。
戒指
结婚四大件
四大件顾名思义就是四件家具,是80年代结婚的标配,四大件又称“三转一响”,50年代,结婚非常简单,条件好的,摆上一桌酒,然后吹响唢呐、坐回轿子、撒一把糖,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吃个饭、喝个酒热闹一下就算结婚。
较好转就是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有自行车可以说家境已经比较殷实了。第二转就是手表,手表是男人的首饰,戴着手表可以瞬间让你的整体气质升一截,难怪在80年代女方就开始要求男方有手表。第三转是缝纫机,80年代人们思想比较保守认为女子应该会缝补衣服,做做女红。所以缝纫机不仅是男方的聘礼,更是女方将来的工具。
到了60年代,赶上困难时期,家里条件好的找个木匠给婚房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更多的是,只有几床铺盖陪嫁或者啥都没有。70年代的爱情是相濡以沫、含蓄忠贞的爱情,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当时每个结婚的新娘较羡慕的结婚嫁妆。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家庭建设开始向电气化迈进,曾经备受推崇的“老三件”在上世纪80年代悄然退位。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即便冰箱只是单门的,电视机是黑白的,洗衣机是双缸的。
90年代,各种高科技的产品开始层出不穷,带给家庭更大的便利。这时候,电话、空调、电脑、微波炉等相应出产,新的四大件变成了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
一响是收音机,收音机在当时比较流行,可以及时得到外间的消息,在电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个收音机就是主要的信息交流工具。
结婚
70年代: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
80年代:黑白电视机、电冰箱、石英手表、收录机
90年代: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新世纪:手机、电脑、小汽车、住房
结婚五金一般要多少钱
结婚五金是指五种黄金首饰,一般结婚五金的价格=黄金价格*黄金重量+手工费。现在我给就大家举例说明一下:假设现在各个金店的价格是在330-360元/克之间,那么以国内著名的品牌老凤祥为例,老凤祥的黄金价格是331元/克,而五金中的戒指重量一般是4克,项链为15克,手镯为10克,耳环为6克,吊坠为20克左右,按照这些标准计算的话,一套结婚五金的价格基本上是在16000元左右。(仅供参考)
现代结婚四大件
在七十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八十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九十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再谈论专四大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很多中国家庭都可购买大额的消费品。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结婚新“四大件”(黑白电视机、洗衣机、石英手表、收录机)渐渐地取代了老“四大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器时代的到来,市场上的家电种类变得丰富,质量也提高了,年轻人结婚开始普遍认同有档次的家电“四大件”:彩色电视机、双缸洗衣机、冰箱、音响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引领着我们共同迎来了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网络信息时代,他让许多人们劳心费神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这时期的四大件,变成了小汽车、洋房、存款。
对比各个年代得结婚都需要什么彩礼
各个年代的结婚彩礼都有自己深厚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年代的彩礼变化。
7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如果有了这三大件,那姑娘出嫁的时候是很有面子的。天津飞鸽自行车,70年代每个男孩子梦寐以求的梅花手表,也是他们送给自己未婚妻最好的定情信物,还有重中之重的大件缝纫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台缝纫机,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8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老三大件已经无法满足婚姻彩礼的需求。新飞冰箱,北京牌电视机,威力洗衣机,几乎成了80后结婚的必备品,在80年代,如果谁家的客厅能摆上一个这样的电视机,那可是太时髦了!而洗衣机,对于80年代的女性而言,简直就是她们的最爱。
9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电脑,空调,手机。到了9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于是三大件也就水涨船高,直接变成电脑,空调和手机了。我奶奶还在自己的老衣柜里存放着我爸以前用的小灵通手机,一直不舍得丢。
近三十年中国婚嫁彩礼变化史
近三十年中国婚嫁彩礼变化史
如今彩礼三大件:车子,房子,票子。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中国各个省份的彩礼都不相同,江浙地带特别讲究礼尚往来,男女双方结婚,如果男方家庭买了一辆车,女方家庭通常就会赠送当地的一套房;广东地区也很人性化,广东潮汕,清远,河源等地结婚彩礼很少,一般情况2到3万就够了;广西基本不要彩礼,女方倒贴,湖南四川等地要高很多,基本上8万起步,车子房子啥的另外算;重点说一下江西,Steven作为江西人,面对江西的彩礼,也很汗颜,被全国人民吐槽的江西天价彩礼,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基本都是10万起步了,什么三斤三两(三斤三两重百元大钞)和万紫千红一片绿(百元大钞和50元面值人民币,加起来18万),一动不动(一动是指车子,不动是指房子),四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金手环)等等都是必要的硬性条件,女方的颜值,学历,年龄大小都被作为彩礼的评判标准,还有的条件更是离谱,家里有弟弟的不嫁,独生子结婚都几乎耗尽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了,更别提还有一个弟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