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各个年代得结婚都需要什么彩礼
各个年代的结婚彩礼都有自己深厚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年代的彩礼变化。
7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如果有了这三大件,那姑娘出嫁的时候是很有面子的。天津飞鸽自行车,70年代每个男孩子梦寐以求的梅花手表,也是他们送给自己未婚妻最好的定情信物,还有重中之重的大件缝纫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台缝纫机,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8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老三大件已经无法满足婚姻彩礼的需求。新飞冰箱,北京牌电视机,威力洗衣机,几乎成了80后结婚的必备品,在80年代,如果谁家的客厅能摆上一个这样的电视机,那可是太时髦了!而洗衣机,对于80年代的女性而言,简直就是她们的最爱。
9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电脑,空调,手机。到了9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于是三大件也就水涨船高,直接变成电脑,空调和手机了。我奶奶还在自己的老衣柜里存放着我爸以前用的小灵通手机,一直不舍得丢。
近三十年中国婚嫁彩礼变化史
近三十年中国婚嫁彩礼变化史
如今彩礼三大件:车子,房子,票子。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中国各个省份的彩礼都不相同,江浙地带特别讲究礼尚往来,男女双方结婚,如果男方家庭买了一辆车,女方家庭通常就会赠送当地的一套房;广东地区也很人性化,广东潮汕,清远,河源等地结婚彩礼很少,一般情况2到3万就够了;广西基本不要彩礼,女方倒贴,湖南四川等地要高很多,基本上8万起步,车子房子啥的另外算;重点说一下江西,Steven作为江西人,面对江西的彩礼,也很汗颜,被全国人民吐槽的江西天价彩礼,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基本都是10万起步了,什么三斤三两(三斤三两重百元大钞)和万紫千红一片绿(百元大钞和50元面值人民币,加起来18万),一动不动(一动是指车子,不动是指房子),四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金手环)等等都是必要的硬性条件,女方的颜值,学历,年龄大小都被作为彩礼的评判标准,还有的条件更是离谱,家里有弟弟的不嫁,独生子结婚都几乎耗尽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了,更别提还有一个弟弟。
结婚时女方嫁妆一般给多少钱?
结婚女方花多少钱?这个要看个人的家庭情况怎么样,有的女方嫁妆可能有几万,有的可能几十万,还有送车送房的都有,这都是要看女方家父母怎么决定了。
而一般的嫁妆比如送几样家电这里就需要一两万,在加上些琐碎的东西,还有嫁过去的衣服被子等,这里也需要几千元,还有就是新郎迎亲时还要包红包,这里也要一万多,可以说女方嫁一个女人也是要花上个几万元。
现在大多的城市家庭陪嫁可能都有十几万,家庭条件都还是不错的,其次就是酒席部分,若是各办各的,礼金上应该也不会下的太重,毕竟酒席上花销也不小,因此礼金不重的话可能就添置点被子电器什么的。 仅供参考。
小伙晒妈妈28年前嫁妆,和现在的嫁妆有什么不同?
众所周知,结婚男方都是需要给女方彩礼的,但女方在嫁过去的时候也要带一些自己的嫁妆。浙江的一个小伙子把妈妈的嫁妆给卖了,实在是因为当年的嫁妆在如今已经根本就派不上用场了。妈妈结婚的时候是在28年以前,而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就是摩托车了,大家对于房子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妈妈的嫁妆也就是一个2万块钱的摩托车,这在当时可是非常拉风的。能够买得起2万的摩托车,也足以说明了这个小伙子的家庭还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放到现在来看的话,这个摩托车根本就没有用了,连普普通通的电动车都不如,甚至是还没有电动车跑得快。现在一辆电动车最多也就需要三四千块钱的样子,而这辆当初花2万块钱买的摩托车如今也不过才卖了300块钱,实在是让人感觉到物价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不少网友看了这个小伙子的帖子之后,都表示妈妈当年真的是大户人家了。28年以前的2万块钱放到现在的话可能都已经值上百万了吧,而且在那个年代2万块钱都能购买半套房子了。
大家纷纷表示,当初妈妈如果是用这笔钱来买房子或者是买黄金的话,现在一定都已经发财了吧,因为房价和黄金的价格全部都已经翻了很多倍。如今女性结婚的话也是需要嫁妆的,不过,陪嫁的东西不再是摩托车了通常都会是小轿车,甚至是房子,这也和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在那个年代,如果一个家庭能够拥有一辆摩托车就已经是非常有脸面的事情了,而现在摩托车是家家户户都能够拥有的,甚至是不止一辆。
而汽车就不一样了,一辆小汽车最少也得十多万块钱,用小汽车作为嫁妆的话,也是很有面子的。对于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来说,女儿陪嫁的时候甚至是直接陪一套房子。不过不管是在那个年代还是在如今现在这个社会,车子和房子都是很值钱的东西,就要看大家怎么去选择了。花大价钱买的东西建议大家还是要选择一些升值价值比较高的。在如今看来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房子和黄金了,如果有能力的话,大家可以去多投资一些,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拿出来说不定也会值很多钱甚至是让自己发财呢。
关于结婚彩礼,历年来的彩礼金额都是多少
彩礼钱算谁的,这个事要细细论来。
全国各地都有彩礼现象。
彩礼表面上都是20万上下的风俗,其实都是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商定的,实际差距很大,猫腻都在嫁妆上。
情况一:如果你娶的富家女儿、高知家庭女儿、城里家庭女儿,20万彩礼会作为女儿的嫁妆返还到小两口家里,岳父额外再添一笔丰厚的嫁妆,比如一辆车,一起带到小两口家里。彩礼和嫁妆一般都会成为新娘的私房钱。
富裕家庭和高学历家庭嫁女儿,首选考虑的是女儿幸福,小两口日子过得舒服。婚后小两口正甜蜜,遇到用钱的时候,媳妇就把这钱拿出来了。
既然彩礼会返还,所以,城里女方反而不太在意彩礼多少,有的时候,三五万就可以了。当然,房子还是刚需。
显然,大家娶媳妇,肯定愿意优先娶富家女儿、高知家庭女儿、城里家庭女儿,但竞争激烈啊,大家都懂。
情况二:如果你娶的穷地方且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地方的媳妇,男方的20万彩礼,会被岳父扣下,也许用于你小舅子娶媳妇用。嫁妆也许就是几床被子。
这种家庭的父母,虽然口口声声说为了女儿的面子,但首选考虑的根本不是女儿的幸福,是趁机收回养育成本,给弟弟娶媳妇。丈母娘可能会一口咬定,全国各地都是20万彩礼0返还0嫁妆,唬不住你就一拍两散,换下一家唬,总有急于娶媳妇,愿打愿挨的。
如果女儿从小被这种重男轻女思想洗脑,也认可了这种思想,会铁了心认定,榨干婆家,贴补娘家,是孝顺的表现,是美德。一般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才会反对这种重男轻女思想,反对父母在自己婚姻牟利。这也是很多家庭,不愿意女儿读太多书的原因。
如果男方家庭情况不好,娶媳妇不容易,也只能眼看着彩礼钱被拿去,给小舅子娶媳妇用,就当花钱买了个媳妇吧。谁让你娶不到城里媳妇呢?
但要谨防一种情况,女方索要巨额彩礼后,被女方父母扣下。新娘两手空空,嫁到婆家,见到婆家家产被彩礼榨干,家徒四壁,还有巨额债务,日子很苦,于是经常跟新郎吵架,回到娘家后,不愿再回婆家,甚至提出离婚,并外出打工玩消失,甚至另找男人。但女方父母又不肯退还彩礼,导致男方人财两空。两家反目成仇,甚至引发刑事案件。这是天价彩礼导致悲剧的典型情况。
如果男方家境不错,或是城里人,没有天价彩礼的风俗,娶媳妇也不是很难,就轮到女方纠结了。
中国各地普遍都有低娶高嫁的习惯。村里的姑娘想嫁到镇上。镇上的想嫁到县城。县城的想嫁到市区省城。省城的想嫁到北上广。
但城市男方没有天价彩礼的风俗,只想给1万红包意思一下。
女方又想趁机赚一笔,不然觉得对不起父母,自己也会很没有面子。
男方的筹码是家境好,让女方姑娘很动心。这时男方态度就敢于强硬一点。
婆婆劝儿子另找个城里媳妇,免得娶到家的媳妇是个扶弟魔。
女方丈母娘的第一个筹码,是从小对女儿思想的灌输。于是一边强调风俗,口口声声为女儿面子。第二招是藏女儿的户口本。第三招举着农药瓶,逼女儿向男方讨要彩礼钱,日后好给弟弟娶媳妇。
城里男友态度强硬。这时又有村里小伙上门提亲,愿意倾家荡产掏30万彩礼,还不要嫁妆。
这就纠结了。
嫁给城男,自己婚后幸福,但家里父母得不到多少彩礼钱。
嫁给村男,父母得到巨额彩礼钱,但自己婚后日子会很清苦。
情况三:当然,也有折中情况,20万彩礼,返一半扣一半的。
情况四:比较极端的一种情况,就是婚前双方家长谈的时候,女方见男方家境还可以,不想谈崩,就答应彩礼走个过场,婚后返还。婚后就黑不提白不提耍无赖,媳妇再哭哭啼啼让你别逼她父母。
所以,婚后退不退彩礼这个问题,有退的,也有不退的,取决于婚前两家的博弈。
女孩们的想法也是两个极端。
有的偷户口本跟男友登记,自己扣下彩礼钱,婚后养儿子用。父母谴责她没良心,她谴责父母卖女儿。说不清谁对谁错。
有的坚决为娘家挣一大笔彩礼钱,哪怕婚后到婆家吃苦还债。平时赚点钱,就像樊胜美,拼命贴补娘家。婚后不管儿子,也要管弟弟。老公谴责她是扶弟魔,她谴责老公没良心。说不清日子能不能过下去。
最后,补充一点法律知识。希望大家不会用到。
鉴于国内骗婚骗彩礼现象泛滥,榨干男方父母终生积蓄,导致生活困难、举债,进而导致多起纠纷、斗殴、放火、持械杀人等重案,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现状,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二)中的规定,只有符合以下情况,人民法院才支持返还彩礼:
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案例: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一女子悔婚拒不退20888元彩礼,被判有期徒刑9个月。
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案例:2015年,浏阳市杨花乡山斗村的村民张某与广西女子柳某结婚了。可是就在领了结婚证的第二天,新娘子不见了,手机也打不通,彩礼钱被女方带走。法院判女方返还彩礼。但女方至今下落不明,彩礼无法追讨。
三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生活困难,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这种困难是一种绝对困难。确实生活困难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给付人为缔结婚姻,全家共同举债,致使家庭背负债务较多;
(2)家庭成员没有固定收入;
(3)家庭成员中重大疾病;
(4)其他突发事件致使家庭生活困难;
男方必需证明自己生活困难,才能要回彩礼。一年内能要回一多半。两年内能要回一少半。超过两年,就彻底要不回来了。而且,媳妇很可能会以离婚为要挟,不让你起诉女方父母,讨要彩礼,
如果不符合以上三种情况,法院不支持返还彩礼。
简单的说,如果女方要是真不要脸了,婚前索要巨额彩礼,比如20万,然后跟男方领结婚证,举办婚礼,并婚后共同生活几个月,然后以性格不合,提出离婚。并不肯返还彩礼。男方可能就真没办法了。女人每年换地方干上这么一两票,每票榨干一个普通家庭,比当妓女赚的都快。
有这样的案例,女方偏婚,彩礼到手,留给弟弟,自己远走高飞。甚至还有骗了彩礼,跟情人一起远走高飞的。
如法院判定女方蓄意骗婚牟利的(两次以上从彩礼获利,躲避法院传唤或警方追捕),会立案侦查,发全国通缉令,抓捕后仿照诈骗罪量刑。数额巨大的(10万以上),借鉴判例,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想离婚,能不能向岳父要回彩礼?可以。前提是新娘想向娘家父母要回这笔钱。
2013年,连云港市东海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女儿状告父母,要求返还其丈夫于婚前给付的彩礼一案。法院认定,彩礼是有条件的赠与。赠与人说送赠给谁的,就是赠给谁的。男方只要表明,彩礼是赠给新娘本人的,新娘就可以要求自己父母返还这笔彩礼钱。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判决两被告立即返还女儿20万元。
现在,都清楚了吧?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时,人们在生产队集体出工,挣工分。那时,物质还比较匮乏,有的生产队一个工日价值最少值2分钱,好一点的生产队每一个工日价值1角多。那时一元钱太值钱了,人们可以办许多事。
六十年代初期农村的陪嫁是这样的:
青洋伞,玻璃把;冇的球鞋我不嫁!
意思是陪嫁的奢侈品是布伞和运动鞋!那么,那时人们平时用什么伞呢?一种油纸伞,手工制成,骨架和柄都是竹制成的,伞面由多层皮纸加桐油制成,比较重,虽是纸做的,但比较结实。穿什么呢?布鞋。与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最大的不同在鞋底,那时的鞋底是由妇女用一层一层的破布片重叠,然后用苎麻线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纳成,一般不能在水里走,花时很多,一般一年一人最多一双!劳动时穿草鞋!草鞋由梧桐树皮作经,由笋壳或稻草为纬编织而成,有时也加烂布带。不结实,不好穿,只有一个鞋底,上面由绳子绑缚。故运动鞋、布伞是作陪嫁、彩礼之用。
但奢侈品慢慢提高要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变成了“两机两转”。两机指收音机和缝纫机,两转指手表、单车!其中单车最为奢侈!几乎在农村中不能实现!更主要的是缺货,开始还必须分配指标!农民甚至一般的小头目不可能有指标!那时有粮票、布票、烟票、酒票、豆腐票(或大豆供应指标),有些东西只有体制内的人才有!农民手中没票!当然,八十年代就逐渐不要票了,后来将所有的票都取消了。时代像一艘永不停步的巨轮,滚滚向前。也许年轻人不会相信那时是这样的彩礼,这样的陪嫁。可这一切真真实实……
六、七十年代刚好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时期
说到农村财礼在六十年代也只是应景而已,有的五十、六十,最多八十是天价了,另外带女方去供销社买上四套衣服,再配上一把花洋伞就行了。至于陪嫁一般也就一床盖被一床垫被而已,还有两只红色杉木箱装著自己的衣服鞋袜,再带上一付利市桶(浴盆、脚盆.马桶),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农村嫁娶了。
不过在七十年代后期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财礼有一百.一百六.二百也有的了,陪嫁也多了起来,有脸盆架.五斗柜、大衣柜等等。
有人说,七十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在我们这这三大件,应该是八十年代了。六七十年代结婚也不叫彩礼,那时我们这里叫“聘礼”也只有8块钱,嫁妆也是非常简单。不像现在开口就是天价彩礼,房子、车子,那时的女子可没有现在的值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