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16年连生14子,36岁油尽灯枯倒在产房,可惜这民国佳人
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就说民国时期安徽的合肥吧,大中国图书局出版的《中国分省详图》称其“境内产米颇饶,富庶冠于淮南”,于是这里有不少文化和经济实力都强劲的大家族,比如说龚、张、李、段,其中张就是说的肥西张老圩张氏一族,其祖上是有名的清末淮军将领张树声,十分显赫。
不过这显赫的家族突然之间就有了一个大问题,当然能称得上大问题的,一般都是子嗣的问题,张家之前人丁可谓兴旺,张树声可是有8个兄弟,这些人里面又生了不算少的儿子女儿,但到了这些儿子女儿身上的时候,奇了怪了,竟然只有张树声大儿子张云端生了个女儿,后来总算五房生了个儿子,就自然而然过继给了张云端。
这个养子被取名叫做张武龄,成为了张家的独苗苗,又因为张云端去世得早,偌大家业压在了养母身上,养母也寄希望于他,所以对他的人生非常严格,他自己也非常优秀,只是没有从政和经商的天赋,成为了一个才高八斗的文人,淡泊名利而性情高远,致力于女子教学,创办的乐益女中不收学费,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
不过大善人在立业之前,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成家,而这样家世好、人品好的男子,自然是当时女子所求的良人,养母当然也不愿意他娶一个普通的女子,所以等他适龄之后,给他择的是扬州名门贵族陆家的二小姐杨英,据说琴棋书画样样通,还读过许多书,双方可谓是门当户对,公元1906年在众人期待中结婚。
两大家族的婚礼可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几句话能概括的,事实上他们的婚礼称得上是“十里红妆”,陆家给陆英准备的嫁妆,金银玉器服饰书画无一不精无一不妥帖,足足载了十条船,到陆上后又排了足足十条街,从四牌楼一路到了龙门巷,成为当时最劲爆的新闻八卦,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
到了张家之后,作为仅有的儿媳妇陆英,自然受到了无比的重视,一开始她还担心侍奉不好婆婆,但事实上大家都用不着她侍奉,主要这5位婆婆还是想着当务之急是让她生大胖小子,本来结婚之后就是生子,当时的女人都这个想法,陆英并没有什么不适,何况丈夫张武龄确实也待她很温柔,她的生活和没嫁之前区别也不大。
甚至容貌也从早先的青涩中挣脱出来,愈发显得婉约动人,虽然说5位婆婆觉得她的眼睛有点锋锐,找人看过之后说是留不住,但也并不妨碍她的受宠,陆英也在这种包围下,非常盼望自己能生孩子,好回报她们,于是1907年11.26,仅仅只是一年她就生下了一个孩子,也就是张元和,一个女儿。
婆婆们一看,倒也没怎么失望,毕竟只是第一胎,然后又好吃好喝供着陆英,休养了一两年后再怀一胎,并在1909年7月25日生下,只是又是一个女儿,取名张允和,婆婆们又自我安慰了一番,但陆英却终于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更快在1910年9月15日生下了张兆和,还是一个女儿,1913年5月6日还是一个女儿——张充和!
整个张家乌云罩顶,所有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绝望,婆婆们虽然没有明着对陆英说什么,但私下已经开始商量着要给张武龄纳妾了,陆英也万万没想到,自己这大好年华什么也没干,就光顾着生孩子了,也不免生出一些无力之感,就也让张武龄去纳一个妾室,但是张武龄知道如果他纳了妾室,对于陆英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打击,他拒绝了。
只是也没有拒绝的那么生硬,他向来是一个温柔的人,只是说再生一个看看,如果还是女儿那就算了,所以陆英又很快备孕,在这种焦心的环境里,1914年5月18日陆英不负众望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张宗和!看到这个孩子的那一刻,不得不说陆家所有人都活了过来,而且之后又连生了4个儿子。
也就是说陆英以一己之力改变了陆家人丁凋零的现状,她无疑是陆家大功臣!只是这个大功臣36岁时突然逝世,由于本来背景就很传奇,又有这么辉煌的“战绩”,所以她的死又成为了八卦,但神秘的是死因一直不得而知,根据所有证据表明最靠谱的是她再次怀孕后,油尽灯枯死于产房,因为总的来说,陆英16年其实生了14胎,5位夭折。
后来张武龄又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所以张家就有了后世所知的“4女6子”,其中陆英的5个儿子知名度不算高,但也都是人中龙子,不过人人却都知道“合肥四姐妹”,她们个个才情过人,且嫁的夫婿也都是当时名人,只不过陆英是没有机会看到了,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我们的 社会 ,令人唏嘘。
一代绝色美人,嫁妆排满十条街,怀十四胎生九子,后意外离世,知道是谁吗?
爱情只在深刻的、神秘的直观世界中才能产生,才能存在。生儿育女不是爱情本身的事。 —索洛维约夫
在民国时期名媛出嫁可以说是万众瞩目,因为她们自身本就光彩靓丽,家庭背景也都是有权有势的富豪和高官。
要说民国名媛谁出嫁最有排场,那还是属陆英。陆英出嫁到张家的时候嫁妆铺满了整整十条街,只要是围观的群众都有红包可以拿。
不仅如此陆英还为张家怀了14个孩子,然而如此完美的绝世女子却天妒红颜,36岁不幸得病去世。
出嫁嫁妆铺满十条街
在民国合肥有四大家族,其中张家的老爷张树声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两人相识于军营是过命的交情。
李鸿章是朝中重臣,在背靠如此大的背景后张树声也是水涨船高,再加上本身会经营生意,于是慢慢的在合肥跻身于名门望族的行列。
张树声有一个儿子名叫张五龄,长得很英俊又有才干,被张树声认为是张家兴旺之子。到了张五龄十五岁的时候张家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对象是扬州的陆家千金陆英。
陆英的父亲与张树声也是熟识,在陆英年轻的时候就被张树声相中,两家也结成了亲事。
张五龄从未见过陆英,而且对这种包办婚姻十分的抗拒,所以一开始并不乐意娶陆英进门。
但是张家因为时局动荡张树声病逝,只剩下张五龄这一支独苗,于是张五龄为了家族传承只好选择同意这门婚事。
然而张五龄第一次看到陆英的时候,他就动了心,因为陆英太美了,她的身上有着那种一瞥就惊为天人的优雅与美丽。
而陆英却对张五龄并不感冒,不过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听从父母的话,对张五龄也不是很讨厌,于是双方定好了婚期准备喜事。
然而陆英嫁到张家的那天张五龄就惊呆了,因为来的时候陆英身后跟着一排长长的车队,车上都是满满的嫁妆,装满了一些金银首饰和豪华奢侈品,车队的长度也足足排了十条街。
这样的排场也让张五龄愣在原地,张家人想接新娘却被金银珠宝阻在外面。
陆英到了张家后见人就发大大的红包,里面都是沉甸甸的钱财。
不过张家的老一辈人却对陆英奢侈的排场十分的担忧,他们觉得像陆英这样长的美丽又有钱的人更应该低调一点,否则红颜薄命会被上天嫉妒的。
不做花瓶做贤内助
陆英嫁到张家后张家的长辈们找她私下谈话,他们对陆英说来到张家后啥事都不需要做,只要能给张家续香火就行了。
陆英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她也不想只做张家的花瓶和生育机器,张家是大家族,光保姆,管家,门卫都是几十人,于是她开始帮助张五龄管理家中内务。
人越多矛盾也会越多,然而在陆英的管理下大家却都和睦相处,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矛盾,私下里下人们都十分敬重陆英。
当然家务做的再好张家没有香火延续也走不了多久,于是陆英开始为张五龄生下子嗣。
然而陆英一开始生下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儿,这让张家很着急,终于第四胎是儿子了,结果不久就夭折了。
陆英也深受打击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怀了一个却还是女儿。要知道生孩子不是说生就生了,生了五胎后大家都以为陆英很难再生育了,结果没过多久陆英又怀上了。
怀14胎中有9个儿子
在所有人期盼下陆英这次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甚至随后又生下了两个男孩。
然而清政府被推倒后民国成立,随后的日子因为局势动荡不安所以到处都不太平,就连张家都常常有小偷悄悄闯入,而陆英平日里都不放心孩子出门玩,生怕有匪徒会趁机趁虚而入。
但是几个孩子都是爱玩的年纪,陆英也无法彻底的看住他们。
于是出于无奈之下陆英决定带着孩子们搬家到别的地方去住。苏州当时环境优美民风也很淳朴,陆英挺着大肚子挑好了一个比较好的房子作为自己的新住所。
搬到新家后陆英决定好好教育几个孩子文化知识,为了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张五龄和陆英二人甚至开始培养下人们去学习。
其中有四个女儿在母亲的教导下走出宅子成为民国有名的“张家四姐妹”,就连叶圣陶都感叹谁娶了她们其中一个都是天赐的福气。
在孩子的教育上陆英可以说费尽心思,不过对于家中地位的维护陆英也从未落下。
首先她前前后后就给张家生了14个孩子,有9个都是男孩,然而对于张家的老人有的对陆英还是并无好感。
但是陆英却都将他们伺候的挑不出毛病来,对待下人也特别温和,谁家有困难还愿意提供钱财帮助他度过难关。
陆英嫁到张家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涵养也成功地摆脱了“花瓶”的戏言,丈夫婆婆对她都是赞不绝口。
自己出身尊贵却丝毫没有千金脾气,在当时可以说是一名奇女子了。然而对于这样完美无缺的女子却真的红颜薄命早早的就去世了。
红颜薄命死于败血症
有一天陆英突然感觉自己的牙齿很痛,于是预约了牙科医生准备拔牙治疗,结果在拔牙的时候突然血流不止,大家急忙将陆英送到医院。
原来陆英平时劳累过度没有注意饮食,于是得了败血症,一旦出现伤口就会血流不止。
在病床上陆英奄奄一息,也感觉到自己恐怕命不久矣,于是把孩子和下人们都叫到身边来,叮嘱他们自己如果不在也要好好维持这个家。
陆英嫁到张家的时候带了太多的嫁妆,所以到现在都还没花完还剩下不少,于是她将其中一部分分给了下人其余的都退给了陆家。
陆英交代好后事后不久就病逝了,这时候的她才36岁。陆英还是真应了刚嫁入张家时张家老人的话,红颜薄命又高调,可能也是被上天嫉妒夺去了生命。
也有人说陆英给张家生了14胎,甚至有9个都是男孩,所以把自己的元气都给耗费光了,这才导致自己去世的过早。
相比较于民国其他的名媛,陆英似乎比她们都要幸运。至少她嫁的丈夫张五龄没有对不起自己,而且还一心一意去爱她,相比较与张爱玲,陆小曼要好太多。
为何21岁结婚,嫁妆铺满十条街,婚后15年生下9子,36岁却抱憾而亡?
这就是所谓的红颜薄命吧,生活的太好了,也是太漂亮了,却会没有长命百岁。
陆英就是那一个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却短命的女人。她的姿色可谓是倾国倾城,比起宋家三姐妹也毫不逊色,被后代称为当时的绝色美人。陆英1885年出生在名门,家族势力很强大,所以陆英从小是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而陆家也对女儿的培养十分重视,让她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红玫瑰。从小陆英就是人群中的焦点,到哪里就是引起轰动,有陆英在的地方就注定不会平静。
陆英如此优秀,所以陆英十几岁的时候,就有无数的名门望族前来提亲,而最后陆家和张家结为亲家。许配给了张家的公子张武玲,因为两家实力相当,也是合肥的四大家族之一,两位在一起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无数人祝福和看好这段婚姻。被虽然说婚事都是听从家里人安排的,但是陆英也完全不反对,她也有自己的看法,毕竟张武玲也是一个出名的才子,陆英也觉得十分般配,他能配得起自己。
因为陆英是家中被宠爱的女儿,所以陆英的母亲在他11岁的时候便开始准备嫁妆了,整整准备了十年嫁妆!可以看得出陆家对于这个女儿有多么看重和宠爱了。据记载结婚当天十分隆重,婚礼场面堪称“世纪婚礼”声势浩大,十分风光,令人羡慕。
婚后15年,陆英生了孩子总共9个,其中五个儿子四个女儿。陆英的孩子们从小便熟读诗书,生活过得非常幸福。但是红颜薄命,陆英年仅36岁就抱憾而死,其没有留财产给张家,而是分给了娘家和保姆,希望孩子能好好长大。虽然早逝,但生下的儿女都成了社会的人才,为社会奉献。
她是民国名媛,16年生14胎,油尽灯枯倒在产房,可惜绝代佳人?
民国时期有不少传奇的姐妹花,宋家姐妹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组,而张家姐妹虽略逊一筹,但也十分耀眼。叶圣陶曾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是的,张家这四个姐妹相貌出众、品学兼佳,不但是一顶一的才女还是名门闺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张家姐妹花的背后,有一个同样优秀的母亲。
这四个才女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及张充和,她们的父亲叫张武龄,而母亲叫陆英。陆英出身扬州陆家,其父亲曾担任过扬州盐务官,在扬州也算得上是一方望族了。在这样的家庭中,陆英从小得到的教育就是极好的,按照典型的大家闺秀来培养。长大之后便性格温婉贤惠,琴棋书画样样皆通,长得也不差。
五官精致,身材姣好,可谓是真正的名媛。跟她姐姐简直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姐妹在扬州那可是十分出名,每每出门都能引起轰动。中国人的婚姻讲究个门当户对,晚清年间更是如此,陆家自然也是要给女儿找个官宦人家的。这一找,就找上了张家,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曾是晚清洋务专家。
先后担任过两广总督、直隶总督,还是淮军的二号人物,显赫了好几代。到张武龄这一代,已经是良田万亩,可谓是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婚前两个人并没有见过几次,自然也是没有感情,不过那时的人不讲究爱情。清光绪三十二年,很快由长辈们定了吉日,便结成了夫妻。两个望族结婚,排场与众不同,陆英送嫁妆的行列排了长长的一条街。
才子佳人,两个人婚后很合得来,算是先婚后爱。但这段婚姻其实在现在看来并不算得很好,因为婚后陆英的肚子就没消停过,不是在怀孕的路上就是在生孩子的路上。16年的时间生下了14胎,只是最后活下来的只有9个,36岁的年纪就倒在了产房里。其实主要还是重男轻女加上不懂得避孕导致的,一开始陆英连生三个女儿,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她有些不能接受。
感觉很是愧疚,那就接着生呗,好不容易得了个男孩结果还夭折了。而这第五胎便是张充和,接着便都是男孩儿,除去生儿育女之外。陆英还得操持一家的家务,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她为张家留了一块办实业的土地,这地后来成了张武龄创办乐益女中的地方。可惜的是,陆英却没能看到她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在36岁的年纪便早早逝去。
关于她的死亡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难产,油尽灯枯倒在了产房。一种是拔牙引起了疾病,身体又因多年生育耗了精气神,一病不起。陆英去世了,她的九个孩子平安长大,四个女儿各自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老大张元和精通昆曲,嫁给了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顾传玠。老二张允和,擅长诗书格律,嫁给了语言学家周有光。
老三张兆和是名编辑,擅长文字,嫁给了一代文豪沈从文。老四张充和通书法,在耶鲁大学执教,嫁给了汉学家傅汉思。
“国民岳父”张武龄:谁娶了他家的女儿,都会幸福一辈子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在民国时期,有个著名的“张家四姐妹”。
她们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以及张充和。
她们分别成为了昆曲名家、杂志主编、女作家以及哈佛教授。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娶到她们的幸运儿分别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大师沈从文和德裔汉学家傅汉思。
可以说教科书式的人生完满。
当然,这四姐妹人生幸福的背后有个极其有远见的父亲----张武龄。
张武龄本身就出生于名家大族,祖上张树声曾任清朝的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而张武龄原本是五房所生,出生没多久就过继给了无生养的大房。
于是,张武龄就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长房长孙。
受着祖上了余荫,每年归在他名下的地租就有10万担。
可以说,他的生活十分富足,完全没有负担。
那时候跟他一样的世家子弟们都抽大烟逛园子,可张武龄一直是个异类:
他不仅不抽烟、不赌博,甚至滴酒不沾,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听曲,甚是高雅。
张武龄觉得家里的钱如果用于玩乐很是糟蹋,不如办教育来的实在,于是他就索性办起了教育。
他倾其所有,独资创办了平林中学和乐益女中。
办起了学校后,开销很大,但他不接受外界捐款,别人想办法找捐款,他也不要。
为了让当时的女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他带着女学生们开运动会,演话剧,成为当时最最 时尚 的校长。
就在张武龄结婚的时候,也曾轰动了一时,因为他妻子陆英的嫁妆队伍从四牌楼一直延伸到龙门巷,足足排了十条街。
婚后,夫妻二人过得琴瑟和鸣。
没过几年,他们就有了三个可爱的女儿。
到了1914年,老四出生了,陆英十分想要个儿子,当时亲戚们看胎像也觉得像个儿子,可在生产当天,生出的依旧是女儿。
全家人都唉声叹气,只有张武龄很是高兴。
张武龄对女儿是偏爱的,这从他给女儿们起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
小女儿充和曾说:“父亲对我们四个女孩子尤其钟爱,他为我们起的名字不沾俗艳的花草气: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每个名字都带两条腿,暗喻长大以后都要离开家。
父亲从小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个性、爱好的机会,让我们受到了尽可能好的、全面的教育,一定是希望我们不同于那个时代一般的被禁锢的家里的女子,希望我们能迈开 健康 有力的双腿,走向 社会 。”
为了养好孩子,张武龄把家从合肥搬到了上海,因为他觉得合肥有些闭塞,孩子要想有出息就要开阔眼界。
但去到上海后,他又觉得大城市太过浮躁,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于是,他又一次举家搬迁,来到了苏州。
到了苏州后,张武龄满意了。
“有水阁凉亭,有假山,有花草,有果树,粉墙黛瓦,幽美雅静,此景只应天上有。”
张武龄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随性就好。
家中的任何地方,孩子们都可以自由进出;父亲最珍爱的藏书,孩子们随性翻阅、从不限制,坚持开卷有益。
加上本身张武龄就十分喜欢读书,女儿们也就有样学样,经常躲在书房里不出来。
当时,张武龄为了鼓励孩子读书,每次书店有新书他都一本不落的买回家中,然后特意开辟出来四个大书房,张武龄一间,妻子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
除了读书,他还给孩子们专请了几位老师在家中授课,让先生们把《文选》、《史记》、《孟子》中的精髓统统教给孩子。
为了给全家都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张武龄还不惜花重金教家中的仆人、保姆都识字认字,以读书为傲。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注重家中子女的全面发展。
他找来老师教孩子们写楷书、学科学、音乐、跳舞、体操、地理、 历史 ,他极力想要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
即便是“放养”,张武龄也有自己的底线。
他不允许孩子们染上赌博。
有一年,孩子们和工人们丢骰子、玩骨牌时以钱做注。
他看见后,也没有当即呵斥,只是告诉她们有更好玩的事情等着她们,比如跟着师傅学昆曲,化妆上台演出。
孩子们自然忘记了押注,很快把精力都聚在了昆曲上面。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女孩子们,各个性格不同,老大沉稳内敛;老二精灵古怪;老三最像假小子;老四很是典雅素净。
等女儿们长大些,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别的父母都开始着急为子女张罗婚事。
只有张武龄不急不燥,他对孩子们说:婚姻一定要自己作主,门第、年龄这些都是最无关紧要的。
如果遇到了合适的,可以结婚,如果没有遇到,就是到了35岁也不要着急。
就这样,四个姐妹中最先结婚的是允和,她嫁给了同学,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
最初,周有光在恋爱时总是有些自卑,他写信给允和:“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
谁知,允和看到后马上回信道:“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两人结婚后,允和离开公职,自称“做了四十六年标准的家庭妇女,真正成了一个最平凡的人,也是一个最快乐的人”。
而大姐元和在30岁时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因为当时顾传玠的 社会 地位不高,所以上海的大报小刊大肆渲染,一时沸沸扬扬。
但元和从未在意,她后来定居在美国,办曲社,唱昆曲,并常与曲友一起登台义演,一辈子都活在了她热爱的戏中。
另外两个姐妹也都拥有很好的归宿,兆和嫁给了沈从文,充和嫁给了曾在北大教书的汉学家傅汉思。
在特殊年代,沈从文被批斗好几次都想不开要自杀,而兆和告诉他要坚强,依然用自己很少的工资资助25个失学儿童;为了不乱心性,她还侍弄起了花草,并按“品格”为它们排名。
即便后来被下放到湖北挑粪,骨子里依旧充满了坚强与平静。
到了晚年,四姐妹还一起编撰了一本叫《水》的刊物,里面文章、诗词、书法、绘画.....满是学问。
自得其乐,陶冶心性。
张家四姐妹的一生,顺境时自得其乐,喜乐幸福;逆境时不为世俗、坚韧顽强。
真正是承受得起最好的,也担负得了最差的。
她们的大智慧,已经通过张武龄,蕴藏在她们的灵魂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