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龙雀马,禄马扶持,二德拱照是什么意思
雷龙雀马意思是珍禽异兽,禄马扶持靠贵人助才可有前途,二德拱照比喻双方都是光明磊落之人,切又心照不宣,彼此理解,欣赏。
禄马是汉语词汇,读音为lù mǎ,古代中国相术术语。
解释
禄马犹禄命。古代中国相术术语。意谓人生禄食命运,随乘天马运行,均有定数。
出处
《李虚中命书》卷中:禄马气聚,刑备贵全。《珞琭子三命消息赋注》卷上:崇为寳也,奇为贵也。
宋·徐子平注:三奇禄马则贵命也。更看禄马所乘轻重言之。
明《杀狗记·乔人算帐》:前日你每阿嫂有病,教我去求签。那道人说,大象不妨,禄马不倒。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杨生,因为能与人抽简禄马,川中起他一个混名叫做杨抽马。
《冷眼观》第二四回:如今又多了一重午火,便成为禄马归槽。
古时相牛相马术都有什么记载?
代荥阳褚氏分别是相猪和相牛的名手。相牛和相禽也有专门著作。后来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发现的《相狗经》竹简残片,也说明了当时相畜技术的发展和对家畜选种的重视。
魏晋时期,相马术、相牛术有显著发展。通过马体外形与内部器官的关系,来鉴别马匹。相马之人普遍认为,马匹的优劣和内部器官有密切关系,而内部器官的状况又可以从马体的外形中得到反映,因而提出了一个由表及里的“相马五藏法”。
“相马五藏法”注意到体表外貌与内部器官之间、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并由此来推断马的特性及其能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家畜外形鉴定技术已趋向成熟。
关于牛的品种鉴定,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所论述。相牛有详细的标准是:良好的牛,头部肉不应过多,臀部要宽广,尾不要长到拖地。尾巴上毛少骨多的,有力。膝上的缚肉要硬实。角要细,横生、竖生都不要太大。身躯应紧凑。形状要像“卷”的一样。
相猪的标准是:好母猪应是嘴巴短面部无软毛的。可见相牛、相猪的经验也积累得比较丰富。
《齐民要术》还阐述了对马的外形鉴定,先是淘汰严重失格和外形不良者,再相其余。实际进行相马时,不仅要有整体观念,而且马体各个部位要有明确的要求。
即“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这5句话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良马的标准形象。
隋唐时期的相畜理论和相畜技术都有了重要发展。唐代的相马术,在历代相马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更有显著进步。李石著的《司牧安骥集》认为,相马的要领是掌握相眼的技术,若系“龙头突目”,则属好相,一定是良骥。
《司牧安骥集?相良马论》认为,马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外联系,具有统一的整体观。《司牧安骥集》还指出:看本马的同时,还要了解该马上代的情况如何,把外形鉴定和遗传结合起来。
唐代相马学的进步,还表现在对一些迷信的说法开始采取批评的态度。如《司牧安骥集?旋毛论》认为,马的旋毛,本不足奇,根据旋毛的位置、方向判断凶吉,显然是迷信的说法。
《旋毛论》在1000多年前就能对这种谬论给予严正的批判,并指出相马“当以形骨为先”,其科学精神是了不起的。
唐代以后,五代十国,直到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我国的相马理论和实践,基本上不超出宁戚《相牛经》、伯乐《相马经》、《齐民要术》、《司牧安骥集》有关篇章的范畴。
古代伯乐如何相马的?
伯乐相马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古代有名的相马师,除伯乐外
九方皋
九方皋是伯乐推荐给秦穆公的,有几个故事讲这三人的,按照故事里面说的,九方皋比伯乐更懂相马
古代的善于相马的人,寒风(人名,后面同)是相口齿,麻朝是相面颊,子女是相眼睛,卫忌是相马嘴的毛,许卑是相马的臀部,投伐是相马的胸肋,管青是相马的嘴唇,陈悲是相马的腿脚,秦牙看马的前面,赞君看马的身后,所有这十个人,都是天下相马的高手。
就像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九方芫堙(《列子》的故事中叫九方皋),全都掌握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之所以相马的方法不同,是看准了马的某一特征,就知道马的骨骼的高和差,腿跑得快和不快,体质的坚韧和脆弱,耐力是长还是短。不单单相马是这样,人也有特征,事物和国家都有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盛行的占卜术,现在还有人信吗?
自先秦时期起,占卜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多重大的礼仪、事务,都通过占卜的方式,付诸神灵,加以裁断。《礼记·表记》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违卜筮。”出土的商朝甲骨,也有很多占卜的内容。
龟板甲骨
魏晋南北朝时,民智虽渐开化,涌现出如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但人们对神灵世界的恐惧、敬畏,依然如同以往,加之战乱频繁,从而使占卜术更加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占卜术,主要有星占、望气、风角、谶纬、占梦、相术等。
一、星占
许多90后、00后在预卜自己未来的事业、婚姻时,已经不太习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八卦、八字等传统占卜方式了,而是喜欢用西方的星座术,进行占卜。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误解星座术是西方传播进中国的文化元素。究其实,与之大致相似的星占术,即以天上的星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的占卜方式,在古代中国已经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更为盛行。
从这一时期有关文献记载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星占术与政治,紧密相关。如东汉末,太史令王立就利用星相变化,为曹魏代汉制造舆论。他对宗正刘艾说:“前几日,太白守天关,与荧惑星相会;金火交会,是天命即将改变的征兆,汉祚即将终结,晋、魏必有兴者。”他还对汉献帝说:“天命无常,汉朝的‘德’是火。依五行相生说,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
汉献帝剧照
很多君主,往往依个人喜恶,随意编造、解释、更改星占的内容。十六国后赵太子石宣欲杀领军将军王朗,而苦于没有借口。恰在此时,发生了荧惑守房的星象。石宣趁机派星占师赵揽禀告皇帝石虎说:“昴是赵地的分野,荧惑星至此,主大凶。房为天子,此象说明,有大臣对陛下有不轨之心,灾祸不小。应当杀掉一名姓王的贵臣,消弭此祸。”石虎问:“既然如此,杀谁合乎天意呢?”赵揽说:“朝廷大臣中,自然以王领军最尊贵,也最合乎星象。”石虎虽暴虐,但也怜惜王朗人才难得,于是否定了赵揽的提议,要他再找一名姓王的贵臣。赵揽无奈,只好随口说道:“那或许就轮到中书监王波了。”于是,数日后,石虎随便找个借口,杀死了王波和他的四个儿子,以消弭荧惑异变。
二、望气
望气,就是望气者根据根据云气,以占吉凶之术。魏晋南北朝时,望气术也很盛行。史书记载,曹丕出生时,据说有浓郁的青色云气,圆如车盖,终日笼罩在曹丕身上。望气者占卜的结果是,此系至贵征兆,非人臣之气。类似的说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记载的许多帝王降生时,频繁使用,无疑是神化帝王的手段。
孙晧在位时,有望气者向他禀告,荆州有王者气,将破扬州,且不利于建邺宫。孙晧为应占卜结果,消弭灾祸,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自建邺(今江苏南京)迁都至武昌。为压制荆州所谓的“王气”,孙晧又大肆征发民众,掘开荆州界内的大臣或名家的坟墓,以泄“王气”。后来,施旦在建邺谋反,孙晧不但杀死施旦,还派数百人自荆州冲入建邺,杀死施旦的妻子儿女,称天子派荆州兵破扬州贼,以应此前望气者的预言。
魏晋南北朝时,还有的帝王希冀通过改变山川形势等方式,消弭望气者所说的不祥结果。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时,有望气者向他禀报,上党壶关大王山有天子气。拓跋焘于是至此地巡狩,以压制或符应望气者所说的“王气”。为保险起见,他又征发民众,用巨石在大王山上堆砌,厚达三层,以切断大王山与其北方的凤凰山之间的联系。拓跋焘认为,毁坏大王山的形胜,就可以断绝所谓的“王气”了。
三、风角
风角,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风,依据风向、烈度等,来占卜吉凶的占卜术。
史书记载,三国曹魏人管辂擅长“风角”之术,“占、相之道,无不精微”。管辂曾如此描述狂暴之风:“若夫列宿不守,众神乱行,八风横起,怒气电飞,山崩石飞,树木摧倾,扬尘万里,仰不见天,鸟兽藏窜,兆民骇惊。”管辂认为,风角术既可解决细微小事,又能预卜深远的神思,不容忽视。
北魏时,王早擅长风角术。一天,他与客人在家中闲坐。忽有一阵狂风吹来,撼动庭院中的树木。王早占卜后,对客人说:“依风角术,中午时,当有千里之外的使者,乘坐一白一赤两匹马,从西南急驰至此。他们到后,就会逼我立随他们离开,都无暇与妻子告别。”至时,果有两名使者奉太武帝拓跋焘诏命,从凉州疾驰而至。一切皆如王早预卜。
四、谶纬
谶纬术起源甚早,秦汉时即颇为盛行,且与政治关系密切,如秦始皇时的“亡秦者胡也”,陈胜、吴广领导起义前夕制造的“大楚兴,陈胜王”等等。王莽更是凭借谶纬,大肆制造改朝换代的舆论,最终篡位自立。
魏晋南北朝时,谶纬术虽屡被若干君主,如西晋武帝、后赵石虎、前秦苻坚、北魏太武帝、梁武帝等,皆曾诏令严禁,但很多帝王或野心家,还是热衷于利用谶纬,为实现其政治野心服务。一些别有用心者频频利用谶纬,为改朝换代寻找根据。如汉献帝建安末,太史丞许芝上奏说:“《易运期谶》曰:‘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许字。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西晋末,社会上流传这样一句谶言:“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后来,司马睿与其他四位宗室诸侯王渡江。晋怀帝、晋愍帝相继被俘,西晋覆灭后,司马睿就利用此谶言,在江东称帝,重建晋朝。南朝梁代齐前,太史令蒋道秀向萧衍奏上应改朝换代的天文符谶64条。
晋元帝司马睿
有的帝王因谶言,而虐害吏民。孙吴末,社会上流传谶言说:“吴之败,兵起南裔,亡吴者公孙也。”暴虐的孙晧得知此谶后,为杜绝后患,索性将官僚百姓中所有姓公孙的人,全都流放到广州去。西晋灭吴后,有人如此“附会”:公孙,实指司马懿之孙,晋武帝司马炎。有的帝王因谶言而改姓氏。前秦皇室苻氏本姓蒲,苻洪因盛传“草付应王”的谶言,改“蒲”为“苻”。
有的帝王因谶言而改地名。如后赵石虎虽严禁谶言,他自己却深信不疑。一次,他听说外面流传“灭石者陵”的谶言,于是将兰陵郡改名为武兴郡。有的帝王因深信谶纬,而无端丧命。同样曾严禁谶纬的前秦皇帝苻坚,淝水战败后,前秦统治即将崩溃,苻坚得知古书《古符传贾录》上载有“帝出五将久长得”之谶,国中又有“坚入五将山长得”之谶,对此深信不疑,嘱咐太子苻宏坚守长安,他率部分属下逃入长安附近的五将山躲避,希冀符合谶言。不久,即被后秦军捕获、杀害。
五、占梦
人类在睡眠时,往往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中外古人乃至近现代人多认为,梦中所见人、物、事,或为吉凶预兆,于是占梦术,即通过解释一个人梦中所闻所见,来预测未来吉凶的占卜术随之衍生。魏晋南北朝时,占梦术盛行,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占梦师,如孙吴宋寿,占梦颇为灵验,每十次中,唯有一次不准,被称为“东吴八绝”之一。
同样的梦境,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有一次,有个人多次向占梦师周宣请教,说他先后三次梦见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作为祭品的狗。祭祀前颇受人们重视,祭祀完毕后,即被丢弃),分别是什么预兆?周宣分别回答以他将享受一顿美餐;他将会从车上摔下来,把脚摔折;他家将会失火。这三次占卜结果,最后都应验了。这个人很惊异,就问周宣:“其实我根本没做什么刍狗的梦,只是为了想试试你的占梦术灵不灵,胡乱编的,为什么最后都应验了呢?”周宣说:“你说的梦境,是神灵让你这样说的。虽然是胡编的,但与真梦的效应是一样的。”那人又问:“我三次梦见刍狗,占梦的结果却不同,是什么缘由呢?”周宣说:“刍狗是祭神用的祭品。你第一次梦见,预示着你将能吃到祭神剩余的祭品。祭祀完后,人们就会将刍狗丢在车轮下压瘪。所以,第二个梦预示你将坠车折脚。刍狗被碾压后,会被人们拾回去当柴烧。所以,你最后梦见刍狗,是失火的预兆。”
有的梦境虽吉利,但实际是凶兆。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熟悉一件事:诸葛亮死后,大将魏延梦见头上生角。他向赵直请教。赵直告诉他:这是你即将大贵的征兆。赵直离开后,背地里却对别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不久,魏延因谋反,被杨仪所杀。
魏延剧照
有的梦境虽凶,而梦占实吉。西晋时,王恺先是梦见三把刀悬挂在房梁上。一会,房梁上又多了一把刀。王恺梦醒后,认为刀挂室内,实属大凶,内心非常恐惧,就去向擅长占梦的李毅请教避凶之术。李毅占卜后,向王恺拜贺道:“此梦大吉啊!三刀为州字,又增益一把刀,预示您将被任命为益州刺史。”索充梦见两口棺材从天上落到自己面前,于是让索紞占卜吉凶。索紞说:“棺者,官也。这个梦预示京师有贵人将要推荐你做官。二棺,预示您将在很短时间内,升迁二次。”后来,两件事确如李毅、索紞所言。
六、相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术,包括相人、相宅、相墓、相印、相马等术。
曹丕曾让“善相术”的朱建平给自己和手下看相。朱建平对夏侯威说:“您49岁会出任州刺史,然将有难。若能平安度过,便可寿至70岁,位至公辅。”夏侯威49岁时,果然被任命为兖州刺史。这年十二月上旬,他得了重病。想起朱建平当年的占卜,他赶紧准备好后事。下旬,他的病竟痊愈了。三十日这天黄昏,夏侯威大宴宾客,认为灾厄将过。出乎意料的是,宴会结束后,夏侯威疾病复发,半夜时就病逝了。
魏晋南北朝时,有的相士擅长相墓。有一善相墓者看了西晋名臣羊祜家的祖墓后,告诉羊祜,其祖墓有帝王气。若将其凿穿,王气泄漏,羊祜就会绝后。羊祜于是凿穿了祖墓。此相者又说:虽然羊家不会再出帝王,但还是会有人出任三公,不过,此人胳臂将会折断。后来,羊祜因乘马堕地,折断了胳臂。他位至三公,却没有子嗣。一切皆如相墓者所言。
“凶宅”不仅恐怖片中有,《宋书·王僧绰传》也记载有这样一处“凶宅”。它位于太社西,最初是孙吴将军丁奉的住宅,丁奉后来全家被孙晧流放。东晋时,又先后成为周顗、苏峻等人住宅,上述诸人,皆以凶终。善相宅者称其为凶地。南朝刘宋时,王僧绰不信邪,谓宅无吉凶,搬居于此。不久,他就在宫廷政变中被杀害。
魏晋南北朝时还有相印术。据记载相印术的专著《相印书》说,相印法是陈群传授下来的。陈群又说:汉代已有《相印》、《相笏经》、《鹰经》、《牛经》、《马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生无常,由此导致星占、望气、风角、谶纬、占梦、相术等盛行。这些在现代人看来大多是迷信糟粕的东西,却在当时被人们视为沟通神灵的有效方式。他们希冀能够与借助上述各种占卜术,预卜未来,趋利避害,反映出人们对幸福、成功、健康人生的不懈追求,有一定的积极进步意义。但某些人,尤其是众多帝王权贵,因迷崇占卜术而祸害民众,尤不足取。
至于有的占卜形式,如看面相、占梦等,在当今社会仍得到某些人的迷恋和崇信,如经常见诸媒体的某某明星、某某贪官迷恋拆字、算命,供奉菩萨神灵等等,仅堪为酒后茶余的谈笑之资,实不足效法。行的直,走的正,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为官者,富贵者,只要奉公守法,为国为民,造福一方,自然利来祸弭,又何须借助神灵之力哉!
古代的相马术是怎么来的?
《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所骑的“的卢”是匹黑马,唯独额头有一点白,相马之人说这种马必妨主人。它原先是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坐骑。吕布去世后,这匹马落在刘备胯下。
后来蔡瑁设计欲谋害刘备,刘备慌忙从酒席中逃走,骑上“的卢”却慌不择路走错了路,结果来到了檀溪。前面是阔越数丈的檀溪,后面是追兵,刘备仰天长叹:“的卢的卢,你果然妨害主人!”
谁知话音刚落,“的卢”却奋起神威,一跃而过10丈溪水,飞上对岸,完成了“的卢”最富传奇意义的演出。当时的人,认为刘备有如天助,其实是“的卢”助之。
由此故事,可见当时对相马之重视,也可见相马术之成熟。
事实上,生产、战争、娱乐,人类社会的这些活动都离不开马。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好马、“神马”,也就有了“相马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