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结婚都什么习俗?
一、回族婚礼习俗---下茶
若男方看上一位姑娘,可以先请家中一位长辈或德高望重的人携带茯茶、四色包包、2件衣料去女家提亲,俗称下茶或送问包。若女方同意这门亲事的话,就留下礼品,否则当场退还。若女方家无法当场回复,双方可以约定一个回复期,若还没回音的话,可以请人再次携带礼品上门催问,叫送催包。
二、回族婚礼习俗---下定茶
女方家同意后,两家可以各选一个媒人,并商量好结婚日子,开始准备婚礼,俗称下占茶或下定茶。此时,新郎要送新娘茯茶、肉方、衣料、脑粉花儿、红绿头绳等物品,新娘要回敬鞋、绣花袜子等物品,表示这门亲事己定。
三、回族婚礼习俗---送礼
订完婚后,两家要协商一个日子送彩礼,俗称送礼。新郎要邀请媒人及家人到女方家送彩礼。彩礼的轻重以男方经济条件来定,当新郎将彩礼到女方家时,新娘家人要在长辈的带领下出门热情欢迎,并以丰富的食品款待宾客。新郎送完彩礼后,新娘要叫人回以获茶、四色包包等物品。男方家接到回赠后,要分成小块,分给亲戚共享。
四、回族婚礼习俗---结婚典礼
1、在举行结婚仪式前,要先念1天的个亥亭,祈祷真主保佑、告慰祖先。此外,男方家还要安排好婚礼当天的人员和布置好婚礼场地。
2、婚礼当天,新郎、新郎的父亲、伯父、叔叔、阿舅、兄弟要在媒人的带领下,携带核桃、枣儿、肉方、大米等礼品参加女方的结婚典礼,念尼卡亥。由主婚人向男方提问斯兰教信仰等常识,答对了进行下一项,答错了要受惩罚,直到学会为止。然后证婚人会问新人的小名,并咨询双方父母是否同意这门婚事,得到肯定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可以开宴。
3、宴会结束后,要叫新娘去梳妆打扮,由她的兄长抱着上马,再连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伴娘、一位压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的孩子组成送亲队伍向男家前进。在新娘出门后,要将一碗牛乳洒在马蹄周围,称为白奶送,当新娘到男方家门口后,也要将一碗牛乳洒在马蹄周围,称为白奶接,然后新娘下马走到门口,男方上屋顶踩上几脚,期望制伏老婆,婚姻扎实。
回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回族婚礼有哪些流程呢?
回族是我国人口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人民对婚礼非常重视和讲究,作为“终身大事”它的习俗大多都是按照教规而定,大部分地方的回族人民都是严格按照单向民族内婚的形式,也就是回族女性只能嫁给同族男性,而回族的男性则可以迎娶其他民族的女性。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婚礼习俗差别甚远,那么作为人口数量众多的回族人民,他们的婚礼流程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回族婚礼流程之订婚:回族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商定婚姻大事,男方先请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男女双方父母互相看中后女方收到礼物,然后选择在主麻日订婚,也被称为是道喜。男方要送女方金首饰、现金、服饰等礼物,女方收到礼物后也要给男方回礼。双方父母一起商议结婚的具体日期和需要准备的事项,比如陪亲人数、车辆安排、婚宴场地等。
其次,回族婚礼流程之婚前准备:新人的婚期商定后,女方在婚期的前两天到三天,女方要将喜讯告知亲朋好友邻居们,别准备美食佳肴等招待前来祝贺的宾客们。这些来宾也都会准备礼物为女方添箱。婚礼前一天,新娘都会非常认真的洗大净,又被称为是出阁浴,脸上的汗毛也都会被绞掉,干干净净的等待婚礼的到来。
再次,就是回族婚礼流程之结婚仪式:男方派出接亲的队伍到女方家,并且送给女方上马装备,包含了内外衣服、鞋袜以及纱巾等,女方接到南方送来的上马装之后还是梳妆打扮。在送亲人的陪同下,一起坐上迎亲的车辆。无论是送亲还是迎亲的人员都要有不同长辈的人,比如德高望重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兄弟姐妹嫂子等。女方的父亲一般不会跟着迎亲队伍。
最后,将女方迎接回男方的路上要贴“喜”字,并且放鞭炮。快要到达新郎家门口时,前来贺亲的亲朋好友分别站成两排,为新人让出主路。按照回族的习俗,新娘一定不能是自己走下车,新鞋绝对不能挨着地,有的地区还会特意在下车之前要求新娘再换上新鞋,由娘家哥哥或者是新郎抱回新房。
回民结婚有什么风俗
回民结婚的风俗有大小净、迎亲、白奶送、白奶接、闹洞房、回门等,其中大小净指的是结婚的前一天,新郎新娘都要全身沐浴,婚礼当天,新郎会和父辈兄弟一起前往女方家迎亲,新娘出嫁时则会向迎亲马的马蹄上泼牛奶,称为白奶接。
回民结婚有哪些风俗
1、大小净
回民结婚有着大小净的风俗,意思是结婚的前一天,新人需要全身沐浴,而且新郎要向新娘家赠送礼物,并由新娘回礼,一般新郎会赠送茯茶、肉方、衣料,女方则会回赠茯茶、四色包包以及为新郎准备的衣帽。
2、迎亲
回民结婚当天,新郎会和父亲、兄弟等人带着核桃、大枣、大米等礼物,一大早前往新娘家,念“尼卡亥”,结束后小孩子会向新郎讨要喜钱,女方则会设宴招待客人。宴席散后,新娘就会由兄长抱上迎亲马,并带着嫁妆前往男方家。
3、白奶送
新娘上马后,会有妇人端着牛奶上前,将牛奶浇在迎亲马上,称为白奶送,新娘到达男方家中时,会有妇人再次向马蹄浇上牛奶,称为白奶接,然后新娘才会进入男方家中。
回族婚礼习俗
回族的信仰与习俗,和汉族并不相同。他们对于婚礼有着特别的讲究和执着,尽管婚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的习俗还是按照回族所信仰的教会规定来置办。一般的流程是先请媒人提亲,其次是定茶,就是看人看家,然后就是纳聘礼,迎娶新娘。
回族结婚习俗特别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不管现在婚礼如何变化,这两个方面的习俗都是无法避免的。
第一个注意的就是提亲方面。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回族结婚必须要寻找两个以上的媒人进行提亲证婚,一般为掌教一人,男女双方媒人一个。男方如果是回民的话,媒人提亲的时候需要准备四色礼,并且向女方的家中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情况以及教派等,除此之外,对于男方还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比如有学历、技能、性格等。如果女方是回族人的话,新郎也需要遵照这样的习俗来提亲。女方如果同意,媒人会当场回话给男方,然后由女方媒人上门看家看人,最后在外面进行男女双方的会面,如果同意,女方接受男方的见面钱后就基本上可以算是定亲了。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习俗就是定茶,定茶也有日子的讲究,需要在星期五。主要是男方家中准备好高中档茶叶以及红白糖、五仁、芝麻、桂圆等物品,包成一斤重的聘礼,并且用红纸封贴。另外就是准备好2到3套新衣服,一起去女方家下聘。女方则需要以牛羊和糖茶来举办宴席,最后赠与男方回礼,表示婚姻不会变更,绝不反悔的意思。
回族出嫁与汉族有啥不同!
一. 回族的婚俗:qmJ张家川在线网回族由于分布全国各地,受当地民情风俗的影响,婚俗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一般说来,西北、云南等省回族的婚俗中,传统的色彩比较浓厚;东南沿海等地受汉族婚俗的影响较深;散居在其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回族,其婚俗基本上于当地相似。按传统的回族婚俗,在举行婚礼之前,要经过三个程序:qmJ张家川在线网一是说亲。父母亲在子女长大成人后,就开始考虑他(她)们的婚事。当男方看中或听到某家的姑娘中意时,由男方家中的长辈出面,带上礼物到媒人家中请为自己的子女说亲,也有媒人主动说亲的。媒人不是专职的,有些是男方的亲戚,有些是男女双方家中都熟悉的老人,大多是男子充当。媒人的主要职责是向双方家庭介绍男女的品行和家庭情况、聘礼的数目,以及择定订婚、送婚、结婚的日期。做媒在回族中被视为“洒阿布”(善事)。媒人接受男方家的委托后,一般选“主麻日”到女方家中提亲。如女方父母认为合适,就会当面告诉媒人过几天听回音,如觉得不合适,便当面委婉谢绝。媒人走后,父母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女儿了解对方,就含羞带笑的答应下来。在男女双方同意、家长满意的前提下。双方家中及通过媒人选取择定婚的日子。qmJ张家川在线网二是定婚。西北回族称之为送“定茶”。男方家中要准备茶叶、糖、桂圆、果干等,分别包成红包,以及衣料、化妆品等,由媒人和男方家的人提着礼品到女方家。女方家要备茶饭招待,并回赠一些礼品。qmJ张家川在线网三是订婚过后,男方就要准备送大礼,这是结婚前一项最主要的仪式。礼物多少主要看男方家中的经济条件和双方年龄大小,间隔时间只有几个月、一两年不等。礼品有“麦海儿”(聘礼)、四季服装、化妆品、手镯、耳环、戒指以及牛、羊肉、米等。给女方直系亲属长的礼品是茶叶、冰糖等礼包。送礼这一天,男方家中十余个男子在媒人和叔父、舅舅的带领下,手提礼品前往女方家。接待男方家送大礼的客人,对女方家来说,就相当于举办婚礼那样重要和隆重。因为送“定茶”后,女方家因种种原因翻悔退亲无多大影响,也是允许的,但送大礼后,一般不能退亲。所以,在收大礼的前几天,女方家即开始做紧张的待客准备,收拾房屋,采购食品,邀请家族中的亲朋好友。送大礼的客人到达时,女方家由老人“挂帅”,率领男人们在大门口迎候,双方见面后互道“色俩目”,待收下礼品后,立即敬上“盖碗茶”,并以丰盛的菜肴加以招待。当双方话别时,再道“色俩目”。与此,女方家要给送礼队伍中的小孩,每人10至20元钱,然后送客出大门返回。送大礼后,如果不能尽快成亲,男方家必须在每年的斋月里向女方家送“开斋礼”,礼品的数量同订亲时差不多,隔几年就要送几年,直到双方结婚为止。qmJ张家川在线网回族的婚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令人难忘的喜庆景象。在西北,选定结婚的日子大多在秋、冬季的“主麻日”或“开斋节”、“古尔邦节”前后。婚礼的前一天,男方双方家中所邀请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都要前来送贺礼道喜,这一举动被视为“人情”,因此这一天被称为“接人情”日。送礼者需吃一碗“人情面”才能返回,否则会使主人生气。新娘家中在忙着清点嫁妆,收拾女儿的各种用品时,母女两人不忍分离已泪流满面。尔后,由年长的妇女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开脸”,即用细丝线,揪尽新娘脸上的汗毛等,这意味着女儿将告别姑娘时代,走上人生的另一个旅途。qmJ张家川在线网婚礼举行的这天早晨,娘家先把陪送女儿的嫁妆以及给新郎、公公、婆婆、叔父、舅舅的礼送到新郎家中,回族称这种礼为“抬亥”。大概到九、十点钟,由新郎、陪女婿(新郎的至亲好友中年轻已婚,懂教门,通礼俗,为人正直聪明,能随机应变的青年)、长辈中的中年男子及兄弟、朋友10余人组成的迎亲队伍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的院中已摆好几条长凳子,请来的阿訇坐在上席,新郎和新娘并坐在一起,迎亲的人坐在四周。首先由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结合’,即证婚词),然后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互为夫妻,得到愿意的回答后,阿訇即宣布婚姻合法。解放后,男女双方须先到政府部门领取“结婚证”,再请阿訇念“尼卡哈”。此项仪式后,阿訇把早已准备好的大红枣、核桃、花生、水果糖等撒向围观的人群,顿时,大人小孩争先恐后地抢这代表喜庆的食品,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在许多地区,念“尼卡哈”是在新郎把新娘接到家后举行的。迎亲仪式全部结束后,新郎及迎亲者回到家中等待新娘的到来。天近中午,新娘在陪娘和以男子为主的送亲队伍的护送下,来到新郎家(现在城市多用小轿车接)。此时,新郎家门口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按传统的习惯,新娘的服饰,应为大红绣花不开衩的长旗袍,滚花边的绿色软缎裤子,精致的绣花鞋。现在身穿西服、足蹬高跟皮鞋的较普遍,但大部分仍盖头巾。新娘到新房后,上床面向墙壁而坐,送亲的姑娘们团团围着新娘或站或坐,以防“闹房”的小伙子们对新娘突然“袭击”和嘻闹。这时院子中间摆上宴席,用以招待送亲者。闹新房往往要持续到深夜为止。与此同时,前来贺喜的青年人用各种颜色给新娘的公公、哥哥涂个花脸,戴上破草帽和纸糊的“七品芝麻官”帽,脖子上挂一个铜铃,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强迫他们倒骑毛驴,或者以长凳代替牲畜,由众人簇拥着在院内来回表演。围观者笑声不绝,表演者哭笑不得,直到表演者连连央求众人“赦免”,许诺用好吃的东西招待,这出戏才算结束。这样耍闹当公公的,据说是为了庆贺他得了儿媳妇,好抱孙子当爷爷,所以无论众人怎样摆布,都得惟命是从,不许变脸骂人,否则要受到责难。这就是俗话说的婚礼三天无大小。夜幕降临时,院内灯火通明,即开始唱宴席曲(主要流行西北回族聚居区)。唱曲者一般是业余爱好者,当得知哪家举行婚礼,不管主人是否邀请,就自动前往助兴。如果主人对他们的光临持欢迎态度,他们就会选些喜庆的曲子边唱边演。如果主人态度冷淡,他们便新郎迟迟入不了洞房,这样主人就要改变态度,拿出糖果,泡上“盖碗茶”加以招待,好情好意地把他们送出门。婚礼仪式到此结束。新郎入洞房前,新娘的姐姐、嫂嫂或好友,把核桃、红枣、花生等放在床的四周,以示早生贵子,并照顾新娘子进晚餐,然后离去。qmJ张家川在线网第二天拂晓,新郎、新娘起床沐浴(洗大净),新娘由娘家来的梳头人帮助梳洗打扮,头戴“头规”(类似凤冠的银制品),身穿绣花红袍,胸前挂“胸壶”(类似壶状的银制品),由新郎家的至亲妇女陪伴,向公婆和来宾中的长辈施礼问安。这一天新娘的母亲和亲戚中的女成员要到新郎家吃宴席,俗称“大宴席”。他们要看新房内的布置,并探问新娘在新家中生活是否习惯,公婆及女婿的态度好不好,等等。看完新房后,大家就座入席,由新郎家盛宴招待。同一天,还要展示新娘的嫁妆,以示娘家的关心。如果新娘飞针走线的水平高,制做的服饰和装饰品,则成为人们观赏的重点,准备送给婆家人的衣服鞋袜,则要分送给个人手里。收到礼品的人,须送给新娘“红纸包”,以示谢意。qmJ张家川在线网结婚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新娘、新郎在娘家吃过宴席并到亲戚邻里家分别拜访后,晚上即回到婆家。此后,新娘要正式下厨房做试刀面,以检验其烹调手艺的高低,有一首“花儿”曾这样描述:“薄薄地杆,细细地切,象丝线,赛过那高级的画面”。qmJ张家川在线网至此,“接人情”、小宴席、大宴席、“回门”的婚礼活动全部结束,新娘在新的家庭环境中开始了新的生活。qmJ张家川在线网现在,除回族聚居的小城镇及农村外,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回族举行婚礼时,大部分以简单、朴素为主,但请阿訇念“尼卡哈”的习惯不同程度的有所保留,说明回族的婚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qmJ张家川在线网回族的婚姻习俗与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回族毕竟是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所以,在主要的婚姻条件、要求、禁例上,回族的婚姻与伊斯兰教的婚姻法相一致。但在不违背伊斯兰教的前提下,回族婚俗中的有些伊斯和做法又带有中国汉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的痕迹。在伊斯兰教国家和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结婚被普遍认为是一件积极的义务。不婚不嫁极为罕见,父母都把关心儿女婚事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象一些回族聚居的地区,回族穆斯林群众在婚姻择偶时十分注重男女双方的民族成分,一般实行的是非回族不娶,非回族不嫁的原则。实质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内会议制度”形式,聚居地区的回族穆斯林意识明显,宗教信仰虔诚,因此表现在男女缔结婚姻关系时,实行“民族内婚姻制度”比较严格,尤其是西北广大农村地区,人们一般是绝不“逾越雷池”一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