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结婚风俗是什么?
彝族结婚风俗:
1、在彝族,如果一对男女心意互通的话,男方父母会就请毕摩选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为他们举行婚礼。
2、女子在出嫁前是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的,这个习俗在我们看来不是太能理解,并且有点不通人性。但是彝族人认为,如果新娘婚前吃东西喝水的话,就会上厕所,这样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一般是“新娘饿食饿水”的。
3、在结婚当天,院子中间会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内外会披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断地演唱着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郎和新娘喜结良缘。
4、与此同时,新郎要去新娘家里迎娶新娘,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要向新郎泼水,向新郎泼水是为了表示祝贺。泼水代表新娘到了夫家之后不会缺水喝,其实是祝福新娘婚后会幸福美满。
5、在女方的厅堂摆上香火,新郎先展示自己带给女方的聘礼,然后由新娘展示自己的嫁妆。展示后,新娘要请新郎以及迎亲的人喝茶,喝完茶之后要再和糖水,寓意生活是“先苦后甜”的。
6、娘进门后,会有一位子孙兴旺的老妇人给新娘递酒祝福,然后将她的头发梳成双辫,用红头绳扎起,盘在前额上方,婚宴方能开始,当晚都吃牛、羊、猪肉,大口喝碗酒,直到尽兴。
彝族结婚送什么礼物
彝族结婚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但是你送礼物的话可以借鉴,不过如果你如果不是彝族人送点儿传统的结婚礼物也是可以的。
新人结婚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你的祝福,给你推荐几款适合的结婚礼物,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实用类:可以挑选实用类的礼物,比如小家电、电饭锅、豆浆机、面包机、咖啡机、台灯、空气净化器等等,还可以送厨具、餐具、卫浴用品、床上用品四件套。
2、好事成双:结婚是喜结连理的事,送出去的礼物可以成双成对,压床娃娃、情侣杯、结婚碗筷等等。
3、创意结婚礼物:现在年轻人追求个性,讲究与众不同,可以送定制的真人陶偶、结婚日子摆件、、金制结婚证书、主题不同的系列玩偶,爱情娃娃摆件。
4、定制类礼物:可以为朋友定制水晶摆件,上面有他们的名字和照片、或者定制工艺品。
大概就这么多,还是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礼物。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启发。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 彝族婚嫁讲究盘点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众所周知,每个民族的结婚风俗都不一样,那么 彝族结婚 有什么风俗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彝族的婚嫁讲究。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一
在结婚的这天,新郎家的院子要用树枝等东西搭建起一座青棚,青棚内外都需要装饰,披红挂彩,而棚内的正中央要摆上彝族喜神的牌位供奉。大家欢聚一堂,一起唱着富有民族特色的青棚调,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二
男方的接亲队伍来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家族会用泼水的形式来表示欢迎和庆祝。彝族人认为泼水后,女孩嫁到男方家就不用去远地挑水,即使干旱的季节也可以不愁吃喝。接亲队伍进去女方家后要上香磕头进供,然后要把接亲礼物展示出来,例如嫁衣、婚鞋、钱币等。女方这时候也要展示出自己的嫁妆,例如箱子、衣服、被子、家电等。展示的时候要请人唱娶亲歌,唱到什么就展示什么。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三
男女双方的东西展示完以后,女方会开始招待接亲队伍,先给他们喝茶,然后喝糖水,寓意着先苦后甜。然后摆好酒水,并请女方的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致辞,给新郎披上两条红彩带,结束后就可以开始招待宴了。在宴席间,新郎要到每一桌作揖敬酒,等所有的宾客都吃完饭后,才可以接新娘回去。
彝族结婚有什么风俗四
通常大家在进行以上活动的时候,新娘在房间梳妆打扮,做好准备。在动身去男方家之前,女方的长辈会带着两位新人去女方家的祖宗牌位处拜别。然后新娘由其哥哥或弟弟背到屋外与新郎一起出发,媒人带领女方送亲队去送亲。
文章总结:关于 彝族结婚 的风俗今天就介绍到这。在云南的东北部结婚还要唱《出嫁歌》、《酒礼歌》、《婚礼歌》等民族歌调。有些彝族地区还有抢婚抹锅灰的风俗,据说这是对女方表示尊重的方式。
云南彝族的传统婚俗是怎样的?急。
如果是想问的举行婚礼这天的习俗的话,
男方家喜气洋洋,亲朋满座。院子中间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内彬外披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断地演唱着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声不停,唢呐声不断。 男方家聚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前时,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泼水,以示欢迎和庆贺。彝家人认为:泼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后就不会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即使天旱也有吃有喝。娶亲的队伍进了女方家门后,在供桌上点上香,磕完头,接着就开始展示带来的礼物,如衣服、鞋子、包头、钱币等。女方也展示姑娘的嫁妆,如:橱柜、箱子、衣物、凳子、被褥、彩电、缝纫机等。这时候,由女方父母请来的歌师开始唱娶亲歌,唱一段,展示一样,且唱到什么就必须展示什么,不然歌师就要用簸箕在娶亲人的头上打三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展示完毕后,女方家招待娶亲的人喝水:先喝茶,后喝糖水,称为"先苦后甜",接着摆好香槟,请女方的舅辈来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打开红盒,给新郎披上两匹红彩带。一切完毕之后,女方家盛宴招待娶亲的人,亲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乡亲。席间,新郎要到每一桌先作揖,后敬酒。等所有的客人都吃完饭后,才能娶新娘动身回家。如果路远,女方家会热情地招待娶亲的人住下,第二天再走,当晚,女方家院子里或房外广场上,人们通宵达旦地跳左脚舞。如果路近,当天就可以娶亲回家。 当人们进行上述活动的时候,新娘一般在楼上梳妆打扮,作出嫁前的准备。动身之前女方的舅辈带着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别,新娘则由哥哥或弟弟从楼上背到堂屋门外与新郎一同上路,媒人在后招呼所有女方家的客人去送亲。送亲的队伍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余的姑娘的同伴或较亲的小辈,他们可以一直送到男方家。
其他规矩:
彝家的规矩,不管路有多远,一律走路,不骑马,不坐轿,近年来也有乘坐汽车和拖拉机的,于是,娶亲,送亲的队伍在喇叭和唢呐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背、抬着令人眼共缭乱的嫁妆,浩浩荡荡地向男方家出发了。一路上,人们还弹月琴,唱山歌,跳左脚舞,热闹非凡。 娶亲队伍回到新郎家门口,要燃放大火炮和鞭炮,请毕摩念头进亲经,然后新娘在手持两枝火把的少女陪同下,走进大门并一直走到洞房中床上坐下。这时,一中年妇女主持,主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然后新郎走出洞房,来自女方家的女宾则陪着新郎留在房中,按传统习俗,晚饭时,新娘一天不得吃两家饭,由陪娘把女方带来的饭菜热了给新娘,并邀约新朗陪着吃。 接着,男方家大宴宾客,之后,在青棚院心中烧一堆火,在家围着火堆弹弦子、唱调子、跳左脚舞,这时,新郎和新娘也参加到跳舞的行列中,大家围成圆圈,尽情地唱和跳,且往往跳到天亮。 天亮后,新娘去挑两担水到厨房里,同时在灶里烧一把火,表示新娘已经开始在新郎家烧火做饭,从此就在新郎家生活了。这一天,新朗家还要宴请宾客,宾客大多是本氏族内的人,外来客人已经走了,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的时间一般为四五天,新娘即回到夫家来生活,个别地方有回娘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这就要看当地的风俗了。
关于云南彝族抢婚习俗:
滇西北和滇南等地的彝族,还保留有抢婚的习俗。所谓抢婚。其实都是男女双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说好了的,抢婚只是一种娶嫁的形式。在滇西北地区,男方肖出的人一边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用毡子强行把姑娘裹走。这时女方家的人可以用假打的方式对付男方来抢婚的人,并把黑黑的锅灰打在抢婚者的脸上。当把姑娘抢回男方家时,抢氏的人们一个个锅灰满面,黑不溜秋的,常逗得宾客开怀大笑。在滇南等地,抢婚的地点、时间都是事先约好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劳动、在村边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被抢走了。抢到的姑娘直接被领到男方家的堂屋。按当地彝族的风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识着正式缔结婚关系了,就不能再跑了。不管用什么形式抢亲,把姑娘抢到新郎家后,都要按当地彝族的习俗,举行婚礼,并宴请宾客。对于抢婚。彝族人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男方去抢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敬,表示姑娘不是嫁不掉才送去的。
如果是跟支系族人结婚的话请注意:
彝族支系拉乌人结婚是既简便又节约的。男女情投意合,两人相约一起到山上各砍一背篓好柴双双背到女家,女方父母就知道小伙子是自己的女婿了。老人便笑脸相迎,不过招待的仍是家常便饭。男的白天帮助女家搞生产,夜里在女家住。一两天后,双双又到男家落宿,男家的父母也知道这姑娘是自己的儿媳。来年生儿育女,两人才背着孩子,备少量酒肉一起到女家年平均值妻关系就此固定下来。这是名副其实的“自由结婚”。若夫妻感情一旦破裂,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嘲笑,所以离婚并不常见。万一夫妻实在不能相处,离婚也很简单,两人带着小锤和铁钻在村外找一个大石头各钻一划,成一个“十”字,表示以石为证,夫妻关系就此结束。
彝族结婚礼仪
彝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众多,分布广的一个民族。彝族的结婚习俗形式众多,别具特色。下面就来领略一下彝族的结婚习俗到底是怎样的。
彝族结婚习俗有哪些
盘县彝族婚嫁习俗
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新郎的姐夫或老表)、一个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为新娘拉马),其余数青年作伴,背着礼物、酒、肉、米(数量不限)、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起程前,由拉马人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绕火塘三圈再出门,出门后新郎亲自上马走出一程后,把马交与接亲队便转回(新郎不会去接亲)。
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姑娘伴(阿谋措)们站立两旁,用洁净的盆端着水,拿着青竹叶把水撒向接亲的队员们,表示为之接风洗尘(措说低)。两个“措说”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的嫁装新盆端着的水迎面泼出,意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门后得先给其祖宗磕三个头,期间任何人不准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届时,放好行旅赐座,听从主事人的安排。
饭后,由主事人安排,把各位长辈集于堂屋就座,“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木呕之”敬以长辈们,同时按新娘对长辈的称呼,一一介绍,由拉马这个人向每位长辈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新娘和姑娘伴们已在外面唱起了酒令歌“措说诛”。其内容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依依不舍的情怀。姑娘伴们也会骂“措说”,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对此表达各种不同的感受。然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的日子将会更美好,更幸福,同时共同跳起舞、唱起歌,尽情地歌唱娱乐至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缘好、福气好的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准备起程,同伴由主事人安排。新郎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烛,供上酒、饭、菜等,完后再安排客人吃饭,然后就安排送客。新娘出门时,在祖宗灵位前磕头,向祖宗拜别,再向就座的各位长辈告别行礼,由哥哥背着出门,到门前扶上马,走上一程,交与接亲的搀扶(接亲的两个“措说”已在新郎出门前就在堂前磕头拜别后来到路上等候)。
新娘组织好的送亲队伍也随之护送,送亲的人员是新娘的舅舅一个“欧妮”、大爹或叔叔一个“欧抹”、兄或弟一个 “阿欧”、姑母一人“阿谋木”、伴娘“阿谋措”数人组成(姑母必须骑马)。到了男方家时,由主人和“毕摩”安排,在村寨门口退喜神“色娄”,意识是把路上凶气邪神退回去,具体做法是用两棵枝叶茂盛的竹子挽好一道门,上面挂些倒钩刺,不同色的布条,燃些香纸,奠上酒,用一只小鸡仔或一枚鸡蛋,“毕摩”念些咒语退之,青竹门内只许新娘的人、马钻过,其余人员绕道而行。
进门:行至门前,“措说”一个把新娘从马上抱下放在另一个人的背上扶着进门。第一步跨门坎,务必将放在门脚下的一个碗、一支木勺踩烂,此意是把碗、勺踩烂后,新娘会慢慢的忘了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的家庭,背入洞房,接着由伴娘(新郎的伯父、伯母或叔、婶担任)搀扶到屋外找一棵果树或常青树脚拜过天地,掀顶帕。具体做法:在树脚安放一张桌子,点上蜡烛香灯,摆上娘家备好带来的一半猪头和酒,新娘面向东方跪下,“毕摩”念词,然后用秤钩把头顶上的盖头掀起,此意是拜过天地后,一对新人的配合如日月相交,地久天长。做毕,伴娘带着新娘回到堂屋和伴郎陪同的新郎拜过祖宗,新郎新娘向各位长辈一一拜过后,送入洞房。礼节结束,主事人便安排开席。
回门:住上两夜,待第三天早上,主事人把父母和各位长辈请在堂屋坐定,新娘便把早已做好的鞋发给各位长辈,一是展现自己的针线本事,二是给长辈们的见面礼,同时长辈们也回赠些钱作见面礼,给予祝福。吃完早饭,送亲的队伍就要回程,新郎家要给一大块猪肉(必须是一半猪的前半截,头连着前脚),此意是款待感谢为此件婚事尽力帮忙的村邻们,新郎要和送亲人一道过去。第二天,新娘父母(其中一人)亲自送女儿和新郎一道回来,住上数天,把女儿托付给了这个家庭便回去了,整个婚嫁程序全部结束,这一对新人开始他(她)们新的生活。
彝族婚礼习俗
彝族群众很讲究礼节,特别是对待婚姻大事。因此,在举行婚礼的头一天,男方要请人把一定数额的食品送到女方家,若是路程远的则要提前送去。第二天,亲戚朋友、乡邻到男女双方家帮助清扫庭院,铺松毛,备办宴客的食物和用具。彝族群众婚礼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在吹鼓手和大号师傅吹奏庆婚乐声中,举行献天地、敬祖宗、拜父母、拜姑舅和本家亲戚仪式,并且在举行拜堂仪式时新郎要给亲友果品、食物,亲友们回赠给金银首饰、钱财、衣服等物,以示祝贺。第二天,即迎亲,新郎到女家娶新娘,根据路程远近来决定往返时间。
在出发前,都要举行献祖仪式,然后备6匹马,在鼓号声中去 迎亲。到女方家后,在一位上辈人的指点下,把带来的服饰摆在女方家祖堂前,然后请阿闭念经文,并由他领着新郎去敬天地、献祖宗、拜父母。然后由女方父母给新郎右手系上红绸丝带,而后设宴招待迎亲的人们,席散后新郎由媒人领着叩拜女方舅、叔等长辈,收拾嫁妆后,便接新娘。这时的新娘脸遮红绸子,胸佩明镜,由哥哥背出门上马,然后便鸣放爆竹欢送迎亲的队伍返程。有的地方彝族因迎亲路程远,娶亲人便把男方为女方准备的衣物用具背到女方家,到晚上女方父母请歌手来唱“娶亲歌”或“送亲歌”,唱到一样拿出一样,如果歌手唱错了,娶亲的人把东西拿出来踉歌手嬉戏一番,把东西不给新郎新娘,却笑着装进自己包里,归娶亲的人所得。而歌手唱准的东西娶亲人拿不出来,他同样受到歌手的嬉戏,用簸箕在娶亲人头上打三下,在这欢歌交接声中,由于唱与拿的差错,引得人们哄堂大笑,充满喜庆气氛。
迎亲的队伍刚进村,男方家门口早已有人在迎候。油阿闭 或长辈念“两朵彩云相结合,新郎新娘下马来”的退喜辞之类 的词句,有的地方还要请歌手唱“迎亲歌”。新郎新娘进门后进行拜天、敬地、敬诸神后,新郎新娘争相进屋开堂门,据说 谁先开门,今后就让谁当家。然后在洞房内还要献祖拜床,喝 交杯蜂蜜甜茶,并向双方父母献敬糖或茶。
彝族婚礼上的宴席,除用猪、羊肉及 其它 食品加工的菜饭外,在南涧地区彝族群众婚礼上宴请宾客时还有一道独特的菜,当地群众称之为“跳菜”。这“跳菜”就是当人们八席坐齐后,在一声“上菜”声中,随着大号、吹呐、锣鼓齐鸣声中,只见一对对上菜的人,有的手持摆满菜肴的托盘,有的把盛满菜肴的托盘须在头上,从厨房里一步一步地跳着欢快的舞步把菜肴敬献上。上某人不时地变换着舞姿,有的用头顶,有的徒手端十来个大碗茶,有的用手臂抬,脚踏舞步,边舞边敬献莱饭,菜点滴不拨,使人赞叹不已,无不钦佩这种杂技与舞蹈集于一身的“跳莱”。 宴请宾客完毕,男女双方亲友按辈份就坐进晚餐,新郎新 娘和陪郎、表兄妹们坐一席,席上的莱用红线串连着,新娘新 郎须备刀带剪使用,否则处处受难,逗人笑闹。晚上,要举行闹房庆贺。在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山寨彝族群众中,新婚晚上有由叫花子闹新房的习俗,即由三位男青年一人装者五,一装少妇;一人装未婚姑娘,相互取笑说闹,然后即由芦笙顿路,带着男女青年连同亲友们打歌到通宵。因此,新婚之夜新 娘和陪女同睡。第三天内新娘酬客,首先向宾朋端送洗脸水, 送糖果,然后又酬谢陪郎、陪娘和相帮的亲朋好友,以及歌手,并向他们赠礼品送糖果。早饭后双双回门,回门要当天返 回.若路途远的,则绕房一圈,可在娘家过夜,三天过后夫妻 方可同房。有的地方结婚后,新娘不落夫家,待新娘有“喜” 之后,经男方多次请求,才落夫家开始夫妻生活。
独特的南涧彝族婚恋习俗
求亲 当男方相中某女后(含男女暗中相好者),男方即请媒人到女家公开求亲。一般需要去三次,首次去主要是向女方家长表明求婚,并讨取被求之女的生肖(俗称“八字”),以备“合婚”;二次去是奉告此对配偶的“合婚”情况,并要求女方家给予成全;三次去,主要是商讨“定婚”事宜。男方每次去女方家去求亲,拜求婚事都必须带有一份礼品(一般是带酒、糖、面条、茶叶等四色礼,并且每件皆需为双数)。在求亲中,女方是否同意为门婚事,往往有一定的暗示:如首次去后,女方用鸡蛋腌菜汤招待男方并将礼品全都退回,即表示此婚事没有希望了;如二次去后,女方用青菜汤招待南方并退还一半礼品(或近半数礼品),则此婚事已基本允诺。
献酒 彝族婚俗中献酒是很庄重的。献酒当日,男方必须到女方家祭拜女方先祖;女方则请族中长者及重要亲戚请到家中宴席。男方在女方家祖宗神案前在女方家长的带领下对女方家族亲戚中的长者按女方的称呼一一拜认。献过酒后,即向社会公开表明此婚事已成定局,女方家长公开认求婚之男为“女婿”。意在行过此礼,婚事已定,当事人不得再有他念,别人更不得插足。
通信 主要是向女方通报结婚日期和送给女方一定的彩礼钱以资筹办婚事。
迎亲 男方必须准备马匹以供新郎、新娘乘坐及运输女方嫁妆(如今多已改为车辆)。 迎亲队伍出发前新郎必须祭拜“宓戏”(南涧彝族各家各户都供奉有一枝三杈并生的松枝作为象征的“宓戏”神,按古书“宓戏”多写为“虙虥”,据考解,“宓戏”二字均有“虍”,故俗称的“宓戏”,实乃是彝族“虎”图腾的一种形式,婚俗中视“宓戏为“保婚之神”)。迎亲时,必须打旗,敲锣,吹奏喇叭、唢呐,迎亲来回途中必由吹鼓手引导。迎亲时,男女双方迎亲送亲队伍均安排单数,合为成双成对。新娘到达男家门前时,要举行"退喜神"之仪,即在大门口摆一张高桌子,上面放一个大托盘,盘里装有一个猪头、一根猪尾和一些糕点、五谷、盐、茶等物,再放一个装满粮食的升或斗,再放上小秤、红色毯子之类的东西,由“阿闭”诵一些祷告语并领着新郎、新娘,面对桌子磕三次头(第一次磕3个,第二次磕6个,第三次磕3个)。然后,新郎、新娘才能进门。当天晚上,大多在新郎家院子里举行"打歌"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歌手和客人一起尽情欢歌,通宵达旦,以表示对婚礼的祝贺。
婚宴 南涧彝族的婚宴,往往以“跳菜”助兴。彝家人办喜事,桌子迎厨房两面摆开,中间留路,宾客三方围坐。“跳菜”开始,只听数声锣响,大号,唢呐齐鸣,主持办事的“”一声令下,两位跳菜大师从厨房相继而出,他们头顶托盘,口含饭勺,勺中摆有三至五手里还撑着托盘,托盘里装满了菜碗,在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的音乐声中,一前一后,踏着音乐,缓缓入场,把菜摆放在桌子上。盘碟的摆放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结婚当晚,摆成圆形,第二天早上则摆成梅花形。婚宴中,吹鼓手不得与客人同席,必须单独进食。
拜堂 拜堂认亲礼仪在婚礼第二天早上举行。即由“”主持,在正房祖宗神案前,在吹鼓手演奏的喜乐的伴奏下进行。新郎、新娘双双向男方家族长者及主要亲戚行拜认亲之礼,跪拜时,新郎、新娘必须向受拜者敬双杯喜酒及奉送一份糖果,受拜者也必须给新郎、新娘馈赠一定的磕头钱。
回门 “回门”必须选择最近的双日。新郎、新娘带着喜糖、喜酒等礼品同送亲的人回到新娘家。并再拜父母及本家长者亲戚。晚餐后,新娘、新郎要在当天落日前返回男方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