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月”的来由《印光 大师 .挽救劫运篇.诫欲戒淫.保身节欲》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端午为九毒日之首,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能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农历五月,大家慎重注意五月的九毒日。(佛教日历上皆能查到)
禁忌:该期间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注意:正淫也要克制,邪淫更不能有)。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端午节期间各家各户挂艾叶,熏艾草,祛邪辟邪是中国传统风俗习惯。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用艾条熏灸最常用的艾灸疗法之一,它有很好的止痛止血止痒止咳的功效。实际上艾草艾叶能祛邪辟邪并非迷信,研究表明艾烟具有良好的杀毒杀菌消炎消毒抗病毒抗感染抗过敏的作用,在端午时节雨水多,湿气重,也是各种细菌病毒繁殖旺盛的时期。用艾烟熏房间可以预防消化道,胃肠道,呼吸道的传染性疾病,如流感、哮喘、急性胃肠炎、肝炎等。在流感期间经常用艾灸条熏灸房间可以消毒杀菌,预防流感。另外用艾灸条熏灸人体的穴位或病痛部位,还有很好的止痛止血止痒的功效,甚至可以达到立竿见影,可以用于带状疱疹、血管瘤、骨折、痛风、关节炎、崩漏、胎位不正等多种疾患,用艾灸条熏灸可以直接熏灸患处,也可以熏灸穴位。
【九毒日艾灸】农历五月初五,五月初六到初八连续三天:(公历6月3-5号),16到18连续三天:(公历6月13-15),26到28连续三天:(公历6月24-25):这几天也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被称为九毒日,这几天也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被称为九毒日,端午节用艾灸排毒可以排寒毒,水毒,湿毒,痰毒,血毒,瘀毒。
通过艾灸督脉的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
配合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可以排水毒,湿毒,痰毒。
配合艾灸血海,委中可以排血毒,瘀毒。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中华道友会弘道编辑部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道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daoyuancn,欢迎添加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