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及传统习俗,你又知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习俗
剃龙头: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这么重要的日子简单滴修剪发型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向往美好的心,于是各种二月二的创意发型层出不穷。
有这样刻上生肖的,都跟当年的属相有关。
有的堪比美术作品
有的成了你每天最想找的WIFI
有的一看就是品牌“代言人”
有的彰显了自己的身份——球迷
有的更是真把龙留在了头上
打灰囤:二月二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灰囤”,清晨将自家锅台里的草木灰掏净,放到盆里,将盆里的灰洒在院子里、大门口和场园,打一个圆圆的大大的草木灰粮仓,并在粮仓前再打一个梯子。农户们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满囤、米满仓,生活美好喜洋洋。
金豆开花: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吃食
包饺子:二月二的饺子摆法为中间代表粮囤,周围的饺子则代表秸子,一层层围起来,模仿粮满囤谷满仓的情景。
烙糕饼:春节前家家户户要做年糕,有黄米面、粘米面和高梁米面三种。二月二这一天,要把一正月没吃完的年糕用水泡上,泡软后放上糖再在锅里烙成饼。
猪头肉:“二月二,吃猪头”,这又是一句谚语。农村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杀猪,猪头就留到二月二吃。二月二头几天就要把猪头收拾干净了,二月初一这天把猪头烀好,二月初二早饭开始吃猪头肉。
吃春饼:庄河二月二讲究吃春饼,做春饺有的是白面兑上粉脂,有的是苞米面兑上粉脂,也有苞米面、大豆面、荞麦面等。
龙抬头日,
祝您一年好运从这头到那头!
来源:人民日报、辽沈晚报、新闻大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