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出品于2005年,面世之后是恶评如潮,豆瓣评分直到今天也不过4.8分,陈凯歌面对多数人的质疑解释说:“再过五年就会懂了。”五年之后,果然许多人都懂了,不得不佩服陈凯歌导演料事如神,因为我们所有人都看到了“倾城”衣服下面是什么。
玩笑开完,言归正传。
对于中国第五代导演们,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实现他们的“野心”。当中国电影市场开放之前,这些导演们犹能扎根于历史和社会现实拍摄出艺术价值和人文诉求极为出色的个人作品,亦如陈凯歌就有不朽的作品《霸王别姬》。然而随着市场的开放,在好莱坞大片不断席卷着观众固有观念的同时,旧的电影形式和体制的崩塌使得这些第五代导演不得不被资本所裹挟而随波逐流。于是,追求更高的感官体验和追求更深的精神内核便结合成了这一代导演身上的矛盾体,最终产生了诸如《无极》这样的作品。
对于最具文人气质和理性思维的导演,陈凯歌的《无极》从立意上来说,不可谓不深。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全新世界,一个倾国倾城的女人,一个身披鲜花盔甲的战神,一个追求自由奔跑的奴隶,一个贪生怕死的刺客,还有一个用命运作弄世人的神。在魔幻的外壳之下,探讨得其实是命运和人性,一听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史诗巨片。可是果真是这样?
我个人觉得《无极》最大的问题就是陈凯歌的能力无法驾驭他所想象中的世界。
客观地说,一部电影很难能够容纳出整个世界观,更何况是架空魔幻世界,因为需要展示给观众的东西实在太多,需要让观众接受的感受也太多。所以短时间内让观众明白就需要一个非常完美的故事,可是《无极》恰恰在这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不断变换的场景,使得原本应该简单化的故事变得异常松散,节奏也是支离破碎。前半部分“满神”多次出场“机械降神”带节奏,带情节。后半段竟然完全消失不见,连出场看戏的戏份也不给。这样就造成了前半部分故事有头绪,后半部分故事乱如麻。而许多故事应该前后呼应结果却并没有呼应到,甚至于最后昆仑要带倾城穿越时光再次选择这种开挂行为也被神无视了。这我就搞不懂了,这个神到底是要用来干嘛的?因此《无极》被骂第一个锅是要丢给编剧的,哦,这个编剧刚好也是陈凯歌自己。
也正因为故事逻辑和解构的混乱,造成了以往陈凯歌电影最为人所称道的“鲜明的角色”不见了。整个故事真正有点立起来的,貌似是作为刺客的鬼狼,他有过去,有现在,最终也有了自己的选择,是非常鲜活的角色形象。而通篇最奇怪的角色就是谢霆锋所扮演的北公爵“无欢”,这个角色不知其所起,也不知其何所终。记得住的只有一句非常类似无间道的台词:“你毁了我做好人的机会。”简直是莫名其妙。难怪在上映后有人写了《一个馒头引发的惨案》。
当然,还是有很多观众或者是专业的影评人说这部电影的画面很美。确实,《无极》有很多画面确实挺让人动容,比如结局时那一树海棠花开,再比如在日月同辉时,昆仑与倾城的相遇。但是说这些画面拥有东方魔幻的风格,我就不敢苟同了。这么满的画风,这么艳丽的颜色,实质上是“东皮西骨”。何况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叫做“得意忘形”。它的留白,它的写意,是蕴含着意境的。而我们却只看到了不伦不类的“东西混杂”产物,脱胎于印度神教和日本的奇怪服饰,像土楼一样的宫墙建筑,像雅典议政厅一样的“元老会”。小编我甚至怀疑陈凯歌是不是在给所有的观众灌输西方美学与艺术?
最坏最坏的是《无极》开了一个先河。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陈凯歌在无知觉中成为了一个始作俑者。那就是妄图用中国不成熟的电影工业,全盘复制西方的成功技术,矫揉造作甚至粗制滥造后放出来给观众们看。从《无极》之后,中国各种魔幻奇幻电影层出不穷,可是却没有,没有一部可以拿得出手的成功作品为观众所称道。虽然这并不是陈凯歌的锅,但是他还是踏踏实实的背上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历史责任吧。
最后,《无极》只能说是一部不及格的作品,那是对于陈凯歌导演而言,要说烂,恐怕还算不上吧。真得很期待《妖猫传》,陈导留给您正名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就是这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