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风水学理论在历史上分为“理气派”和“峦头派”,二者各有侧重但作用相似。就其理论与作法归结起来一般有7点:①定点,②定向,③定位,④定象(色),⑤定时,⑥工法,⑦装饰。
(1)天地人一体化的秩序
风水的核心是探求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协调关系,不主张人类控制自然或者如何制约环境,而是注重人类对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人与环境场所的问题,寻找一种能使天、地、人成为均衡、协调、统一的环境秩序。
(2)追求局部与整体(大环境)的立意
从风水相地的过程和内容来看,最注重对整体环境的把握,在掌握了整体环境的情况下,再审其形、其势、其气,理“水口”,点“位”和“穴”,随之在进行局部环境的规划与建造,若遇到局部不合理指出,则提出相应的改造意见,力求整体环境的和谐完美。这种思想反映在许多方面,如城镇村落的宣纸,陵墓的择地和营建等,必须先考虑周围山脉走势,水流方向、季风方向以及阳光等因素,然后选定适宜的建设地点——“位”与“穴”。
(3)“穴”位和“生境位”
风水学中讲究点“穴”,“穴”是指蕴藏山水之气的地。生态学认为,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结构,生物的空间分布总是按照最充分利用非生物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原则来进行。风水中的“穴”格局,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理想的“穴”就是一个良好“生境位”或“生态位”。从这一点上也说明风水相地理论对于生态学认识,与今天的许多原理不谋而合。应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而是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学理念。
若您觉得自己做事很不顺,总遇麻烦,运势不详类似等情况,请添加赐缘阁微信号gcd592《长按可复制》,为你化解,风水就在我们身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