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壶淋水之后干的快慢能不能判断泥料的好坏? 其实一把壶淋水干得快干不快与泥料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能以淋水上去水干的快慢来区分是否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下面就举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水干的快慢与以下几个方面有直接的关系:
一、壶的表面细工(明针)做得到位,水就干得快些,反之就慢些。
二、与泥料目数有关。壶本身泥料的目数(目数越高砂料越细腻)高,那么壶的胎土比较致密,水当然会干得快点,反之则慢。
三、与壶的形状有关。比如西施壶、龙蛋壶、思亭壶,这类壶几基本上不会存在积水在壶上的机会,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干得不快之理!而象仿古、平盖莲子、虚扁这类壶过度很平缓,壶盖有积水的机会,壶身流水也缓些,相对的也就干得慢。
四、淋壶水温的高低影响水干的快慢,水的温度、壶表面积都影响水份的蒸发。
五、其他的影响因素,如:室温、风向、风速、壶的大小,淋水量的多少等等常态时的非主要因素。
发茶,简单的说,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一个过程,当然,其中茶具是少不了的。茶汤的口感上的差异,其实是代表了它内含物质、混合度、协调性和存离状态等各类特征有所差异。综合来说,就是代表喝进去的茶,在品饮价值,和对人体实质上的影响,有所不同。
发茶发的是啥?
——内含物质
从茶叶内提取,溶入茶汤内的各类芳香物质,各类酸醇成分和其他水溶性成分。如果分量够多够集中,品饮时就会有“韵”的感觉。
——混合度
内含物质和水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了品饮汤感。混合度好的茶汤,汤感结实,蕴香能力好的,还可把茶香溶入茶汤里,品饮时舌面生香,甘芳可口。
——协调性
协调力佳者,能在茶水混合后,按各类溶入物质轻重清浊规类,这增加了茶汤层次感和韵律感。
——亲和力
茶汤的自然性,适口性,与人体体系自然相容程度。亲和力好的茶汤,入口顺,喝起来很舒心,会很自然的溶入人体内,对人体的养生效果也比较明显。
【紫砂的发茶追求】
优质紫砂发茶,讲究的是以适当的发茶力,配合泥质所散发的协调性和亲和力,从茶叶里提取出高质量的物质,混合入水,并在这过程中很好的协调茶汤味道和亲和力,达到很好的品饮效果。其中它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效果,茶汤味道的协调能力,和促进亲和力的效果,是独树一帜的。故优质紫砂泡出来的茶,不在飘扬的香气和茶味,而是茶汤滋味十足,韵味悠长,也就是后劲比较足。
——紫砂的发茶特征
壶壁吸水率较高,配合着泥料的亲和力,发茶时,水和壶壁接触后,有个缓冲。它并没有直接发力,是先承后发力,加上泥料发茶力强,故能够先全面接触后而发力渗透。出来的结果,是茶汤中心结实,外围柔和,实现外柔内刚的效果。
紫砂的双气孔,发挥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气阀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气屏隔离作用。气阀排放出多余的热能,当然同时会带出一些飘香,但这确保了古人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气屏发挥了续热作用,让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
——其他因素影响
紫砂发茶的质量,泥质和窑火占据了主导性的因素,而形制影响了发茶力的发挥空间;故当泥料质量不足的时候,可以稍微以形补质。壶身高瘦壁薄蕴香;方形的中心受力不易,如泥质好则可出有层次的中庸韵味;扁平茶叶上下受力点多,滋味足,但香气稍逊;圆形壁厚收口汤感浓郁。而足透的窑火,则是发茶质量的关键点。
若愿与我成为朋友,可加私人 微信: zisha113在朋友圈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识,偶尔也会分享好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