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女方陪嫁品有哪些
您好。
您说的是嫁妆。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准备的陪嫁至夫家的结婚用品及财产财物,如房子、车子、衣被、家具及其它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送嫁妆的目的,一是展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二是为女方争取在夫家的地位。
嫁妆多少依据女方家的实力地位而定,嫁妆的数额通常代表着女子的出身和地位,展现这个女子是名门贵女还是寒门贫女,古代大户人家嫁女,会赠送巨额嫁妆,以向男方家展示自己的实力雄厚。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是远远比彩礼丰厚的,到了21世纪,在部分农村地区彩礼和嫁妆的分量出现颠覆性变化,但在较发达地区,嫁妆依然比彩礼丰厚很多,一般是陪嫁轿车和房子。古代嫁妆通常用来补贴家用、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用妻子的嫁妆给丈夫纳妾的。
嫁妆,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应该有哪些?
女方准备的基本嫁妆中有:
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都是男女各一)。
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妆箱一个含镜子头梳(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
厨房围裙、化妆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件、钱若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为什么现在更多人会选择在婚礼上穿中式风格的衣服?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填饱肚子,更是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这一点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于婚礼的大肆操办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婚宴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是一件大事,需要宴请宾客,而婚礼的程序也越来越多,新娘子的婚纱甚至需要准备二到四套之多,足可见其隆重。在十几年前,人们比较倾向于选择外国样式的白色婚纱,但近几年参加过婚礼的人们普遍发现,在主婚纱之前,准新娘会身着中式风格的衣服。中式嫁妆内里含着许多讲究,新娘子较多穿的是龙凤褂、秀禾服。中式嫁衣以红色为主打,十里红妆的寓意更是展示了主人对于婚宴和新婚夫妇的重视与爱戴。中式嫁衣是延续了我国传统的嫁娶之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袭嫁衣,只为君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景更是给婚姻带来了美好的期许和展望。不仅如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中式风格的各种衣物,中国风成了现在最潮流的元素之一,国风之潮席卷全球。在许多年轻的男孩女孩们之中,更有人身着汉服出街。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于服饰方面也是大有文章,单就一个婚礼服饰就可以大做文章,更何况日常生活中的中国传统元素呢?我们对于中式风格的热衷与喜爱程度的增加,更恰好的反应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十几年前,我们的服饰更受外国文化的影响,但随着着我们国家的强盛和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感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到中式服装的魅力,因此不仅仅在婚礼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人身着中式服装。
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的详细区别!
1、婚礼流程的区别:
中式:祭祖一出发一燃炮-等待-拜别一出门一礼车一燃炮-摸橘-牵新一跨火盆一喜宴一敬酒-送客
西式:前往教堂一神父或牧师主持一 询问新郎新娘 是否愿意接受并爱护对方一互相说完“我愿意”一 新人及一千人步出教堂,和亲友拍照留念一举行宴会 (程序为入场一就坐一 伴郎致辞一 宴会 - -切蛋糕一新人跳第一支舞舞会+自助餐新娘抛花球一 吻别) -新郎新娘赴酒店或度假地欢度新婚夜。
2、婚礼服饰的区别:
中式: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中,红色是新人结婚礼服的标志性颜色,代表着吉祥和喜庆,也是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婚礼的颜色。礼服的样式就千差万别了,新人可以选择汉服、唐装、凤冠霞帔、秀秃服、旗袍等,但共同点都是尚红色。
西式:西方婚礼中,新娘穿白色婚纱,西方人认为,新娘婚纱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忠贞。
至于新郎的礼服,则为绅士黑色燕尾服,配灰马甲、白衬衫,灰或黑色带条纹长裤,浆硬下翻领,灰领带,皲鞋。不过也有的西方青年,有意打破传统,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
3、婚宴选菜的区别:
中式:中式的宴菜品一般都是粤菜、上海菜、 川菜、湘菜等菜系,在沿海地带可能会加上特有的海产。在配酒方面,-般会准备啤酒、红酒、白酒、果汁等酒水,而且在婚宴上新人要逐桌向宾客敬酒。
西式:西式的宴菜品一般都是蛋糕、甜点、牛排等,当然,现在有的西式婚礼也有提供中餐。在配酒方面,- -般会提供红酒和香槟,还有鸡尾酒。
4、婚礼之最的区别:
西式婚礼之最:
最经典的仪式:在神父的见证下,许下爱的誓言最常用的色彩:白色
最新颖的亮点:抛花球
中式婚礼之最:
最经典的仪式:三拜九扣
最常用的色彩:红色
最新颖的亮点:花轿、凤冠霞帔
5、婚礼布置的区别:
中式:中式婚礼-般会安排在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例如四合院式的中式酒店,婚礼布置也会很中式,新娘会身穿旗袍,婚礼现场通常都会张贴大幅红喜字,婚礼布置的风格也会偏向于喜庆的红色,还会设置天地桌等。
西式:西式婚礼一般会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宴席摆在室外,或者是将婚礼仪式台也一起设置在室外。在装饰方面比较随意,通常除了水晶吊灯和厚地毯,没有过多的大装饰。
而在婚礼布置上,会选择比较多的创意来制作一 小装饰,烘托婚礼气氛。
6、优势的区别:
西式婚礼的优势:
简洁、浪漫。感动。在牧师、亲朋见证下的肺腑誓言,让婚礼显得庄重而浪漫。西式婚礼更注重结婚当事人的感受。
中式婚礼的优势:
喜庆、热闹、感动。热闹的场面能充分照顾到新娘新郎以及双方亲友的个人情感,体现出具有中国传统意义的文化。
中式婚礼习俗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接亲仪式
接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找红鞋: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号准备好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方可带走新娘。
奉茶:新人需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撑红伞、撒米: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注意新娘双脚不可着地,并且嫂嫂不能相送。
过门
下轿下车:地铺红毡,新娘鞋不沾地。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拜堂: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改口茶: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烛夜,以前有闹洞房的仪式,主要图个喜庆热闹
回门
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妇婚后携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备好礼品在上午抵达女方家中感谢女方的父母与长辈,与宾客一起用餐团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