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宇
大约在2003年,我曾经为《南国早报》“侃车三人吧”写过一些稿件,至今仍难忘那些写稿读报的日子。
此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稿子投给《南国早报》,但没有被采用,自己也忘记了。一天晚上,忽然接到一名早报编辑的电话,说想约我写一篇文章,是关于贷款买车是否划算的话题。我受宠若惊,心里惶惶然,说自己根本不懂车,怕写不好。编辑说:“没关系,你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写就好了。”
好在这一个话题只是谈贷款买车,不需要谈太多关于车子方面的知识,我虽然不懂车,写起来也不是太难。我从贷款月供、利率、汽车折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按时交了稿,但根本没抱采用的希望。
没想到,那个星期四的“车周刊”登出了我的《贷款买车不划算》一文,还配个小小的栏目名称叫“龙章凤姿”。编辑告诉我,这成语是说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文采的意思。我听了真是既高兴又惭愧呀。
当时的“侃车三人吧”设在每周四的“车周刊”,每次刊出3名作者的文章,每个人都有与自己名字相关的一个栏目名称,每次都会预告下次侃车的话题,供作者们写稿,择优录用。没想到,紧接着的下一个话题就是“你喜欢手动挡还是自动挡的汽车”。妈呀,这可戳到我的软肋了——我当时对汽车一窍不通,连手动挡自动挡是什么意思都不懂。办公室会开车的美眉告诉我,手动挡省油但费力,自动挡省事但费油。这句话等于什么都没有说,我只好自己上网恶补相关知识,了解手动挡和自动挡的区别,并且在文章中巧妙地将它们比喻为“老婆和情人”、“红玫瑰和白玫瑰”,完成了我的第二篇小文《手动自动皆如意》。如果说第一篇写得还算中规中矩的话,那第二篇已经有些俏皮的意味了。
但是,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能被采用,有一次侃“喜欢三厢车还是两厢车”的话题,我因为不懂车,临时上网学习,结果在文字中有很明显地照搬别人文字的痕迹,被编辑无情地毙掉了。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写文章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不懂装懂,必须源于生活,紧跟时代,有自己的感悟,这样才会真实自然。所以,我在后来的写作中就会尽量避开自己的短处,多结合考驾照、停车难、驾驶员车德、女性驾车、买车险等等社会现象来侃车,这样被采用的次数就增多了。
比如,针对“房和车,究竟哪一个更重要”这个话题,我尝试从男人的角度来写车,有了一篇《男人的房车论》;《老爸的自驾梦》写的是老爸老妈关于买车自驾游的一番对话,诙谐有趣,见报后,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小姑子感慨说“就这么一句话你都能编出几百字的文章来”……
我一共在《南国早报》上发表了10多篇侃车文章,后来“侃车三人吧”改成了“侃车吧”,作者不再局限于三人,我也觉得自己再侃不出更多的东西了,慢慢地不写了,但仍然一如既往地热情关注“车周刊”和“侃车吧”。
那段时间,为“车周刊”写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不仅在于写,更在于读,读别人写的有趣文字,有几个作者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报纸上,也会揣摩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写出这样的文字来。记得有一个姓覃的作者,写过一篇《小QQ》,文字挺幽默的,印象很深。可惜时间太久,很多作者姓名记不清了,如果《南国早报》能把当年的这些编辑作者找到,欢聚一堂,大家当面再侃一回车,那该多好。
早报缘
——我与早报的故事
电子邮箱:news@ngzb.com.cn
投稿截止日期:10月10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