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邪
有人说,城市也是围城,有人想跳进来,有人想跳出去。按此说法,郑州的出出进进似乎要轻松许多。论交通,北上南下,想绕道还得动动脑筋;论机遇,不上不下,十分适合当作职业的跳板;论环境,省会城市该有的也都有,下辖十八地市亦可作生活补充。正因如此,在郑州上演的“分分合合”尤其多,莫管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提及与郑州的久别重逢,往往各有话说,又大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 唯美版/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李凡既不是郑州本地人,也没在郑州上过学,他不离开郑州的理由是因为不舍得。一个深爱的姑娘,在郑州等了他好多年。虽然这里环境不好,工资不高,交通拥挤,还被评为屌丝之城,但他还是最想牵着心爱姑娘的手好好走下去。 在这座城市里,究竟有多少和李凡一样选择定居此处的朋友,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所以才恋上一座城的?没有人知道。或许,对他们来说,郑州这座城谈不上离开或留下。
/文青版/
为了理想,背井离乡
两年前,西城毫不犹豫地选择出走。他说,郑州的嘈杂冲淡了整座城市的文化气息。为了理想,心有不甘,西城一漂就是三年。在重庆工作好几年,待遇还不错,就是没有归属感:“外面的世界是很好,可饮食习惯和气候的不同很难完全适应,总觉得冷冰冰的”。
年纪渐长,西城回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选择回去又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平衡现实与理想成为他必须面对的人生。
/ 现实版/
顺其自然选择一种更好的生活
离开郑州六年的王俊,四年大学,两年工作,目前在外地工作稳定,生活安好,没有回郑州的打算。对王俊来说,机会最重要。如果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不管这个机会是在郑州或是更欠发达的边疆,也不管自己是身在北京或是更发达的海外,他都会奔向机会。 郑州交通很方便,探亲一点也不麻烦,地域对年轻人的限制越来越小。加之通讯工具改变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完全可以顺其自然选择更好的生活。
/生存版 /
喜欢不喜欢无所谓,重要的是“习惯了”
在郑州呆了10年的陈冰,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比较复杂。她说,并不是很喜欢郑州,可在不喜欢不喜欢不喜欢的这些年里,一呆10年,还买了房子。陈冰不喜欢郑州满大街都是外地人,但她自己其实也是外地人。陈冰不喜欢郑州的熙熙攘攘,但爱死了郑州包容的姿态。
/ 竞争版/
抢占二线城市高地
来郑经商近七年的赵先生,家住开封。每天两地往返,赵先生认为自己的状态已经是最优选择:“河南的人口基数大,其它地区的年轻人想找工作或创业,首选还是郑州。然后在工作或创业的过程中,结婚成家生娃,那还不就扎根了”。此外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郑州各种贸易十分便利,也是赵先生认为导致不少从商者留在郑州的原因。
/情怀版 /
乡恋是那一碗烩面的味儿
老郑州王姐觉得,郑州其实也是个有味道的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和故事,在郑州融合发酵造就了郑州独特的味道,不同于沿海的经济开发,这是一种内陆自由式的人文包容。通俗讲,就是郑州的人太多了。 之所以选择留下,王姐说,还是恋乡情节和落叶归根的老思想作祟:“看着以前走过的一条条街道,吃过的一家家小吃,心里很平静。还有外地朋友来郑州时,带着他们去吃那些老郑州人才知道的小吃,看他们或惊奇或享受的表情,让我得到很大的满足以及幸福”。
与郑州久别重逢的滋味,有人,有情,有梦,还有生活。一如李志在歌曲《关于郑州的记忆》中唱到:多少次在火车上路过这城市,似是而非或是世事可畏,有情有义又是有米无炊,时间改变了很多又什么都没有,让我再次拥抱你,郑州。
★部分图片来源于Steve Scott
你离开或留在郑州的理由是什么?
评论区见
- END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