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奶奶搬出结婚嫁妆件件堪比“古董”,一枚戒指戴了75年,你怎么看?
6月2日,来自河南周口的97岁老人张素兰,因为自己的孙女说想要看看自己的嫁妆,于是老人将整个嫁妆木盒子搬了出来,将一些手镯、发簪、老关金卷、铜钱等等悉数展示给自己的孙女看。孙女将奶奶的嫁妆拍成视频发到网上,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了网友750万点击,这一视频触动了无数网友的神经,纷纷点赞奶奶。
据了解,这些东西都是爷爷奶奶结婚时留下来的,整整陪伴了奶奶75年,虽然在20多年前,爷爷就去世了,但是奶奶还是特别珍惜这些东西。这些嫁妆对奶奶来说十分珍贵,承载着她年轻时的记忆,爷爷在世时他们俩感情十分好,到现在奶奶还戴着结婚时戴的戒指,已经75年了。
75年前,奶奶张素兰24岁,出嫁那天,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是需要给新人准备嫁妆的,而陪嫁物也称之为嫁妆,包括一些新衣服、首饰、家具等等,这些物品经过了75年的风雨洗礼,大多数物品,张素兰老人都保存着,特别是这些首饰,老人视如己出,珍爱有加。
奶奶的嫁妆盒,以及一些嫁妆,这些已经有75年历史了。75年过去,这些东西已经布满了灰尘,但是对于奶奶来说,看着这些东西,自己的年轻岁月犹如重新刻画在眼前,记忆犹新。
奶奶嫁妆盒里成串的铜钱。
奶奶展示自己75年前的嫁妆。奶奶一生养育了4个女儿和2个儿子,自己目前跟着小儿子一起居住,平时最喜欢吃的就是面食。奶奶性格特别好,从来不和人计较,在家里时,自己能动手干的从来也不麻烦子女。
奶奶的嫁妆。
虽然已到97岁高龄,奶奶张素兰现在身体仍然硬朗,性格也十分开朗乐观,仍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结婚是人生大事,那么在古代农村的嫁妆又有哪些呢?
都是有鸡鸭鱼肉鹅,还有床上用品,比如被子,枕头还有毛毯。另外还要送一点现金。
古代婚嫁礼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如此。你是否了解过古代婚嫁礼俗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婚嫁礼俗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婚嫁礼俗
西北过去的婚嫁礼俗比较繁复,其基本伦理观点是儒家的“三纲五常”,突出“神权、父权、夫权”,夹杂着许多封建迷信的成份。以门当户对为基础的门阀制度,富贵贫贱论高低的等级制度,造成了生命价值的极大差别。这就形成了以金钱多少论身价,父母之命、煤妁之言成为神圣的信条,使千千万万个家庭说喜则喜,说忧亦忧。传统的婚嫁观念,虽被冲破,有的地方仍保留着遗俗旧习。
古代习俗,古代珠海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乡规民约认为,男子婚龄16至25岁为好,否则“皆不能顺阴阳交际以保太和”。古婚俗分六个步骤:一纳采,男方派媒人向女方议亲;二问名,女方答应婚事,男方则进一步询名;三纳吉,即男方了解女方姓名,生辰后,相师将之占卜,合配的则男方向女方回“字号”,是为商婚;四纳征,占卜得吉后 通知 女方,并以钱物定婚;五请期,即确定举行过门仪式的日期,吉日先由男方约定后交女方,女方必推辞,如此往来三次之后,始定婚期;六亲迎,招亲当晚,男方父母为儿子设“渐老宴”,儿坐在尊位。女方也设宴,并聚堂客唱乡歌,谓之“歌堂”,明代此俗渐革。次日婿来迎聚,女方设宴款待,并赠新婿小许钱。明代嫁女上户人家随嫁者丫鬟1人,男童1人;中户人家随嫁者丫鬟1人,下户人家无人随嫁。
旧的婚嫁礼俗主要讲究“六礼告成”
纳采——媒人代表男方向女家提亲,女家应允,男家备礼前去求婚。婚嫁中提到的“礼”,有两种含义,一指礼品,钱财等物质礼。二指礼节、 礼仪 等精神礼。
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
纳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后,备礼通知女家 决定 ,缔结姻缘,挂锁。
纳征——男家以聘礼送给女家。聘礼就是钱财,是卖买婚姻的特征。
请期——择定婚期备礼通知女家,送二程。
迎亲——男方去女家迎娶。
上述六项仪程的进行,都要选择吉利的日辰。
迎亲工作
在迎亲前男女请阴阳开嫁娶单子两份,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说明禁忌事宜。再备迎亲的工具和人员。接新媳的用具过去多是花轿,民国时期乘马、驴,如今用自行车、手扶 拖拉机 ,大小 汽车 。娶亲时男方去单回双,就是说迎亲时男方去五人或七人,回来时添上新娘便是双数,女方送人的大客为双数,同时双方都要有个女的,民间过去清规戒律颇多,现分述于后。
新房的设置提前将洞房布置完备,新郎早三天要住进去,谓之暖房。在新媳未来之前,有服规的和女孩子都不能进新房,尽管贫富有别,但洞房的布置都充满吉样喜庆的气氛。
迎亲的赆礼男家要备一斗麦(叫坐斗麦)、带半桌碟果、十双馒头、二斤肉绺子、两瓶酒、伴女罐、红布、上头梳子、盖头布等。还要准备包装嫁妆品的东西。迎亲的人吃饭时,除酒席外、都要吃点搅团,象征一团和气,起程时还要给新郎的祖父母或父母磕头,新郎也要给前去迎亲的人磕头并坐上迎亲的车辆前行十余步,预示将来女人顺从男人。
娶亲的讲究迎亲的人又叫娶人的人,到女家后,忙吃三顿饭,先便饭,次面条,最后是酒席。饭罢,由迎亲的领头人给女家长辈磕头,后女方家主妇在院子里支起案子摆陪奁,俗称陪房——衣服、鞋袜、 化妆 品、被毯等什物,让来客看,常引起一片夸赞声。此时男方主事人则付给女方折仪(陪奁折价)、针黹钱(做针线的 手工 钱)。然后叫娶人的人将陪房点清装进箱子里加锁,带到男方家。起程时还要向女方家长行礼,把年老人请到桌子前递杯、斟酒、磕头。迎亲人中的女客则去新娘房里给新娘梳妆,俗称“上头”,先往带来的伴女罐滴上少许清油搅上几下,象征两口感情如蜜和油,这个伴女罐等新郎回门时带回。上头时先把预先用硬纸剪好的提捡放在头发中心,把发挽起来用红头绳扎住,前后左右梳下,盖上红盖头。上完了头就把伴女红布剪成约五分的小条给新娘衣扣上拴一条,其余分给娶送人员佩戴。新娘出门时由娶亲人背着上轿(车、马),这时新娘要放声哭诉,一直要哭到离开娘家好远一段才停,哭诉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及和父母离别之情。娶亲队伍起步后,娘家送人的有一位兄弟拿着鞭擀走在轿旁叫帮轿,保卫新娘安全。娶亲人在离开女方家时,手拿一把筷子丢在门槛外,其含义是不带走娘家的财运。新娘上马时按阴阳开的嫁娶单子方位而坐,当年妨的“三相人”(如虎、马、狗)还应回避。启程后男方先走一人——“打前站”,目的是让男方做好迎亲准备。“打前站”的人手里拿着一束红纸条,写上“花红盖之”四字,遇到十字路口、庙宇、坟墓、崾岘、河沟、磨盘、碌碡,水井等撒上一条,以压煞镇邪。娶亲途中如遇到别的娶亲人马,新娘互送小礼品(手帕或发卡),不能照面,以示吉利。
结婚前后的仪程新娘进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按嫁娶单子开的方向下马,所妨“三相人”回避。进门后拜天地,设有香案,新媳跪着,由新郎行祭礼。礼毕将新娘引入洞房,新郎进去将盖头用擀杖挑下,洞房炕角放置五升坐斗麦,斗上放着尺子、剪刀、秤、镜、插上擀杖、顶着盖头,床的对面悬着长明光,寓意长命灯,三昼夜不熄。新娘入了洞房,待酒席宴罢,就开始“耍房”,这是婚礼中最有趣的活动,参加的人越多越好,有“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不仅朋友可以耍,长辈也可以。有口头耍的,动作耍的,五花八门,热闹非凡,乐趣无究,切忌低级动作。第二天早晨梳妆后,引新娘拜灶,拜灶毕,锅台上扣着三个盅子,分别扣着钱、柴、肉,让新娘揭,如果揭开是钱或者柴(财),便是有福的;是肉,便是馋嘴。新娘再入洞房,主家端上盘子,放着两样菜及油炸馍,小两口及女大客吃一点,然后“开生脸”。先由新郎在新娘额头上拔三根头发,女大客便动手刮脸。下午送女方大客,大客在返回之前,年长者则叮嘱其公婆,女儿尚小,教养不周,还望指教,以示谦意。临走时照样要给男方家长行礼,男方给女方送人的端钱和薄仪,新郎送出门也要磕头,走的人还要给他小钱。第三天早晨新媳入厨试刀面。十日内小两口团聚不空房。还有见父母,认大人的讲究。新娘婚后十天娘家接去住十天叫“坐十”。再过一月娘家接去住一月叫“坐对月”。第一年收麦,娘家接去叫“躲麦”,遇第一个正月十五娘家接去叫“躲灯”。
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老人500元卖当年嫁妆,鉴定为金丝楠,这个嫁妆究竟价值多少?
这个嫁妆的真实价值是不菲的,因为这个盒子鉴定的结果为金丝楠,这也是一个收藏小伙在农村捡漏的时候发现的。这个小伙前往一个老人家做客,老人家身边也没有儿女陪伴,独自一个人生活,而且从家庭的设施和物品上都可以看出,老人家的房子是有一定年头了。但是这样的房屋结构是最让人喜欢的,因为家中的一些物件一定都是老东西,而且都是真的。
因为生活贫困,老人家决定把自己当年的嫁妆割爱出去,所以把这个小伙叫来了家中,果然,在老人家拿出嫁妆的时候,让小伙子眼前一亮,这是一个精致的首饰盒,四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而且整体保存良好,让人眼前一亮,小伙询问老人家想要以什么价位卖出去,老人家含蓄的说出五百块的价格,这个价格让小伙子喜出望外。因为现在这个盒子的价格远远不止五百。
老人家说出的价格也是当年别人给的价格,只不过是因为当时不舍得卖,现如今家庭已经是陷入困境了,所以不得不拿出这个嫁妆卖出去。小伙子拿着盒子到阳光下一看,是金丝檀木和黄花梨木的盒子!这个价格肯定是特别高了,而且这个盒子的寓意也是非常好的,在那个年代能够有这样的物件,一定是大户人家才能够有的东西,到如今这个东西也是价值不菲的。
而这个小伙子看到东西的市值之后,也答应给老人两万元的一个价格收购,本来他可以捡一个大漏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去做,因为这个小伙子觉得,收藏不是只为了盈利,更多是在收藏的过程中能够看到一些人文历史,能够感受到一些美妙的中华文化。
结婚前去老丈人家拉嫁妆要带什么东西
女方嫁妆清单一:床上用品
新人的床上用品包括枕头、被褥都需要由女方的嫁妆中出,枕头要是龙凤枕,有着对于新人龙凤呈祥的美好寓意,被子被称为合欢被,寓意新人能够婚后幸福、百年好合。一般来说枕头和被子并没有数量上的要求,只要是双数就好,因此两床被子就足够了。
女方嫁妆清单二: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也是嫁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冰箱、洗衣机、电视都是比较常见的陪嫁品,主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条件允许,完全可以把空调、电脑等列入陪嫁行列。
女方嫁妆清单三:珠宝首饰
疼爱了这么多年的女儿出嫁了,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她,所以首饰珠宝在嫁妆中是很重要的一笔,父母可以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来定制,比如项链、手镯等。
女方嫁妆清单四:车
现在汽车基本成了主要的代步工具,父母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送给女儿一辆车当嫁妆,这样也可以适当的减少新婚夫妇的贷款负担。
女方嫁妆清单五:房子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般都是结婚房子应该由男方出,但是也不排除女方家庭条件非常好,愿意来承担这件事。不过小编还是建议两家商量着来,共同出力。毕竟房子加上装修不是小事。
女方嫁妆清单六:银行卡or存折
可能很多父母不知道给自己的女儿什么东西才是最可心的,那就直接给她一张银行卡或者存折。这样她们既能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又可以用这些钱来做投资。当然,具体金额的大小,还要视女方的家庭情况而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