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结婚风俗
洛阳婚嫁习俗沿袭《礼记》所定的"六礼"(问名、纳彩、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程序。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一些洛阳婚嫁习俗逐渐废弃,但洛阳婚嫁习俗的基本程序一直沿袭至今。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达千年之久,是数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以洛阳为中心的婚嫁习俗随社会的发展传到全国各地。洛阳的婚嫁习俗大致如下:
(一)议婚
在豫西洛阳,通常为男方家人找到媒人,让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向女方家介绍男方的基本条件和经济状况。女方家感到满意后,女方父母到男方"相家",婚事大致同意后,媒人和双方家长要在男家设宴,宴席上男女两家郑重交换男女生辰八字庚贴后,举杯庆祝,永结姻亲,不可变异。
(二)订婚
即古代的纳吉和纳征。男家卜的吉兆后遣媒人至女家互换婚帖。首先交换"庚贴",此外,男方还要给女方送聘礼,所赠聘礼洛阳俗称"四色礼",多为女方所用衣物及点心食品等。女方赠笔墨、文具、折扇给男方,意盼婿成才。
(三)成婚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 。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 。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 。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 。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 。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 。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 。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 。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结婚是一个既让人充满期待,又略微有些繁琐的过程,洛阳结婚风俗是怎样的?
结婚是一个既让人充满期待,又略微有些繁琐的过程,新娘要由新郎抱到车中,而且整个娶亲队伍来回不可以走相同的路线,并且在结婚前夕,亲朋好友都要到新房里闹洞房,送去大家对新人的美好祝福。而且在农村可能还会有一些小兄弟在新房窗户底下“听房事”。
洛阳作为一座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洛阳结婚风俗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在双方商定好结婚日子之后,首先是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丰厚的彩礼,具体金额就由双方先商定了,这也代表了男方是否足够重视女方,女方也要适当的准备一些嫁妆,让新娘带到婆家,这也是娘家人对新娘子新生活的无限祝福。
在迎亲的时候,男方在抬嫁妆之前会先送上一方肉,一盘米,俗称“辞娘米,离娘肉”,也是男方对丈母娘报答对新娘子的养育之恩,嫁妆送到男方家之后,押妆人会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保管。在新房中会有儿女双全,身体健康的老人给缝制的被褥,并且在上边摆上寓意“早生贵子”的干果,还会找个健康的胖小子睡在新房的床上,寓意让新娘也能生个白胖大小子。
接亲当天,男方会陪着女方梳妆,并且在进入接亲婚车之前,新娘的双脚不能落地,在路过路口和枯井的时候都要燃放鞭炮,待到婚车驶入新郎家门口,也要有一阵鞭炮齐鸣的过程,亲朋好友还会向新娘抛洒一些寓意吉祥的干果和钱币,场面十分热闹。在一阵哄闹之后,新人正式结拜为夫妻,就可以送入洞房了。亲人们还会有闹洞房的环节,甚至还会有一些毛小子在新人窗根底下偷听新人谈话。
无论传统习俗如何改变,洛阳结婚风俗都是不断传承的,这些看似繁琐的仪式都是众人对新人的祝福,让他们能够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只要新人有一起白头到老的决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一起协商的,家人们需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支持,对新人也要有无限的祝福。
洛阳的结婚习俗有什么?
从“媒人禁忌”开始的。洛阳人忌讳慢待媒婆,忌讳拖欠媒婆应得的礼物或酬金。旧时不准男女自由恋爱,讲究“男不求亲,女不许亲”。这样一来,媒人地位就很重要,俗话说:“媒婆的一张嘴,上嘴唇配姻缘,下嘴唇打杀媒。”她巧舌如簧,既能成事,又能坏事。如果得罪了媒婆,她不但不帮忙,还从中作梗,有意识地破坏婚姻。
洛阳结婚风俗 洛阳有什么婚嫁习俗
其次是同姓不婚,此禁忌始见于周代。而洛阳曾是东周都城,所以沿袭最深。为什么忌同姓婚配呢?古人认为同姓之人乃同一血统,同姓婚配会影响子孙繁盛,甚至造成无嗣。古人云“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此种禁忌,颇有科学道理,是对人口质量的把关,属优生学范畴,可惜今人已经把它打破,同姓结婚者越来越多了。
第三是忌讳女子晚婚,洛阳民间有“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之说,因为大凡女子,都要比同龄男子早熟,女孩子大了,心思就重了,许多隐秘复杂的想法,在她的脑子里转悠,却又不愿与父母沟通,慢慢就成了抑郁症。尤其在古代,封建伦理对女子压抑最重,女子到婚龄而嫁不出去,整个家族都会给她压力。所以旧时的娃娃亲很多,有的七八岁就定亲了。
其实,最早是不提倡男子早婚的,西周规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认为男三十筋骨强健,可以做父亲;女二十发育成熟,可以做母亲。可是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为争霸天下,把女子婚龄降低了五岁,令“丈夫三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越王勾践更激进,为扩充兵源,下令“凡男二十、女十七不婚者,罪及父母”。再往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婚龄被降到男十五,女十三,这是最低的婚龄规定了。唐代中叶,也仍规定男子十五岁以上、女子十三以上婚配。此后由宋至清,法定婚龄都在男十六、女十四左右。进入近代,民国民法规定男未满十八岁,女未满十六岁不得结婚,当时洛阳女子一般在十六岁出嫁,一旦超过十八岁,就有嫁不出去的危险了。
洛阳人还忌讳哥哥未婚而弟弟先娶,说这是“大麦未熟小麦先熟”,同样的道理,如果姐姐还没出嫁,妹妹却先行结婚,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这是忌讳打破次序,乱了人伦。
再就是“生肖禁忌”,所谓“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等等,毫无科学道理,却又人人忌讳。同时在订婚过程中,送礼忌送单数,要送偶数,不能让人产生“丧偶”的联想,特别是送成对儿的礼物,譬如送枕头,切忌送一个,否则就是咒别人枕畔失侣。
男方给女方送聘礼时,双方的施礼动作忌不规范,祭告祖先烧香时,不管插入香炉里的香是不是歪了斜了,都忌讳拔出来再插一次;男方来宾返回时,女家送出门口打招呼,忌说“再来坐”——拔香重插,犯了“重”的忌讳;“再来坐”,犯了“再”的忌讳,都有可能导致再婚再嫁,要不得。
洛阳结婚风俗和流程
一、准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女方需要做的事情,当然准备的多少,也是取决于女方家庭情况。但是,嫁妆的多少也就决定了新娘以后在自己婆家的地位,准备的越多,婆家人就越看得起新娘。当然了也有让男方出钱买嫁妆的,因为娘家家庭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也有。在婚礼的前一天女方要将嫁妆送往男方家中。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二、准备洞房
洞房用的床,一般会让儿女双全、夫妇健康的人为自己缝制,这个代表吉祥。在结婚的前一天会在床上洒下枣,意为早生贵子,还有洒下花生等等。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一般男方都会让自己近亲家健康的男孩睡在新床上,意为新娘要生个健康的胖小子。
三、迎娶
在早上的时候,男方会陪着新娘一起去梳妆,然后送新娘去娘家,等到中午左右的时候,新娘穿戴整齐等待新郎迎娶。迎娶的时候,新娘双脚不能着地,要让新郎抱着到轿中。需要注意的娶亲来回不可以走同一个路线,而且在路过路口,枯井的时候都要放鞭炮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
四、闹房
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五、回门
一般在结婚的第二天,娘家人会带着礼品到新郎家,看望自己的女儿。等到婚后第三天左右,需要新郎陪着新娘一起回娘家,而娘家人也会杀猪来热情的招待。
洛阳嫁女儿都有啥规矩
洛阳嫁女儿的规矩是:
1、结婚当天给来接亲的男方代表准备一桌果茶招待他们。
2、准备2个碗,2双筷子,一根双瓣葱让新娘子被接走的时候带走。
3、结婚当天早上要包小饺子给他们夫妻带走数量是他们两个年龄的总和还要多2个,还要擀一些面条不用太多,还要包2个小合子,这是要个他出门时代走的装在一个盒子里,还有就是再多包12个小饺子母亲和女儿各吃6个,在她出门前你们分别吃了。
4、她的嫁妆你应该准备这些东西:两盏床头灯,洗漱用品,女儿的化妆品,两床棉被,还有其他的你随便想陪送她什么都行但前面那些是娘家必须陪送的。
5、新郎接走她的时候别忘了给新娘子手里那一个苹果和一面小镜子,很必要。
6、准备一壶甜茶,新郎来接新娘的时候要让他们给新娘父母敬茶,说些保证的话。
7、准备改口费,新郎改口时候给,价钱不要给的比男方多,因为女许是半个儿子,给亲家的小辈准备红包,他们叫新娘的时候好给他们,钱数要和婆家一样需要提前沟通。本回答仅供参考,切勿盲目迷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