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问宝琴的生辰八字用意何在?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贾府一下子来了好多亲戚。这些亲戚里面有几个出色的女孩子,其中薛家的女儿宝琴是最优秀的一个。
宝琴是宝钗、薛蟠的堂妹,她容貌美丽,开朗活泼,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小才女。早年间,宝琴曾随做皇商的父亲到多地游历,因此她和那些整天困在闺阁之中的小女儿相比,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人了。
老太太见了娇俏可人的宝琴,就爱的什么似的,立刻逼着二儿媳王夫人认了干女儿。喜欢女孩的贾母从此多了一个小孙女。
宝琴等人的到来,使大观园更加热闹了。宝玉、探春打算把大家聚在一起“吟诗作对”的计划,因着一场大雪的到来而得以实现。大家玩得很是尽兴。
后来,老太太过来“凑热闹”的时候,看到宝琴在山坡上,她身边的丫头抱着梅花。老太太就夸这人美、景致也美,说像画儿一样。这时候,宝玉也出现在宝琴身边。两个人都穿着红衣服,趁着白雪,十分的养眼。
老太太看了,就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以及家里的具体情况。这时候,书上有关于薛姨妈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意是,薛姨妈见贾母询问,心中猜测是为了给宝玉求配。但是宝琴已经许过人家了,于是,薛姨妈就把宝琴与梅翰林家公子定亲的事说了。然后,凤姐还好一顿惋惜,说她本来要给某人说亲,如今也不能提了。
为什么说贾母从来没有让宝琴成为孙子媳妇的打算呢?我们还是回到故事的第四十九回当中。
我们看一下,薛宝琴等人来到贾府的时候,贾母干了什么呢?
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宝玉喜的忙问:''这果然的?''探春道:''我几时说过谎!''
原来,老太太见了宝琴,就喜欢的不得了,立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古时候,认干女儿可是一件正经的大事,不是开玩笑说过就算了的。有的人家还会专门摆宴席、请客,告知亲友。认下的干女儿和亲女儿相比,是差不多的。干女儿出嫁的时候,干妈也是会给干女儿预备一份嫁妆的。平时也都是按着礼俗相互来往。
在宗法制社会,这认下的干女儿、干儿子就等同于亲子、亲女。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也看到了贾府过年开祠堂、拜祖宗,宝琴是出席的,这也说明,在贾府人的眼中,王夫人的干女儿宝琴是和贾府的公子、小姐一样,是自家人。
既然宝琴和元春一样是王夫人的女儿,那她就和宝玉是宗法上的兄妹,兄妹又如何能够通婚呢?贾府是世家大族,礼法森严,贾母又是睿智明理的大家闺秀,她怎么可能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偏偏要让宝玉娶妹妹宝琴呢?
所以,贾母喜欢宝琴不假,也确实问了宝琴的生辰八字、家中情况。但是,她可绝对不是为了给宝玉求娶宝琴,薛姨妈是自己会错了意。
也难怪,薛姨妈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把薛家姑娘塞到贾家来,不会错意才怪了。
红楼梦中贾母生日。
曹雪芹前八十回红楼梦文字缜密,寓意丰富,各处照应极强.但对荣宁二府中地位最高的贾母生日的交代却颇有矛盾之处,另人不解.关于贾母生日的描写有多处: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其中写到"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 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 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 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
这一处用探春的话直接写出,且有宝玉和袭人平儿在旁,断乎不会出错的.也就是说贾母的生日是刚过了灯节,又说老太太和宝钗遇的巧,那么老太太应该是和宝钗同日的。那么宝钗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呢?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有交代: 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因止步问是何话.凤姐道:“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 你到底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怎么样!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 “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 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贾琏道: “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由此可见,宝钗的生日是灯节过后的正月二十一日。按说贾母和宝钗既然同日的生日,两个人应该同过才是,并且以贾母为主。但从后文来看,却是为宝钗一人过的生日。此处不通。另外一个解释就是虽都在灯节后,但却不是同一天。即使这样解释的话,那么贾母的生日还应该在正月里。
但是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这一回是正面描写贾母生日的,“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又因亲友全来,恐筵宴排设不开,便早同贾赦及贾珍贾琏等商议,议定于七月二十八日起至八月初五日止荣宁两处齐开筵宴。”这样贾母的生日又成了八月初三日。
另外关于贾母的年龄按七十一回交代当时是过八旬之庆。但在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贾母见刘姥姥是有这样的对话: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 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也就是当时贾母还不到七十五岁,即使按七十五岁来算,按书中描写,贾母过生日当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二进)之后的第二年,那么年龄也不会到八十啊?如果贾母过生日不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的第二年。按照“三春过后诸芳尽”这句话来理解。大观园的姐妹当在大观园建成后第三个年后逐渐去光。但贾母过生日时园中姐妹一个还未嫁。所以贾母过生日最多也不会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三年之后。那么贾母如何就去过八十大寿呢
《红楼梦》中,贾母真的有想法把薛宝琴与贾宝玉配对吗?
没有。贾母是在利用薛宝琴来突出对薛宝钗的态度,她并没有真的想把薛宝琴许配给贾宝玉。
一、贾母虽然真心喜欢薛宝琴,但是却杜绝与贾宝玉配对
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堂妹,和薛宝钗一样,是皇商之后。人长得非常漂亮,不论是晴雯、宝玉、探春都夸奖她,都说她比院子里的那些姐妹们都还要美。贾母是一个外貌协会的,她喜欢漂亮的女人。
又因为薛宝琴从小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见识不凡,知道很多奇闻趣事。贾母更是喜欢的不得了。直接让薛宝琴在自己的屋子里休息,陪自己吃饭喝茶聊天。
薛宝琴虽然得到了贾母的青睐,但是与贾宝玉配对,薛宝琴还是差些。贾母直接提出让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干女儿,这样就和宝玉成为兄妹关系了。表兄表妹可以定亲结婚,兄妹该如何定亲结婚呢?
贾母让王夫人认干闺女这一行为直接就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她再好,也不可能成为贾家的孙媳妇。
二、贾母用薛宝琴来打击薛宝钗
贾母曾经给薛宝琴一件“凫靥裘”,贾宝玉也有一件,不同的是贾宝玉是孔雀毛做的,而薛宝琴那一件却是用鸭子毛做的。从远处看两人的差不多少,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质量根本无法对比。
贾母明面上撮合薛宝琴,实际上是在提醒薛宝钗,提醒薛家,你们薛家是根本不可能和我们贾家相比的,你们不要再打宝玉的注意了。
还有当贾母一行人在雪地里看到薛宝琴折梅时,她随后就问薛姨妈,薛宝琴的生辰八字,贾母并不是真的想要薛宝琴的生辰八字,而是告诉薛姨妈死心罢,薛宝钗是断然不可能嫁给贾宝玉的。贾宝玉的选择有很多,比如这位人品相貌极好的薛宝琴。
三、贾母从未真心想过让薛宝琴许配给贾宝玉
贾母从开始到最后都是在利用薛宝琴,如果贾母真的相中薛宝琴,她怎么可能让薛宝琴留在自己的屋里陪自己吃饭喝茶聊天呢?她必定会把她安排到大观园里同宝玉一起玩耍,培养感情。
还有贾母也断然不会让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干女儿,王夫人又不是没有女儿,何须多此一举呢?
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件“凫靥裘”,如果但这一件,说不出什么来,但是外表看似跟宝玉一样,实际上质量却跟宝玉相差万里。这代表着贾母对薛宝琴的歧视,一个鸭子和一个孔雀如何比较呢?
贾母在问薛宝琴生辰八字,实际上是在让薛姨妈看清形势,不要让自己的女儿贴在宝玉身边了,该想想别的出路就想想别的出路,贾宝玉是不会选择薛宝钗的。
红楼梦各人的生日
贾宝玉:四月二十六(推理出,无明文)
林黛玉:二月十二(六十二回)
薛宝钗:正月二十一(二十二回)
贾元春:正月初一(二回)
贾探春:三月初二(七十回)
王熙凤:九月初二(四十三回)
王夫人:三月初一(六十二回)
巧儿:七月初七(四十三回)。
扩展资料:
贾政长女贾元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
元宵夜,元春回娘家待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书童茗烟将《西厢记》等书偷进园给宝玉,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
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红楼梦贾母的生日
贾母: 八月初三 (见七十一回)贾母,又称史太君,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贾母是贾府的最高权位者。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娘家兄弟的孙女。
贾母是宁、荣二府中最高的家长,人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史老太君”。
《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中,有一个“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贾母就是金陵世族史侯家的小姐,嫁给了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生有贾赦、贾政两个儿子和贾敏一个女儿。贾宝玉是她的孙子,林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史湘云是她的侄孙女。
贾母福寿双全,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她有满堂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女、重孙媳妇孝敬她;有数不完认不清的丫环、婆子、小厮服侍她。特别是掌家的孙媳妇王熙凤千方百计地孝顺她、迎合她,使贾母尽情享乐。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
贾母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贵夫人。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她初嫁到贾府时,正是荣国府的鼎盛之时,曾躬逢几次金陵接驾的盛典。她一直是荣府家政的主持人,直到年纪大了,才渐渐地不管事,交给了王夫人、王熙凤。元宵节,贾母点戏,一出《寻梦》、一出《下书》,吩咐只用箫和笙笛。同是贵夫人的薛姨妈甚为惊奇,说:“实在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只用箫管的。”贾母却认为没什么稀奇,只是在个人讲究罢了。可见贾母对艺术的赏鉴,是很清雅脱俗的。
贾母对宝玉极奇宠爱,把这个孙子当作“心肝”、“命根子一样”来珍视。对于贾政的严厉管教,她不以为然。宝玉不敢去见贾政,她就说“不要紧,有我呢”。贾政有一次打了宝玉,贾母大发雷霆,当下就在要回金陵老家去。结果是贾政不得不向母亲叩头认错。所以,在贾母的庇护下,宝玉得以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过一段平和、安定的日子。贾母也钟爱她的外孙女林黛玉。是她让这两孩子同行同止,并在生活同等对待。使得宝玉、黛玉青梅竹马,逐渐产生了纯真的爱情。但是,在造成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上,贾母直接起关键作用。王熙凤的“掉包计”是得到她的首肯的。因为在维护家族利益上,这位封建大家庭的家长是丝毫不能含糊的。
贾府被抄后,贾母日夜不宁,思前、想后,眼泪不干。她曾虔诚地向天祷告,保佑她的儿孙们。她拿出了自己全部的体己财物,分给儿孙。没过多久,这位“生来就是为了享福”的老太太,终于在看到贾家一败涂地后,在忧戚中辞世。
死时,贾母八十三岁。
是什么导致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文/幻雪 打开《红楼梦》,曹雪芹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世间的沧桑,希望世人领悟其中人世情缘。《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而造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根源又是什么呢?正如王国维所说的造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正是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宝黛的悲剧的发生。 《红楼梦》是一部不完整的著作,八十回后文没有曹雪芹笔墨。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线索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间断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发展就像是一条令人眩目耀眼的红线。然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的悲剧结局,宝黛的爱情之悲也就悲在于他们的爱情之深。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从林黛玉初进贾府,他们第一次相遇开始的。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那么的风流别致、超尘脱俗,林黛玉的到来,给懵懵懂懂的憨玉内心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小宝玉混沌的内心深处打开了一洞光明。在小宝玉以后的日子里,将与这个神仙似的妹妹难解难分。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就闹起摔玉风波,贾宝玉摔玉,大哭,种种乖张行径,给细心谨慎、聪明灵巧的小黛玉带来巨大的震撼。在小黛玉脆弱的内心深处打开了一扇面向贾宝玉的窗口,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注定与这个似傻如狂的憨玉纠缠不清。也许前世的灌溉之恩就注定了他们今生的一见钟情。在以后的日子里,林黛玉的孤高自许,宝玉的体贴人意,以及他们共同的叛逆思想,终于使他们彼此成为知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耳鬓厮磨,贾宝玉和林黛玉终于日久生情。虽然双方有意,而且都那么执着,但林黛玉坚贞热烈和贾宝玉的情不情使他们感情的发展始终是一波三折,争吵不断。麒麟公案、金玉之辩,每一点小小的事件都会使大观园内鸡飞蛋打,使他们情感的小舟几欲浪涨船翻。然而,他们感情却就是在这样的曲折的道路上一路坚强的走了过来。 在贾府中,贾家的上层的男性早已腐朽不堪,当家的已是女性。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被描写成一手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真凶。由此,有人认为贾母是封建主义的卫道士,是坚决反对宝黛爱情的人,是为了贾家的命运前程,为了治愈失去通灵宝玉而呆傻掉的贾宝玉,可以毅然舍弃了她心肝肉似的贾宝玉的幸福,舍弃了她疼爱的外孙女的性命,她一反往日那慈祥的面孔,决绝地作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但我以为,在曹雪芹原著里,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并不在于贾母。从前八十回的描写看来,贾母是时时刻刻袒护着两个玉儿的,时时刻刻操心着贾宝玉的婚事。 到了第五十回贾母见贾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就问起她的生辰八字,可以看出贾母是出自真心非常非常喜欢薛宝琴,这种喜欢不同于喜欢林黛玉是因为有血缘关系,也不同于喜欢薛宝钗是出自于客套赞美,而是发自于内心的喜欢。从这件事的侧面反映贾母这样的一个心理,就是她认为她给贾宝玉找妻子,要找的是像薛宝琴这样的女子,不能只考虑自己喜欢,还要考虑到贾宝玉也喜欢。因为薛宝琴比起林黛玉,更漂亮,更讨人喜欢,更健康,更活泼,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她都更有优势。因而贾母忍不住就问起她的生辰八字。 后来在五十七回的紫鹃试莽玉这个精彩的章节中,贾母就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孙子贾宝玉离开外孙女林黛玉就不能活了,在这种情况下,贾母逐渐明白了这样的一个事实,给贾宝玉说亲事,她就须的先考虑林黛玉,别的女子她都不能考虑,否则贾宝玉就丢了魂了,而贾母当然不会让伤害贾宝玉的。因而就在贾宝玉因为紫鹃的一番话大闹后的第二天,贾母就亲自来看视林黛玉了,又嘱咐了许多话,安慰林黛玉。紫鹃是一个非常聪明伶俐的丫头,也是非常忠心于林黛玉的,她对贾府里面的很多事情看得很清楚,所以紫鹃说贾母是林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是有充分依据的,贾母始终是二玉的保护者。所以说贾母平日里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林黛玉的。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贾母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贾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贾宝玉去社会上涉足世情险恶,去接触翻云覆雨的世道人情;也不让林黛玉受贾府那些冷面薄情的长辈冷遇,受势利眼的下人欺负。她每天都为着他们操心。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有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了眼呢?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因为,她太知道,蕴藏在繁华富贵后面的假象。 老太太常抱怨道:“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便又不咽这口气!”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自责和泪水。这是真情的流露啊!每当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被贾母的真情所感动,暗自泪下。 在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择取上,元春后来是没有选择林黛玉的而偏好薛宝钗,这分明可以从她在赏赐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薄厚之别中看出。这也许是拜王夫人所赐,在书中,只有王夫人有多次进宫去面见元春,因而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只有一面之缘的元春发生了天平的倾斜,王夫人的心机不能不让人怀疑。王熙凤虽然经常把宝黛的爱情拿出来打趣,但还是不能足以说明王熙凤是袒护着林黛玉的。在前八十回中,王熙凤从来都只关心着自己的利益,她多次在贾母面前赞美林黛玉只不过是为了迎合贾母,讨好贾母而已。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中除了贾母便是孤立、无助的。我想,贾母临终时,也绝放不下贾宝玉和林黛玉。她托付又托付,叮咛又叮咛,终于还是默默地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间。对于这样一个饱经世故,历经沧桑,懂得真性情而又多么可贵的老人,她是绝对不会用那样的恶俗的“掉包计”来拆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说到她平日里对于贾宝玉的婚事耽搁又耽搁,或许是贾母真的认为时机未到吧,或许是在等着王夫人主动议起贾宝玉的婚事。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不止一次的暗示到林黛玉的夭亡。如第三回黛玉出场时就有和尚说的“——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第五回又有“欠泪的,泪已尽”,二十七回的那首凄伤哀婉的《葬花吟》。还有黛玉创作的柳絮词等诸多诗句,都非常明显的暗示着黛玉的泪尽而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与林黛玉的夭亡息息相关的,然林黛玉的死又是与贾府的败落以及从脂评所透露的贾宝玉罹难直接联系着。 在续书后四十回里,高鹗把林黛玉的死安排成仅仅是为了争宝二奶奶的宝座,临死前深深把贾宝玉误解成铁石心肠、负义无情,在对贾宝玉极度怨恨中死去。我想,这严重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并由此改变了宝黛爱情悲剧性。我认为,林黛玉的死是在贾府败落时,贾宝玉罹祸外出避难的时候。贾母在此时年纪已高,或许禁受不住诸多的打击而逝世了。此时的林黛玉在贾府中可谓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是多么的希望“胁下生双翼,飞到天尽头”。在那里寻找她那日日夜夜思念着的贾宝玉。在这个悲惨时代里,孤立无援的林黛玉病重一日胜于一日,日日夜夜忍受着四处的流言蜚语以及面对着贾府上下的势力眼,面对着“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大悲咒,再加上她对贾宝玉时时刻刻牵肠挂肚的思念,她的生命犹如秋风里的一根小草,终于在悲病交加中泪尽人亡了。所以,真正葬送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侩子手,是那封建势力,是那个尔夷我诈明争暗斗的封建时代。而贾府上下,诋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更是封建势力的帮凶。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要承担者,林黛玉以她毕生的血和泪,筑起她心中爱情。然而,在那样的社会现实中,这个视自己爱情为生命的纯真少女,却终于还是被残忍无情的封建社会所毁灭了。 当贾宝玉醒来,看见自己仍旧躺在昔日欢笑过的床上,看见那案上隐隐发闪的孤独的红灯,窗外冷清寂寞的皓月,依旧繁华锦绣的花丛,喧嚣拥闹红尘世界,而感受不到的是自己心底无限的悲伤与遗憾。还有什么能比这这种无奈的心境更加悲凉的呢?就让他们的爱在风中散了吧,那花冢边早已撒落了一地再也没人怜惜的花瓣,林黛玉的心田带不走贾宝玉留下的肺腑真言,旧诗帕上依稀印记着林黛玉没带走的相思之泪,秋风中回荡着比翼而飞的“呆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