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相术起源,谈如何正确对待前人的理论成果
相术又称相人术。古代汉族术数之一种,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相术种类根据部们可分为面相、骨相、手相、乳相等等。汉族相术的起源应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据《大戴礼记》记载:“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与此同时,“圣人异相”的意识也已出现,据史载,伏羲人首蛇身,神农人首牛身等。说明三皇五帝时期,相术已不知不觉萌芽起来。 《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抟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 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命运是不可预知且时刻存在变数,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努力上进,正确判断人生的选择才可把握命运,假使真有上天,其也只是自然(道)的实体代表,依自然(道)根据不同人的人生予以不同的考验,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只可用于趋利避凶,却不可深陷迷信。
古代看相测测命书:麻衣相法大全图解
在面相中,每个人的面部都是一个大数据,可以从中看出TA一生中的富贵荣辱如何。麻衣相法就是如此,通过人的面貌、五官形态等推测出人的一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 相术大全 中可以关于麻衣相法的解析吧。
麻衣相法简介:
相书、相术名。后人假托传说中的麻衣道者作。
相法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
麻衣相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面相术作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也有着它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便已出现相学相术,在《左传》等书中均有记载,这些记载证明春秋时代我国相术开始发展,此时的看相,为最基本的人的长相、声音和气色。
战国时期,相术亦加入百家争鸣之列,并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有名的一个故事:相士吕公看了刘邦的相后说:“……相人多矣,无入季(刘邦字)相,愿季自爱。”并把女儿许配给刘邦(后为吕后)。刘邦不负其望,最终成为开国君主。
汉末三国时期,医学大大发展,出现了华陀等一代名医。相术也有了一次大大的飞跃,从简单的观形发展为观气色判吉凶。与医生通过气色来诊断病者的疾患相比,只不过是角度不同而已。
隋唐时期相术数量繁多,当时最著名的是袁天罡及其〈袁天罡相书〉,此时的相已经从面相扩展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宋元时期是我国相术发展的鼎盛时期,〈麻衣相法〉便是此时出现的。它是相书史上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划时代的著作,集前代相书之大成,从理论上系统的阐述和发挥,最终奠定了相术学的理论体系,明清时期的《袁柳庄神相》也是师承麻衣相法。
麻衣相法之面相运势:
相法中将人的一生逐年所行之运称为流年,具体将人的面部分成100个部位,每一部位代表一年。相士根据看相者的年龄,然后看这一年龄特定的部位的气色以判断被相者的运气。看相先分男左女右。仅供参考:
一、二、三、四、五、六、七岁看左耳(男左女右,以下同理),又称金星。耳的轮廓色泽宜红润,不宜发青色,即耳轮不宜灰暗,色红润说明身体无病。
八至十四看右耳木星。耳轮廓气色宜红润。十五岁前后看相,由于小孩骨骼未成熟,头与身体的比例与成人不一样,头大面孔小,眼睛在脸部的二分之一以下,眼睛想得到较大而鼻子短小,如用三停的分法就不成比例,因此只看耳朵,看耳垂珠,色泽红润的人从小聪明,生活优裕幸福,星运好。色灰白者,身体有病,恐影响寿命。
十五岁看额即火星。
十六岁看天中,都是指额。如果额头发红都是好运的兆头,如灰暗,则对少年时不利。
十七、八岁看日月角。日月角明亮发黄,父母健康;如果颜色灰暗,父母中有一方有祸或死亡。十九岁看天庭。
二十、二十一看辅骨。这些部位宜红明莹润,主交好运,如昏沉晦涩都是有灾难之相。
二十二岁看司空。此部位一定要光明,而且一生都不艺青暗。夏天发赤色,春天发青色都是不祥之兆。
二十三、四看边城(边地)。这一部位不艺红赤色,否则有灾祸。如果发红,色轻不妨,色红而重,变成赤色就不好了,发青色也不好,明黄色为交好运。
二十五岁看中正。应明亮,不艺青灰或发暗,都是不吉之色。
二十六、七岁看丘陵、冢墓部位。此二部位发青暗色不是坏兆头,如果颜色重,轰变赤,则厄运临头。
二十八岁看印堂。印堂在正额,属火星。所以处在火位。色泽以红、黄、紫亮为好,赤而暗、黑而青皆为背运之色。
二十八岁为初限,从十六岁到二十八岁为初年运。
二十九岁、三十岁看山林部位。山林以林木清秀为好,所以此部位发际处要清晰,如发际呈剧齿壮,为劳心之相。发际昏浊色暗,不宜外出,尤不宜陆路旅行。
相术的起源
相术来源 相法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 明朝相术大家袁柳庄说:「系相人之有术兮,肇东周之叔服」。叔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相士。据《左传.文公元年》记载,这年春天,周天子派遣内史叔服前来鲁国参加葬礼。公孙敖请叔服给他的两个孩子看相。叔服说他的儿子「谷」地阁(即下颔)丰满,晚年运气好,子孙兴旺。公孙敖听了非常高兴。战国时代,中国相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较为著名的相术家有唐举、尉缭、邓通、条侯等人。而当时名满各国的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也很会看相。他在渑池之会上观察秦将白起的瞳仁和眼神,判断他的性格刚强但暴躁,「可也持久,难与争锋」,从而制定正确的战斗策略。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相士吕公给刘邦看相,说他面孔像龙、鼻子丰隆、胡须漂亮,左大腿生有七十二颗黑痣,其相「贵不可言」。吕公愿意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邦作「箕帚妾」。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年少时,有相士说他「耳白於面,朝野闻名,唇不盖齿,无事招嫌」。刘邦日后成了汉高祖,确实贵不可言。而欧阳修日后成了宰相,也确实惹出过麻烦,被贬夷陵,应验了相士的预言。
传统文化的卜术、相术、命术三者有何区别?
这三者都是算命的一种做法,其中,卜术是指运用占卜的方式来推算事情发展的方向或事情的结果,相术是指通过观察算命者的面向来推演其人生的走向与坎坷进而改变它的方法,命术指的是通过理解人类,改造人类的命运,使其知天命而尽人力的方法。
占星术,包含“紫微斗数”、“七政四余”等。用一个人的生辰八字来决定一个人以后的地位、性格、是贫是富的程度,考察星宿、流年运势的得与失、是吉是凶,判断其一生的机遇。天相也叫做天象,根据天上日月星辰的位置的变化或排列顺序,作出解释,来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
人相:把人身当作一个三宇宙,又把人身的部份,如手掌、面孔当作一个小宇宙来判断人的一切,此判断较注重形状、部位、气色的(观察)。所用的基础包含八卦方位、干支、八门、五行、十二神等。人相部包含面相、手相等。我国的人相术,人身各部位无一不包。较重要的相书有:(麻衣相法)等。
“命”的判断是把人当作对象,而“卜”的对象则是除人以外的事物情景。“卜”大多用于战术的取胜方法,古代的军师大多都精通卜。历史上最著名的孔明借东风就是“卜”的体现。
以上这是它们三者的区别,借助一些事例,将其分辨开来,避免在日后的使用中将其混淆,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请问什么是相术
相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 通常认为相术是指观察人的相貌,以预测吉凶祸福的一种方术。属于迷信伪科学范畴。而生物体灵魂三定律诞生后的相术概念是——相术不在仅局限肉眼所观察到的躯体外观变化(主要指面相、手相等),还应该包涵下列内容: ① 中医的望、闻、问、切所涉及的所有信使内涵; ② 西医望、触、叩、听、嗅所获得第一手临床信使资料; ③血、尿、大便、体液、分泌物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④ 利用超声、CT、MRI等各种现代化科学仪器所获得的各种信使结果; ⑤ 所有涉及到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各种大量信使; ⑥ 为相应命题进行相应科学分析判断的技艺和方法。 并由此进行科学论证分析(演绎归纳、推理判断),以求真事物本质,即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预测)等,这就是灵魂医学的相术科学概念。
求购解读《周易》-相性格命运?
一、绪论
相学从狭义上来说:即人学,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一个分支,是人类聪明智慧又一体现。在古埃及、印度史料中都有关于相人传说的记载,在《圣经》中,就有关于相人术的论述:“每个人生下来,神便在手掌上刻划各种纹线,作为一种印记,叫所有的人知道他的所作所为”。
为了揭示人生命运的奥秘,人们契而不舍地探求,而相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就此诞生了,这种方法就是用眼睛观察或用双手触感,去了解人体骨骼、体态、轮廓、气魄、精神、鬓眉、气质、性格、肤发、气色、肉色、肥瘦、甲齿、纹痕、痣斑、聆听声音等各种表现,结合了人类进化学、生理学、数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学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反映生命符号和命运之间关系的学问。
一、相学概念
什么是相学?具体来说,相学是指通过人的形体、面貌、精神、气质、举止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观察分析,来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的学问。相是人生命运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的富贵、贫贱、寿夭及吉凶、祸福,均能从相中表现出来,古人云:“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富贵可见”。
二、我国相学发展史略
相学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始于春秋,流行于战国时期。据《左传文公元年》记载:一次会葬中,公孙敖听说周天子派来参加的内史叔服会看相,便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来相见,叔服对公孙敖说:“谷可以祭奠供养你,难可以安葬你。谷的下颌丰满,其后代必定兴于鲁国”,结果验证了其说法。
形成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相学获得重大发展,相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出现了相学家和相学名著,当时最负盛名的许负,其相学名著《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形》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学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管铬、朱建平等著名相学家。
鼎盛隋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相学理论空前发展,出现一大批相学大师,如袁天刚、陈传、麻衣道者和相学名著如《麻衣相法》、《月波洞中记》、《玉管照神局》。社会上出现了职业相士.有些相士便成了达官贵人,就连一些文人,如苏东坡、辛弃疾、黄庭坚都好相学。
元明清时期。相学发展第二个高峰期,无论是相学理论还是相的方法、技巧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又有一批相学名著问世,如《人伦大统赋》、《铁关刀》、《神相全编》、《相理衡真》。从明朝以后,由于相学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就一些江湖术士出现,并以此为敛财养家的手段,这些江湖术士为了达到敛财的目的,就把相术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影响了相学理论的健康发展。
民国时期。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相学发展呈现中西汇通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代表著作,袁树珊《述卜筮星相学》、汤文奂的《平园相法》。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中国相学这传统文化一个小小分支又在华夏大地悄然热起。
三、研究相学的目的和意义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他的思维方式和活动的目的性。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都有其目的,相学也不例外。相学研究目的:了解人的性格和品德,明白自己的能力倾向,探知健康状况及预测未来命运,引导人们如何适应环境,顺应规律的改造环境,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为万物之灵长,天地之主宰者。任何一门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相学把人作为研究的对象,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四、相学主要的内容
相学是以《周易》理论为基础,结合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建立起完备的方法和体系。其中有些理论和中医理论一脉相承,如观色和望诊相同,自古就有“医相同源”之说。有一定合理性和实用性,有认为他是唯心的;我们不能否认他有唯心成份,但不能因为他有唯心成份而全盘否定,也不能因现在科学无法确认的东西,当成唯心的,我们应以批判继承的态度来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