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到十五有什么忌讳的?
初一,不用笤帚,不倒垃圾,否则会扫走财运。
初二,结过婚的女儿,带上女婿孩子,礼品回娘家,礼品必须是双数,要当天去当天回,不能过夜。
初三不外出拜年,足不出户待在家里,以免遇到凶煞。
初四,这天诸神从天界重回人间,做好迎灶神,接火神,接五路财神,接神时间放在下午。
初五,送穷,开市日,早上做一锅稠粥,堵住穷窟窿。各门店开始开门迎客,做生意了。
初六,禁给人借钱,也不借别人钱,也不上们讨债。
初七,带孝之人不能入别人家的门。
初八,不嫁娶,以防太岁压头。
初九,是玉皇大帝诞辰日,不可将洗脸水倒入污沟里,妇女的裤子不准在外面晾晒。
初十,长辈给晚辈送灯日 ,也是禁动土日。
正月十一,子胥日,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忌观红喜事 忌打碎器物,米缸不能空着,禁遇殡葬事。
正月十二,庆祝元宵搭灯棚日。
正月十三,开灯日。
正月十四,灯正明。
正月十五,元宵团圆节。
在今年过年的时候,有什么是要我们注意的吗!在我国过年有太多的风俗禁忌要注意了。今天就专门来跟大家讲讲过年初一到十五的忌讳!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如果小孩打碎得话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回娘家,并且在娘家吃午饭,有的地方还有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
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 美食 招待女婿及女儿。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小结: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关自己的生活中的禁忌是一定要注意的,主要的一些风俗禁忌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是什么?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如下:
一、祭祀神明、祖先
正元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在汉武帝时,正月十五上元节需祭祀“太一神”,《资治通鉴》中有记载:上元燃灯,或云以汉祠太一自昏至昼故事。
二、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民间的重要习俗,元宵最早称为“浮元子”,在古时,“元”意指开年的第一个月,而且“元”与圆谐音,即为团团圆圆,因此吃元宵便是将好兆头吃进肚子里。
三、舞狮子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听说在南方盛行。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四、闹花灯
在元宵节这天,民间有打灯、挂灯、观灯的习俗,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兴起,隋唐时开始兴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精致的花灯,再加上这天月夜明朗,因而呈现出盛世之景。
五、猜灯谜
在闹花灯的同时,人们为了让活动变得更丰富有趣,也会在这天“猜灯谜”。大家通常会将谜语黏贴在花灯之下,以供四面八方之人前来猜答,而猜对的人不仅能获得礼品,也能赢得众人的掌声和欢呼声。
六、正月十五元宵节禁忌
1、元宵节当天不要杀生,这是一个见血的不详恶兆,所出现的问题则是破财及病灾。
2、元宵节不当天避免脏话、据说这样去做,今年会祸从口出、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大的祸事。
3、元宵节当天不要借给别人钱,据说这样做的话、会把你的运气借走。
4、元宵节当天不能剪发,洗头,因为“发”如同发财的发,而在此日洗发、会将财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积蓄。
正月十五有什么风俗和禁忌 正月十五的风俗和禁忌介绍
1、 正月十五的风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3)迎紫姑。在古时,正月十五迎紫姑是民间重要的习俗。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等,是民间传说中的厕神。传说紫姑原是一大户人家的婢妾,因不堪主妇虐待,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天帝悯之,命为厕神。百姓同情紫姑的遭遇,故在她的忌日(即正月十五)扎其像身影之祭之。
(4)中国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5)走百病。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6)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7)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8)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禁忌:
(1)民俗认为此日是天宫大帝的诞辰日,应以喜庆为主。元宵节当日,夫妻之间绝不能闹矛盾,也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以免给家庭带来霉气。
(2)元宵节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再繁忙的人这一天也一定要休息,避免劳作工具损坏,带来霉运和财运损失和不利的事情发生。
(3)元宵节当日避免看医生,避免到荒郊野外、坟地、古陵等阴气和晦气较重的场所。身体弱、运气差的人士更应加以防范,以免沾染晦气上身。
(4)元宵节当日若丢失财物,那么则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钱袋,一整年很难抓住机遇。因而,应特别注意防范财物遗失。
(5)元宵节当日,最好不要借钱给人,否则,今年他人容易将你的运气借走。
(6)元宵节当日,米缸、面缸不要见底,因为古有断炊堪舆之说。
(7)元宵节当日,切忌不要杀生、见血。否则,今年易引发破财及病灾、伤灾。
正月初一至十五的风俗与禁忌是什么?
正月初一至十五的风俗与禁忌:
一、正月初一至十五的风俗:
1、初一拜年“新年好”
正月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是一种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祝福。拜年吉祥话后,长辈也会给晚辈红包,当做新一年的彩头。
2、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古代,女儿嫁出去了一般不会轻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间也很难团聚。
3、初四迎接灶王爷
按照民间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清点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门,点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爷的到来。初四这一天,按照传统,最好不要出门。同时这一天还要把过年来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杂烩。
4、初五“破五”迎财神
初五作为财神的诞辰,很多商家会选择在这一天开业,人们在这一天迎接财神到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5、初七“人日”
传说女娲先造出了猪牛马等牲畜,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正月初七,就是人诞生的日子,这天是所有人的生日。在初七这天,按照传统要吃七宝羹、吃面条等,七宝羹是由七种蔬菜熬成,分别有韭菜、芹菜、蒜、芥菜、白菜等,各地多有不同。
6、正月十一请子婿
传统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正月十一这天岳父要请女婿吃饭。初二女婿大包小包来岳父家,十一这一天岳父要回请女婿。
7、正月十二搭灯棚
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这一天里,要藏剪刀、捏老鼠嘴、收旧鞋等。正月十五赏花灯,从十二开始就要准备好,开始搭灯棚了。
8、正月十三点灶灯
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的说法。“上灯圆子下灯面”,正月十三上灯日要吃圆子。
9、正月十五看花灯
“一年明月打头圆”,古称“上元节”,这一天大家都出来看花灯,猜灯谜,尽情享受新年的滋味。
二、九种禁忌要记牢
1、初一忌动扫帚
初一当天不要动扫帚,动扫帚会把新一年的福气扫出去。初一是拜年串门的日子,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在这个时候动扫帚扫地,也有一种把客人往外赶的感觉,所以最好不要。
2、初四忌出门
传统习俗认为,初四是灶王爷来人间的日子,所以这一天要迎接灶王爷不能出门。
3、正月忌剪头发
正月里不能剪头发,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一种误传,本来应该是“思旧”。源自于明末清初人们怀念旧朝,以不剃头表示思念旧朝。
4、吃鱼留下头和尾
过年每家都会有一条鱼,表示年年有余。但餐桌上的这条鱼不能都吃干净了,要留下头尾,表示新的一年不仅能吃饱喝足还能有富余。
5、初一当天别借钱
过年期间别向别人借钱,也别催债,新年开始就被金钱纠缠,一年都会过的不顺心。过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心情,新年有好心情,新的一年才有干劲。
6、初一早上吃剩饭
初一早上要吃年三十的剩饭,表示旧一年的延续。其实除了寓意,很多人年三十都会整一大桌菜,这些菜通常一顿吃不完,初一早上吃剩饭也是节约粮食,落实光盘行动。
7、新年忌啼哭
新的一年不要哭哭啼啼,人们认为新开始就哭哭啼啼,那新的一年也会霉运不断。新的一年保持好心情,别生气,别哭闹,啥事也没有开心过年重要。
8、不要打破器具
人们认为新年打破碗、杯子等都是不吉祥的,但其实岁岁平安,打破东西可能也会预示着你新的一年有所突破。
9、初九不能晒衣
初九这一天是“天公日”,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不能晒被子。
元宵节九大禁忌,犯了恐破财或衰整年
作者\ 编辑部
【 编按: 元宵节是新年后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祈福祥和的大好日子,当天少不了猜灯谜、吃元宵、赏花灯等活动,而且在早期封建社会中,未婚男女藉著赏花灯交流情谊、物色对象,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不过,在这个传统佳节还是存有许多禁忌,不管信不信,这些事情最好还是要避免。
推荐阅读:2020元宵节猜灯谜,全家一起来挑战!
一. 避免去阴气重的地方
不要去墓园坟场或是医院等地,这些地方大多阳气不旺,尤其是身子本来就不好的人,少去就能少沾惹些晦气。
二. 不弄破衣服、 *** 黑白两色
注意千万不要弄破衣服,如果弄破会霉运缠身一整年。也要避免穿白色和黑色的衣服,这两种颜色与死亡有关,所以元宵节穿这两种颜色的服装的话显得不吉利。
三. 不能洗头发
元宵节在广东习俗里,「发」与「发」的发声接近,故为运气和财路的象征,自古也流传元宵节这天不宜洗发、剪发的说法。
四. 不口出恶言
春节最后一天要说好话,新的一年好运才能延续。如果在元宵节时说脏话或吵架,代表今年容易祸从口出,导致不经意说错话而带来祸事。
五. 不让小孩过度哭闹
元宵节在传统文化上有另一重要意义,这天是天官大帝之生辰,天官大帝喜欢热闹,因此父母也要尽量减少孩童过度哭闹,如果小孩哭闹得太厉害,再带孩子到庙里祈福。
六. 不要丢失财物或借钱给他人
元宵节当天少带金钱在身上,因为如果丢失财物,意味着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口袋,新的一年会抓不住机遇。也要避免借钱给别人,尤其是有目的性,像是为了增加利息而借钱等含贪念的借贷往来,这象征着你今年的好运与财运也会跟着被借走。
七. 禁杀生
元宵节这天要心存慈悲不宜杀生见血,如果存著贪心而杀生,代表未来一年也容易破财或有血光之灾。
推荐阅读:必读拜地基主禁忌!如何正确祭拜地基主?
八. 不让米缸见底
这天米缸要补满,如果米缸见底断炊,也象征著接下来的一年,工作跟财运都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九. 室内应保持明亮
这天客厅或大门若太昏暗,代表家里今年运势将黯淡。客厅应保持整日明亮,可在大门口点灯或挂灯笼等,象征家里新年圆满丰收、运势光明。】
在民间传统中,上元天官大帝主掌天界诸仙升降之职及赐与凡间众生福分,地位极为崇高,神格仅次于天公玉皇大帝,故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圣诞这天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
上元节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也是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上元」便含有此意。在这一天,天官大帝会下人间,判定人的罪福,故称天官赐福,因此也是祈求三官大帝赐予福气安康、解去厄运、免除灾难、求财补库的好日子。
补财库
道教有一说,说人一生中的财库分为天库、地库、水库,其中水库掌管今世的财富,为了留住财富,就必须要补财库。民间认为上元、中元、下元这三元节都是补财库的最佳时机,尤其如果在上元节这天补财库的话,那么整年就会财运亨通。
1. 准备红包袋里面放188元(一发发),然后选择有纳财日的吉时,在家或者上班的地点附近的土地公庙过火,之后就把红包随身携带。
2. 每月初二、十六拜拜使用四色金、补运钱、天库钱、财神宝衣含疏文(整套财库金里都有),报上自己的生辰八字、住址、公司地址,请神明帮忙补库或土地公生日用补运钱来求财官双发。另请财神爷作主会事半功倍喔!
推荐阅读:2020全台元宵节一览:台北双主灯吸睛、台中宝可梦灯会、台南龙崎光节
祭拜
传统人们把元宵节当作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主要要拜天官大帝、祖先、地基主,尤其是天官大帝身份尊贵,因此人们会格外重视天官大帝的祭拜。
拜天官大帝 时间:吉时 准备供品:三牲、水果五种、茶水三杯、寿面三束(绑红线)、元宵三碗 准备金纸:天金、大寿金、寿金、刈金、土地公金、甲马
拜祖先 时间:接近中午时分 准备供品:三牲(猪肉、全鸡、全鱼/全鸭)或五牲(全猪或猪头尾、鸡、鸭、鱼、虾)、酒或茶水三杯、饭菜六碗、水果三种或五种、元宵 准备金纸:刈金、银纸
拜地基主 时间:傍晚或晚餐前(约下午三点) 准备供品:五味饭、茶水三杯、水果 准备金纸:刈金、银纸
挂灯笼、放天灯
最广为人知的传说是,从前有只神鸟误入凡间后被不知情的人们猎取,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于凡间放火。人们得知后突发奇想,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会以为人间已经失火,人们便以此躲过劫难。现在挂灯笼、赏花灯则变成全家大小享受幸福时光的活动。
而在台湾平溪及十分一带,早年经常遭到盗匪骚扰作乱,村民们只好移往山中躲避祸乱,等待土匪离去后,留守在村中的壮丁,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报平安,因此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后来也逐渐演变成当地元宵节特有的习俗。
推荐阅读:【元宵节】3款环保手作灯笼,亲子自制手绘创意无价
吃元宵
虽然元宵和汤圆都长的白白圆圆的,但两者的口感及做法大不相同。汤圆是将湿糯米粉揉成团,再把馅料夹进去后,搓成一颗一颗的圆球状;而元宵是先将馅料切成小块,放在洒满干糯米粉的竹筛上滚来滚去,反复喷水让粉能够裹在馅料上,最后变成所谓的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可追溯到宋代,当时称这种食物为圆子或浮圆子,从许多诗词中可看出它的珍贵。而由于元宵的外型象征幸福团圆,人们相信吃元宵能为家庭带来和睦平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