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彩礼还想要30万陪嫁”,贪得无厌的准婆家,最终鸡飞蛋打,你怎么看?
1男女平等?那就先谈谈彩礼吧
关于杨丽萍一生无子的事情讨论得沸沸扬扬,社会学家李银河说了一句话: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其实说得很有道理,不管是生育权自由,还是享受做母亲的幸福,说到底女权主义就是平权主义,女性要求和男性享受同样的权利。
当然,男性和女性应该履行同样的义务。
那么,说到平等问题就来了,有人就开始发问:既然男女平等,女孩子为什么总是喊着要被照顾被呵护?既然平等,那么结婚的时候,就不会有彩礼这件事了。
在李银河这条平权主义的微博评论区,竟然充斥着关于彩礼的言论:还男女平等?在中国,女方什么时候不收彩礼,男方不提供房车再说。
彩礼是中国婚嫁的特色,是男方给女方家庭的诚意。也是双方父母,对未来小家庭的照顾。可是随着“天价彩礼”的产生,很多人,尤其是男方家庭对彩礼颇有微词。
本质上,彩礼也好,嫁妆也罢,都是欢天喜地的事。如果因为这些事闹矛盾,那背后的小问题一定也不少。有的女孩结婚是天价彩礼,有的女孩结婚彩礼分文不取,也有的女孩按照当地正常规格,他们结婚后,有什么不同吗?
也许有人觉得,不要彩礼的裸婚是真爱,可实际却证明,越是不要彩礼的女孩,将来越会在婚姻中吃亏。
2没要彩礼的女孩,都成了心结
何慧和老公自由恋爱,在一次朋友聚会相识,两个人一见钟情,觉得对方就是自己冥冥之中要找的那个人。
两人相处半年后,开始谈婚论嫁。何慧一直知道老公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在彩礼的事情上也没有太计较。
起初,何慧妈妈提出当地正常价格,八万八。老公却在何慧耳边嚼舌根:咱们的一见钟情,是上天赐予的缘分。如果谈钱,那就太伤感情了。你不会像那些女孩一样,是个拜金女吧!
听了他的话,何慧觉得很对,她爱的是老公这个人,而不是那八万八的彩礼。
即使父母百般阻挠,何慧还是决定裸婚嫁给老公,钱什么时候都能挣,可爱情只有一次,不能错过。
这是何慧的美好念想,也是多少女孩梦想的爱情。
结婚后,她才发现根本不是钱的事,“0元彩礼”也成了她心头的死结。
婆婆逢人就说,自己的儿子本事,没花一分钱就把媳妇娶回家了。老公也经常在酒局上吹牛:我媳妇死心塌地跟着我,一分钱彩礼都没有要。
直到被人指指点点地议论,何慧才知道,自己的真爱只不过是别人吹嘘的资本。
真正爱的男人,不会让你结婚的时候灰头土脸,更不忍心你娘家被人诟病。
且不说天价彩礼,就说普通的彩礼,十万块钱左右,拿不出来的人,或者是不把你当回事,或者是真的没有这个钱。
一个家庭连十万的积蓄都没有,不是有无底洞的重病,就是没有上进心或者挣钱的能力,这些都是大事。
3彩礼与嫁妆,都是婚姻的照妖镜
在结婚的前几年,何慧因为彩礼的事,总觉得自己便宜,是下嫁。可是后来,舆论的风向标就发生了转变。
老公和婆婆的吹嘘,不仅说着自己娶媳妇没有花钱,还骄傲地指出媳妇的高额陪嫁。
何慧的家庭条件优渥,又是独生女。结婚的时候,父母怕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就陪嫁了很多。包括一辆奥迪A6,50万现金,还有一套小面积房子。
这些钱,和八万八的彩礼相比,几乎具有碾压式的效果。人们不仅会觉得何慧老公“厉害”,娶了这么有钱的媳妇,还会酸酸地说,何慧老公高攀,让自己少奋斗几十年。
这样言语多了,夫妻之间也就有了隔阂。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就是何慧父母陪嫁的婚房。婚前财产,写着何慧一个人的名字。
好几次在醉酒后,何慧老公都跟她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给你彩礼,没有给你买个房子。别人都看不起我,觉得我吃软饭。
最近这段时间,听说何慧的老公在外面有了人。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家庭条件一般,却对他百依百顺。
自己在婚姻中没有赚够的颜面,只能去婚外寻觅。说到底,是彩礼的问题吗?彩礼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男方家庭对婚姻的态度,对女方女性的尊重程度。世界上不仅有彩礼这回事,还有嫁妆这件事。
和谐的婚嫁有来有往,彩礼不是给父母的,而是给小家庭的。过分纠结或者过分忽视,都不是好事。4天价彩礼,同样不可取除了不要彩礼,还有地方又存在另一个极端,就是天价彩礼。尤其是贫穷的农村,越有高价彩礼的习俗。
我们老家就是出了名的高彩礼,很多父母为了儿子娶媳妇,债台高筑,七老八十还出去打工。村里的人都说丽雅嫁得好,结婚的时候,她不仅收了18.8的彩礼,还有10万改口费,以及双方父母的份子钱。
更厉害的是,她把彩礼都留给了娘家,给弟弟娶媳妇用。并且跟未来公婆签订协议,债务与她无关。
结婚后,婆家都把她当姑奶奶供着。公公婆婆进城去打工,面朝黄土背朝天,怕工地不要他们,还谎称年龄只有55岁。
丽雅呢,在家吹着小空调看着剧,过着“农村少奶奶”的日子。天价彩礼的她,幸福吗?她手里攥着夫家所有的家当,所以人们怕她,也承担不起儿子再娶媳妇的费用。
父母就像老黄牛,好像是欠儿子儿媳的一样,儿子娶妻生子他们就完成了任务。可是幸福与彩礼无关,与人性有关。
一旦有一天,丽雅手里的钱攥不住,那么谁还会重视她。一个人被重视,被尊重的程度,与钱有关,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品和处事态度。你要彩礼的时候,让人高攀不起。当彩礼花完的时候,你就是被爱搭不理的那个。
婚姻是一道主观题,有人选择裸婚,有人选择天价婚姻,也有人选择随波逐流。我们不能说谁的选择是错的,更不能断定哪一种是对的。要彩礼也好不要彩礼也罢,说到底那只是一个试金石。
女方试试男方是否重视你,重视这段婚姻。男方试试女孩家庭,是不是贪得无厌,毫不讲理。
即使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彩礼的争论也不会少。彩礼的旧俗在新环境下,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天价彩礼卖闺女的事情,应该禁止。不要彩礼,想要空手套白狼的,也得考虑再三。
中国彩礼地图出炉!看完你还敢结婚吗?
“整个家完了,彻底完了。”望着儿子房间门上那个残存的大红“囍”字,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付道镇67岁的陈老汉忍不住老泪纵横。今年春节前,他和老伴以一套在县城里购置的婚房和11万元礼金,给27岁的小儿子娶了亲。为此,老两口不仅用尽了毕生积蓄,还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没想到,就在新婚之夜,小两口为了这11万元礼金发生激烈争执,小儿子盛怒之下将新娘砸死,给两个家庭及社会都留下了巨大伤痛。
惨剧让人唏嘘,沉重的彩礼是始作俑者。从20世纪50年代的几尺花布,到改革开放后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再到如今一些地方用百元钞票“称斤论两”,国内一些地方不断加码的“彩礼”正在将像陈老汉这样的普通父母压得喘不过气来。
本来是礼节性的民俗,彩礼缘何不断走高?如何通过移风易俗,铲除这种社会陋习?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彩礼地图
西部高东部低,山村高城郊低
4年前,一张“全国彩礼地图”在微博上走红,该图以地图形式标注了中国各地的结婚彩礼金额,引发网友热议。本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4年时间里,这份“彩礼地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不仅彩礼翻了番,房子、汽车等也成了结婚标配。
今年27岁的小安(应被采访者要求化名)是河北省保定市一所中学的教师,去年年底,他和爱人经过自由恋爱结婚。他告诉记者,由于是自由恋爱,自己的工作也比较稳定,女方家要的彩礼相对少一些,一共是礼金6.6万元加买房买车。他同时表示,“这属于双方都有正式工作的情况。”
“在保定农村,如果男方没有正式工作,彩礼是10万元起步,还要在县城里买房、买车。”小安说,这几乎是现在本地农村结婚的“标配”。据他介绍,当地农村还有很多讲究,比如礼金要“万紫千红一片绿”,即1万张5元(紫色)钞票、1000张100元(红色)钞票,再加一把50元(绿色)的钞票,需要花费至少15万元以上。还有的地方讲究“三斤三两”,即用3斤3两重的、崭新的100元钞票作为礼金,一共大约15万元。
根据2013年的“彩礼地图”,河北省的平均彩礼为1万元礼金加“三金(金镯子、钻戒、钻石项链)”,花费大约为3万元。也就是说,4年时间里,即便不加入买房买车的花费,河北省的平均彩礼也增长了2—5倍。
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河南、山东、贵州、陕西、甘肃等地,而且表现出“越是贫困地区,越出现高价彩礼”的特点。4年来,贵州的彩礼由2万元礼金加电器上涨为8.8万元礼金加“三金”;陕西由3万元礼金加“三金”“三银”上涨为10万元礼金加“三金一动(‘动’指的是汽车)”;甘肃一些农村地区的礼金则疯涨为1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一线城市的彩礼涨幅存在差异。4年来,北京市的彩礼由1万元礼金加礼品上涨为20万元加一套房;上海市的彩礼保持不变,维持在10万元加一套房;广州市的彩礼由1万元礼金加“三金”上涨为总价值5万元的彩礼。
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彩礼情况差异也比较大。在新疆,维吾尔族姑娘对结婚首饰(耳环、项链、手链、戒指)更为看重,礼金可以商量,大体3万元到10万元不等;当地汉族男性结婚则需要20万元的礼金加一套房子(男女各付一半,或者男方买房、女方买车)。4年前,新疆的彩礼还是8888元礼金加双份礼品。在西藏生活的藏族男子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娶新娘不需要送礼金,只需要送数量不等的牦牛(8000至1万元一头)、羊或者汽车就行。
经过调查,在彩礼上涨的区域里,西部地区彩礼高于东部和南部地区,贫困山区彩礼高于城郊村。
一月二十三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侗寨村民挑着彩礼定亲。光源摄(人民视觉)
可喜变化
华南降幅大,长江流域“零礼金”
可喜的是,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南方一些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很多地方的彩礼不升反降。
罗观林是素称岭南古邑的广东省英德市的一个普通农民。老罗1982年结婚时,给女方的礼金是900元。2000年,他的儿子结婚,礼金是8000元。去年,当地的彩礼是1至2万元。
据了解,1982年,当时农村基层公务员每月收入在30元左右,老罗订婚的礼金900元相当于当时农村公务员30个月(即两年半)的收入。2016年,英德市乡镇干部的工资收入大概为每月6000元,1至2万元彩礼相当于农村公务员3个月的工资。可以发现,如果以农村公务员工资作为参照,当地农村的彩礼水平下降了90%。
“改革开放以来,华南农村的彩礼是大幅度下降的。”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率领的课题组经过调查后认为,一方面,华南农村多是宗族性村庄,受到宗族抵制,外来男性娶本地女孩的力量大为减弱。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华南农村女孩很多外出打工,自由恋爱的越来越多,家境逐渐殷实的父母对女儿的自由恋爱也乐观其成。
此外,长江流域如重庆市、武汉市等一些地区还存在结婚“零礼金”现象;一些女方家长即便索要彩礼,也不会自装腰包,而是返还给女孩,另外还会准备一份与男方彩礼不相上下的嫁妆。贺雪峰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属于分散性的原子化村庄,男孩生育偏好少,父母因此可能对儿子女儿同等看待,同时自由恋爱的基础也比较好。因此,彩礼和嫁妆相当于双方父母的财产完成了代际转移。
这种势头在深圳、北京等城市近年来也开始出现。一些在这些城市工作、结婚的受访者告诉记者,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观念的普遍和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出于对女儿未来幸福的考虑,很多女方父母不再将男方的彩礼数额作为强制性要求,一些女方父母还会出钱和男方合力买房。
天价彩礼
男多女少、盲目攀比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各地彩礼数额差异大,但大部分地区的彩礼价位在不断走高,“儿子娶媳妇,爹娘脱层皮”的现象在不少地区的农村仍然普遍存在。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天价彩礼”的存在?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适婚人群‘男多女少’,导致女孩‘物以稀为贵’。”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超声波技术兴起并开始用于生男生女的检测,让长期存在的男孩偏好有了技术基础,导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持续走高。与此相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彩礼在农村兴起,并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崔树义分析,农村本来就是男多女少,随着城市化发展,女孩开始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更加剧了农村女孩的稀缺。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很多女性即便无法嫁进城市,也希望嫁给当地经济条件好的男性,女方家长则希望借彩礼改变自身经济状况,也助推了“天价彩礼”的出现。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功利性、互相攀比的社会心态也是重要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攀比之风既是农村“熟人社会”的产物,又和很多人现在功利性过强、讲面子、讲排场、希望一夜暴富等浮躁的社会心态有关,同时让一些职业媒婆有了“两头通吃”、漫天要价的市场。
“很多人因为付给别人‘天价彩礼’,就想着通过收受‘天价彩礼’来补亏空,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分析道,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农民既是“天价彩礼”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施行者。
“当彩礼逐渐成为一种敛财手段,实质上与买卖婚姻相差无几,由此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因婚致贫甚至家破人亡的悲剧不断发生。”崔树义表示,越来越多的穷人娶不起媳妇,或者为了娶媳妇弄得“全家返贫”,光棍村不断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价彩礼”已经成为一种应当及早加以消除的社会陋习。
移风易俗
综合施策,标本兼治
为应对越刮越烈的彩礼之风,2016年7月2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委印发的《关于“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强调,“十三五”期间,中国各级政府将加强引导,倡导婚事简办,反对包办婚姻、违法早婚、大操大办和借婚姻索取财物。《意见》同时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结构趋向自然平衡等提出要求。2016年11月28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电视电话会议,农村“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现象被点名批评。
那么,如何通过移风易俗,铲除“天价彩礼”的土壤呢?“这需要综合施策,仅仅靠单纯的引导、宣传很难奏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朱信凯认为,“天价彩礼”既有生育观念、价值取向、面子心理等主观原因,也有男女性别失衡、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客观原因,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要求各级政府要多从治本上下功夫。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是治本之策。”朱信凯表示,只有农村经济条件改善了,养儿防老的观念才能逐步消除,“生男生女都一样”才能成为共识,“天价彩礼”才会失去生存土壤。他建议,目前,政府应尽快加大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力度,完善农村养老政策,减少城市落户限制以及促进城乡人口合理流动等。
从更深的层面看,“天价彩礼”也暴露了农村社会治理的缺陷。吴国宝建议,可以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各种社区协会甚至传统组织,通过制定一些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来遏制“天价彩礼”;同时引导广大农民改变观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新风。
“移风易俗要内化于心才算成功。治理‘天价彩礼’,既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社会合力。只要每个人都明白自己为此应该做什么,并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天价彩礼’的歪风就一定能消除。”吴国宝说。
抱歉,男人也需要谈嫁妆,婚姻的好坏,由什么决定的?
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条视频,一对情侣在餐馆,因为嫁妆的问题吵了起来。
男方老家有陪嫁的规矩,所以要求女方出几十万的嫁妆。
女子听得生气,拿出现金甩了男子一脸。两人的感情算是彻底谈崩了。
近年来,天价彩礼层出不穷,嫁妆逐年递减,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敢跟女方谈嫁妆的男子,很多网友大喊解气,称之为“英雄”。
的确,在如今男性势力逐年衰退,婚后的男性,除了要养家糊口,还要满足妻子的安全感、仪式感。
同样是人,为什么男性就该理所应当的付出,按照对家庭付出的程度,来定价格的话,嫁妆这个古老的传统,应该重新推广。
男性同胞们,不要因为谈嫁妆谈崩的例子而害怕,女人爱不爱你,就看她愿意给你多少嫁妆。
01、为什么要谈嫁妆?
在大环境下,男性比女性适应能力强,容易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但在婚姻生活中,男性则成了弱势群体。
我一个学长,去年离婚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夫妻两个人三观不合,天天吵架,妻子一气之下,拿出了离婚协议。学长和亲戚朋友好说歹说,妻子就是不同意,能怎么办?离吧。学长月入八千,妻子月入4千,但两人协议,婚后财产平分了。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那个被学长捧在手心的小姑娘,跟了妈妈。婚后买的房子卖了,卖得的钱平分,学长不得已,买了套单身公寓。不久前还幸福美满的学长,成了一个单身死肥宅。学长也不帅,收入平平,有过一次婚姻的他,直言幸福难寻。
在婚后,多少男性既要赚钱养家,又有伺候妻娃,一纸协议下来,所有的劳动都要被妻子分走一半。
最扎心的就是,连孩子都留不住,走出婚姻,就成了孤家寡人。
要嫁妆,就是要给男性的付出,上一道婚前保险。
02、态度最重要。
女人为什么不愿意给你嫁妆,无非两个原因,第一:给不起;第二:不想给。
如果是给不起,可能女方家境一般,婚后,更可能把男性当做苦力。
如果是不想给,说明这个女人不够体贴,不能体恤丈夫的辛苦,更加要不得了。
嫁妆,就是给婚姻试毒的银针,结婚之前聊一下彩礼,就可以看出女人对这份感情的重视。
我一个朋友结婚后,跟我说,非常后悔结婚前不要嫁妆。朋友的爸妈算个中产,自己也有很稳定的工作,不缺钱那种,结婚的时候,觉得不缺那点钱,就没要嫁妆,反而给了妻子一大笔彩礼。结果,结婚后妻子嫌他赚得太少,还不帮忙做家务,以至于后来,他加班回来还得打扫卫生、洗碗......朋友说,自己就像妻子家请的长工,没有话语权,没有地位。可是,能怎么办?离婚了财产就没了,一个中年汉子又能怎么办,凑活过吧。朋友说,当时就是嫁妆没要,以至于妻子家觉得他太廉价,不重视他的感受。
的确,人性就是这样,没有付出努力得到的,往往不会珍惜。
03、嫁妆,是男人婚后的保险。
知乎上一位网友,遇到了一件很扎心的事情:他妻子,要跟他离婚。具体原因也很简单,妻子遇到了一个帅气男神,“情投意合”,并且,有了那个男神的孩子。事情都到这种地步,网友也只能含泪挥别这段绿色的婚姻。网友说:当初娶她的时候,两人一穷二白,自己没要彩礼,后来自己事业有成,而她只会打麻将。而今,她在麻将桌上认识一个牌友,就能抛弃丈夫儿子。想到离婚后,自己年迈的父母会不会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就很头疼。
看到这样,我只能说,世界太混乱了,男人要做好自我保护。
很多认真负责的好男人,却总被抛弃,不是他们有什么特殊的体质,而是他们不懂得保护自己。
真爱无敌,不要嫁妆,精神值得表扬,可是,婚姻不只是爱情那么简单,也是利益的牵扯。
谁敢承诺说,枕边人永远都不会变心,面对婚姻外的诱惑,可以保持冷静?
太难了。
谈嫁妆固然现实,可不谈嫁妆,就是把自己的铠甲丢掉,毫无防备地站在婚姻的战场上。
你不会被当做长工,也不必担心被人抛弃,落得人财两空。
嫁妆,是男人最后的保险,是直面现实的勇气。
04、嫁妆,是仪式感的一部分。
其实,谈嫁妆没什么可耻的,只要价钱合理,反而能满足婚姻的仪式感。
就像开头那位网友,一口气要了几十万,是有点狮子大开口。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收入,要个几万意思一下,一来可以确保对方的是认真的,二来,也是给自己一个认可。
其实有很多地方的风俗,嫁妆都是天价,像福建晋江就有这样的传统,往往女方陪嫁,要房子车子,太过奢靡。
我们也不鼓励这种大操大办的婚姻,不过一点点仪式感,还是可以有的。
老一辈的智慧,不能在我们这代断了根。
05、理智看待问题。
说一千道一万,把谈嫁妆提到这样的高度,不过是想讽刺一下那些推崇女性要彩礼的人。
以上观点,也都是推崇彩礼的观点,论证方式都一样。
讲真,懂点逻辑的人,都明白这样的论证很不科学。
一段婚姻的失败,是多个层面的,跟彩礼有什么关系。
然而,把彩礼和婚姻的幸福与否联系起来,真的太过片面。
据悉,有百分之30的恋人,因为谈彩礼而分手,几年的恋情,因为价钱没谈拢,就分道扬镳。
实在太过可惜。
婚姻的好坏,一是自己要有好的价值观,二是对方也要有好的价值观。
自己好,也遇到对的人,自然有好的婚姻。
别听别人一番论证,就轻信了金钱至上的准则,那是毒鸡汤,会致命的。
你家乡的彩礼和嫁妆一般要多少钱?
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还相当盛行,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
“河南小伙结婚聘礼要6万元起?这么高啊!”“知足吧,还有8万、10万起的。”昨日,一张“全国聘礼地图”在微博上走红,该图以地图的形式标注了各个省市区的结婚聘礼金额。其中,河南聘礼的起步价为6万元。此图一出,不少网友直呼“娶不起”。记者采访获悉,河南结婚聘礼在6万元以上的确实不少。对此,有专家表示,聘礼较高,面子问题可能是主要原因,也与当前社会不少人的金钱至上观念有关,但聘礼并不能奠定婚姻幸福的基础。
胡智伟说,他们在河南调查了不同地区和收入群体的十多个人,取平均值得出的“6万元起”的数字。“总体感觉,河南的聘礼还是比较高的。”胡智伟说。
对于调查全国聘礼状况的初衷,胡智伟说,身边有很多年轻人恋爱多年,最终却因为聘礼的问题分道扬镳,做这个地图是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爱情是宝贵的,不能被金钱击倒”。
【记者调查】 不少网友认可地图数据,叹“娶不起”
对于“聘礼地图”所载河南的聘礼金额,不少网友认为比较准确,直叹“娶不起”,甚至有网友认为,在一些农村地区,聘礼能达到10万元。
记者随机采访了我省不同地方的年轻人。信阳的朱先生恋爱两年,2009年初打算结婚,妻子娘家人索要聘礼8万元,否则坚决“不嫁女”,这让朱先生压力巨大。“在外打工四五年,一共就攒了4万元,当时差点因为这个谈崩了。”朱先生说,后来找亲戚借钱才凑够聘礼,直到去年,朱先生才把欠亲戚的钱还清。
并非所有河南姑娘的聘礼都让人难以承受。家住新乡的刘先生去年刚结婚,给了岳母2万元即“抱得美人归”,而让刘先生意外的是,今年买房缺钱时,岳母又将这2万元聘礼送还用于买房。当然,记者采访10多位近两三年内结婚的河南小伙发现,像刘先生这样好运的并不多,多数受访者说,聘礼一般在四五万元左右,高出6万的情况也很正常。
之所以出现“昂贵媳妇”,不少受访者认为这是攀比心理在作祟。朱先生曾恳请岳母“降价”,但岳母讲了很多“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并表示事关面子,不能再少。也有一些女士告诉记者,索要高额聘礼也是为了看男方是否重视女方。
【学者】 幸福婚姻靠的不是聘礼
郑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张明锁表示,传统的农村,父母将女儿辛苦养大后嫁出去,希望通过收取一定聘礼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这也可以理解。但随着社会发展,聘礼金额越来越高,已失去原来的意义。现在的爱情或婚姻,在很多人的眼中似乎成为一种物质资源的交换。其实,这是不健康的风气,绝不可取。
张明锁说,聘礼不能奠定幸福婚姻的基础,真心相爱、同心同德才是关键。结婚时,不能为了面子而去攀比,要真正明白爱情和婚姻的真谛是两个人的幸福、长久,否则只会拖累家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