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风水八字易经文化,你相信几个?
在我国,老祖宗流传的东西历史悠久,有的有据可查,有的无据可查。尤其是风水,八字,周易这些民间传统文化,那么它们究竟可不可信呢?
先说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生辰八字,简称 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年月日时共 四柱干支,每柱两字,合共八个字,故称。生辰八字在 中国民俗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 道家、 星相家据此推算人的命运的好坏。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这些文化的确神秘,却不能代表一切,否则历朝历代那些有龙脉金穴和能人相助的皇帝,为什么最终会垮台,被其他政权所代替?就算有一个龙脉金穴和能人辅助,其发挥出来的作用也不可能永远有效,总是有时间限制的。我想今天之所以今天还有人能够发家致富,还是因为自己勤劳和抓住了机遇,人定胜天不是没有道理的。
“麻衣神相”准确吗?
有一定的准确率。
首先要说,手面相或者堪舆或者八卦六爻等这些国学文化不能简单地用迷信一词来定义。虽然有的东西可能暂时还不好用科学来解释,但不代表就是迷信。
相对而言其实相术还算是比较容易用科学来解释的,因为万事皆有规律和关联。虽然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但是我们的先人早就发现,很多性格脾气或者人生轨迹具有共性的人在相貌上往往也存在共性的地方。所以反之,如果一个人在相貌上符合了这种共性特征,那么他的性格脾气或者人生轨迹就也很可能会和那些人有所共性。
所以,科学地说,相术应该可以划归为统计学或者说统筹学之类。
麻衣神相
所以,很显然,相术是有一定准确率的。特别是一些关于人的品性或病理性的相貌特征,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科学,准确率是相当之高的。曾国藩曾经写过一本冰鉴,也是相人之术,是非常受人推崇的,如果毫无准确率可言自然不可能被推崇和流传。
中医上讲究望闻问切,这其中的望也可以算是相术中的一种了,只不过是比较局限于看病方面而已。所以医易同源这也是原因之一。
麻衣神相是相术中的经典之作,准确率自然不低。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就算数学上的归纳还经常有例外存在了,更何况这种深邃悬乎的东西了。如果一个高人能看准个十之七八哪怕只是十之五六,那么他在和你说话的时候摸不准的不说,只挑确定的东西来讲,那在我们眼里就接近百分百正确,是非常神乎其神的了。
看人一看一个准,老祖宗留下的“识人术”口诀究竟是何?
察言观色、细心谨慎。以前的古人经常留下了很多的文化瑰宝,他们通过超多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为后人所用。而留给后人的许多宝藏一样的文献资料,也是让后人为之赞叹。而今天就来介绍,古人留下的所谓“识人术”。这两句话的口诀运用得当将成为认人、识人的一个法宝。
言语与表情、行为是一个人内在的表现。所谓的言语,不止是指一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意思。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口音。不同的修养、阶级、教育水平的人也有不同的措辞。这都是可以通过言语观察出来的。除此之外,言语中透露的意思也有很多,比如有些人说话直来直去,有些人说话拐弯抹角,有些人说话喜欢挖坑,这都会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方的性格。言语其实是内心的表达。
同理表情、行为也能表达内心的情绪。前段时间曾经流行过的微表情,其实就是这道理。不同的表情可能传达了不同的意思。行为也是对方的一个外在表达的体现。有的人可能言语与行为不一致,或者表情与行为不一致,那就是需要留意的地方。而一些特殊情景下的行为更能表达最本质的内心。
细心中才能发现怪异。与人交往,只有认真观察,细心才能发现一个人的本质。就像上文说的言语与表情,如果在交往中,没有集中精神听对方说,或者看对方的行为、表情,都是要细心才能办到的,粗心大意下怎么可能发现别人的隐藏的细节呢?所以在识人的时候,要注意细心。
“识人术”的关键是察言观色、细心谨慎。识人当然不是仅靠这两句简单的口诀就可以认清一个人的,需要学会解读,更要经过长时间地练习。
农村老话:“脸上无肉,做事寡毒”,讲的是啥意思?
古人讲究“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长相根据一个人内心的品性息息相关。以前也有一些老者“相面”,通过看一个人的长相来分析一个人的人生。也留下了一些传说故事,像一些俗语“鹰鼻鹞眼不可交,矬子杀人不用刀”等等。
一、脸上无肉,做事寡毒
老祖宗说的脸上无肉主要有两种:(1)颧骨无肉。颧骨也就是人的外眼角的下面的部分,这儿如果没有肉,老祖宗认为这样的人刚愎自用、自私自利,做事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两腮无肉。这样的人比较常见,也是我们常说的瓜子脸。老祖宗认为这样的人没有责任心,为人处事不为他人考虑。
“做事寡毒”从字面意思来看,意思是说做事喜欢独来独往,而且做事狠毒。那么“脸上无肉,做事寡毒”有没有道理呢?还有一个成语叫做“尖嘴猴腮”,意思是说尖尖的嘴巴,像猴子一样的腮帮子,也是形容脸上没有肉瓜子脸。尖嘴猴腮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也是“诡计多端、贪婪成性、背信弃义”的形象。
二、脸上无肉的原因
1、永远吃不胖的人。不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比较瘦的人,这些人就算每天大鱼大肉,也不会吃胖,反倒是有些人“喝凉水都会胖”,形成鲜明的对比。
2、吃不饱的人。还有一种瘦是饿的,特别是古时候,农民被地主克扣粮食,很多时候还有很多苛捐杂税,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自然会饿瘦很多。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可能会吃不饱的吧!
3、以瘦为美的人。特别是如今的女孩子,都认为瘦一点才美。为了瘦一点不仅节食减肥、加强锻炼,甚至有些人打“瘦脸针”,让自己拥有“瓜子脸”是很多现代女孩儿的梦想。
三、为什么古人认为脸上无肉的人做事寡毒?
1、被官吏和地主欺压的穷苦百姓。古时候,很多穷苦的人如果想翻身,肯定需要狠一点,也就是有古语说的“无毒不丈夫”,要想成大事,自然要狠毒一点。那些被地主以及官吏欺压的劳苦百姓,心中都充满了怨气,在有机会报仇的时候,自然做事寡毒,以解心头之恨。
2、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有些人为了积累财富,对自己也会严格要求。为了积累财富,自己紧衣缩食,自然也会想方设法的算计别人,阴险毒辣、不顾一切地搜刮别人的财富。
3、相识的第一印象。其实我们现在也讲究个“眼缘”,有些恋人也相信“一见钟情”。古代人也是讲究第一印象,“尖嘴猴腮”给人的印象容易是“精明能干、狡猾猥琐”的形象,所以“尖嘴猴腮”多是一个贬义词。
四、“脸上无肉,做事寡毒”这句话在现在还适用吗?
老祖宗传下来这句话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汲取优秀文化,舍弃糟粕。在如今的社会,很多肥头大耳的反而阴险毒辣,有些瘦弱纤细的反而是谦谦君子。老人们也说“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这次疫情也让我们认清了一些人的嘴脸。比如以下的两个人:
1、我们敬爱的马云老师。马老师也是属于“脸上无肉”的类型,但是在疫情期间也是以个人名义捐款十个亿,后面还积极运送物资,与医护人员互动,给他们加油。
2、那个特什么普。吃得肥头大耳,典型的“国字脸”,在很多农村人的眼里是那种有本事、面善的人。但是恰恰相反,在疫情出现以后,他不仅不积极一起抵抗疫情,还在旁边煽风点火。后来眼看火烧到自家眉毛了,却是把脏水都泼到别人身上。
结语:小伊觉得我们的老祖宗留下“脸上无肉,做事寡毒”这句话是针对他们的时代总结的经验,在我们现在虽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那样的话就会冤枉一些好人。况且如今的社会以瘦为美,人美心灵也美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你认为这句话现在还适用吗?欢迎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祖宗的识人术“唇薄不可交,颌尖气量小”准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每个人都难免要与其他人有所往来,而在交往中就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鉴别这些人呢?老祖宗留下了这样的一句俗语唇薄不可交,颌尖气量小。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唇薄不可交,这前半句说的是就是嘴唇薄的人,一般薄情,不可深交。这句话其实就是典型的以貌取人了。唇薄者一定薄情吗?非也,嘴唇薄也可指一个人说话尖酸刻薄,添油加醋。这类人身上负面情绪较多,口无遮拦,该说的不该说的,通通都会竹筒里倒豆子,一个不少的抖出来。如果与这样的人交往,一些秘密或者仅仅是两人的玩笑话,都会在一个不经意间被说出去,与这样的人交往,就是埋藏了一个定时炸弹。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多言数穷,不如手中。鬼谷子也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唇薄不可交,唇薄一个表象是在告诫人们遇到能说会道的人,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被花言巧语蒙蔽双眼,影响到大脑思维的判断能力。
颌尖气量小,颌尖也指下巴。在古人的面相学中讲到,地颌方圆的人,心胸宽厚,待人和善,财源滚滚,是绝佳的朋友。相反的,如果下巴是尖尖的,就没有那么大的心胸,平日里也喜欢斤斤计较。在与人交往时,他们会总想占个上风,不允许自己在言语态度上输给别人。但如果单从一个人的下巴尖还是扁,就妄加评论他的性格或脾气,很显然不会太准确。毕竟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心世界,有的时候根本就是两个极端。一些看似穷凶极恶的人,他们的内心或许很柔软,相反,看似面善的人,未必不狠心。老祖宗之所以会这么说,原因就是劝告大家,一个人如果肚量小,那么就会失去格局,而一个没有格局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古代的相术可信吗?
相术看似很玄,其实是有根据的,相术和中医有很大的联系,都起源于巫师。上古时期(夏商周)医生由巫师“兼职”,所以相术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