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江都结婚有哪些风俗?能详细的话最好!
老家在江都农村,今年正月初六侄儿结婚。留下了一些有关结婚习俗和以前记忆的记录,也算是岁月的痕迹吧。
1. 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2. 压床。
暖房当晚有压床的习俗,就是要有一个男孩和准新郎睡在新床上。一般是关系很亲近的当然还要长得灵气和帅气的男孩。压床是要给压床红封的。我和我哥相差 10 岁,我哥结婚时,是我压的床,我结婚时是我侄儿压的床,这次侄儿结婚,压床的光荣使命由我儿子担当。大家已经吉言在先,我儿子结婚时,要让我侄儿的儿子来压床。
3. 正日迎亲。
迎亲礼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烟、酒、糖、鞭炮、礼盒(里面放的是礼金),猪肉等。品种和数量两家人也已经商量好了。以前还要猪头、猪尾巴等,现在好多东西和习俗都简化了不少。
去迎亲的是车队,婚车打扮的非常漂亮。迎亲的队伍由媒人,亲朋好友兼司机,还有摄像组成。去是人数是单数,回来要是双数。去迎亲的人吃过枣茶、等到一个吉祥时间 8 : 18 放鞭炮,车队出发。
迎亲车队在路上会碰到熟人拦车要糖要烟的,媒人自会散糖散烟。在转弯过桥时还在放鞭炮。去回的路线也有讲究,同扬州城里的迎亲车队走什么路,过什么桥,到文昌楼绕一绕一个意思。迎亲车队未到,新娘家先放鞭炮。
开门封子。迎亲的人到了新娘家门口,新娘家那边的亲戚,一般是同辈的堂表亲和小孩子们,将门紧紧关着,要开门封。尽管新郎和媒人是有备而来,准备了不少红封子,但把门的是轻易不会打开门的。红封塞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差不多了,门缝渐渐大了,外面的人乘机用力将门扒开,人就进去了。
开礼盒。进了门后,新娘家的人和媒人清点迎亲礼,最后还要舅舅来开盒礼,查看礼金。舅舅看完后还要给开盒礼。迎亲的人吃过枣茶,新娘家点上蜡烛和香,敬拜祖先,然后放鞭炮送新娘子。哥哥或弟弟背新娘子,换下娘家的鞋穿上新鞋后上车。司机车门不开不让新娘上车,会闹的亲戚拦住车子不让走,都讨要喜烟,新娘的爸爸会出面给香烟。
以前的迎亲发嫁妆似乎更有回味,去迎亲和发嫁妆的主力是能挑担的壮汉,大部分嫁妆都是人挑,还不能着地。远的要找一辆卡车或拖拉机。到新娘家门口,门不开就要一直站等。新娘家会有人把扁担、猪尾巴等藏起来,红封子到手才会交出。嫁妆有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棉被,木箱子,还有马桶,铜炉等 . 在陪嫁的箱子里面最下面,爸妈会放好压箱钱,以便女儿以后在婆家过日子困难时救急用。 新娘离开时,特别是嫁得远的,新娘的妈妈会偷偷的掉眼泪,此后女儿就是人家的媳妇了,怎会不难过呢!
到新郎家,新娘进新郎家们,进新娘房,也会同样碰到关门要红封子。大家开心,讨个欢喜和吉利。
4. 回门。
即新娘回娘家,以前因路途较远及交通不方便,一般是第二天回门。如今一般多是当天回门。回门要带回礼,主要是给娘家的长辈亲戚的。
5. 婚宴。
是在镇上的饭店里办的,和城里的差异不大,有司仪和乐队,套路也相似。结婚是大事,亲戚、庄邻、同事、同学等会请,有 30 多桌人。过去大都在家里办,桌数多吃饭就要分两批。整个庄上的大妈婶婶媳妇们和好多亲戚都来帮忙,家里那个忙的,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不亦乐乎。
在农村,有闹公太爷的习俗。新郎和公太爷共抬媳妇绕场一圈。更有好事者,主要是庄上新郎的爸爸的同辈的兄弟们,还准备了草帽、墨镜、红纸板做的钥迟和扒灰佬。这其中的场景和寓意还是不多说了吧。
6. 见面礼。
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到一桌桌敬酒答谢,看到长辈后的是要大大方方,正正式式的喊一声的,长辈,会给出红封子,叫见面礼。
7. 敬茶。
婚宴后,新郎新娘回到家进洞房前,有个敬茶的礼节。哥哥嫂嫂正坐在堂屋的长凳上,侄儿侄媳妇恭恭敬敬站在他们面前,侄媳妇分别向他们敬茶,“爸,请您喝茶,妈,请您喝茶”。哥哥嫂嫂脸上笑开了花,什么叫幸福,他们脸上洋溢的就是幸福。围观的亲朋好友也跟着一起欢笑和分享幸福。赶紧用相机拍下这温馨幸福时刻。
8. 闹洞房 。
和侄儿年纪差不多大的同学同事们约好了一起来 闹洞房 。节目似乎也没有新意,无非是同吃一块糖、共啃一个苹果、共提一只瓶子中的筷子、新郎抱新娘过红线、新娘用手从新郎左裤腿到右裤腿过鸡蛋、新郎四躺八仰在床上让新娘猜一个字等。现在的年轻人,比上辈人开放多了,这些节目几乎难不倒一对新人。在以前,会把新娘子闹的面红耳赤的。
9. 进洞房。
洞房闹了差不多了,人也渐渐散了。十二点之前,找个好时辰, 11 点 16 分,家里人开始放鞭炮,将一对新人送入洞房。结婚正日一天活动也结束了。
在农村结婚,整个的过程还有很多的细节和讲究,一般都会由媒人或懂的年纪大的人指点或指挥。当然,好多过去的习俗和讲究年轻一代都不太懂,有些也嫌烦,时代不同了,新事都新办了。
扬州江都有哪些习俗
扬州的民间风俗习惯--丧俗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孝子头戴两边系棉球的白布帽,腰缠白布并系草绳(有的还背一双草鞋),鞋蒙一块白布块;孙辈头戴正面钉有一块红布的白布帽,腰系白布,鞋钉红布块;重孙辈头戴红帽,鞋钉红布。现在丧仪从简,改为臂戴黑纱,在黑纱上分别钉白、红白、红布区别辈份。接着,孝子(一般是长子)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或伞,首先到丧主(死者的兄或弟)家,然后再到别的亲友家去,在门口下跪(不得进门)报丧。丧主到来看过死者,便在死者脸上盖一张纸或一方白布,叫“蒙脸布”。亲友来吊丧,进门向死者磕头(现在有的改为鞠躬),孝子在下首陪礼,叫“孝子叩谢”。旧时用木葬,封棺时由孝子头顶装有棺材钉的筛子(钉子下放一撮孝子头发),跪请丧主封棺。出丧前,西乡一些地方全家人和抬棺脚夫、吹鼓手等带着供品到离家二里地的南方或东方大路口,向空祭拜,并掼碎一只碗,烧掉孝子身上背的草鞋,以驱邪气(此举谓之”盖大庙”),再回去出丧。出丧时(若死者配偶是中青年,以后还准再婚,此时便放鞭炮),长了手持哭丧棒、扛白幡、长孙打红幡走在前,其余孝子各持哭丧棒扶棺而行。遇有亲友路祭,便停棺受祭。祭完,供品由在场抢食。送丧人回来,在门前跨火,进门后吃糕、喝糖茶驱邪。晚上办酒。若死者是70岁以上的老人,晚饭后丧家向来客散“寿碗”。实行殡葬改革后,在农村中除木棺改为骨灰盒、哭丧棒改为花圈外,其余习俗基本保留。出葬后,传说在“头七”内死鬼要“探家”,这天全家人都住出去,俗称“让”。此俗今已基本不见,但“烧七”(每隔七日供祭一次)的习俗还有。
扬州人的寿庆礼仪习俗
扬州人习惯从过周到百岁,年年都过生日。逢十叫“大生日”,不逢十叫“小生日”。在过大生日时,有“男不做三(十),女不做四(十)”之俗。逢到60岁以上的大生日叫做“做寿”,过生日的人称为“寿星”,热闹程度大胜于以前的大生。生日前一天晚上办酒暖寿。生日当天,女儿女婿要“挑”,即买上寿幛、香、烛、鞭炮、寿图、对联、鱼、肉、馒头、蛋糕、寿面、衣料等贺寿礼品,挑到做寿人家中去,晚上办酒吃饭。当晚餐席间上“碗头鱼”时,也是招呼后端走,不上桌。寿酒后,主家向亲友散发馒头和蛋糕,过70岁以上大生日时,还向亲友散发寿碗和筷子。过90岁以上大生日时,还有人自己买几只碗请寿星老摸一摸,以沾寿星光。过百岁生日时,地方政府主要官员还上门祝寿。
扬州确定婚姻关系的订婚习俗--“下茶”
确定婚姻关系的订婚,俗称“下茶”,比喻此婚姻关系确定之后不能再动了。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结婚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弟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到了女家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铺盖中马桶和脚盆由新郎弟弟挑。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晚亲人退出,由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轿。花桥抬起后在门前转三转,女家向轿子泼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恋娘家)、撒筷子(预祝新娘快生贵子)。轿子回转,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着送亲。送亲人进门和新娘下轿后,皆坐下吃三道茶。现在迎亲改用轿车、面包车或拖拉机,新郎在宾朋的陪同下亲自去迎亲,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乘车出嫁。晚上办喜酒,席间上了头菜为高潮。但头菜上后客人不好马上动筷,要待一对新人谢席后方可搛食。随后所上的“碗头鱼”并不端上桌,而是在向客人招呼一声“鱼来了”之后,便又”余”了起来。晚饭后,一对新人在赞礼及一片喜话和叫“好”声中,进入新房。
扬州的民间生养风俗习惯
孕妇足月之前,娘家要带着婴儿衣裤、副食品、手纸去看望孕妇,叫做“催生”。家中反复炖蒸桂圆肉,供产妇来“阵子”时食用。产后,将衣包(胎盘)用衣包罐装封,放在家中。新生儿出生三天,家中为他洗澡、穿小衣服,母亲开始喂奶,叫做“洗三”。产妇生养一个月内,不能到任何人家去,人们把产妇视“红人”,到人家去不吉利。亲戚们都买些食品来“送月子”,又叫“送汤”。满月后,母子到外婆家小住,叫做“出窝”。满月后,母亲方可到别人家走动。小儿出生一百天,家中为其做“百露子”、“开荤”。
我想问一下江都的结婚风俗
礼金一般要逢6,比如6600,16600等等,当然也有26600或更高的,就看丈母娘的心是黑还是白。酒席吗,又好又丑,一般水平的话,在300-600一桌,当然,只要你肯花钱,2000一桌也有。香烟最起码是中华(硬壳,个人建议)。女方办酒是指在女方家乡或社区宴请熟悉的客人,我们这里的风俗以前由男方给钱的,现在,女方就这么一个女儿,一般也不计较,不过你是外地人,就难说了。建议你事先要和女方沟通好,特别是要和你女朋友沟通好,如果资金紧张的话,可以说服你女朋友,叫他说服你丈母娘,这样容易得多。会亲就是双方家长见见面,一般是女方到男方,要专门指定一天,时间在结婚后2-3天左右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