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朱棣打天下的人很多,那大谋士姚广孝最后是什么结局呢?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能同诸葛亮相提并论,从中能看出刘伯温的能力之强。可我们今天所讲的并不是刘伯温,而是一位和尚,无论能力还是谋略不亚于刘伯温,他的存在让朱棣靖难之役成功,这人便是—姚广孝。
姚广孝历史上著名“黑衣宰相”,永乐朝第一功臣,不求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只为治天下,平家国,让其在朱棣心中拥有崇高地位,并且以文臣身份进入大明宗庙,可谓荣耀无比。
姚广孝是苏州人,家中时代行医,十四岁的时候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当了和尚后,并没有荒废时光,反而利用空暇时间研究阴阳之术,以及相关兵书及策略,逐步成为诸葛亮、刘伯温般的人物。
学成后,姚广孝开始四处游历,希望找到他的伯乐,从而开启自己的新人生。
在嵩山时,同相士奇人袁珙相识,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交谈间姚广孝对道衍面相进行观察,突然大惊:“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广孝听到这句话并不生气,反而暗暗窃喜,原来刘秉忠是他的偶像。刘秉忠元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个治国安邦人才,曾经建议忽必烈将蒙古更改为“大元”,去世后享有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常山王,谥号“文正”。
姚广孝内心有雄图大志,可他并不着急出山,反而继续在寺庙中修行,他认为自己一定要找合适的人然后在辅助他做出一番大事业,才能更好证明自己才华。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原配妻子马皇后病逝,朱元璋要求各藩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姚广孝听闻消息后,主动找到僧录司负责该项事务的宗泐,要求将他推荐给燕王朱棣。姚广孝人在寺庙,心在四方,早已对各大藩王性格了如指掌,他认为朱棣有帝王之相,能帮自己完成宏图大愿。
一开始,朱棣认为姚广孝就是一位普通僧侣,并没有多大才能,因此对于姚广孝并不太喜欢。然而,姚广孝在见到朱棣第一面时,主动表示自己要送一顶白帽子给他。朱棣一听立马觉得眼前这位和尚不简单,原本这句话颇有深意,原来朱棣是燕王,如果他的“王”带上姚广孝送的白帽,就直接变成“皇”。
朱棣作为朱元璋儿子,不可能不对至高之位产生兴趣,他的这句话实际一语双关,明白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玄机,朱棣本就有野心,不可能告发姚广孝同时还会对他礼遇有加。后来,姚广孝跟随朱棣来到北平担任庆寿寺住持,可他依旧不安分,时常跟朱棣密探各项事宜。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走完自己传奇一生,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立即开始准备削藩事宜。周、湘、代、齐、岷相继被废除封国,成为庶人。这让坐镇北平的朱棣内心有一丝不安,深知自己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朝廷,为避免夜长梦多,必须尽快做准备。
很快,他将姚广孝找来商谈对策,姚广孝认为朱棣不该坐等朝廷削藩,而是应该做好起兵准备。朱棣认为百姓都支持朝廷,自己起兵胜算不高。姚广孝则认为自己则相信,不管民心。
姚广孝深知太平盛世没有办法实现自己抱负,只有乱世才有机会,为此他苦劝朱棣,希望他放弃一切,不要被现实所打败,应该让自己成为人生主宰者,若没有姚广孝苦劝有可能就没有历史上永乐大帝。
朱棣开始有条不紊安排各项起事,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他的举动被燕王府中百户倪谅发现,立即跟朝廷告发朱棣谋反,好在燕王老部下张信及时报告,否则朱棣计划有可能胎死腹中,朱棣见已无退路只能立即起兵。
朱棣决定起兵时,突然来了一阵风雨,将王府瓦片吹落,在场人员无不大惊失色,认为这是大凶之兆,不应该在这时起兵。姚广孝见现场乱做一团,立即站出来解释:这是吉兆啊!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从。王府的青瓦堕地,这预示着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黄瓦了。”姚广孝一番机智表现很快让原本惶恐不安将士们内心瞬间安定,同时也给朱棣吃了定心丸。
姚广孝见一切安定后,又为朱棣定下“奉天靖难”口号,指名道姓要诛杀建文帝身边的小人黄子澄、齐泰。在稳定北平局势,朱棣率军出击,世子朱高炽、姚广孝负责留守北平。当年十月,朱棣拿下大宁城,获得朵颜三卫,紧接着迅速回师击败李景隆、平安两位将领。
老巢安全后,朱棣立即率军进攻山东,在这里他遇到一生最大劲敌—盛庸,在盛庸一番阻止下,朱棣三个月未能拿下济南。远在大本营姚广孝认为,朱棣虽然获得短暂胜利,但其综合实力依旧不如建文帝,若想图生存,只能立即拿下京师,让自己获得最终胜利。
朱棣听取姚广孝建议,他的大军绕开济南立即南下,在淝水、灵璧击溃朝廷大军,威胁京师,很快他发动渡江战役,获得胜利。从中能看中,当人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死命撞南墙,只有转换下思路,才有可能让自己脱困,朱棣困局便是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从而让自己消耗太多精力,姚广孝作为他的头号谋臣看出其中奥妙,出手为朱棣解围,从而让自朱棣获得这张战役胜利,从而实现当初送“白帽子”给朱棣诺言。
朱棣夺取皇位,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不仅让他负责僧录司,同时还给他恢复原来姚姓,赐名广孝,拜其太子少师,资善大夫,每次和他会谈时,朱棣都称其为少师,没有直接将他名字,从中能看出姚广孝在朱棣心中地位。后来,朱棣要求还俗,却被其拒绝。接着,朱棣又赐予他府邸、美女,可姚广孝依旧拒绝,并且一直居住在寺庙中,只有在上朝时才穿官服,下朝槽他依旧穿着破旧的僧衣。后来,姚广孝赈灾有功,朱棣奖赏不少金银,姚广孝并没有占为私有,在其返回家乡时,将所有财务分发给家乡人。
之后,朱棣多次率军讨伐蒙古,姚广孝则一直留守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处理各项政务。后来,朱棣又让姚广孝教导皇孙朱瞻基。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病重无法上朝。朱棣得知消息数次前去看望,同时询问其还有什么要求,姚广孝希望朱棣能赦免僧人溥洽。朱棣答应了其要求,姚广孝拜谢。
溥洽建文帝时期主录僧,有可能了解建文帝朱去向,朱棣为此将他囚禁,派胡濙寻找建文帝,历经十载年华依旧没找到建文帝,溥洽则被关押十年。溥洽朱棣心中一道结,深知自己若不为朱棣解开这个结,就没有人敢来直言,为了朱棣可以更好解除心结,姚广孝主动提出该要求,从而让朱棣放弃寻找建文帝,同时也为自己曾经过错做下一些补偿。
不久后,姚广孝走完自己传奇一生,朱棣闻知废朝两日,以僧人礼仪安葬姚广孝,对其一番追封,并且让他进入太庙,朱棣还亲自神道碑铭,可谓荣耀至极。
姚广孝主政期间,不仅一手负责迁都事宜,还规划今天北京布局。又担任《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最高负责人,晚年时期,又编制了仿佛《道余录》。
姚广孝是位乱世枭雄,同时也是治世能才,他之所以能善终在于他看透一切,只愿做好本分工作,不愿意掺杂官场明争暗斗,从而让自己全身而退,获得善终,还能让自己名留青史,实在厉害万分。
第一女相术师,许负的3大预言
女相术师许负原名许莫负,是西汉初年许望之女。
虽然她在《史记》中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但她的每一次出场,都给人带来虚幻的神秘感。这感觉缠绕在你的脑海,想相信,又觉得不踏实。
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解开这谜团。
人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出生。普通人出生,闭着眼睛大声哭闹几声。父母再凭孩子哭声的大小,判断孩子的健康状态。
据说许负从出生那一刻就与众不同。她不哭不闹,还手握玉块。玉块上的文王八卦图隐约可见。更神奇的是许负出生不到百日,就能开口说话了。
这让我想起口含白玉出生的贾宝玉,他也不是普通凡人,说是神仙转世。但许负确实是个人类,一个真实的女子。
她自带的祥瑞之像,被人口口相传,然后惊动了秦始皇。他觉得此女长大后,定能为自己所用。于是命人赐给许望黄金百镒,让他好好养育。
许望得到秦皇赏赐,自然感激涕零,特给女儿取名为"莫负",是莫负圣上隆恩之意。许家有皇帝御赐的神异女的消息,在乡间迅速传开。一时间,许府门前每天车水马龙,高官显贵络绎不绝。这些人想看看莫负长什么样,说不定有三头六臂。
不久人们发现,这女婴除了长得清秀,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她有时见人就咯咯笑,有时却嚎啕大哭,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大家惊觉,孩子曾对着笑的人,回家后就财运亨通,步步高升了。孩子曾对着哭的,回家不是倒大霉,就是出事故。非常玄乎。
这可怕的发现如天空彩霞渲染了半边天。从此无人敢登门拜访莫负。他们怕孩子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对自己看上一眼,洒几滴眼泪,大难便如影随行了。
终于清静了的许家,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许父不敢疏忽对女儿的教育,请来学富五车的老先生教她读书认字,研读相面术。谁知这许莫负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不出半年,先生不得不提出辞呈,说自己没能力再教她了,让许父另请高明。老先生对许望感叹:“令爱记性和悟性真乃旷古少见,可惜他不是男儿,否则,定为易学一代宗师!"
此言差矣!谁说女儿不如男?此女子后来真成了一代宗师。只是先生那时候还想都不敢想。
先生离开前,给许家推荐高人,给许望指明育女方向。他认为除了鬼谷子的几位高足弟子徐福、卢傲和黄石公等能够胜任。黄石公后来分别给许莫负和张良偷偷送过不同的奇书,让张良与许莫负成为不曾谋面的同门师兄妹。
虽然许望总嘱咐女儿不要轻易道破天机,可小孩天性直率单纯,哪有知而不说的可能?
有一次,许莫负正与几个小伙伴在山上过家家,看见哥哥的朋友在自家门前用弹弓打鸟。她对着那男孩上下打量了一番,走过去对他说:“你快回家,你母亲在家突染重病,若能请医生及时诊治,或许还有救!”
许家小姐一句话救人一命的消息一传十, 十传百,很快又传到秦王那儿。秦王想起自己曾关照神异女孩,便派人传她入宫帮他相面。没等使者到来,许负已躺在床上装病不起。使者走后,许望不解地问女儿原因。许莫负叹了口气说:“天下就要大乱了,我怎么能去?”许望怕她年幼,口无遮拦,便不准她再为人看相。
不出几年,天下果然大乱。陈胜、吴广、项梁和刘邦等各路英雄纷纷举兵反秦。许莫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许负”。
某年春天,久仰许负大名的刘邦带着萧何、周勃、陈平和曹参等人来到温城。只见温城大门紧闭,周勃大声喊话,城楼上的士兵回话,说许大人吩咐下午才能开城门。
正好路过的许负见刘邦等人气宇非凡,有大将风范,便让哥哥开了城门。进城见面后,许负朝刘邦、萧何、曹参、陈平和周勃各打量一番,随即露出惊诧的神色。
她看出刘邦有天子之相,于是带着家人和二千多名将士投奔刘邦,愿意为刘邦的统一大业竭尽全力。
被许负相过面的刘邦,信心十足。他后来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环境,都从不放弃,最终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刘邦在登基后,没忘许负的功劳,封她为鸣雌亭侯。那年她才十九岁。
中国历史上共有三个女侯爵,全部都是刘邦夫妇封的。许负是第一个被封侯的女子。第二个是刘邦的大嫂,第三个是吕后的妹妹吕须,樊哙的老婆。
这些事情只记载在《怀庆府志》,没在司马迁的《史记》上出现。
许负第一次在《史记》出场是在秦朝末年,为后来的汉文帝母亲薄姬看相。那时的薄姬还是身份卑微的女子。她被母亲送给魏王豹当小妾,出门前请许负来给女儿相面。许负端详一番,冷静地说:“此女有富贵之相,以后必生天子!”
本与刘邦合作,一起抵抗项羽的魏王豹,听了大喜。他对许负说的话深信不疑,于是立即反叛刘邦,想投奔项羽后再自立门户。可惜判断失误,被韩信打败,为周苛所杀。
薄姬和其他妻妾一起被送到汉宫中的织室,做一名普通的女婢。有幸被刘邦看中,成为了刘邦的妃子。她相貌并不出众,不太受刘邦的宠爱。但薄姬与世无争,知道进退,能与吕后和睦共处,取得吕后的信任。吕后常与薄姬姐妹相称。薄姬与刘邦的儿子刘恒后来成了刘盈之后的第四个皇帝,即文帝。
文帝不忘许负拯救自己和母亲的恩典,将其称为义母。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它可以医治伤口,也可以证明一切,包括验证许负的预言。
世人眼里的许负,说过许多识破天机的预言,其中最大的预言有三个。第一是预言薄姬将产下天子。第二是预言周亚夫三年封侯,八年拜相,九年饿死。第三是预言文帝的男宠邓通,虽然现在官至大夫,以后将一文不值,贫困而死。
三大预言最后都被一一应验,连发生的时间都丝毫不差。
谜团,天大的谜团。有人说她是女巫,有人说她是天下第一相术师。无论说什么,她都不能,也不想辩驳。就像她活着时,只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一样。
五十岁的许负,在文帝为她举办的贺寿宴会上,正式提出告老还乡,她说:“臣已年迈,难以为圣上驱使。而且,臣志在相人之学,虽颠簸连年,却无甚建树。现年已迈,意欲静下心来,潜心著述,或许能为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万望陛下恩准。”
文帝见其言词恳切,亦不愿看到她的相人之术失传,便准其所请。
离开京城后的许负,隐居在夫家商洛山中,以相夫教子为乐,潜心著述,直至去世,享年八十四岁。汉代著名大侠郭解就是许负的外孙。
据说许负的著作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很多相书还提到《许负相耳法》这可能是后世人托名之作,无法考证。
许负的著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给世人留下了完整的相学理论。历代帝王将相虽有反对虚妄邪说,但对相术从不提反对意见。
我们熟知的曾国藩也是一名相术高手。他的著作《冰鉴》以相学为基础,发展出了古人的才学理论。
说来凑巧,十年前,我老家粤北山区也曾来过一位相士。附近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都爱拿着家人或自己的生辰八字去找他。
满头白发,面容慈祥,脸色红润的相士,看看来者的面容,摸摸他或她的手掌,再根据对方提供的生辰八字,推算此人一生将经历的几件大事,然后写在一张红纸上,默不作声地交给来相面的人。来相面的人也不多问,掏出腰包,随心给点钱就行。
那一年,诸事不顺,母亲见我心灰意冷,便硬拉着我去找了这位相士。相士说我此生绝不因吃穿发愁,让我母亲大可放心。还说到了某年某日一切就都好了。
当时我没在意,只觉得他说些哄人开心的话罢了。母亲却高兴得合不拢嘴,觉得女儿不愁吃穿就是天大的福气。母亲拿着那张红纸,哼着小曲,健步如飞地回了家,不再为我伤心落泪。
最近看《史记》零星记载着的许负事迹,想起那年相面后压在箱底的红纸,便让母亲找出来一一对证,发觉竟被说得八九不离十。看来我遇到了相术高手。
今日,我家侄子满月。九弟想给孩子取个好名,问起相士的姓名和住址。我与母亲面面相觑,脑子一片空白,已无法提供任何信息。
都说“画皮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但相术师们似乎拥有一双凌驾于世人之上,穿越时空界限外,洞察一切事物,可看见未来的眼睛。他们把结果提前告知,这对被告知者来说,到底是好是坏?恐怕也难说清。
就拿刘邦来说,许负是说他有帝王之相,但如果他不想方设法,不忍辱负重,没努力争取,能真当上汉朝开国皇帝?
那是不可能的!人生没有躺赢这回事,幸福更不是毛毛雨。它不会从天而降,然后人轻柔地落在你我身上。如果有幸预知了未来,然后朝着这方向去努力,那美好的未来就能应验。
因此,预知未来有好有坏,好坏因人而异。唯有努力过好每一天,凡事尽力而为即可。可以不信命,但要信自己。
就像许负,她用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去引导和成全一些人;为自己挣得名誉,体现人生价值,成为历史上第一女相术大师。她的人生不可复制,但后世人有必要了解。
唐朝奇人袁天罡,为何被誉为“天下第一相师”?
袁天罡的预测能力存在较大的夸张,但袁天罡应该确实有面相的能力,且他的预测大多正确,否则世人也不会专门将他捧上“神坛”,赞誉他为“天下第一相师”.
提起相师,许多人可能都会想到那些摆摊的算命先生,他们往往一副高人的气派,言语晦涩难懂,扬言可以断人生死,算其吉凶祸福。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只是江湖骗子,所谓的“相术”其实是骗术。然而在古代,却真的有许多玄而又玄的相师,比如袁天罡,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袁天罡是四川人,他的父亲袁守懿曾于王世充,王世充兵败以后袁守懿回到家乡隐居。袁天罡年少时家庭贫困,但他热爱读书,喜好钻研,精通技艺,对相术颇有研究。袁天罡曾应友人张柬之的邀请出仕隋朝,担任洛阳资官令。
洛阳安顿下来以后,袁天罡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相术预测极其精准,许多人都来找袁天罡面相。当时杜淹、王珪和韦挺三人一起来见袁天罡,请他看相。袁天罡跟杜淹说:"公兰台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随后他跟王珪说:"公三亭成就,天地相临,从今十年已外,必得五品要职。"然后袁天罡预测韦挺道:"公面似大兽之面,交友极诚,必得士友携接,初为武职。"在为杜淹三人看完相以后,袁天罡又跟他们说道:"二十年外,终恐三贤同被责黜,暂去即还。"(《旧唐书》)
如果说预测杜淹三人的仕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才情品德和为人处世进行推测的话,那么袁天罡为武则天面相时却真是无迹可寻。在武则天一家迁往蜀中以后,他们结识了袁天罡。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素闻袁天罡盛名,于是先抱出自己的两个儿子,让袁天罡面相,袁天罡说:"官三品,保家主也。
随后杨氏抱出武则天的姐姐,袁天罡说道:"此女贵而不利夫。"听到这话杨氏很不开心,于是打算试探一下袁天罡,她让下人将刚刚出生不久的武则天抱出来,然后对袁天罡谎称说是男孩。袁天罡观完武则天的相以后十分惊讶,他震惊的说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新唐书》)
关于袁天罡的传说有许多,比如民间就曾相传袁天罡是隋文帝杨坚的儿子,他的母亲被独孤皇后杀害,于是他被抱给袁家扶养。此外,袁天罡预言武则天称帝的故事也一再流传,不管是唐朝还是后世,正史还是野史,都详细记载了这件事情。而由于袁天罡能预测未来,算人吉凶,因而世人相传袁天罡是“神人”,亦有传说说袁天罡与李淳风都是画中仙子所生。
袁天罡一没有家世,二没有权势,世人对他还能如此崇拜,官员们则趋之若鹜,说明他确实是有真本事的。而且除面相以外,袁天罡在天文学、术数等领域的造诣极高,说他是古代的科学家是名副其实的。
超好看的长篇言情小说
《思召》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 1u9i
《思召》是网络小说家jassica力作。
第四个字为“月”的成语及解释
古有嫦娥奔月的 传说 ,“月亮”代表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那么关于“月”的 成语 有什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第四个字为“月”的成语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第四个字为“月”的成语1:
迁延岁月: 犹言拖延时间。
迁延日月: 犹言拖延时间。同“迁延岁月”。
清风明月: 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如花似月: 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同“如花似玉”。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跳丸日月: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优游岁月: 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有年无月: 指日子拖得长久,没有确定的期限。
咏嘲风月: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同“咏月嘲风”。
一日三月: 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淹旬旷月: 淹:滞留。旷:荒废。拖延时日,荒废岁月。
烟花风月: 指男女情爱之事。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迎风待月: 指男女秘密约会。
吟风咏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众星攒月: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众星拱月: 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忠贯日月: 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
捉风捕月: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整年累月: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止谈风月: 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穷日落月: 穷:尽。从白天到晚上不间断
穷年屡月: 累:接连。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
穷岁累月: 穷:尽。指经过很长的时间。形容连续不断,时间长久
参辰日月: 参、辰,二星名。参与辰,日与月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梳云掠月: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水中捉月: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第四个字为“月”的成语2:
水底捞月: 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水底摸月: 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同“水中捞月”。
玩岁愒月: 指贪图安逸,旷废时日。同“玩岁愒日”。
枉费日月: 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
无边风月: 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啸傲风月: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笑傲风月: 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羞花闭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悬若日月: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竹烟波月: 烟:烟雾。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彪炳日月: 彪炳:照耀。形容伟大的业绩照耀千秋万代。
捕风弄月: 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
嫦娥奔月: 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刁风弄月: 偷情的隐语
非日非月: 《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大物,指礼;礼非日月,而与日月同功。后用为歌功颂德的套语。
猴子救月: 形容没事找事,结果自己反而受到伤害。
寒底捞月: 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明并日月: 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牛渚泛月: 牛渚:地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边;泛月:月夜划船游玩。指才士相逢,以文会友。
攀云追月: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
松风水月: 像松风那样清朗,似水月那样明洁。喻人品高洁。
消磨岁月: 消磨:虚度。 虚度年月。
虚延岁月: 虚:空,白白地;延:拖延。白白地拖延时间
炎天暑月: 指炎热的夏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