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中国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结婚典礼有哪些变化?
回头梳理一下从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的结婚典礼,惊愕的发现,其中的变化还是相当之大的。甚至这种变化让我有些吃惊,现在简单分析一下:
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是一个从物质相对匮乏到生产力逐渐恢复的时代,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婚典礼的。我姥爷和姥姥结婚就是在五十年代,记得小时候,常听姥姥说她当时就是被姥爷用自行车接回家,然后请了亲戚朋友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就算完成了婚礼。而七十年代我爸妈结婚时,则已经可以用小轿车接亲,然后在单位食堂摆十来桌宴席款待亲朋宾客了。
二、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影响也逐渐在结婚典礼上有所体现。传统与外来结合、古代与现代结合的婚礼比比皆是。比如从八十年代最开始兴起的交换戒指到九十年代交换戒指后还要拥吻的环节,不得不说变化还是蛮大的。至少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甚至不被允许的。
三、新世纪开始到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结婚典礼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五花八门的程度。各种新科技、新创意被应用到典礼中。比如我结婚时,先生就把戒指放在航拍飞行器吊起的小花篮中,然后飞上舞台,这让前来观礼的宾客们啧啧称奇。而最近更是流行新郎手捧面纱,然后直接飞到新娘头上的新颖形式。
但是不管结婚典礼的变化有多大,我还是比较羡慕老一辈的简朴婚礼。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是感情却格外深厚。说到底结婚典礼只是一种风俗形式,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是美满的婚姻。
你们的嫁妆是什么
你们的嫁妆是什么,花样很多,穷人家和富人家无法相比,时代与时代也不好说,五十年代嫁妆大部分仅是铺子被子,六十年代,有工作的大部分家里,工友分块糖,双方被子一合就是结婚了。现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嫁妆互比,嫁妆越来越多,古训好儿不争家产,好女不净嫁妆,随意来,双方和谐,才是幸福生活。
时光荏苒来看看结婚嫁妆变化
结婚嫁妆变化,从最经典的结婚三大件,到如今车子房子成为关注的焦点,让人不禁好奇,在四十年的时间里,结婚嫁妆变化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结婚嫁妆变化1.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的经济状况并不景气,那时候的爱情却显得更为忠贞,夫妻之间相濡以沫,见证着点滴平凡的幸福。那时候,能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件,就是最让人羡慕的结婚嫁妆了。这经典的三件套,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嫁妆,给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最纯真美好的回忆。
结婚嫁妆变化2.八十年代
说起八十年代的嫁妆,那就是“三大件”,相信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会对那段逝去的岁月记忆犹新。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七十年代让人引以为傲的三件套已经变得很普通,“三大件”即冰箱、彩电、洗衣机,才是八十年代最豪华的嫁妆。
结婚嫁妆变化3.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嫁妆也在升级。结婚嫁妆已经告别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最基础的家用电器,影碟机、音响等丰富生活的家电也逐渐加入了九十年代结婚嫁妆的队伍。
结婚嫁妆变化4.二十一世纪
当时光迈入二十一世纪,家庭的消费观念也向科技化和高消费埋进。被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房子、车子、票子”,房子尤为看重。但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我们是否也该转变一下消费观念呢?其实,一些生活小家电或者必需品也能成为不错的嫁妆,能满足生活的需要,也不会给生活造成太大的压力,例如全智能洗衣机、挂烫机、智能吸尘器等等能辅助妻子打扫家务的电器,就是不错的选择。
对比各个年代得结婚都需要什么彩礼
各个年代的结婚彩礼都有自己深厚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年代的彩礼变化。
7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如果有了这三大件,那姑娘出嫁的时候是很有面子的。天津飞鸽自行车,70年代每个男孩子梦寐以求的梅花手表,也是他们送给自己未婚妻最好的定情信物,还有重中之重的大件缝纫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台缝纫机,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8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老三大件已经无法满足婚姻彩礼的需求。新飞冰箱,北京牌电视机,威力洗衣机,几乎成了80后结婚的必备品,在80年代,如果谁家的客厅能摆上一个这样的电视机,那可是太时髦了!而洗衣机,对于80年代的女性而言,简直就是她们的最爱。
90年代的彩礼三大件:电脑,空调,手机。到了90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于是三大件也就水涨船高,直接变成电脑,空调和手机了。我奶奶还在自己的老衣柜里存放着我爸以前用的小灵通手机,一直不舍得丢。
近三十年中国婚嫁彩礼变化史
近三十年中国婚嫁彩礼变化史
如今彩礼三大件:车子,房子,票子。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中国各个省份的彩礼都不相同,江浙地带特别讲究礼尚往来,男女双方结婚,如果男方家庭买了一辆车,女方家庭通常就会赠送当地的一套房;广东地区也很人性化,广东潮汕,清远,河源等地结婚彩礼很少,一般情况2到3万就够了;广西基本不要彩礼,女方倒贴,湖南四川等地要高很多,基本上8万起步,车子房子啥的另外算;重点说一下江西,Steven作为江西人,面对江西的彩礼,也很汗颜,被全国人民吐槽的江西天价彩礼,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基本都是10万起步了,什么三斤三两(三斤三两重百元大钞)和万紫千红一片绿(百元大钞和50元面值人民币,加起来18万),一动不动(一动是指车子,不动是指房子),四金(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金手环)等等都是必要的硬性条件,女方的颜值,学历,年龄大小都被作为彩礼的评判标准,还有的条件更是离谱,家里有弟弟的不嫁,独生子结婚都几乎耗尽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蓄了,更别提还有一个弟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