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女方陪嫁品有哪些
您好。
您说的是嫁妆。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准备的陪嫁至夫家的结婚用品及财产财物,如房子、车子、衣被、家具及其它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送嫁妆的目的,一是展示女方家的经济实力,二是为女方争取在夫家的地位。
嫁妆多少依据女方家的实力地位而定,嫁妆的数额通常代表着女子的出身和地位,展现这个女子是名门贵女还是寒门贫女,古代大户人家嫁女,会赠送巨额嫁妆,以向男方家展示自己的实力雄厚。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但是自古以来嫁妆都是远远比彩礼丰厚的,到了21世纪,在部分农村地区彩礼和嫁妆的分量出现颠覆性变化,但在较发达地区,嫁妆依然比彩礼丰厚很多,一般是陪嫁轿车和房子。古代嫁妆通常用来补贴家用、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用妻子的嫁妆给丈夫纳妾的。
嫁妆,亦称“陪妆”、“妆奁”。发送后,女方即准备嫁妆,某些大户人家当女儿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让亲友分享。嫁妆穷富悬殊,厚薄不一。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中式婚礼习俗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接亲仪式
接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找红鞋: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号准备好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方可带走新娘。
奉茶:新人需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撑红伞、撒米: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注意新娘双脚不可着地,并且嫂嫂不能相送。
过门
下轿下车:地铺红毡,新娘鞋不沾地。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拜堂: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改口茶: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烛夜,以前有闹洞房的仪式,主要图个喜庆热闹
回门
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妇婚后携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备好礼品在上午抵达女方家中感谢女方的父母与长辈,与宾客一起用餐团聚。
女孩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什么嫁妆,“十里红妆”是什么样的规格?
古代由于人们贫穷,所以准备的嫁妆并不如现在所丰盛,所谓的十里红妆,只是形容陪嫁的物品非常的多,排场非常的大。而并非真的所陪嫁的嫁妆有十里地那么大。其中的嫁妆大多是一些日常用品,以及一些结婚所需要的必需用品。比如鸳鸯被子,是对新人美好的祝福。比如新娘的嫁衣,那都是新娘亲手一针一线所缝制出来的。
还有一些,生活中所需要穿的衣物。那时候的经济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现在结婚之后什么东西基本上都买新的,衣服更是成套成套的买。而那时候由于贫穷,衣服基本上都是穿了一年又一年,结婚的时候出了一件嫁衣,也很少会买其他的新衣服。所以所带的嫁妆中必然有平时所穿的衣物,包含了一年四季所需要的衣服。
然而古代和现代有一点不同,那时候对于女人的贞操十分看中的。所以陪嫁物品当中必然有一件白手帕,这件白手帕的用途不言而喻,主要是在洞房的时候验证新娘贞洁的身体。而在洞房之后,新娘也会珍而重之的保存这件手帕。
当然还有一件必须的物品,那就是启蒙图册。当时比较封建,女子对于性知识的了解很少。然而到了结婚洞房的时候,就必须去了解了。然而又不可能会有人去手把手的教,所以启蒙图册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综合来看,古代时候虽然有着十里红妆的说法。但是由于经济的限制,很难达到这种规格。主要还是,人们对于新婚的一种祝福,和一种美好的向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