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说红楼:薛宝琴身世略论
一、宝琴的完美与残缺
通过 芦雪庵咏雪联句、咏红梅、猜谜制谜、怀古诗的解读 ,宝琴的形象和身世,已经有了大概轮廓:她是一位曾经出身高贵、而目下处境却十分艰难的女子,应该是不久前 遭受战争创伤 所致。
回想四十九四标题,所谓 琉璃世界白雪红 梅 ,就是 流离世界 的宝琴和李绮、李纹、邢岫烟等一伙 南中国亡国亡家丽人 ;倘以红楼故事的 全局 观照,香菱、妙玉、尤氏姐妹甚至黛玉和宝钗等都是。
薛宝琴的特殊形象,依然是《红楼梦》的 文化结子 。
纵观全局,尽管薛宝琴是一个并没有完整人生命运的人物;但如果解开她身上的种种矛盾的困扰,便可参透红楼众钗共同悲剧命运的根源;继而,进一步领悟曹雪芹的血泪之旨。
宝琴是 高贵的、完美的 :高贵是她的本来身世,完美是她的学识修养。她又是 贫贱的残缺的 :贫贱是她目下相当于 亡国奴 的艰难处境,残缺是她令人遗憾的艺术形象。
逐渐清晰的 薛宝琴形象特征 ,依然包容刘心武先生 秦学 的内涵与大旨:因为无论 秦学 所关联的 前清废太子案 、还是之后的 弘皙逆案 ,都是《红楼梦》时代 宫廷政变、皇权交替、变革争斗 的结果。事件折射出来文化意义和历史教训,都值得借鉴。曹雪芹以写实著史创作,不可能不去关注。
优秀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又与现实存在差异。如果从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去推究其现实生活中的原型,难度很大。而因文学的写实性特征,如果从优秀鲜明的人物形象, 判断其现实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大致身世 ,却相对容易。
二、宝琴身世的迷惑
人物形象的迷惑,自然又会引发人物身世的迷惑。何况,作者开始一再渲染她的高贵不凡。
约十年前,我曾在《论宝姐》的文下有个注解,首次提出 宝琴出身贫贱论 。红友 云小五 就此与我展开激烈争论。他引用宝琴出场之时作者溢光流彩的描述断定:薛宝琴出身富贵之家,而且还是一位注重诗礼、文化造诣深厚的绝代佳人。
云小五 的判断自有道理,多数读者亦然:宝琴是薛家人、又是宝钗的堂妹;自然会认定,她与宝钗一样出身高贵。但若对照之后的许多细节,又会发觉,宝琴出身高贵论矛盾重重。
作者对 宝琴出场描述的写作特点 , 与秦可卿相当 ;包含大量与高贵、富贵有关的历史文化典故信息。除此二人外,曹雪芹刻画人物很少有大篇幅直白且高调的烘托。但薛宝琴在生活细节中的表现,却往往十分寒酸。如此反差,必然会形成迷惑。
例证之一: 曹雪芹以仇十洲的《 双艳图 》,烘托薛宝琴如梅花一般高洁美艳;以西子、王嫱、赵飞燕、杨玉环来比拟薛宝琴姿色绝世无双。
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皇家出身、或与皇家有关,薛宝琴身世貌似高贵。表面看来,的确没错。如此历史人物关联的文化典故,确实都与皇家有关。
但如果深究,却又能得出相反结论:仇十洲、西子、王嫱、飞燕、杨玉环之流貌似高贵,但其实 身世贫寒 ; 他们关联的历史典故,更是催人泪下 。
其中,独杨玉环似乎出身于初唐官宦之家;但与当朝李氏及 公侯 比较,杨氏并不显贵;上溯至前隋,杨氏自然荣光显耀,而于当朝立国之初的处境可想而知。再以杨玉环的人生命运结局观照,正谓千古断肠;而绝无白居易笔下虚构的浪漫。
例证之二: 贾母询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有人以为贾母变心要为宝玉 娶琴止黛 。这叫人从何说起?
宝琴是薛家人,在荣府隶属王家党;而贾母是个 “ 凭谁也巧不过” 的聪明老太太,她决不会明确反对宝琴。
询问生辰八字,的确与宝琴的婚姻和身世相关;但当时想给宝琴作媒并非独贾母一人,而还有凤姐。 贾母和凤姐 , 决不可能蠢到当着宝玉和黛玉的面,想为 宝玉 和 宝琴 说媒 。 她俩有病哈? 其中缘故,待后面详解。
例证之三: 贾母逼迫王夫人认宝琴做干女儿;贾母也非常喜欢宝琴、并让宝琴晚上跟自己一处安寝。如此 不凡待遇 ,貌似都成为薛宝琴出身高贵的证据。但这些结论太过肤浅,又令人不知从何说起。
以林黛玉的性情来看,只要大观园有新的美女入驻,她都像防贼似的生怕宝玉掉魂;而这次却不防备薛宝琴。因为事实真相是:贾母逼迫王夫人认下宝琴做干女儿,意欲形成宝琴和宝玉之间的 兄妹伦理关系 ;贾母让宝琴和自己一处安寝,正是担心宝玉可能(肯定)要去亲近薛氏姐妹而生变故。林黛玉何等聪明,她自然领悟外祖母的一番苦心;任凭众人如何赞美宝琴,而她并不吃醋。
以上就 宝琴出身高贵论 ,列出三大疑问。其它疑点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宝琴初到之时钗黛的态度,都曾令宝玉大惑不解。
前面已详:更重要的问题是那段情节最后,凤姐还有了要与宝琴作媒的一番认真话语,其实关联红楼梦很重要的一个 边缘人物 的姻缘。这些都是作者传达给我们有关薛宝琴身世的另一些重要信息;虽然都关乎宝琴身世,但与目下表面的高贵无关。
三、与秦可卿形象的相似性
凡红楼主要人物,多有如此特征: 形象既鲜明,又模糊。鲜明的是个性,模糊的是身世。但如果仔细分辨,模糊的东西,原来又是那么清晰。
如此特征,书的前面几回在秦可卿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四十九回之后,又在薛宝琴的身上明显具备。
作者刻画秦可卿和薛宝琴的形象 ,都用了 相同手法 :
一、先是通过各种途径,高调渲染她们的高贵气派。
二、后来又通过各种细节描述,暗示她们的孤苦寒酸。
因此再举几例: 秦可卿刚开始登场,作者就说她是贾府重孙媳妇中、贾母老太君心目第一得意之人;又让合府上下、各色人等不厌其烦地赞美。
接着,通过贾宝玉的眼光高调描写她的居处,其富贵排场几乎 令人窒息 ,堪称 千古中国第一卧室 。
而如此高贵出身的秦可卿,却是来自养生堂的 弃婴 ;她的养父,连为儿子读书的学费,竟然都显得那么艰难,东拼西凑方才略能如愿。
同样,作者描写薛宝琴之时也是如此:先以史上各种名流类比其优秀明艳,美得几乎 让人流鼻血 ;又使大观园的丫头小姐婆子赞不绝口。最后,还让贾母出面对宝琴呵护关爱备至;其待遇之高贵,竟然令稳重矜持的薛宝钗嫉妒、并说出口来: 我就不信,我哪里就不如你了 。注:黛玉这次并未吃醋,表现极其坦然;亦出宝玉所料。
但是,就是如此高贵、聪明、又阅历非凡的薛宝琴,为了发嫁,竟不远万里北上、由其兄薛蝌出面、求助于贾府,最后婚事却不了了之。时值隆冬,如此富贵高雅且聪敏无比的薛宝琴,出门时却为自己连一件雪袄都没预备;幸亏贾母心疼,才没被冻着。
更令人纳罕不解的是:阅历非凡、几乎游遍天下名胜的薛宝琴,竟视大观园的烧烤活动为 平生罕事 、与李纨的寡婶一般见识。等等。
就秦可卿和薛宝琴的命运结局,作者给出相异又相似的答案:
秦可卿神神秘秘,仅仅出现了两三回,就匆匆忙忙死掉。
而薛宝琴表现稍微多一些,在大观园参加了数次文化活动之后,竟无缘无故失踪。曹雪芹究竟想要干嘛?
四、宝琴残缺形象的困扰
早先读薛宝琴的故事,虽然开始有作者大力渲染她的无比优秀高贵,通读之后,却始终感觉她更像是贫寒出身。
而我的 宝琴贫贱论 一旦成立,又会产生新的矛盾:贫寒家庭力量有限,一心只为生活奔波,哪会有时间和精力让她读书或旅游;即便小康之家的碧玉或新妇,无论如何努力,也绝难具有优异的学识与见解。
如此繁杂的读书心得造成的迷惑,萦绕心头一直难以理顺。
薛宝琴刚一登场,作者以许多历史文化名流,与之类比;以历史文化典故,反复暗示她具有不凡的学识与见解、又兼出身高贵。但之后的细节描述可鉴,宝琴的生活多见寒酸。
如此矛盾令人迷惑。
但当把这些迷惑和人物形象的自身矛盾,与《红楼梦》成书之旨及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忽然又会明白: 宝琴目下的身世,的确属于贫贱之列。
尤其宝琴婚姻结局的不了了之, 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作者一开始说的清清楚楚,宝琴随其兄薛蝌北上就是为完婚而来。怎么又不见下文了呢?并且,如此一个文化造诣高于钗黛的角色,却无缘无故失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等到后来读过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才略有所得:钱先生刻画 美丽清纯才女唐晓芙,也让她无缘无故失踪 。
其中缘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是战争年代非常时期,各人物的命运无法估量; 你心中所有的美,和你的所爱 ,都可能是 惊鸿一瞥或昙花一现 。
由此判断,曹雪芹和钱钟书,都是因为 战争创伤 ,才不甘去破坏他们心灵中藏匿的、那缕清纯的、 灿若云霞般的 完美之爱 。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宝琴
王夫人因为哪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才在宝玉发病时一言不发?
王夫人:宝玉发病,老太太却袒护紫鹃,分明是有意成全两个玉儿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贾府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宝玉发病,差点丢了性命。按理说出了这样严重的事,紫鹃应该被问责的,当年金钏与宝玉说了几句暧昧的话,就被王夫人开除逼死。紫鹃试探宝玉,差点要了宝玉的命,王夫人应该严惩紫鹃才是,奇怪的是王夫人一言不发,贾母也没有苛责紫鹃,反而是有意袒护她。
那么宝玉发病,王夫人为何一言不发呢?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一、贾母袒护紫鹃,有意成全宝黛。
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做什么?”
宝玉是贾母的命根子,出了这样的大事,原本贾母是十分恼火的,看到紫鹃眼睛里都冒出火来。可听紫鹃说是一句玩笑话引出来的,贾母就没有再责怪紫鹃,反而是有意袒护她。
贾母袒护紫鹃,用意再明白不过,那就是有意成全宝黛的婚事,成全两个玉儿。王夫人虽然心疼宝玉,怨恨紫鹃,但老太太都已经这样说了,她也不好再说别的,只好一言不发。
二、宝黛两情相悦,薛姨妈尴尬替他们遮掩。
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得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紫鹃来以后,看到贾母袒护紫鹃,有意成全宝黛的婚事,而宝玉的发病,也让宝黛两情相悦的爱情闹得阖府皆知。薛姨妈为了宝钗的那把金锁,为了薛家制造的金玉良缘,也只得尴尬的替他们遮掩关系。
薛姨妈都能看明白的事,王夫人心里更是清楚。此刻她不好表态,她的心里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她与妹妹薛姨妈联手制造的金玉良缘。如果她在怡红院里苛责紫鹃,就是有意为难黛玉,这件事老太太已经表态,肯定不会任由她处置紫鹃。
紫鹃的身份与金钏不同,紫鹃是老太太屋里的丫头,王夫人不便于出面苛责。再加上她不希望因为苛责紫鹃,而把这件事闹大。到时候宝玉与黛玉的事闹得阖府皆知,再传到亲戚那里,即便王夫人不同意,宝黛的婚事就成了铁一般的事实。
一动不如一静,王夫人在这件事上一言不发,很冷静的化解了这次由紫鹃试探宝玉带来的草木之盟的危机。既然贾母没有挑明了给两个玉儿订婚,王夫人也只得装作糊涂。
三、贾母对紫鹃的态度,让薛姨妈改变了原来的策略。
薛姨妈忙笑劝,用手分开方罢。又向宝钗道:“连邢姑娘我还怕你哥哥遭塌了他,所以给你兄弟,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日老太太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门子好亲事。前日我说定了邢姑娘,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虽是玩话,细想来倒也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无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没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你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在紫鹃试探宝玉之前,红楼梦第五十回中,贾母已经借薛宝琴的生辰八字婉拒了宝钗。虽然有人猜测,贾母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是为江南甄家的甄宝玉说媒,但因书中未任何文字提起,这样的猜测也仅仅为猜测。
贾母询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之前,也有一种可能早已知道薛宝琴已有婚约。她之所以问薛宝琴的生辰八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借薛宝琴婉拒宝钗。另一种是暗示薛姨妈,她可以接受薛宝琴这样的孩子嫁给宝玉做如夫人,或者效仿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
事后薛姨妈在潇湘馆的表现,也说明了薛姨妈心里已经改变了策略。薛姨妈要认黛玉做干女儿,还要给黛玉和宝玉做媒。当然薛姨妈也只是说说而已,毕竟王夫人是不同意她这样做的。
薛姨妈四角棱全的话,曾带给黛玉新的希望,但也是最大的失望。黛玉的结局是泪尽而亡,宝玉娶了宝钗,薛家的金玉良缘在王夫人和薛姨妈这对姐妹的联手下取得最终的胜利,而紫鹃却空欢喜了一场。
红楼梦中,贾母问宝琴的生辰八字用意何在?
《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贾府一下子来了好多亲戚。这些亲戚里面有几个出色的女孩子,其中薛家的女儿宝琴是最优秀的一个。
宝琴是宝钗、薛蟠的堂妹,她容貌美丽,开朗活泼,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小才女。早年间,宝琴曾随做皇商的父亲到多地游历,因此她和那些整天困在闺阁之中的小女儿相比,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人了。
老太太见了娇俏可人的宝琴,就爱的什么似的,立刻逼着二儿媳王夫人认了干女儿。喜欢女孩的贾母从此多了一个小孙女。
宝琴等人的到来,使大观园更加热闹了。宝玉、探春打算把大家聚在一起“吟诗作对”的计划,因着一场大雪的到来而得以实现。大家玩得很是尽兴。
后来,老太太过来“凑热闹”的时候,看到宝琴在山坡上,她身边的丫头抱着梅花。老太太就夸这人美、景致也美,说像画儿一样。这时候,宝玉也出现在宝琴身边。两个人都穿着红衣服,趁着白雪,十分的养眼。
老太太看了,就问薛姨妈宝琴的生辰八字以及家里的具体情况。这时候,书上有关于薛姨妈的心理活动描写。大意是,薛姨妈见贾母询问,心中猜测是为了给宝玉求配。但是宝琴已经许过人家了,于是,薛姨妈就把宝琴与梅翰林家公子定亲的事说了。然后,凤姐还好一顿惋惜,说她本来要给某人说亲,如今也不能提了。
为什么说贾母从来没有让宝琴成为孙子媳妇的打算呢?我们还是回到故事的第四十九回当中。
我们看一下,薛宝琴等人来到贾府的时候,贾母干了什么呢?
探春道:''老太太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宝玉喜的忙问:''这果然的?''探春道:''我几时说过谎!''
原来,老太太见了宝琴,就喜欢的不得了,立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古时候,认干女儿可是一件正经的大事,不是开玩笑说过就算了的。有的人家还会专门摆宴席、请客,告知亲友。认下的干女儿和亲女儿相比,是差不多的。干女儿出嫁的时候,干妈也是会给干女儿预备一份嫁妆的。平时也都是按着礼俗相互来往。
在宗法制社会,这认下的干女儿、干儿子就等同于亲子、亲女。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也看到了贾府过年开祠堂、拜祖宗,宝琴是出席的,这也说明,在贾府人的眼中,王夫人的干女儿宝琴是和贾府的公子、小姐一样,是自家人。
既然宝琴和元春一样是王夫人的女儿,那她就和宝玉是宗法上的兄妹,兄妹又如何能够通婚呢?贾府是世家大族,礼法森严,贾母又是睿智明理的大家闺秀,她怎么可能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偏偏要让宝玉娶妹妹宝琴呢?
所以,贾母喜欢宝琴不假,也确实问了宝琴的生辰八字、家中情况。但是,她可绝对不是为了给宝玉求娶宝琴,薛姨妈是自己会错了意。
也难怪,薛姨妈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把薛家姑娘塞到贾家来,不会错意才怪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