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古代公主嫁妆清单,一般有些什么?
1、公主的嫁妆一般包含:首饰、朝冠、衣物
、字画、 布匹、摆设
、日用品、家具、古董
、药材、田产和铺子。
2、古代的嫁妆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衣服、被褥、家具、书籍药材,压箱底等。
另一类就是所谓的豪门贵族,陪送官爵、土地、房产、商铺、豪宅、奴婢、金银珠宝、等贵族物品。
扩展资料:
文成公主的嫁妆清单:
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的庞大,唐太宗给文成公主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还有有多种烹饪食物,各种不同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医疗器械6种,以及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太宗许嫁的直接原因只要在政治,而不是金银珠宝。文成公主携带的上述物品都属于知识产权,可见公主深得朝廷的恩宠与信任。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并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银、绢帛、诗书、谷种,并特为文成公主送去了饰物和化妆品,以嘉勉她和亲抚蕃的功德。
古人也因为嫁妆娶不起媳妇?古代结婚究竟要准备多少嫁妆?
都说现代年轻人结不起婚,其实古人同样也有这方面的烦恼。古代婚礼要比现代婚礼麻烦多了,各种复杂的习俗简直能把人看晕,但导致古人娶不起媳妇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要准备的嫁妆实在太多了,一般穷苦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条件。除了不用买房,其余的东西都要准备新东西,还有各种金银首饰,所以古人想结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结的。当然富有富的结法,穷也有穷的结法,主要还是看双方能不能接受,但一般最大的阻挠在父母一方,因为中国结婚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
《诗经·国风》中“以而车来,以我贿迁”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景。大致意思是你驾着马快来吧,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可见嫁妆这一风俗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嫁娶风俗已经相当开放啦!结婚可以什么都不要,那就是裸婚;结婚也可以大张旗鼓,黄金遍体,如福建出现的“黄金新娘”。而在绝大多数的地区,普通人家嫁女儿,条件好的还陪嫁房子车子。这让一部分现代人哭晕在路上,男人娶不起,女人也大呼“嫁不起”啊。那古代的嫁妆有多少呢?大家伙就跟随我穿越到古代看看吧!
嫁妆到底是什么?
“嫁妆”,即娘家嫁女儿时送的财物,又称“奁具”“嫁资”。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而又不愿落下卖女儿的名声,娘家一般会追加资金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所谓“十里红妆”其实是指抬嫁妆的队伍有十里那么长,嫁妆十分丰厚、送嫁队伍又无比壮观的场景,也是指旧时富家嫁女的场面。有人算过,真正的“十里红妆”至少需要300-400人抬着嫁妆走在路上,场面之宏大,不是平头百姓所能仰望的。
在古代,儿子娶不起老婆的现象很常见,然而,也有好多普通人家的女儿因为“厚嫁”和重聘礼的习俗而无法及时出嫁。女子嫁不出去?那也真够不可思议的,为了所谓的“面子”,条件差一点的人家直呼嫁不起,嫁不起啊!(这一点倒和印度嫁女置办丰厚嫁妆有点相似)清朝时,乾隆皇帝曾专门下旨,赐给家境贫穷的宗室女“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再来科普一下关于嫁妆的小知识:
1、嫁妆的所有权是谁的呢?嫁妆是属于新娘子的私人财物,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动嫁妆,必须得到媳妇的同意,媳妇如果不同意也是合理的。在古代,侵占媳妇的嫁妆是很恶劣的行为,对名声很不好。
2、女人去世后,嫁妆又该何去何从?女子的嫁妆只能由亲生子女继承,如果没有子女,则要由娘家后人继承。中国女子的财产继承权在汉唐时期就有,但宋朝开始受到限制,明清完全丧失。中国女子对娘家财产的继承就是通过嫁妆来体现的,所以如果她没有后人要返还给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占用的。
3、如果女人被休离或者离开夫家,嫁妆怎么办呢?嫁妆由女子带走,没有分割一说。
4、嫁妆都被干嘛用了?古代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女子太软弱了,那么部分恶婆婆会霸占嫁妆。这种事情如果有人告或传出去,婆家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嫁妆没有被霸占,那么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妆来补贴家用(小家庭),资助丈夫读书或经商,养育并传承给孩子,也有特别“贤惠的”还用自己的嫁妆给丈夫纳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看完以上内容,倒是让人觉得古代的嫁妆制度颇有高明之处,规避了现代夫妻分割共同财产时相互厮杀扯皮的现象。
为什么要送嫁妆呢?
1.十里红妆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咦!这不是拼爹吗?女方的爹提供越丰厚的嫁妆,女儿在男方家的地位越高。看来不管哪个时代的爹妈都不容易啊!
2.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就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
3.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家与家的联合较男女结合更被社会重视,婚姻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的一种手段。宁绍一带在明清时期是商贾官宦云集之地,素有“无宁不成市,无绍不成衙”之说。商人虽然手握大量财富,但因“重农抑商”的习惯,政治地位向来不高,所以常常通过联姻来结交士大夫,藉此来提高自身的地位;另外,富商巨贾之间常世代联姻,以增强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商人常鲜衣怒马,选妓征歌,以炫耀于人,唯恐其财富不为人知。能引起万人空巷及长久被人津津乐道的十里红妆,最能扩大联姻两家的影响,提高两家的社会地位。用现代的话讲,十里红妆是最好的商业广告,所以,婚事竞尚奢华,动辄花费万金来置办“十里红妆”。
古代嫁妆有哪些呢?
嫁妆可不是随随便便想送什么就送什么,每一个嫁妆物件都是有考究的,都有各自美好的寓意,常见的嫁妆一般包括以下:
痰盂:以痰盂作子孙桶,寓意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红尺: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
花瓶:寓意花开富贵。
铜盘及鞋:寓意同偕到老,白首同心。
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
龙凤被、床单、枕头:祝福新人恩爱缠绵。
龙凤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再大件或考究一点的有以下几样:
拔步床
拔步床又名千工床。此床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这种床不仅冬暖夏凉,且在室内再造了一个多功能的、私秘性强的起居空间。这样像小房子一样的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妆中重要的一部分。
闷户橱
从外形来看,闷户橱是条案与矮柜的结合体,上面是条案的样子,有的有翘头,有的无翘头,可以承置、摆放物品。案条下方是抽屉和闷仓,用以收纳、储藏物品。因是民间嫁女之家必备的嫁妆之一,民间又名嫁底。
樟木箱
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曾是姑娘们出嫁必备的嫁妆。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儿,便在家中庭院栽种香樟树一棵,女儿到了待嫁年龄香樟树也长成。媒婆在院外只要看到此树,便知道该家有待嫁姑娘便可来提亲。
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
妆匣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古人的世界中,早已将妆镜台作为了女子的象征,殊不知,妆镜台是寄托女子感觉的一个物件儿。这件家具是随女子来到夫家的,自然也成为了嫁妆中最有“情感”的一个。
子孙宝桶
子孙宝桶又称为子孙桶,里面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顾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是姑娘们的嫁妆三宝之一,陪嫁时必不可少。
除了这些常规陪嫁,还有一些“骨骼清奇”的陪嫁,看看究竟是什么呢?
妾
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嫁女都会让女儿的侍婢,即后来所说的“丫环”一起陪嫁,早期还会让妹妹跟着,一起嫁过去。这些陪嫁女子,夫家往往照收不误,纳为媵妾,这“媵妾”就是俗话说的小老婆。
陪嫁丫环的风俗,在古代颇为流行。成书于东晋年间的《华阳国志》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孔珪的两个儿子所娶的媳妇都是富家女,陪嫁来的侍婢便有七八个。一直到清代,陪嫁丫环的现象都还很常见,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出嫁时丫环平儿便陪嫁进了贾府,后被丈夫贾琏纳为妾。
丧服、棺材板
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缞衣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在过去广东大埔一带也有“陪棺材板”的婚俗。据《民国新修大埔县志》记载,当地嫁女“铺排妆奁等物,多者或至新人夫妇百年后所需寿板均备。”
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嫁妆,它便是“压箱底”。所谓“压箱底”就是以性生活内容的夫妻为模型,因为属于个人隐私,兼具辟邪作用,常放在箱子最下面,不常出示,故名。
看完这些,我们不禁感慨,古代嫁妆真的很丰富,而且也不比如今的“房子车子”容易。
不过结婚乃人生大事,再难也要去置办,谁让一生就此一回呢?时代越是发展,嫁妆也由爱情的温馨走向法律的尊严,由爱情的热烈走向结婚的标志,成为一种结婚的象征,一种结婚的符号。
其实嫁妆的多少,并不能决定一个婚姻的幸福与否。相反,或许正是那些简单、普通,但意义非凡的嫁妆,才能让我们永生铭记。
古代女子出嫁之前需要准备什么嫁妆?
自古以来,婚姻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对此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的时候,女人一生只能够嫁一次人,所以对于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自然是把他当成了重中之重,古往今来,婚姻大事都是非常注重规矩的,女孩子嫁人的话,男方必须要出一定的彩礼钱,尤其是放到现在,除了彩礼钱之外,也要有房有车,条件比较好的男子,才更容易娶到老婆,毕竟没有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求人家吃苦,所以经济条件和性格品性都是需要关注的地方。男方需要出聘礼,女方自然要带嫁妆了,特别是在结婚的那一天,女方就会带着嫁妆嫁到男方家中去。所以结婚这件事是需要高消费的,不管是大摆宴席,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需要花很多的钱,如今经济快速发展起来,有了专门规划婚礼的公司,新郎新娘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如今结婚的规矩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不像在古代的时候,古代婚姻的各种规矩是比较繁琐的,除了花钱之外,还需要讲究各种礼仪,不像现在这么简单了。我国的婚姻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虽然各个地方的婚姻习俗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婚姻习俗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也是大同小异的。古代人在举办婚礼的时候,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有一套比较讲究的礼仪程序,就是过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客、亲迎。虽然古代婚姻是包办婚姻,但是要讲究的礼仪,确实包含了方方面面,从提亲、订婚,到最后婚礼的完成,各个方面都是有着各自的细节的。
相比古代的婚姻流程,如今的婚礼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有一些古代婚礼的影子。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婚姻方面也是如此。而且在对婚姻的正式程度上,女子绝对是高过男子的,毕竟女子一生只能有一次婚礼,但是男人确实可以有多次的,不管是娶妻还是纳妾,也都会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婚礼。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比较的低下,嫁人只能够从一而终,而且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古人对于女子的贞洁是比较看重的,嫁人之前绝对不能有任何影响贞洁的事情存在,如果没有了贞洁的话,不仅自己要背上一生的骂名,就连家中的名声也会受到很大的波及,家里的姐妹也很难再嫁出去。
而且古代男人对于妻子的贞洁也非常的看重,所以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除了带着各种贵重的嫁妆之外,还要专门带上一条白布条,在洞房花烛夜的时候铺在床上,等到洞房完成之后,如果白布条上有落红的话,就说明新娘的贞洁是存在的,嫁人之前仍然保存处子之身,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新娘已经没有清白了,她们所面临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比如说浸猪笼,或者被休弃掉。对于古代女子来说,这也是一件非常私密的物品,而且还影响着他们未来在婆家的地位,以及一辈子的名声。古代女子从小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不能够随意地抛头露面,所以女子的容貌也是充满神秘性的,不是熟悉的父母亲人也是不知道的,就算是未来丈夫,也只是在洞房时才见妻子第1面。
除此之外,女子的所在的嫁妆中,还需要有一些女子做的女红存在,而且这些女红也是需要当众晒出来的。作为女子结婚之后就要相夫教子,而女工女红是判断一个女子温婉贤淑的重要标尺,如果新娘子的女红做得好的话,就说明她的能力才干比较好,婆家也会向外炫耀新娘的女红,这也是可以让婆家长脸的,婆家对新娘子的待遇也会更好。古代女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各种女红之类的针线活,这是她们作为贤妻良母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古代人的思想比较的传统,保守是非常重视各种礼节的,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会有各种繁复的程序存在,有着很强的仪式感,这也让他们简单平淡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女孩出嫁娘家需要准备什么嫁妆,“十里红妆”是什么样的规格?
古代由于人们贫穷,所以准备的嫁妆并不如现在所丰盛,所谓的十里红妆,只是形容陪嫁的物品非常的多,排场非常的大。而并非真的所陪嫁的嫁妆有十里地那么大。其中的嫁妆大多是一些日常用品,以及一些结婚所需要的必需用品。比如鸳鸯被子,是对新人美好的祝福。比如新娘的嫁衣,那都是新娘亲手一针一线所缝制出来的。
还有一些,生活中所需要穿的衣物。那时候的经济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现在结婚之后什么东西基本上都买新的,衣服更是成套成套的买。而那时候由于贫穷,衣服基本上都是穿了一年又一年,结婚的时候出了一件嫁衣,也很少会买其他的新衣服。所以所带的嫁妆中必然有平时所穿的衣物,包含了一年四季所需要的衣服。
然而古代和现代有一点不同,那时候对于女人的贞操十分看中的。所以陪嫁物品当中必然有一件白手帕,这件白手帕的用途不言而喻,主要是在洞房的时候验证新娘贞洁的身体。而在洞房之后,新娘也会珍而重之的保存这件手帕。
当然还有一件必须的物品,那就是启蒙图册。当时比较封建,女子对于性知识的了解很少。然而到了结婚洞房的时候,就必须去了解了。然而又不可能会有人去手把手的教,所以启蒙图册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件物品。
综合来看,古代时候虽然有着十里红妆的说法。但是由于经济的限制,很难达到这种规格。主要还是,人们对于新婚的一种祝福,和一种美好的向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