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结婚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结婚女方准备什么嫁妆 结婚女方嫁妆包括哪些
1、传统的嫁妆是子孙桶、龙凤被褥、洗脸盆、暖壶等等这些东西,较初女儿出嫁父母都会带些生活常用品。如果女儿嫁的远,还有一些地方会陪嫁地方的特产,一是为了让婆家尝鲜, 其次也是怕女儿远走吃不习惯当地的实物,带些特产,也就留下一些家乡的念想。还有些女方家里会为闺女陪嫁些贵金属作为嫁妆,比如金条、金碗、玉镯子等,给钱新人可能花了就没了,可是这些饰品确是可以作为传家宝的。
新时代的嫁妆也有很多,如果男方已经购买了房子和车了,这个时候女方家一-般会以现金的方式作为嫁妆,给自己的女儿在婆家奠定基础,提高地位。如果男方只有房 子没买车,女方家也可以买部车作为嫁妆,至于车子的价格,完全可以按照自身条件来确定,也是非常的体面。如果丈母娘看上了这个女婿的本身,而女婿可能还没有实力买房子,那么丈母娘也会直接送套房子作为嫁妆。男女双方达成一致, 共同来买房子的话,房子的部分首付也可以当做嫁妆。其实这样对于男女双方也是比较公平的一种方式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结婚陪嫁什么东西比较好?
聪明的父母给女儿陪嫁的物品如下:
1、床上四件套
备婚的新娘子谈起妈妈给准备的床上四件套,眼里都慢慢的爱心,“被子”谐音“一辈子”,妈妈给女儿女婿准备陪嫁被子,希望自己儿女的婚姻能够幸福美满。
2、生活用品
初到新家,妈妈都会为女儿提前准备好新家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女儿嫁过去后能不慌不忙顺顺利利地过日子。
3、妈妈的嫁妆
传承嫁妆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妈妈出嫁时到现在还没用到的家具、玉镯或是爸爸给妈妈买的定情物……这样的传承寓意,是传承着父母给你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美好憧憬和期待。
4、压箱钱
新娘出嫁,一般要准备2个红色的陪嫁箱,叫龙凤箱,里面摆放谷米钱物,寓意五谷丰登,家庭富裕。压箱钱,一般来说女方父母会在箱子的四个角或者正中央压点钱给女儿,所以这个箱子最好还要带锁。
嫁妆
嫁妆是女子出嫁时,娘家为新娘准备的结婚用品,如车子房子、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其所准备的嫁妆也会不同。在古代嫁妆是女人和丈夫的私人物品,又称为“陪嫁”。
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随着中国风的盛行,西式婚礼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举办传统的中式复古婚礼,大红嫁衣,凤冠盖头,满满的中国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延续,今天分享古代婚礼的流程。
古代婚礼的流程1
一、古代大婚3个主要阶段
1、婚前礼:即“订婚”;
2、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
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二、古代婚礼流程
1、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2、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3、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4、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5、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6、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7、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8、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9、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10、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11、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12、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爹娘”。
13、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三、古代婚礼必备物品
1、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2、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6、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7、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9、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古代婚礼的流程2
一、古装婚礼策划流程
1、迎娶
新郎迎亲的车队要为双数,比较吉利,新郎必须骑着马,带着花轿去迎接新娘,可选择4到8个轿夫抬。
2、路途
在迎亲队伍出发的时候,应打鞭炮,表示喜庆,然后再敲锣打鼓的的前往女方家中,女方家中需有男孩或女孩端茶等候,新郎需要给这孩子红包,方可进入女方家中。
3、讨喜
新郎进入女方家里以后,不能马上见新娘,必须要伴娘红包或者回答对问题,方可进入新娘的闺房。
4、拜别
新郎新娘必须在新娘家中祭祖,新娘还有对目前磕头拜别,父亲则把新娘的盖头盖上,然后新郎对新娘的父母行礼过后就可以将新娘领走了。
5、上花轿
新娘在上花轿额时候需要踩着米袋,表示洗去所有的晦气,等到花轿准备出发的时候,新娘的父母需把一碗清水和一把白米洒在花轿后面,表示女儿已出嫁,等到花轿到男方家中时,也要放气鞭炮。
6、新娘下花轿
新娘下花轿时需要由男方家的一个小孩送一个橘子给新娘,新娘在摸过橘子之后,要给小孩红包作为回礼,橘子当天不能吃,需等到第二天。新娘亲自将橘子拨开,才可以食用。
7、牵新娘
新郎新娘必须跨火盆,踩过米袋进才能大厅,不可以踩门槛,然后进行三拜九叩,送入洞房。
8、喜宴
菜式不受限制,吃完饭以后,需要进行送客。
二、如何打造一场完美中式古装婚礼
1、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心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2、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3、嫁妆
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4、上头
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5、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6、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三、古典婚礼服装
1、秀禾服
秀禾服其实又称龙凤褂,起初是源自满洲,而且有两大样式的,一种是直衣摆的,一种是水波式样的衣摆。但不管是哪一种,都给人大气富贵、婉约典雅之感。如果新娘选择了端庄喜庆的秀禾服,新郎应穿中山装改良的上衣,上面的'暗花和刺绣也要与新娘的服装相搭配。
2、旗袍
在民国时期,它可以女性国服,当然在现代人眼中,它依然是美丽动人的国粹精品。因为它最能体现出新娘的妩媚动人风姿。如果新娘选择了旗袍,新郎的礼服可以选择中山装或者黑色的西装。
3、凤冠霞帔
它可以称之为古装嫁衣中的经典嫁衣。在古代,它是女子的一种身份象征,非常高贵庄重。依照我国古典婚礼文化来说,新娘穿凤冠霞帔,新郎是要穿状元服。
古代婚礼的流程3
一、说媒
在古代,如果你看上了哪家姑娘,不会和现代一样自己上门去追求,而是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媒婆为你去姑娘家说媒,如果姑娘也对你有好感就会对父母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如果姑娘对男方不是很满意则会对父母说:“还想再给父母尽两年孝”。
二、提亲定亲
经过说媒阶段,如果姑娘比较满意男方,和男方对上了眼,那么这时候男方就要准备上门提亲。了解双方的家庭状况、个人性格等等信息,如果都没问题了就将亲事定下来,反之就不会继续下面的步骤。
三、三书六礼
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男方就要开始准备三书六礼,其中的三书指的是:聘书(订亲的证明,在六礼中纳吉的时候交给女方),礼书(相当于现在的彩礼清单),迎书(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证明姑娘已经嫁给男方)。
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要送将近30中礼物给女方)、问名(将男女的年庚八字进行匹配)、纳吉(将庚贴于神前请示)、纳征(彩礼和嫁妆)、请期(确定结婚吉日)、亲迎(接亲)。
四、成亲
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只要再完成最后一步,两个人就可以算是正式的夫妻了。男方将女方接亲至家中拜堂成亲,主要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就算礼成了。新娘送入洞房中等候,而新郎则是陪宾客喝晚宴。直到晚宴结束,新郎就会和新娘入洞房,传宗接代了。
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中式传统婚礼流程
喜庆、热烈的传统中式婚礼越来越受到新人的欢迎,尤其是许多国外新人也格外钟情传统中式婚礼。以下是中式传统婚礼流程,欢迎阅读。
1、婚前一个月
新郎和新娘与主持人详细沟通婚礼的形式和内容,同时确认所用的花轿、服装、婚宴地点以及场景装饰等诸多细节。
2、婚前两周
新郎和新娘给亲朋好友发放请柬,同时告之自己的婚礼形式,嘱咐他们也穿中式服装,以便更好地体现复古婚礼的特点。
3、婚前一周
安排化妆,布置场地,采购婚庆用品等。在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还要与轿夫、主持人以及摄影(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
4、婚礼当日流程
(1)化妆
5:30起床。
6:00新郎发型做好后到达女方家门外等待。
7:00新娘化妆完毕,通知新郎。
给化妆师发红包。
(2)花轿、锣鼓、唢呐、舞狮
7:00开始扎花轿。
7:30花轿来到新娘家。
8:00新郎手持大红绸牵着新娘进人花轿。
8:05铜锣前头开道,后头舞狮压阵,八位吹鼓手和八位手举冠盖的执事前头引路,披红桂彩的八人抬大轿后面跟着。
8:30中途颠轿,舞狮换花样表演。
9:00到达婚礼地点。下轿、放炮。
给轿夫等人发红包。
(3)迎新娘
9:05新郎搀着新娘来到门口。
9:10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小心跨过炭火盆。
9:15新郎拉弓射出三支红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两人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关满幸福)。
(4)拜堂喝交杯酒
9:30新郎和新娘正式拜堂。
②10:00新郎用一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
③10:10新郎和新娘喝交杯酒。
④10:20伴娘准备好茶水。
⑤10:25新娘给男方父母敬茶。
⑥11:00新郎和新娘退场或者是步入洞房。
(5)酒店准备或者是在家准备
A、酒店准备
a、11:30专人把烟、酒、茶、饮料、糖等带到酒店。
b、11:30专人最后检查酒席安排以及音响、签到处等细节。
c、11:30专人准备好新郎和新娘迎宾用的烟和糖。
d、11:30彩带师在酒店门口等候。
B、酒店迎宾
a、11:30新郎和新娘来到酒店门口。
b、l1:30签到处人员到位。
c、11:30婚宴引导人员到位。
C、家里准备
11:30专人把烟、酒、茶、糖以及饮料摆放在桌子上。
11:30专人最后检查酒席安排、音响以及签到处等。
(6)婚宴
12:00婚宴开始,新郎和新娘挨桌为宾客敬酒。
12:30开始婚礼游戏。
13:00婚宴结束。
(7)、休息
13:30宾客离开或者是自行娱乐。
13:30新郎和新娘进餐并稍做休息。
14:00专人清点剩下的烟、酒、糖等。
传统中式婚礼注意事项:
1、由于是用桥子迎接新娘,这就要求新娘家距离新郎家以及婚宴酒店不能过于遥远。
2、整个过程要尽量做到“地道”,无论是新人服装、化妆还婚礼场景、所用道具,都要与婚礼内容完全吻合,切不可做得不伦不类从而失去复古婚礼的风采。
3、懂得复古婚礼程序以及细节的主持人相对少得多,在选择上时候一定要慎重。
传统中式婚礼必备:
1、花桥、红绸带、唐装
2、锣鼓、唢呐、舞狮
3、专业的复古婚礼司仪
4、专业的复古婚礼化妆师
5、专业的摄影(像)师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三书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褥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
这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红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条边长为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盖巾”,俗称盖头。对于盖头这一婚俗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新娘蒙红盖头,是为了遮羞;另一种说法是源自古代的“掠夺婚”之说,意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犹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般,可见古时女子之地位。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新娘出门时,站在露天的地方,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撑起一把红伞护着新娘,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哭嫁
哭嫁在今天看来可能觉得很难理解,但是在古代,由于交通不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见到自己的娘家亲人。并且,女子出嫁后,也不能像如今这般,随时返家探望家人,新娘要回娘家必须要得到夫家的批准。也有这样一种说法:哭嫁的来源是因为古时候的女子,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式婚姻,女子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这一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拜堂
又称为“拜天地”,是中国传统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但是拜堂并不属于古代“三书六礼”中的礼仪。在婚礼仪式时,司仪会大声地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这其中,“拜天地”是代表了对天地神明的敬奉;“拜高堂”是指对男方父母行礼,表达孝道;“夫妻交拜”则是代表夫妻相敬如宾。在某种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数可以让女性与男性同一地位的一种体现。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三朝回门
意为“归宁”,新娘回娘家向父母报平安的意思。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带着一些礼品回娘家祭祖,随后再随丈夫返回夫家。古时女子出嫁后,很难有机会回娘家,所以回门很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