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小常识
1.关于婚礼知识都有哪些
1.为什么钻石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2.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提出来象征者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3.为什么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门槛?
大庆婚庆公司的专家告诉大家那是传说在古罗马的新娘为了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必须由人拖着越过新居的门槛。此外,民间还传说门槛上有邪灵环绕着,因此为了保护新娘,就必须把新娘抱起来,跨过去。
4.为什么钻石被视为爱情的最高象征?
热能和压力蕴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而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5.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2.婚俗的婚俗
过去在关中,婚姻全赖父母之命,煤灼之言。
娃娃亲特别盛行。父母在娃娃长到十二三岁时,就托媒人给娃订了婚(当地男娃叫占媳妇、女娃叫寻主儿),娃娃亲-旦订妥,双方就不能随便翻悔。
随着社会的发展,娃娃亲愈来愈少。娃娃长大后。
自由 恋爱,只不过还要有个中间人介绍一下。定婚之后,双方商定一个吉日准备结婚。
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过去结婚,仪式繁琐。
迎娶时,男方去7人(6男1女),拉着箱子,提着篮子,内装猪肉5斤,公鸡一只,酒一瓶,红帖一个,到女家后送上红帖,女方以酒席招待。新娘上花车,多由平辈兄长背到车上,鞋不着地,脚不沾土,上路后撒路帖,(用红帖纸剪成碎片边走边撒以之引路),女方家有送女客人,一般视亲戚多少定人数。
大多数在40~50人之间。花车到达男家时,大放鞭炮,再端一碗醋绕花车浇洒一圈,名为避邪。
此时新郎出门迎车。新娘下车后由执事人撒麦草节于新娘盖头布上,随撒口中随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
新娘下花车,踩着芦席,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然后男方开早饭请亲戚朋友吃臊子面。
中午时分,几声炮响之后,新媳妇在嫂子陪送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礼。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亲戚服友。
拜完堂即开午饭,以酒菜为主。饭后,新郎新娘进人洞房,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说: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富贵双全,永远吉祥。
结婚,仪式大大简化。男方带上红包(内装多少不等的钱),用车去接新娘子。
经过一番热闹的媳闹,新娘和女方客人来到男方家里,然后举行文明婚礼:放鞭炮,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向双方父母,来宾鞠躬,双方家长,来宾讲话,新人介绍恋爱经过,送新人入洞房等。大家喜欢在新人介绍恋爱经过时,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引人发笑的问题让回答,使气氛更加欢乐热烈。
结婚三天后,新娘要回娘家,称为回门。由新郎陪同,提一篮子20个礼馍。
中午吃饭时,嫂子身份的妇女故意刁难新郎,第一碗臊子面做得十分咸,放在新郎面前,老实的端起就吃,再咸也得硬着头皮吃下去,而机灵的便会找话题把这一碗递给岳父。岳父一吃感到很咸便叫女儿瑞走,嫂子的计谋也就落空了。
吃完饭,村里妇女开始要女婿。那些嫂子,每人手里拿一草圈往新郎头上套,新郎既要亲热地笑,也要机智地躲。
老实的,往往头上套了四五个。这个风俗带有检验新郎是否聪明伶俐的目的。
陕西关中的结婚风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陕西和关中的区别,陕西的版图承不规则形状,南北长,东西短.将陕西可以分为三块即陕北,关中,陕南.大体分界如下:309国道及沿线地区以北称为陕北;所属城市有延安,榆林,神木,铜川等等.309国道以南,秦岭以北成为关中;所属城市有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等.秦岭以南称为陕南;所属城市有汉中,商洛,安康等等.就好象我们国家的北方和南方一样,大体以长江为分界。其实,就算在关中婚俗也各不相同.但是大体差不多.这里介绍的是咸阳农村的结婚习俗。
把结婚一整天的情况可以分为三部分,娶新娘,待宾朋,闹洞房。 按照当地的习俗,新娘家的亲朋好友都要到新郎家来吃酒席,所以,迎亲完后,一会儿就要去接亲家了,一般新郎肯定是要去的.小轿车也换成了大巴,通常新娘的陪嫁品里比较贵重的或者不好拿的都会提前拿到新郎家里(比如洗衣机等等),等到结婚那天都是空纸箱子,在关中基本上结婚的家具都是新郎家买,而电器都是新娘家买.您肯定很好奇,空纸箱拿着有什么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习俗了,关中八怪中有一怪是手帕头上带,长久以来,老祖先留下了耍手帕的习俗,就是接娘家人的车来了后,都会有嫁妆(包括空纸箱子),大家都会去抢,然后等中午吃酒席前,娘家人就会用手帕来赎回.其间,不乏能说之人,可以在喜庆之余,一饱耳福.这个不太好说只能到现场去感受气氛.开饭前新娘子会换装,并且会上厕所(其实就是去转一下),回来的时候一般都会经过一道门,这时,新郎的弟弟(不是亲弟弟也可以,其他朋友也可以)就会拿一把筷子撒在地上,让新娘捡,这叫勤快,捡完筷子要翻盘子,在一个大盘子里扣着3个碗,一个里面是馒头(寓意:一辈子不缺吃),一个里面是肉(寓意:一辈子能吃上好的),一个里面是钱(寓意:一辈子不缺钱花),一些捣蛋的就在碗底抹点儿油,用手肯定是翻不起来,太滑了,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女孩子都有卡子,用卡子挑一下就翻起来了,然后就是吃饭,敬酒.送客。
基本上从太阳落山就可以开始,其实也没什么,大家来看看新房,说说笑笑,年轻人多了就热闹,各种花招也层出不穷,不在细说。如果您有同学和朋友在陕西的,也可以去看看热闹,挺有意思的。
畲族在送彩礼时,有一个仪式叫“考赤郎”。赤郎就是指送彩礼这天男家带去女方做菜的厨师。
新娘的打扮是:头梳发髻,戴上银饰,身穿花边衫、花边裤,腰围自织三十二根线文字图案的彩带拦腰,脚穿绣花鞋,手戴银镯、银戒指。新娘到夫家大门,鞭炮迎接,新娘进中堂时,由一位父母双全的姑娘接过伞,。
3.风俗习惯小常识中傣族有哪些奇特的婚俗
卖鸡肉找对象。
傣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方式很多,傣族盛行一种叫“串卜少”的活动。即未婚的小伙子在节日或 *** 等场合,寻找未婚姑娘谈情说爱。
这种活动一般都在泼水节、赛龙船、赶摆等时节进行,男女青年载歌载舞,从傍晚开始,直至深夜结束。另外还有一种“卖鸡肉”的形式更为奇特,每逢节日到来的时候,西双版纳的傣族姑娘们便把自己家的肥鸡杀了清炖。
如果来买鸡肉的小伙子是姑娘不如意的,姑娘会加倍要钱。要是姑娘看上了年轻的小伙子,姑娘就会含羞低下头,躲避小伙子的目光。
如果小伙子有意,两人就端着鸡肉,搬起凳子,走进安静的树林里,互相倾吐爱慕之情。在云南德宏的傣族小伙子还有一种奇特的求偶方式,无论春夏秋冬,小伙子如果想找情侣,他就会一条宽大的毛毯把自己连头带身都裹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
他们站在大路边,等待姑娘的到来,这也是未婚小伙子的临时标志。而没有对象姑娘的标志是穿浅色大襟短衫、长裤,身束小围腰。
小伙子只要看到这样打扮的姑娘经过,都可以上前说话求爱。如果姑娘看上了小伙子,他就会取下身上的毛毯,拉着姑娘的手离开大路去细谈。
当双方恋爱成熟时,一般由男方请舅舅或姨妈出面去姑娘家提亲,对方答应后便可成婚。
4.结婚的礼仪知识
楼上说的很对啊,但是也都差不多,
你是男生不要去研究女方的嫁妆,但是男方的礼金要根据家庭条件来,而且出于对女方家里的尊重你要跟女朋友商量好礼金问题,不关多少,你要知道礼金始终是在你们两个人手里的。
请贴问题,所有需要发贴的亲戚朋友都要用一种请贴袄,千万不要给重要的人高级请贴,而给普通人一般请贴。
酒席要注意,最好比原定来参加喜宴的人多安排一桌,并且要注意你邀请来的客人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好的不要安排到一起!喜糖要多多准备!
结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但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时刻,尤其是你最亲密的朋友,所以一定要安排好!
至于很多小事 婚庆公司就都给你解决了~!
嘎嘎!~提前恭喜下喽~结婚没什么难的。别有种很恐怖的感觉~!
5.风俗习惯小常识中五台结婚有哪些礼仪
五台的结婚礼仪,走过了一条由繁到简的路。
解放前,男娶女嫁不得自主,需由媒妁介绍,父母认可。结婚过程一般有五个环节,即纳彩、问聘、送期、嫁娶于归。
下分述:纳彩:联姻第一步,男家要向女家送礼物,如果收下了礼物,即可商谈儿子婚事了。问聘: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
一旦交换命单,就算订了婚,称为问聘。送期:订婚之后,嫁娶可早可迟。
一旦择吉,男家则携带财礼送往女家,商定嫁娶之期。嫁娶:这是联姻的中心环节,历代相传,礼仪繁多,充满封建迷信色彩。
一般时经三天。第一天安鼓,远亲近戚都来,晚上有八音会吹奏。
第二天娶亲,新郎乘轿子到女家,需带自用的红绿攀带,及新娘所用的首饰装具和凤冠披霞(后改为花冠旗袍),同行者除娶戚伴戚外,还有放炮的人。 女家设宴接待,并择一亲近的孩子给新郎插金花。
插花之后便可起程。进入洞房,新郎张弓四射,揭去新娘的遮面红绫,从此,闹洞房便开始了。
首宴有鼓乐伴奏,历时较长。菜上二道,新婚夫妇临席敬酒,合座皆欢。
第三天过后请人拜谢,新娘在婆家所住时日叫住九日。此后,新娘邀新郎归省娘家,叫做于归,娘家亦设宴接待。
婚仪排场与否,需视贫富而定,富家以豪华为荣,穷人则力求俭简。童养媳成婚,便瞎推圆房,择吉同居,即算了事。
6.我国婚俗礼仪包括哪些程序
我国传统婚俗礼仪程序如下: 从先秦时代开始,人们就约定俗成了一套男女结合的“六礼”。
经历代统治者倡导,如今,传统婚礼己繁衍出了二三十道程序。部分传统婚礼礼仪的全过程为:发八字、定庚、求肯、过门、选期、报期、歇嫁、陪礼、过礼、陪十兄弟、陪十姊妹、辞父母、哭嫁、发亲、拦车马、接升、交亲、拜堂、闹房、喝“纠脑壳茶”、回门。
还有更为繁缛的:订盟、过礼、求喜、报期、娶亲、陪十姊妹、开脸、哭嫁、辞堂、发亲、发号(挂匾)、拦车马、治煞、迎嫁妆、拜堂、传茶、喝交杯酒、入洞房、铺床、坐床、陪新郎、陪十兄弟、陪新娘、陪上亲、陪媒、谢媒、示箱、穿鞋、下厨、回门。这些繁缛仪式,至今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相亲:男女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要依据父母的意见,由媒人牵线, 认为门当户对,就把双方的年龄、生辰八字压在灶君神像前的净茶杯底, 以此来推测神的旨意。如果三天内家中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就请算命先 生来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克。
过去有人迷信所谓的六年大冲、三 年小冲:男婚年龄逄双,女子十九不嫁: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 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这些其实都是没有 科学依据的。 定亲:在定亲之前,男方会托媒人把礼钱和聘礼用红纸包好,然后由 媒人送到女方家中。
聘礼根据当地习俗来定,一般有金银首饰。女方会有 回礼。
在定亲的时候,男方会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 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所以旧时如果夫妻吵 嘴,妻子为了抑制丈夫,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
在“文定”后,就 挑选吉日迎娶。定亲要送礼,礼品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 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
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 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之意。 成亲:在成亲的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肉和鱼。
迎亲日子叫“好日”,也叫“请吃酒”。成亲的前几天,新郎会亲自或派人 把喜帖送至亲友家。
搬嫁妆:在成亲的前一天,男方去女方家搬嫁妆,女方把嫁资放在厅 堂上,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熏以檀香, 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
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 看,也叫“看嫁资”。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
安床:在结婚的时候,安床是重中之重。男方在结婚之前,会将新房 重新粉刷布罝,再根据床位坐向、夫妻八字等细节选择时辰,安置新床。
从安床之后至新娘入门为止,依古俗,不能空床无人睡,也不能单人睡, 须一男孩来同睡至结婚时新娘进门。结婚安床不同于一般安床,它被认为 与夫妻生活美满、生育等有关,所以历来都很受重视。
有的地方安床时,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 放在新郎席子下。陪同新郎睡的男孩,被称为“伴郎”。
晚上要给这个伴 郎吃包子、花生、鸡进,寓“包生儿子”之意,早上还要给伴郎红包。 坐花轿:传统婚礼非常重视坐花轿,坐花轿还含有明媒正娶、原配?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
有的妻子常说“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足 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迎亲之日,花轿出门,一般要以净茶、四色糕 点供奉“轿神”。
一路上要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 开面:出嫁前,女方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绞去脸上的汗毛,俗称 “开面”(有如现在的婚前美容)客人兴吃“开面汤果”。
新郎花轿临门 时,女家要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待塞入红包后始开。女 家中午准备正席酒,俗称“开面酒”,亦叫“起嫁酒”。
上轿:新娘上轿前,一般要假装不愿出嫁,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后, 才准备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出嫁的)。而后新娘坐在娘腿上, 亲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女儿在上轿时,母亲要哭 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的话,如“要敬重公婆敬重丈夫,好日子才能够 长久”,等等。新娘也要含泪叩别,有的要放声大哭。
最,新娘由兄长 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新娘起轿 时,女家要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
新娘的兄弟随轿同行,谓之 “送轿”。城区抬花轿要绕至上地庙宗祠等处,以取得祖宗神灵的认可。
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一些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 返家罝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也叫“接火种”。 拜堂:花轿进门,男家又是奏乐又是放炮仗,热闹迎接。
停轿后, 般新娘要在轿内等待一名五六岁盛装 *** 迎她出轿。出轿门的时候,要跨 过一只木制朱红漆的“马鞍子”,踏在红毡上,由媒人扶着站在喜堂右侧 位罝,新郎站左侧。
主持拜堂仪式的,一般是有一定威望的新郎的祖父或 祖伯叔。仪式开始后,新娘和新郎要双双拜天、拜地、拜祖宗、拜父母以 及夫妻对拜。
有的地方有抢前头跪的习俗,相传谁跪在前面,以后就可管 住对方。随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向男家父母和年长者以及贺喜的亲 友敬茶。
被敬茶的人在喝完茶后,要给新人封“利市。
7.新娘新郎婚礼礼仪注意事项有哪些
其实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
生活之中到处都有礼仪,一个人有良好的礼仪,那么他一定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周围的人相处的十分融洽,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北京大学的金正昆教授在谈论礼仪的时候,就教给了我们很多的实用的礼仪!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婚礼上,新娘新郎到底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呢? 1。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饭店举行婚宴,当客人开始入席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外,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感谢(对虽然路程较远、工作繁忙或身体不适而仍前来者以及对长辈客人,不妨多说几句),一直到最后一位客人入席。2.婚宴正式开始前,一些地方时兴由新娘为客人行“茶礼”。
对于客人此时送上的红包,不论礼轻礼重,新娘都要一视同仁地致以谢意,不能因礼轻而轻视怠慢,也不能团礼重而喜形于色,殷勤有加。3.不要大吃大喝。
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应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只顾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了。
但是,要是一点酒不喝,一点菜不吃,显得过于拘束、紧张,这种做法也不礼貌。对于客人的敬酒,即使酒量再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4.婚宴进行到一定程序(一般多在快要结束时),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各席向每位客人敬酒。 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
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5.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当然,在婚礼这天,新娘新郎是比较累的,没有别的办法,坚持一下了,想想有这么多的亲朋好友都来祝福你,真的是很幸福的。
8.有关古代婚丧嫁娶的文言知识
"婚丧嫁娶"这四个字,这是国家法定的批假条件。它们分别指:
婚---自己结婚
丧---直系亲属过世,岳父母、父母、配偶、子女等。
嫁---女儿嫁人。
娶---儿子娶妻。
下面是一些传统习俗。
按照中国汉族传统习惯,结婚时要贴红对联,戴红花,新郎新娘要披红挂彩,故称为“红事”。人死了,其子孙要披麻戴孝,一律用白布,故称为“白事”。
红白喜事的操办由于民族风俗的不同而异。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移风易俗,红白喜事的操办也已大大从简。
1.婚姻习俗我国婚姻习俗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特别经过封建时代的演变与丰富,形成一整套婚俗规范。婚姻习俗直接受婚姻制度的影响,我国由于多民族及其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婚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婚俗形式,有些婚俗至今都还存在一定影响。就我国民族的婚俗现状来看,我国婚姻目前至少有以下几种礼仪,即求婚、合婚、相亲、订婚(过小节)、完聘(过大节)、定婚期、迎聚、拜堂、婚宴、合卺、闹房、归宁。这些程序联系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婚礼。
2.丧葬习俗人死为丧,为死者举行一定的安葬仪式称为葬。不以礼仪的葬叫做埋。丧葬礼简称丧礼、葬礼。丧礼的程序一般有停、奔丧、挂孝、坐夜(守灵)、入殓、吊孝、出殡。葬礼有集体葬、合葬、迁葬、蒿葬、水葬、风葬、悬棺、洞穴葬、火葬、土葬、天葬等。现代丧葬礼仪有下面一些具体礼节:成立治丧组织、发讣告、赠挽联、唱挽歌、献花圈、戴黑纱白花、守灵、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等。
9.结婚知识 *** 婚礼习俗有哪些
一是男女双方的舅舅,宾客们会向新人索要"喜物",这天凌晨,男女双方家要过乜贴,以寄托美好的希望。
新郎于是端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大盘核桃,即使没眼泪也得挤几滴,否则,新娘要相互交换裤带。 注:由于 *** 在我国分布较分散,不但由女方父母相女婿,而且要有意安排一个quot婚礼,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红枣等撒去。
经媒人多次说合;偶然",还要看是否公历。之后女方家长即向未来女婿回赠衣服鞋袜等礼品,即表示"相中",是 *** 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要用红布或红纸覆盖;主麻日"为佳;。
新姐姐梳洗打扮完毕,临行前要大哭一场、路遇水井盖红布 订婚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一个月,新人不能见面,会被别人笑话。在迎娶的路上。
然后,商定订婚的日子。 二,若不期而遇,要赠给女方一定的礼物。
然后由男方舅舅或媒人与女方议定婚期,一般也以主麻日为婚期。仪式后;。
道喜日期以",等待婚期到来。 三;。
仪式上;机会,让男女见面,女方家若肯收下男方所赠的礼品;尼卡罕"仪式、舅舅很重要 在 *** 结婚风俗中,有两种人很重要:一是媒人,男女双方有所了解后,就能娶到一个聪明贤慧、勤劳善良的好媳妇。 *** 有句俗语:"媳妇美不美,全凭媒婆一张嘴"冲喜"。
意思是有了一个好媒人,引得男女老少争相抢拾,以求喜庆, *** 婚礼形式多种多样。 *** 结婚习俗有哪些?就和我一起看一看吧,表示新人将来不会遇到坎坷。
娶亲途中。 *** 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
随后主人邀请宾客入席欢宴,庆贺新婚、主麻日定婚期 *** 把定婚称为",还不能与其他的娶亲队伍相遇;道喜",且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在此就不一一介绍,若遇到水井。 一、媒人。
*** 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 *** 分布在全国各地,足可见媒人的重要性,媒人和男方主婚人便携带简单礼品到女方家去相亲。在相亲过程中,以防"。
定婚前,男方即可迎娶新娘。 *** 称新娘为"新姐姐"、农历的双日。
在结婚的前一天或当天凌晨,新郎才到女方家举行"。
10.青岛现在的婚俗知识有哪些
在青岛订婚的日子现在一般是有两家家长协商决定的
聘礼有订婚戒指、礼金(也叫订婚钱)、两个红包袱、两条红腰带、衣服至少两套(要有棉袄,俗话说婆婆的袄传到老),女方家要给男方准备一双新鞋(叫丈人鞋)。
根据个人经济条件的不同,定金通常有31800~~100000元不等。
小六样包括:六斤肉(一刀切的)、六条带麟的鱼(黄花鱼)、六瓶酒、六斤糖(六盒也可以)、六扎粉丝(用红线扎起来)、六斤点心(六盒也可)。
以上的每样(肉除外,俗话说闺女是娘身上的肉,是舍不得给别人的)一般女方家都会返还给男方家一些,每种两份或四份。
首饰根据个人喜好,最好事前由新娘选好。
棉袄里和面按理说是穿不着的,但是有有理有面的讲究就拿来压箱底吧。
红包袱和红腰带各2个。
订婚的日子到了,新郎和父母带着聘礼到新娘家,新娘家应准备茶,点心,水果或干果,来招待。订婚当天最好找一位第三者来主持,最好是有过经验的,善言语的人,来调节气氛。当天一般在中午以前男方家要到达女方家,大家聊聊天,这时新娘和新郎就要改口叫爸妈了,给对方父母敬茶,改口,这时家长准备了红包,也是改口费,分别送给你,视经济情况,有600-2000元不等。
新娘家事前应该去定一家档次和环境比较好的酒店,请男方吃饭。饭后男方家的人应该在日落前返回自己的家。
男方在离开女方家时,女方应该将男方送来的小六样,每样回给男方2份,除了肉以外。还要给男方回一定的定金。这就是所谓的回礼。
在一些影视剧中都经常可以听到咸阳这个名字,咸阳结婚风俗有哪些?
咸阳结婚风俗是指的陕西省咸阳地区的人们结婚的风俗习惯。咸阳是位于陕西省的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山水俱阳,故而得名咸阳。咸阳的文化历史底蕴也极为丰厚,因此咸阳的风俗习惯也是众多的,那么咸阳地区的结婚风俗是如何的呢?
陕西省的咸阳市也是非常的有名气的,在一些影视剧中都经常可以听到咸阳这个名字,而且咸阳地区的古人的生活也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婚俗自然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下面就来同大家说一说咸阳结婚风俗,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一:定亲,咸阳人也都是自由恋爱的,男方的话都是要有婚房的,否则的话就是很难娶到老婆的。男女双方如果说确定要结婚就要先定亲,要男女双方的父母以及直系亲属一起吃一顿饭,一起认识认识,然后在饭桌上商量彩礼多少,饭局结束后男方家长要送给女方一个见面礼,女方家长也要送男方一个见面礼。
二:过礼,男方要在领证之前将彩礼送到女方家中去,男方除了要带规定的礼金和三金首饰之外,还要带四样礼,包括心头肉、莲菜、烟和酒。这个心头肉要六斤左右,要挑选新鲜的,带肋条的,五花三层的,还要连皮带肉。莲菜其实就是莲藕,要注意要挑选两根并生的,长势要茁壮的,节要有小枝,枝再生枝,盘根相错,但是不可以有断裂,寓意白白净净,子孙满堂。烟酒的话,烟是美满姻缘,要两条成双成对的,而酒的话是寓意天长地久,也要两瓶成双成对。
三:结婚当天的礼俗,咸阳人结婚当天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由母亲来喂女儿汤圆,新娘都是会伤感哭的。新娘出门要有福气人来拿着竹匾或者黑伞护其走到礼车,祝福新娘也有福气。新娘上车前还要吉祥的小男孩给新娘送扇子,新娘上车后在将扇子丢出来,寓意不带坏脾气到婆家。
看完以上的咸阳结婚风俗大家是不是觉得非常有趣呢?要结婚的年轻人不妨赶紧的和家人准备起来,为自己打造一个完美的咸阳婚礼。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极镇结婚习俗有那些
恭喜你,能相识彬县北极的姑娘是你的福气,下一站就职幸福!彩礼,三鑫嫁妆,聘礼都是物质上的,可以根据自己家庭财力而定.
注意的事项:认真做事,本分做人,平常心!
陕西咸阳兴平农村结婚的风俗
一、提亲
男女到了一定年龄,父母便请媒人为孩子提亲。双方家长和子女不能相见,全凭媒人从中说合。
二、合亲
男女双方家长,将孩子生辰八字,通过媒人传达给对方,请阴阳先生测算,看属相“合不合”、“克不克”,例如按迷信说法,“鸡猴不到头”,属相克,不能合婚。
三、过礼
又叫“通礼”。在属相合的前提下,双方决定缔结婚约。然后由媒人把商订的衣物、彩礼送给女方家,也有送头程礼、二程礼、三程礼的。三程礼比较简单,棉花一捆、丝线一束、镜子一个。
男方欲结婚,可宴请媒人,告知女方家,问女方还需要什么结婚物品,还有什么要求,俗称“要人”。女方同意,可请阴阳先生选定日子。建国后,由介绍人“搭桥牵线”,男女见面,互赠礼物。初步同意后,女方家属到男方“看屋里”(了解男方家中情况),经过相互了解,可举行定婚仪式。订婚后,年节时辰,礼尚往来。
四、结婚
结婚,俗称“娶媳妇”。婚期既定,男方即请家门长辈主持结婚事务,与傧相、娶女客、执事商量迎亲、婚礼事。接着搭彩棚请厨师备酒席,布置新房,并派人给女方送二个箱子,以备女方来时盛放东西。
女方请送女客与亲邻缝衣服,备嫁妆。试穿嫁衣、梳头、开脸(用瓷片把眉毛纤细,用线绞去面部汗毛)。男女方至亲及近邻好友为男家送贺礼,为女方“添箱”,以示祝贺。
婚前晚上,男方请三姓男青年同居洞房之内。西南乡晚上由新郎上炕“踏四角”,谓之“踩房”。
旧时结婚,有用轿娶的。民国时又为套车迎娶,讲究早娶,即天不亮要将新娘接回家中。男方去变方家接新娘时,陪同的有本家叔伯、娶女客(多为嫂子)一人或两人、押车娃及亲友一二人。离开男方家门,家中人便在门口燃放鞭炮,随后出村门,逢十字、进女方村口都要鸣炮。到了女方家里,男女娶客分坐两处,女方做面条招待,并给男女双客一人一个封(用红纸包着的钱),或一人一个手帕,表示酬谢。
其间,新娘在送女客的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穿戴,换凤衣凤冠,穿绣鞋、拿手帕、顶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新娘被搀扶走出家门,门口鞭炮一响,男女娶客立刻起身。伴娘搀着新娘一手拿着一只碗,新娘手里拿双筷子,刚走出门,伴娘将手中碗摔碎,新娘将筷子往后一扔,然后再踏干草、过火堆,进轿或上车。早年还有哭嫁的风俗,一般哭到村外即可。迎娶路上,若两家娶亲的相遇,则认为是霉事情,双方伴娘拿出新娘的红花互换,以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
娶亲队伍走到村口,鸣炮缓行,以示平安归来。到了家门口,娶女客与送女客到男方家中,与男方执事者互拜,然后领新郎到轿前,请新娘下轿。这时男方执事一手提烧红的铧尖,一手拿醋,围绕着花轿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边走边把醋浇向烧红的犁铧,过后抛于轿底,此谓“浇铧尖”。然后新娘下轿,踩红砖、过马鞍、履红毡,皆取吉祥之意。
进门后,送女客搀扶新娘前走,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斗内装有麸子、碗豆、剪碎的谷草和少量古铜币及红绿黄纸剪成的形如古钱的碎花,撤在新娘头上身上,边撤边唱道:“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当新娘走到门口时,娶女客又接着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这时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走向花堂,然后在傧相指导下,随着唱礼拜天地、拜祖先、拜媒人、拜亲朋来宾、夫妻互拜,礼成。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新娘脱去凤衣凤冠,新人吃和气饭(一般多为面条,由娶女客端来,先由女方吃~口,男方再吃一口)。
要钥匙,亦称交钥匙。是指随伴娘来者有一男孩,一般是新娘的侄子。他带着新娘箱柜的钥匙。吃完和气饭后,便由新郎出面要钥匙,小孩便向新郎要钱,小孩总是说不够,继续讨价还价,终于把钥匙交给新郎,新郎把钥匙交给送女客,送女客再交给新娘。
接着,由男方几个年轻人,将新房的门帘取下,换上新门帘,将放在房外的箱子抬入洞房。然后给新娘要花手帕。仍有一番讨价还价,热闹一番。这就是所谓“挂门帘”、“抬箱子”。
随后,新娘梳头洗脸,男方一年轻人给新娘端洗脸水,其脸盆为女方所备,盆口用红纸封着,上面贴有双“喜”字,先用水将红纸冲破,俗称“浇花”。然后端水,不是装脏水,便是凉水,目的是耍闹,向女方索要“封”钱或小手帕,目的达到后,端来干净的洗脸水。
到了晚上,便有一帮年轻人来闹新房,俗称“耍房”。有“三天不论大小”之说。耍房花样很多,其内容幽默有趣,常令新娘害羞不止,有时近乎粗俗,旧时还有“听房”(即偷听新婚夫妇私房话)的风俗。
结婚后第二天,娘家专为女儿送来饭食,谓之“送饭”,意思让女儿不要忘记父母养育之恩。送饭时拿挂面、糕点等。男方盛情招待,席间娘家长辈叮咛新娘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婚后第三天,丈夫同妻子去丈人家,谓之“回门”。到了女方家中,向主堂行礼,再向岳父母磕头,娘家小辈向新郎回礼,新郎向小辈赠礼品。饭后,娘家父母给女儿回赠一身穿戴后,当日返回。
建国后,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由一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年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建国初仍套车迎娶。现亦有用小四轮拖拉机或小汽车娶亲的。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有组织集体结婚、旅游结婚等新风尚。还有夫妻同栽结婚纪念树的。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