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彩礼、陪嫁是怎样的?
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还是大集体时,人们在生产队集体出工,挣工分。那时,物质还比较匮乏,有的生产队一个工日价值最少值2分钱,好一点的生产队每一个工日价值1角多。那时一元钱太值钱了,人们可以办许多事。
六十年代初期农村的陪嫁是这样的:
青洋伞,玻璃把;冇的球鞋我不嫁!
意思是陪嫁的奢侈品是布伞和运动鞋!那么,那时人们平时用什么伞呢?一种油纸伞,手工制成,骨架和柄都是竹制成的,伞面由多层皮纸加桐油制成,比较重,虽是纸做的,但比较结实。穿什么呢?布鞋。与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最大的不同在鞋底,那时的鞋底是由妇女用一层一层的破布片重叠,然后用苎麻线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纳成,一般不能在水里走,花时很多,一般一年一人最多一双!劳动时穿草鞋!草鞋由梧桐树皮作经,由笋壳或稻草为纬编织而成,有时也加烂布带。不结实,不好穿,只有一个鞋底,上面由绳子绑缚。故运动鞋、布伞是作陪嫁、彩礼之用。
但奢侈品慢慢提高要求。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变成了“两机两转”。两机指收音机和缝纫机,两转指手表、单车!其中单车最为奢侈!几乎在农村中不能实现!更主要的是缺货,开始还必须分配指标!农民甚至一般的小头目不可能有指标!那时有粮票、布票、烟票、酒票、豆腐票(或大豆供应指标),有些东西只有体制内的人才有!农民手中没票!当然,八十年代就逐渐不要票了,后来将所有的票都取消了。时代像一艘永不停步的巨轮,滚滚向前。也许年轻人不会相信那时是这样的彩礼,这样的陪嫁。可这一切真真实实……
六、七十年代刚好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时期
说到农村财礼在六十年代也只是应景而已,有的五十、六十,最多八十是天价了,另外带女方去供销社买上四套衣服,再配上一把花洋伞就行了。至于陪嫁一般也就一床盖被一床垫被而已,还有两只红色杉木箱装著自己的衣服鞋袜,再带上一付利市桶(浴盆、脚盆.马桶),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农村嫁娶了。
不过在七十年代后期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财礼有一百.一百六.二百也有的了,陪嫁也多了起来,有脸盆架.五斗柜、大衣柜等等。
有人说,七十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在我们这这三大件,应该是八十年代了。六七十年代结婚也不叫彩礼,那时我们这里叫“聘礼”也只有8块钱,嫁妆也是非常简单。不像现在开口就是天价彩礼,房子、车子,那时的女子可没有现在的值钱。
传统的嫁妆有那些?
传统嫁妆一:针线盒
这是做女红的必备品,而只有会做女红的女子才会是贤妻良母。针线盒当成嫁妆时就有很好的寓意,祝福新娘家庭温馨幸福,能干持家。
传统嫁妆二:合欢被
合欢被有着丰富的象征及寄托,是出嫁时最不可缺少的嫁妆之一,寓意新人婚后的和和美美与白头偕老,被子越多则象征女方家越富有。有些家庭送了几套合欢被。
传统嫁妆三:鸳鸯枕
鸳鸯是爱情的象征,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的表率,所以在传统婚礼中,鸳鸯图案是最为吉祥也最为普遍的,有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的祝愿。
传统嫁妆四:龙凤毛巾
一龙巾一凤巾,新人各一条。既能烘托出婚礼的喜庆,还表达着家人对新人的祝福,愿新人婚后温馨贴意,长长久久。
传统嫁妆五:喜盆
也称为聚喜宝盆,应用红布包好,盆中还要放置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如红枣、花生、桂圆与莲子等。
结婚是人生大事,那么在古代农村的嫁妆又有哪些呢?
都是有鸡鸭鱼肉鹅,还有床上用品,比如被子,枕头还有毛毯。另外还要送一点现金。
古代平民女子在出嫁的时候都有哪些嫁妆呢?
古代,任何一个家庭的女子出嫁,都会有相应的嫁妆,那么对于平民百姓的子女来说,结婚也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然后随着相应的陪嫁物品,办喜事去到男方家。
嫁妆一:针线盒,古代女子都是勤劳节约的,平民女子更是如此,所以很多家庭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会配着针线盒,当时也是很多绣女工的必须品,也可以寓意着是贤妻良母,所以针线盒也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的,代表着新娘以后家庭生活温暖幸福,做个贤妻良母,婚后还是一个缝补的工具。
嫁妆二:合欢被。很多家庭会准备好被子,当然被子越多就显示出女方家庭越富有,但是对于一般家庭的女子出嫁,也会准备好合欢被,祝愿自己的女儿合欢幸福,白头偕老。所以一对被子也是女子的嫁妆之一了。
嫁妆三:枕头,在古代,会准备被子也会准备一对枕头,鸳鸯是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的象征,寓意着夫妻两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甚至也有人认为鸳鸯一旦结为配偶,至始至终只爱一个人。陪伴终身,所以秀有鸳鸯图案的枕头也是作为陪嫁物品之一。
嫁妆四:毛巾,很多家庭是以简单的一对毛巾,相对讲究点的家庭则会准备好龙凤毛巾,顾名思义就是龙凤相配,一条龙,一条凤,也有喜庆之意,也希望新婚夫妇长长久久,温馨如久,幸福甜蜜。
嫁妆五:盆、梳子、镜子、剪刀、鞋子都可以做作为古代平民女子的嫁妆,这些用品在生活中也是必需品,所以作为新娘的陪嫁物品,也有一定的代表寓意,最重要的也是贴近生活,可以供日常使用。像这些物品都是需要准备好一对或者一双的。寓意着双双对对,和和美美的过上幸福的生活。
结婚时女方的嫁妆都有什么?
对于远嫁的姑娘来说,能够有个体贴的公婆,真的是幸运的事。
冯浩和颜灵都来自农村,两人谈了两年恋爱,中间也因为两人家相距太远而分手。
颜灵是北方姑娘,长得不是多漂亮,但性格不错,冯浩是南方人。
两人都在北京打工,以前恋爱时两人住得较远,每当天气不好时,冯浩都会去颜灵的公司接送她,然后自己再回租住的房子。
后来两人的感情稳定后,两人重新租了离颜灵公司近的地方。
冯浩每天上下班路上要多花个把小时,回来还要做饭。
两人原本打算先一边谈恋爱,一边努力工作,但双方的家长催的急,两人干脆就定下了婚期。
五一的时候,冯浩带着颜灵回到老家。
冯浩的父母看到儿子带回来准儿媳,高兴坏了。
赶紧杀了家里的老母鸡,说两个人在外面,买的东西不营养,回来正好补补。
颜灵不吃鸡皮,冯浩的妈妈就细心的把鸡腿的鸡皮去了,大块的鸡肉都给了冯浩和颜灵,自己老两口就啃些鸡头鸡脚。
说到结婚,冯浩的妈妈就说:“浩子,我们先去颜灵家拜访颜灵爸妈,商量你俩的婚事,丫头父母养这么大闺女成了我家人,我们得让他们父母放心。”
冯浩妈妈又对颜灵说,“丫头,你家远,嫁妆什么的就不用备了,你家那边风俗什么样?该给多少礼金,就按你们那的办!回头我和浩子爸爸跟你爸妈商量,你姐孩子都上学了,我现在就盼着你和浩子结婚,我和你爸现在还能帮你们一把,家里的房子看看要怎么装,你说个意见,回头我和浩子爸爸让人按你说的办。”
颜灵有点愣了,一直听说的都是婆媳相处难的问题,现在自己未来的婆婆这样,让她有些吃惊,又有些担心,她也听说很多没嫁妆的姑娘婚后被婆婆说道的。
颜灵回头看了冯浩一眼,那眼神很明显:你不会是娶不上媳妇吧!你妈都要把你打包送人了,还带附赠礼品的。
冯浩失笑,自己父母他知道,当初他姐结婚时,姐夫家条件不好,他们只是象征性的要了彩礼,还给姐姐陪嫁了很多,就是希望姐姐过的好。
父母知道嫁女儿的心情,将心比心,自然会想对儿媳好,很早前,他老妈和老姐就说了,男人就要对媳妇好。
当然,现在说再多也没用,做的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两人的婚事很顺利,颜灵的父母也很满意,冯浩不错,有上进心,女儿也喜欢,亲家尊重他们又愿意对她们女儿好,虽然距离远,但工作的地方离自己近,还是能接受的。
结婚以后,冯浩和颜灵依然在北京工作,冯浩的妈妈不时来电话,常寄些家里的特产,也常和颜灵的父母联系。
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他们家的闺女嫁到别人家了,他们希望女儿的婆家对女儿好,而他们自己,也会对自己的儿媳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