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识人术”并不是看脸,而是看哪三个地方?
俗话说,相由心生,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所做的行动,都是由内心决定的。有的人很善于伪装,他们往往把自己隐藏得很好,表面一副谦卑和善的样子,对人毕恭毕敬,实则内心却是阴险毒辣,所以很难通过他们的外表来判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识别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人,老祖宗有独特的“识人术”,它并不是看脸,而是看这三个地方就可以看出来,错不了,你们不妨试一试。
一、看一个人的兴趣爱好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欧阳修
也许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是可以伪装的,但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不会说谎的,会很诚实地告诉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一个人对唱歌、跳舞等文艺感兴趣,说明他们是积极、主动、乐观的人,喜欢展现自己,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喜欢运动的人,说明他们是一个热情、奔放的人。如果常年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或事业,说明这个人不思进取,而且自控能力较差。
一个不喜欢学习的人,装作很喜欢读书的样子,一天两天也许可以,但长此以往,就会原形毕露,根本装不下去,他们体会不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奥秘。
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学识、品行,基本错不了。
二、看一个人存何居心
“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爱略特
不用听一个人说了什么,他们的话也许是谎言,主要看他们做事的动机,因为一个人的动机,会大大地暴露个人的性格。因动机的不同,所以做出来的行为就千差万别,无论是友善的,还是邪恶的,都是跟动因有很大的关系。
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出于某种目的。也许单纯是为了同情你,帮你渡过难关,不图回报;也许是想让你欠他一个人情,为日后有求于你做好铺垫。
从一个人做事的居心,可以推断出是什么样的人,或单纯善良,或心存利己的目的。
三、看一个人的为人处世
“审度时宜,虑定而定,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张居中
有的人深谙为人处世之道,懂得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情商很高,会顾忌大家的感受,说话会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在人群中,总是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欢。
但有的人就是没有眼力见,说话前不会思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人很尴尬,下不来台。这种为人处世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得来的,然而有的人怎么学也学不会,只要一说话就会得罪人。
情商高的人似乎是一种天赋,他们很敏感,总是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对方的情绪,然后在相处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小结:
“识人术”可以不只是看脸,通过看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学识、品行。通过看一个人存何居心,可以暴露个人的性格,或单纯善良,或心存利己。
通过看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可以感受到是否是一个说话、做事得体,具有高情商的人。
“人看四相,富贵难忘”,老祖宗的识人之术是怎么个说法呢?
传统中国历史文化中,汉字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基石,它不仅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载体,那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当汉字转换为语言之时,当从口中传来,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悠长,抑扬顿挫之间,更是令人感悟颇深。
在古代时,人们流行观察人的面相。有的时候适龄的人选择结婚对象时也会请人观察对方的长相是否旺家,或者是不是富贵命。有人天生苦相,一生命途坎坷,生活的非常艰难。所以在民间有句俗语说:“人看四相,富贵难忘;马看四蹄,便知良骑”。看人是否富贵从“四相”看,看马是不是良驹,从它的蹄子看。“四蹄”不是说马的四只蹄子,而是蹄子的四个部位,分别是蹄缘、蹄冠、蹄壁以及蹄底。马蹄就是马的脚趾甲,属于马的皮肤部位。
所谓“四相”指的就是人的五官、气色、骨相与肉相。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很在乎第一印象,我们评判第一印象的标准,便是上面所提到的四相。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个人的品行,老祖宗们甚至还能推测出这个人的前途与未来。“骨相”指的是通过一个人脸上的骨骼特征,来为其预测未来的走向与福祸。处在成长期的人,骨骼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直到停止发育后,骨骼才会定型。
古人看相,从原则上来说,是为了图一个心安理得,现代人看相也是为了能够买个舒心顺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三分靠命,七分要靠运,由于受家庭情况的影响、自身先天的不足,这些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后天来修正完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这句俗语的真正内涵所在,老祖宗的识人之术你了解了吗?
古人说:眉上一根长,能敌万担粮,老祖宗的识人之术,有道理吗?
是的,有道理。记得我有问必答君早年看过一本很有名的相书,相书说,这根长眉毛叫彩眉,是很好的福相,据说孔老夫子有彩眉三根。相书还说,好好保护你的彩眉,就是保护你的福气。
另外,耳朵里长的毛叫耳毫,也是一种很好的福相,要珍惜。
真的假的?我前天照镜子忽然发现自己眉毛上长了一根眉毛特别长,从眉中到眉尾,我还纳闷,我不会是未老先衰了吧!因为我见过人老了,有的眉毛会长的特别长,听说这样的人有福气!
刚发现的时候,我差点把它给拽掉,又感觉好玩,也不碍事,就想着让它长着吧,就是太长了总是支棱起来,影响美观。
照这么一说,我以后还得注意点呢,刚才赶紧去照了照镜子,发现还在,就是万一哪一天掉了咋办?
“眉毛一根长,能敌万担粮”,有没有道理我也不知道,不过现在我已经具备“眉毛一根长了”,至于能不能“敌万担粮”我还不知道,等这两年我发家了,我一定第一时间来告诉大家。
既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识人之术,一定有他的理由及道理。此术肯定也是经过漫长的人类生活及活动,总结出来的一种人面识别传承延续,有一定的相术道理。当然,岐黄八卦信则有,不信则无。相信科学结合世俗,顺应自然,事莫俱俗,但须侧信。
老祖宗的“识人术”口诀,教你如何看人,一看一个准,究竟有哪些?
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诸子百家,各有所长,所以我们可以扬长而避短。比如说,从西方传过来的心理学,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叫“识人术”,有哪些识人术,让你一看一个准?
“九征观人术”即:“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意思就是说:君子让他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是否忠诚;让他人就近办事,而观察他是否恭敬;让人处理纷乱事务,观察他是否有能力,向他人突然提问,考察他的知识是否渊博;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把财物托付给他人,观察他是否清廉;把危难告诉给他人,观察他是否能坚守节操、有临危不惧的大丈夫气概;让他人喝醉酒,观察他的仪态和是否守规矩;让他人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观察他的本色是否表里如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老子比较看重一个人厚道、诚实、谦虚、低调的品质,希望人们返璞归真,去虚存实,所以他一直倡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人应该多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之道,才能领悟出更多“天道”。比如,人应该像水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善于居于底下处,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等等。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和“不争”,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天下莫敢与之争。他不欣赏显现在外表的美好,而更赞赏内敛的品质,于是他认为:说漂亮话的人不真实,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巧言令色,真正知识渊博的人不显摆,爱显摆的人往往是半吊子。这也和现代心理学所说的“越缺乏什么越显摆什么”是相吻合的,而正是因为老子读懂了人性,才得出这句识人术口诀!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论语·为政篇》
释义: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的经历,考察他安的是什么心。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孔子的观人之法比较务实和客观,他一贯注重“观其言而察其行”,再结合他人做事的心境,从一个人的言论、行动和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这些只是识人术的一个方面,大家不要局限于这些,需要更多的交往,才能知道这个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交朋友,看中的是什么?
老祖宗识人之术:“远看脸,近看眼,不远不近看眼窝”,有道理吗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每个人无不在追求着美好,但它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存在。 历史 发展到现在,善良和邪恶也永远都是永存。 这也说明了美好的背后,少不了一些人的操纵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信任的人背叛了自己,或许没有比这再痛苦的事情了。
“宁可不识字,也要会识人”,类似的鸡汤我们都听说过,但如何识人我们却不知道。老祖宗们总结了一个识人的短句:“远看脸,近看眼,不远不近看眼窝”,这是什么讲究?有没有道理?
首先咱们先从字面意思做一个理解: 如果远远地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脸,如果很近的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眼睛,而如果不远不近的看一个人,则要看的是他的眼窝 。你说它直白吧,是一脸懵;你说它不直白吧,好像说得也挺明显。
这一点其实非常简单,现实生活中讲究一个东西叫“眼缘”。即在外表合格的基础上的提升,如果这个人外貌过不了关,那也谈不上这个词。 不可否认长相是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这里的外貌还包括你的衣着打扮等等 。
一个人邋里邋遢,给你的感觉自然也不是很好;相反如果一个人衣帽整洁,会让人感觉他很精致,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接下来的交往中,如果有生意合作的话,自然也是比较顺利的。所以眼缘很重要,诸位也一定要注意。
眼睛是人类的心灵之窗,在带你看清外面五彩缤纷大千世界的同时,也是每个人脸上的黄金点。为什么这样说? 很多时候我们称一个人的眼睛“会说话”,正是它在传递这你内心的想法,这也成为了判断一个人的基础 。
如若其眼神坚毅明亮,与他人对视清澈无比,没有任何的波动,那就代表着他这个人刚正不阿,平时也十分自信;如果这个人的眼睛躲躲闪闪,到处游动,这个人就会显得不靠谱,当然也不值得深交。
眼窝是指眼球所在的凹陷的部分,这在一些大神者们看来,是判断一个人的标准。 如果这个人眼窝深邃,就代表着他沉着冷静,遇事不慌,但也是比较严肃的 。如果这样的人是自己上司,个人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如果眼窝比较浅,给人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 。这样的人适合做朋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心事。如果有相同的经历,自然也会共感。生活上他们也是比较感性的,泪点比较低,稍微受一点委屈立马就哭了。
如果从品史君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这句俗语很大程度是围绕第一印象的。有参考的价值,但并不能成为否定一个人的决定性因素。 想要彻底感知一个人的好坏,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时间看人,落难懂人”这句话才是最高明的识人术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